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诗题
听说唐朝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你知道杜甫写下这首诗时,是什么时候吗?
唐代玄宗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八年后,叛军投降,朝廷军队收复失地,“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诗题
这首诗中杜甫写下了许多的地点,你找到了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
巫峡
巴峡
襄阳
洛阳
蓟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长
江
东
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jì
tì
chánɡ
xiānɡ
明诗意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再小组合作学习,不理解处交流讨论。
衣裳
chánɡ
古人穿衣一般上衣下裳。
衣裳
shɑnɡ
在现代汉语中泛指衣服。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古今异义词 今 古
涕泪 鼻涕和眼泪 眼泪
妻子 男女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妻子和孩子
青春 青年时期 春天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译文】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涕泪洒满衣裳。
明诗意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译文】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明诗意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译文】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明诗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明诗意
明诗意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诗人听说蓟北被收复后,心情十分激动,想回到家乡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
欣喜若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
是啊,一切的苦难终于像恶梦一样过去了,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了,他不禁老泪纵横,他怎能不——“喜欲狂”。
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竟胡乱地将书乱卷乱丢,这种反常的举动就是——“喜欲狂”。
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此时的他既手舞足蹈、尽情歌唱,又连连举杯、开怀畅饮,这份癫狂就叫做——“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听到故土收复的消息时,杜甫脑海中马上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他仿佛觉得,自己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这份归心似箭就是——“喜欲狂”。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
巫峡
巴峡
襄阳
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
巫峡
巴峡
襄阳
洛阳
路途遥远
结合地图,想一想:诗人返乡所经过的这些地点,实际距离近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感觉很近
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出了诗人忽闻捷报,祖国收复失地的欣喜,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
爱 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剧本
时间:
地点:
人物: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那一场险些摧毁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流寓四川的杜甫听说了这个消息。
杜甫 (撩起衣角,擦去满脸的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 (满面笑容,抑制不住兴奋)真的可以回家了吗?太好了!真想念家乡的亲人、朋友呀!
杜甫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眼含热泪,激动万分,准备启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