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信息技术浙教版教学设计
课题 网页的数据呈现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网页数据呈现的常见方式(如表格、图表、文本等)2、掌握CSS(层叠样式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3、学会使用CSS样式表的基本结构(选择符、属性、值)进行简单的网页美化
重点 1、网页数据呈现的方式(表格、图表、文本等)2、CSS样式表的基本结构(选择符、属性、值)
难点 1、理解CSS降低代码耦合度的优势(如样式与内容分离、便于维护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两个网页(一个无CSS样式,一个有CSS样式),让学生对比观察并讨论两者的差异。 倾听老师引入相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从问题中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1:网页数据呈现方式数据呈现类型与实例分析文本呈现:示例:新闻网站(纯文本)、博客(段落+标题)。讨论:如何通过字体、字号、颜色提升可读性?表格呈现:示例:学生成绩表、商品价格对比表。演示:用HTML表格标签
实现,对比无样式表格与CSS美化后的表格(如斑马线效果)。图表呈现:示例:动态疫情数据图、班级成绩分布图。技术拓展:简要介绍通过JavaScript库(如ECharts)嵌入动态图表。技术对比:分组讨论:HTML表格 vs. CSS美化表格 vs. 动态图表,分析各自优缺点(如代码复杂度、视觉效果、交互性)。2:CSS样式基础CSS核心概念样式与内容分离:类比:网页如房子(HTML是砖块,CSS是装修)。演示:用同一份HTML代码切换不同CSS主题(如白天/黑夜模式)。选择符类型:标签选择器(p { })、类选择器(.title { })、ID选择器(#header { })。互动游戏:给出HTML片段,让学生快速匹配对应的CSS选择符。常用属性与值文本样式:盒子模型(简略引入):图示:边距(margin)、边框(border)、内边距(padding)。动手改:调整padding值观察按钮大小的变化。CSS引入方式对比优先级实验:同一元素同时用内联、内部、外部样式定义,观察最终效果。结论:内联 > 内部 > 外部,!important例外。 了解网页的数据呈现的整体相关的知识以及掌握相关的重点难点 通过几个学习活动让学习开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课堂练习 每组设计一个“商品展示卡片”,用CSS调整图片大小、文字阴影等,投票评选最佳设计。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 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学习知识
课堂小结 小结:网页的数据呈现 1. 网页数据呈现方式:文本、表格、图表等 2. CSS样式: - 概念:层叠样式表 - 优点:样式与内容分离、易于维护 3. 样式表结构: 选择符 { 属性: 值; }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