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单元主题:理想与信念
看图猜诗名
《咏鹅》
《咏柳》
《梅花》
想一想: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
像这种描写大自然中事物的诗被称为——咏物诗。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咏物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唐】李贺
石灰吟
【明】于谦
竹石
【清】郑燮
这三首诗是写什么的呢?
扎根在岩石缝隙中的竹子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事物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唐】李贺
石灰吟
【明】于谦
竹石
【清】郑燮
yān
此处不要念错顺序
jìng
请根据正确的读音和节奏,再次朗读古诗
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一首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很多人的愿望。
它就是我 们今天要学习的
——《马诗》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yān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唐】李贺
描绘了塞外战场风光
唐朝时期边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
边疆地区的要塞
靠近国界的领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抵御匈奴南侵
祁连山
位于今蒙古,兵家必争之地
青海湖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生: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师: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生: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的原野!
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打开记忆,
交流古诗学习的策略。
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借助策略,自主学习第一、二句古诗。
找
品
说
读
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象画面,
读出意韵。
借马明志,体会情感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匹马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何当
说一说句意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金络脑”
就是用金子做的马笼头,显示出主人的金贵。
“快走”
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借马明志,体会情感
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资料卡——人物生平
年少成才:李贺才思聪颖, 7 岁能诗, 15 岁就已经誉满精华。 18 岁左右诗名远播。
突遭变故:李本可早早考取功名,但父亲突然去世得守孝三年。
遭人嫉妒:守孝期满,通过乡试后,又遇上嫉妒他才华的人,到处说李贺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犯了忌讳。李贺最终不得不愤离试院。
从军幕僚:后来在朋友的举荐下,从军做了幕僚。虽然李贺勤奋研究兵法,满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
无路可走:但仅两三个年头,主将讨叛无功告病休养,友人也抽身离去。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故居。
英年早逝:不久后病逝,时年仅 27 岁
李贺
他们都空有满腔报负,却郁郁不得志
借助资料,体会志向
资料卡——时代背景
英雄应有用武之地:李贺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所述的“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应该是英雄的用武之地。
终究是一场空:诗人希望能在那里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究不被赏识。
李贺
资料卡——相关诗句
李贺
马诗(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意: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嶙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诗人李贺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远大的报复和怀才不遇的悲叹。
借马明志,体会情感
诗人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
借马明志,体会情感
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
关注表达,体会写法
小组交流
一
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这是为什么?
二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思考作者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小结
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朗读背诵,回味无穷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