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复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复习(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08:0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性文本阅读专项复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字字皆辛苦
①唐朝的李绅,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十分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②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又改改了再写。后来,他因为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③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他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过夜,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被他当过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④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悯农》。他写《悯农》时,正值酷暑,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下又一下。然而,他把这一切都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终于写成了,广为流传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其中两句。
⑤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不绝口,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文中李绅都住过哪些地方 ( )
A.寺庙、农舍、山上、竹林、渔船
C.寺庙、农舍、湖边、竹林、牛棚
B.寺庙、竹林、渔船、土地庙、牛棚
D.寺庙、竹林、渔船、土地庙、马棚
2.根据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A.千锤百炼 B.短小精悍 C.置之度外
(1)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也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 )
(2)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 )
(3)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也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 )
3.短文中多次写李绅生活环境的艰苦,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 ( )
A.李绅家境贫困。
B.李绅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认真写作。
C.李绅诗写得好。
D.李绅吃苦耐劳的品质。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悯农》的前两句,读后,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李绅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短文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走”完长征的婴儿
不满一岁的婴儿走完漫漫长征路,最终到达陕北,你相信吗?你一定会疑惑地问:“这是神话吗?”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向我讲述这个奇迹的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而当事人就是她自己。
“1935年11月1日,我出生在湘鄂(è)川黔(qián)革命根据地。当时,父亲率领红军反击国民党的‘围剿(jiǎo)’,刚打了一个胜仗,正好传来女儿出生的消息。前方报捷,后方报喜,‘捷生’的名字就这样产生了。11月19日,面对敌人一百多个团的疯狂‘围剿’,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北上抗日,根据地的红军开始了长征。妈妈没有舍得丢下我,把刚刚出生18天的我放进箩筐,背在身上,随部队出发了。”
“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又值寒冬,风雪交加。还在坐月子的母亲抱着襁褓(qiǎng bǎo)中的我一步不落地跟着队伍,面对的困难无法想象。”
“有一次过敌人的封锁线,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待危险过后,我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有一次突围时,我父亲把我裹在怀里,骑在马上,一路冲杀。等突出重围后,才猛然发现胸口空空的,孩子丢了!父亲焦急万分,立即掉转马头,回去寻找。幸亏一位老乡捡到了被颠落在路边的我,交还给父亲,我才又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红军过草地时正是夏秋之交,刚走出极艰苦的雪山地区,又踏上一望无涯的茫茫草地,体力严重消耗,尚未恢复的红军,又面临一个更严峻的考验。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埋葬我。总不能光着身子埋葬吧,因为我根本没有自己的衣服。红军长途跋涉,也都衣衫褴褛(lán lǚ),后来军需处的干部找来了一块白布,我的‘棺材’才有了着落。不过,我的生命力强得出奇,大人们见我还有一口气,就仍然带着我,我终于走出了草地。”
贺捷生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的精神财富。
6.文中的“婴儿”指的是谁?( )
A.贺捷生 B.贺龙元帅的父亲
C.贺龙元帅 D.贺捷生的女儿
7.“捷生”这个名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A.红军刚开始长征,孩子出生。
B.红军刚打了一个胜仗,孩子出生。
C.红军刚开始反击围剿,孩子出生。
D.红军刚北上抗日,孩子出生。
8.第六自然段中“一个更严峻的考验”指的是什么?( )
A.过雪山 B.过草地 C.过封锁线 D.突出重围
9.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文章主题思想的是哪一项?( )
A.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体力严重消耗。
B.赞美了贺捷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C.突出了贺捷生存活下来的幸运。
D.歌颂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
10.根据下面的提示,简要概括贺捷生在长征途中经历的事。
(1)过封锁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草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片片蝶衣生
①那日闲暇,我独自到鼓浪屿散步。
②走着走着,前方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仔细瞧去,蓝色的花朵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蓝色的花朵随微风起伏,与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③借助手机搜索,我得知原来此花的名字正是蓝蝴蝶。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④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欢啼的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⑤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有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粉红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⑥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山坡草地之中,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11.文中蓝蝴蝶开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2.下列不属于蓝蝴蝶花的特点的是哪一项?( )
A.蓝色花瓣娇小。 B.形如起舞的蝴蝶。
C.悬挂枝头,高高在上。 D.花瓣成对绽开,散发香气。
13.“我”在花海中徘徊,想到《江畔独步寻花》是因为什么?( )
A.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
B.想起自由自在欢啼的黄莺。
C.喜欢跟眷恋芬芳的彩蝶一样的蓝蝴蝶。
D.欣赏杜甫对生活的知足和热爱。
14.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许多种花?下列理解有误的是哪一项?( )
A.通过对比体现蓝蝴蝶的特点。
B.表达作者对蓝蝴蝶的赞赏。
C.表现作者是个爱花懂花的人。
D.突出蓝蝴蝶不俗不媚、高洁的特点。
15.读文中画线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农尝百草
①上古时期,人们常以野兽、野果为食。后来,人口越来越多,野兽的数量就相对变少,人们渐渐觉得食物不够吃了。那个时候,五谷和杂草生长在一起,人们分不清哪些是粮食,哪些是草药,哪些是有毒的植物。如果有人误食了有毒的植物就可能中毒,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②神农很想为百姓消除这个烦恼,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采集了几种可以食用的植物种子,并教大家播种,这几种植物便是我们现在吃的“五谷”。
③可是,百姓们生病了怎么办呢?神农又去寻找草药为大家治病。
④神农带着几个臣民出发了。他们走啊走,翻山越岭,走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座大山里。突然,从峡谷里蹿出一群野兽,有狼、虎、豹子。臣民们挥动鞭子,把野兽们都打跑了。
⑤臣民们对神农说:“这里太危险了,还是回去吧。”神农却说:“百姓生病了没法医治,我怎么能回去呢?”于是,他们又继续往深山里走。
⑥神农一路走,一路尝各种草药,并详细记录下这些草药的特性。有一次,他吃到了毒草,栽倒在地,臣民们连忙把他扶起来。神农中了毒,已经说不出话来。他用仅有的一点儿力气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棵灵芝草,臣民们连忙采来放进他的嘴里。不一会儿,神农就恢复健康了。
⑦神农走遍大江南北,亲自品尝了无数种植物,救了很多人的命。不幸的是,有一次,神农尝到了“断肠草”,结果因肝肠寸断而死。
⑧为了纪念神农,人们尊称他为“药王”。
17.第②段画“____”的句子中“一个办法”指的是什么?( ) 封
A.神农教百姓分辨五谷和杂草。
B.神农采集种子教百姓播种“五谷”。
C.神农教百姓辨别植物是否有毒。
D.神农经常打猎,增加食物数量。
18.第⑤段中的“这里太危险了”是指什么?( )
A.大山里野兽横行,太危险。
B.大山范围太大,难以寻找草药。
C.大山太陡峭,难以翻越。
D.大山里有毒植物太多,人们常中毒。
19.第⑥段中画“ ”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外貌描写
20.下列关于文章的情节,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百姓如果生病了怎么办呢?神农又去寻找草药救治他们。
B.神农误食“断肠草”中毒,让臣民们采来灵芝草使自己恢复了健康。
C.神农走遍了大江南北,亲自品尝百草,并详细记录下这些草药的特性。
D.随着人口增加,食物越来越不够吃,神农想出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21.根据文章内容,把神农尝百草的经过和结果补充完整。勿
起因:上古时期,神农解决了百姓们的食物问题后,决定去寻找草药为百姓们治病。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农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假如时光倒流让你见到神农,你想要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1)A
(2)C
(3)B
3.B
4.示例:中午,骄阳似火,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衣服湿透了,一滴滴汗水落在了泥土里。
5.李绅是一个热爱学习、刻苦认真的人,他即使漂泊流浪,也不忘读诗和写诗;李绅还是一个关心农民、富有同情心的人,他看到辛苦劳作的农民,有感而发,写了《悯农》。
二、6.A
7.B
8.B
9.D
10.(1)妈妈为了不让她发出声音暴露我方部队,用衣服紧紧捂住她的头。(2)父亲冲杀时她被颠落,幸好被老乡捡到。
(3)她病饿交加,差点儿没命,最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三、11.D
12.C
13. D
14.C
15.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蓝蝴蝶花清丽柔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16.示例:我们应该学习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像蓝蝴蝶花那样,坚守一身正气,不被外物影响。四、17.B
18.A
19.A
20.B
21.神农带领臣民们翻山越岭,寻找草药,一路走一路尝,详细记录草药的特性。他不怕艰险,误食毒草,但靠草药恢复了健康。神农走遍大江南北,找到许多能治病的草药,救治了无数百姓,但却在尝“断肠草”时中毒身亡。
22.示例:神农给我留下了勇敢无畏、心系百假如时光倒流姓、无私奉献的印象。让我见到神农,我想要对他说:“神农爷爷,您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您为了百姓的健康,付出了生命,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