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六年级即将举办“追寻理想之光,坚定信念力量”主题文化活动,请同学们作为此次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宣传小使者,积极搜索素材,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墙,讲好先贤故事,继承光荣传统,畅享美好未来。
情境任务
策划“理想信念之光”主题文化活动,制作宣传手抄报
聆听时代呐喊
——制作“坚定信念”手抄报
任务一
任务二
探寻古诗中的理想之光
——制作“诗意理想”手抄报
任务三
领略人物风华
——制作“多样人生,信念永恒”手抄报
任务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晒晒我的心愿
回顾学法
上一节课中,诗人李贺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个事物来表达自己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石灰吟》
《竹石》
古
诗
三
首
这首诗不仅仅是写石灰,那诗人到底想借“石灰”表达什么呢?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题: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此处不要念错顺序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等闲:平常。
2.浑:全,全然。
3.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古今对译读:
师: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生: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师: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诗中的石灰有什么特点?请你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完成助学单表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石灰石需要经过无数次捶打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
“千”和“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是夸张的手法。
烈火焚烧:焚烧石灰石需要在 900- 1100 度高温中长时间断烧。
粉骨碎身:石灰石需要经过烈火焚烧变成雪白的块状后,还要敲成粉末。
开采
煅烧
粉碎
艰难
痛苦
煎熬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不畏艰险 不怕磨炼
资料卡——人物生平
一心为国,却遭人嫉恨:当时朝务繁杂,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速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嫉恨。
打退瓦剌:瓦剌大师携英宗逼和时,他以“社稷为重,军为轻”不许。瓦剌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守卫边境: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操练,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遭诬下狱: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在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的力请下,才得以赴任。
品格高尚:于谦明朝明臣,民族英雄。中进进士后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严格执法,廉洁奉公,关心百姓。他为人正直清廉,不畏强权。《石灰吟》是他12岁时所作,其座右铭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英雄陨落:于谦临危受命,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但当英宗得救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于谦
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志向
石灰吟
[明] 于谦
如何理解“清白”?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一词,一语双关,它既是描写石灰洁白的本色,又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不屈的心性。从石灰经受考验后的姿态可以折射出诗人面对挫折从容不迫、处之淡然的人生态度。
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志向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历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
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
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清】郑燮
jìng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坚强有力。
生: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韧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生: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古今对译读:
用上刚刚的方法,自主学习《竹石》。圈画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竹子的特点,完成助学单。
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志向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破岩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竹子生存的环境十分恶劣
咬定
不放松
立根
还坚劲
这样的态势与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竹子虽然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的迫害,却依旧坚定地扎根生存于岩石缝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竹子的坚韧与顽强。
资料卡——人物生平
郑燮
家贫:郑燮的父亲是秀才,只能开管教书的父亲在那时是养不活一家人的,全家生活得很困苦。
丧母:郑燮 4 岁丧母,父亲续娶。郑宪 14 岁时又失去了自己的继母。
丧妻:郑燮39 岁中年丧妻。
丧子:在郑燮 73 岁离世的时候,两个儿子都已经离他而去。
他是否因为生活的坎坷而丧失了志向?
郑燮,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人称“板桥先生”。
郑板桥这一生,经历了坎坷。他任山东山东潍县知县时心系百姓,体察百姓疾苦。潍(wéi)县连年闹灾荒,民不聊生,他开仓救济灾民,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但因此得罪了豪绅而被贬官。
《竹石》是他被贬官离开潍县时画的《竹石图》上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子坚韧不拔,挺立于岩石之中,其实郑板桥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的人格与志向。
郑燮
竹子
他们都
刚正不阿
无所畏惧
坚韧乐观
《马诗》
李贺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远大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悲叹。
《石灰吟》
于谦借助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始终洁身自好的决心。
《竹石》
郑燮借竹子,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无所畏惧、坚韧乐观的志向。
借助事物表明志向
托物言志
咏物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尤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青松》
咏物诗
托物言志
《白杨礼赞》
《落花生》
《手指》
你想咏叹什么事物呢?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理想抱负呢?请写一写吧。
拓展阅读:
《咏煤炭》
1.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志向?
《题竹石画》
1.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联系《竹石》一诗,想一想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