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蜀道难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鱼凫( )
②栈( )
③喧豗( )
④巉岩( )
⑤猱( )
⑥砯( )
⑦壑( )
⑧飞湍( )
⑨吮( )
⑩崔嵬( )
咨( )
扪参( )
(2)多音字
① ② ③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词语释义
①危乎高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横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回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凋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或匪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
(2)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
一、初步感知
1.实词
(1)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难
②去
③或
④当
(3)词类活用
①猿猱欲度愁攀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使人听此凋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砯崖转石万壑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词
(1)尔
(2)但
3.文言句式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意?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渲染了旅途愁苦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是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请你用一段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
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四句,诗人先写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如果你是电影导演,会如何设计镜头?
8.全诗最后一节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有什么现实意义?
9.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三、技法迁移
夸张的手法
[文本回顾] 《蜀道难》一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的夸张。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山水形象的本质特征,使其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技法点拨] 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常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和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分三种:(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弱等)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看见这浓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恰当运用夸张,能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情感和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形象的渲染,可丰富读者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夸张还能增强幽默感和趣味性。
[迁移运用] 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夸张的类型,并分析运用夸张的作用。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如今留在寨里的尽是穷人,同那些有钱的山寨没来往,原来有几个狗腿子,有的死啦,有的逃啦,还有一个在寨里,失了靠山,老老实实种了巴掌大一片山坡地。(姚雪垠《李自成》)
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宋·范仲淹《御街行》)
答案
第15课 蜀道难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基础梳理
1.(1)①fú ②zhàn ③huī ④chán ⑤náo ⑥pīnɡ ⑦hè ⑧tuān ⑨shǔn ⑩cuī
wéi zī mén
shēn
(2)①sài/sāi/sè ②hénɡ/hènɡ ③shēn/cān/cēn
2.①石栈 饯行 ②钩玄 沟通 ③猿猱 揉搓 杂糅 ④攀援 暖春 婵媛 ⑤喧豗 宣布 寒暄 ⑥峥嵘
铮铮 狰狞 挣扎
3.①高。②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③飞越。④使太阳神的车子掉头。⑤尚且。⑥多么曲折盘旋。⑦吓得脸变色。⑧倘若。
4.(1)侧身西望长咨嗟 (2)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3)可以横绝峨眉巅
文本互动
1.(1)匪 非 不是
(2)①音nán,形容词,与“易”相对/音nàn,名词,灾难/音nàn,动词,责难、责问 ②动词,距离/动词,离开、离去/动词,除掉、去掉/动词,放弃、舍弃/动词,前去,到……去
③连词,如果、倘若/代词,有的人/副词,也许、或者
④动词,把守/动词,对着/动词,阻挡/动词,当做
(3)①意动用法,译为“以……为愁”。②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③形容词作名词,译为“雄鸟、雌鸟”。④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⑤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2.(1)指示代词,那/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形容词词尾,同“然”,可译为“地” (2)副词,只,仅,唯独/副词,只管,尽管/连词,不过,只是
3.(1)状语后置句。“于上青天”作“难”的状语。(2)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胡”作介词“为”的宾语。(3)省略句。“古木”前省略介词“于”。
4.(1)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掉头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2)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啼叫,悲鸣之声回荡在空山之中。(3)蜀道这么艰险,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4)一个人把守关口,多少人也打不开、攻不破。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其作用是以极度夸张的语调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此句作为全诗的主线,重复出现了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由此而形成了一个以主旨句贯串全诗、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6.原始森林荒寂、凄清,只听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芜的山林之间。清凉的夜晚,月儿苍凉、悲楚,只听到杜鹃啼血的哀鸣,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凉的空山!
7.远景图画:山峦起伏,连峰接天。
特写:(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
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8.在风光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军事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像描写蜀道猛兽又像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和现实的内涵。
9.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为此,诗人运用了以下手法,使文章气象宏伟:
手法
诗句
表达效果
引用神话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
虚写映衬
黄鹤不得飞越/猿猱愁于攀援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
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膺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凸现危困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渲染了羁旅之愁和蜀道悲凉
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极言山高壁险
[迁移运用]
1.运用扩大夸张的手法。“三千尺”“落九天”都不是事实,而是一个虚数,实际上并没有这么高,这么长。作者从空中落笔,抓住瀑布的雄奇,与题目的“望”字相连接,表现了庐山瀑布犹如从天而降的磅礴雄伟的气势,令人惊心动魄。
2.“巴掌大一片山坡地”是缩小夸张。可以种植的山坡地,无论它怎样小,也不可能只有巴掌大,听的人不会相信这样的事实,但又觉得这样合情合理,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说明山坡地的面积非常小。
3.“酒未到,先成泪”是超前夸张。依照常理,应该是“酒先到,后成泪”,这里运用超前夸张是为了突出说明作者哀愁悲伤之深之多,不管酒有没有到,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