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复习导入
《马诗》
作者借“马”表达了
写法:
《石灰吟》
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
托物言志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
解诗题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吟,指吟诵。
吟诵石灰
石灰是以在山区开采的石灰石为原料。首先将石灰石敲成40-50厘米大小,从石灰窑的底层铺起,一层石灰石一层煤直至窑顶,然后从底部点火焚烧,连续高温焚烧几天后石灰石就变成石灰了。此时的石灰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成分已发生了变化,而且浑身雪白,十分耀眼。接着把它放入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石灰石就变成了粉末状洁白、干净的石灰。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古诗
záo
不要读成粉身碎骨
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是虚指,形容捶、凿次数多
平常
诗意: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
石灰洁白的本色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愿把清白留在人世间。
明诗意
明诗意
1.石灰都经历了什么?
2.面对这些,石灰的态度是什么?
3.它为什么能做到“若等闲”和“浑不怕”?
要留清白 在人间
品内涵
悟诗情
清白:
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
又指诗人坚贞不屈、持身清白的高尚情操。
一语双关
托物言志
诗人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对怎样的考验都视若等闲,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精神。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齐声诵读
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石灰品质的人呢?
... ...
岳飞
屈原
江姐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竹石
回忆方法
1.解诗题
2.知作者
3.明诗意
4.悟诗情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到底是写竹子呢,还是写石头?
《竹石》是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
题画诗
知作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xiè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知作者
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诗中写了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3)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初读古诗
品读古诗
1
读古诗前两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紧紧地咬住
扎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意:竹子深深地屹立在青山之中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牢牢地扎在了岩石缝中。
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生长环境
品读古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品读古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强劲
你
千磨万击: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2
风吹雨淋霜落雪降
...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读古诗
诗意:历经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 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领悟诗情
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竹子吗?
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人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诗人用什么表达方法表达情感的?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背诵古诗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
课外拓展
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