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模拟练习卷 冀少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模拟练习卷 冀少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9 21: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庆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模拟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南川区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蘑菇 B.电脑病毒 C.珊瑚虫 D.大肠杆菌
2.(2024秋 南川区期末)2019﹣nCoV新冠病毒引发了新冠肺炎疾病的流行传播,现在的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均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基因型个体,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繁殖 B.生长发育
C.遗传变异 D.适应并影响环境
3.(2024秋 南川区期末)莲藕是苏州一带著名的食材。藕折断后出现“藕断丝连”现象,其中的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这些“丝”属于(  )
A.输导组织 B.薄壁组织 C.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
4.(2024秋 南川区期末)如图为细胞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a表示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B.过程b表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C.过程c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D.①②的遗传物质相同,③④的生理功能相同
5.(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如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①
6.(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如图是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是植物细胞,图乙是动物细胞
B.标号②所示结构能控制物质进出
C.标号⑥所示结构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标号④所示结构是细胞的遗传控制中心
7.(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甲→乙→丙
B.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C.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
D.幼苗长成大树的过程中经历该生命活动
8.(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每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吞食43000个细菌。下列有关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的细胞核分为大核和小核
B.草履虫摄取的食物在食物泡中随细胞质流动逐渐消化
C.收集管和伸缩泡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
D.观察草履虫前应从培养液的下层吸一滴培养液
9.(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海带和紫菜等海洋蔬菜中碘、钙含量很高,经常食用可有效预防甲状腺肿、高血压等疾病。从植物类群来看,海带和紫菜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10.(2024秋 南岸区期末)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跳动的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如图所示。该细胞一定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液泡、叶绿素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11.(2024秋 南岸区期末)科研人员将从鼻腔中分离出的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脊髓处,受损脊髓可被修复,这是因为干细胞通过细胞___能产生正常的神经细胞(  )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癌变
12.(2024秋 綦江区期末)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蛔虫 B.线虫 C.水蛭 D.涡虫
13.(2024秋 綦江区期末)广阔的海洋中生活着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有趣的小生物,这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体表刺细胞帮助捕食
C.都用鳃进行呼吸 D.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14.(2024秋 綦江区期末)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软体动物都具有贝壳
B.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C.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D.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
15.(2024秋 綦江区期末)下列属于昆虫的是(  )
A. B.
C. D.
16.(2024秋 丰都县期末)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
A.保持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将蚯蚓的体表涂上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表干燥
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17.(2024秋 丰都县期末)有人说“光影夺目的珍珠是贝类在剧痛中滴落的泪珠.“这些“泪珠“一直是人类保健品和装饰品中重要的一员.珍珠是贝类的什么结构产生的?(  )
A.贝壳 B.外套膜 C.鳃 D.斧足
18.(2024秋 丰都县期末)根据消息报道称,2020年非洲爆发了严重的蝗灾,祸害范围涉及多国,蝗虫的总数目超过4000亿只。有数据表示,一平方公里蝗虫一天就要消耗200吨粮食,所损失的粮食难以想象。蝗虫比蚯蚓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  )
①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
②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④用气管呼吸,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2024秋 丰都县期末)下列“鱼”属于鱼类的是(  )
A.甲鱼 B.金鱼 C.鲸鱼 D.娃娃鱼
二.解答题(共6小题)
20.(2024秋 南川区期末)金佛山(Jinfo Mountain),又名金山,古称九递山,位于重庆市南部边缘南川城区之南。金佛山境内有植物资源5097种,其中古生植物250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98种(包括兰科植物150种),其中银杉、方竹、大叶茶、杜鹃王、古银杏被称为金佛山“五绝”。6月15日,金佛山景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金佛山“五绝”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2)一株完整的杜鹃花有六大器官,图中显示了其中的三种,它们是    ;花朵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3)杜鹃花栽培过程中有时需要在叶片上喷药物来防治病虫害,但药物一般不会进入杜鹃花叶肉细胞内,原因是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   ]   。
(4)如果杜鹃花叶片发黄,可以施加含    的无机盐。
(5)金佛山茶的加工过程有:采摘、放香、揉捻、发酵和干燥;茶的采摘部位有嫩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等;新的嫩芽是由叶芽结构中的    发育而来。
21.(2024秋 忠县期末)某同学用一台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共观察了三次,视野图如图甲所示。他在观察时使用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如图乙所示,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光,具体操作是: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    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
(2)甲图中B视野,所选用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最可能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B视野到C视野,会变    (填“亮”或“暗”)。
(3)该同学在图甲所示A视野图的左上方发现一个完整的细胞,通过向    (填方向)移动玻片标本,可以将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观察。
(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不易看到    ,它与细胞壁紧贴在一起的。
22.(2024秋 南岸区期末)火龙果原生长于热带沙漠地区,叶片退化,叶片功能由茎承担。茎的内部有特殊细胞,能在雨季吸收尽可能多的水分。
(1)火龙果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所以图    可以作为该器官的细胞示意图,主要是因为图中有[①]   结构。
(2)红瓤火龙果因含有甜菜红素而呈现红色。主要存在于[   ]   结构中。
(3)决定图甲和图乙细胞存在显著差异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中。
23.(2024秋 綦江区期末)近年来,我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之中,在加强生态保护和河道治理的同时,将沿河步道打造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健身步道,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休闲健身。据了解,綦河滨河步道种植月季、美人蕉、银杏、小叶榕等植物,环境美了,水清澈了,小动物也变多了,连续两年吸引了迁徙的海鸥。图甲中生物是市民健身时观察到的生物,图乙为生物分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的①所对应生物与图甲中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2)图甲中银杏对应图乙中    (填编号),图乙中⑤所对应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填字母)
(3)图乙中⑦所包含的哺乳动物对应图甲中的松鼠,这类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4)蟾蜍是水陆两栖生物,成体用肺呼吸,用    辅助呼吸。
(5)海鸥的飞行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    。
(6)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中学生物学最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答出一点即可)鲫鱼适合水中生活的特点:   。
24.(2024秋 丰都县期末)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填代号)
(2)从细胞结构来看,图甲代表的细菌和图乙、图丙代表的真菌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
(3)图中甲、乙,丙三类生物由于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图中丁在结构上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5.(2024秋 彭水县期末)夏季的草地上常见蝗虫在草叶上飞来蹦去,翻开草下湿润的土壤,也常见蚯蚓在土壤中扭转翻腾。请对蚯蚓和蝗虫两位“邻居”进行比较,完成相关问题:
(1)观察蚯蚓,可以发现:蚯蚓的身体由多个彼此相似的    构成,身体前后端区别不明显,依靠肌肉的收缩舒张和    的辅助完成运动;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    完成呼吸,因此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相对于蚯蚓的外形特征,蝗虫的身体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头部有专门的     器官,比蚯蚓更有利于发现敌害;胸部有    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因此蝗虫比蚯蚓能更有效地逃避敌害和不利的环境;蝗虫体表包被着坚韧的    ,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秋 南川区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蘑菇 B.电脑病毒 C.珊瑚虫 D.大肠杆菌
【考点】生物的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而蘑菇(真菌)、珊瑚虫(动物)、大肠杆菌(细菌)都具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
故选:B。
【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2.(2024秋 南川区期末)2019﹣nCoV新冠病毒引发了新冠肺炎疾病的流行传播,现在的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均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基因型个体,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繁殖 B.生长发育
C.遗传变异 D.适应并影响环境
【考点】生物的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019﹣nCoV新冠病毒引发了新冠肺炎疾病的流行传播,现在的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均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基因型个体,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2024秋 南川区期末)莲藕是苏州一带著名的食材。藕折断后出现“藕断丝连”现象,其中的每一根藕丝都由3~8根导管构成。这些“丝”属于(  )
A.输导组织 B.薄壁组织 C.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
【考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答案】A
【分析】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解答】解:每一根藕丝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这些“丝”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的分布和功能。
4.(2024秋 南川区期末)如图为细胞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a表示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B.过程b表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C.过程c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D.①②的遗传物质相同,③④的生理功能相同
【考点】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的生长.
【专题】过程示意图;类比推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专题.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a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b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c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解答】解:A、过a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A正确。
B、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b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B正确。
C、c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C正确。
D、①②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遗传物质相同,③④是细胞分化形成两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不同,生理功能也不同,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一是具有一定的识图作答能力,从图中获得解题信息;二是理解掌握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生理过程。
5.(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如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①
【考点】玻片标本的类型和制作;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D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
2、图丙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
【解答】解:A、甲图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造成的,A正确;
B、图乙中的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即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C正确;
D、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物镜,即图丙中的②,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D错误。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
6.(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如图是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是植物细胞,图乙是动物细胞
B.标号②所示结构能控制物质进出
C.标号⑥所示结构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标号④所示结构是细胞的遗传控制中心
【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
【答案】C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据此解答。
【解答】解:A、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甲图细胞中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该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图细胞的外层是细胞膜,没有液泡和叶绿体,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A正确;
B、标号②所示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B正确;
C、标号⑥所示结构是细胞质,细胞质能加速物质的交换,标号③所示结构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C错误;
D、标号④所示结构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7.(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甲→乙→丙
B.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C.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
D.幼苗长成大树的过程中经历该生命活动
【考点】细胞的分裂.
【专题】过程示意图;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专题.
【答案】A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解答】解:A、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分裂的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甲→丙→乙,A错误。
B、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B正确。
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通过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C正确。
D、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的共同结果,因此细胞分裂与多细胞生物由小长大有关,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8.(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每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吞食43000个细菌。下列有关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的细胞核分为大核和小核
B.草履虫摄取的食物在食物泡中随细胞质流动逐渐消化
C.收集管和伸缩泡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
D.观察草履虫前应从培养液的下层吸一滴培养液
【考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解答】解:A.草履虫的细胞核包括大核与小核,A正确。
B.食物通过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摄取的食物被逐渐消化,B正确。
C.草履虫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C正确。
D.草履虫要呼吸氧气,表层氧气丰富,因此在观察草履虫前应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2024秋 丰都县校级期末)海带和紫菜等海洋蔬菜中碘、钙含量很高,经常食用可有效预防甲状腺肿、高血压等疾病。从植物类群来看,海带和紫菜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A
【分析】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解:A、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处,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所以从植物类群来看,海带和紫菜属于藻类植物,A正确;
B、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B错误;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C错误;
D、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0.(2024秋 南岸区期末)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跳动的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如图所示。该细胞一定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液泡、叶绿素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动物细胞的结构.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
【答案】C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等结构。
【解答】解:心肌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心肌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故选:C。
【点评】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2024秋 南岸区期末)科研人员将从鼻腔中分离出的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脊髓处,受损脊髓可被修复,这是因为干细胞通过细胞___能产生正常的神经细胞(  )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癌变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专题】归纳推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专题.
【答案】C
【分析】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
【解答】解: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科研人员将从鼻腔中分离出的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脊髓处,受损脊髓可被修复,这是因为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细胞前体细胞,干细胞通过细胞的分化能产生正常的神经细胞。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
12.(2024秋 綦江区期末)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蛔虫 B.线虫 C.水蛭 D.涡虫
【考点】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真体腔,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解答】解:ABD、蛔虫、线虫属于线形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
C、水蛭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环节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
13.(2024秋 綦江区期末)广阔的海洋中生活着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有趣的小生物,这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体表刺细胞帮助捕食
C.都用鳃进行呼吸 D.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考点】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解答】解:A、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都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错误。
B、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腔肠动物的体表有刺细胞,能帮助腔肠动物捕食和防御敌害。正确。
C、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鳃,它们用体表呼吸。错误。
D、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从口排出。错误。
故选:B。
【点评】熟记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4.(2024秋 綦江区期末)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软体动物都具有贝壳
B.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C.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D.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A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答】解:A、软体动物一般具有贝壳,如河蚌、蜗牛等;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章鱼等。错误。
BCD、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软体动物种类繁多,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正确。
故选:A。
【点评】熟记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熟记常见的几种软体动物。
15.(2024秋 綦江区期末)下列属于昆虫的是(  )
A. B.
C. D.
【考点】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昆虫的身体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三对足及可以飞翔的翅。昆虫通常具有两对翅,但有些有一对翅(如蚊、蝇)或没有翅(如跳蚤)。
【解答】解:A.蜘蛛身体明显地分为头胸部及腹部,有四对足,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不符合题意。
B.蝗虫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符合题意。
C.蜈蚣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纲,不符合题意。
D.虾身体明显分为头胸部及腹部,共有十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昆虫的特点。
16.(2024秋 丰都县期末)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
A.保持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将蚯蚓的体表涂上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表干燥
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考点】探究蚯蚓的运动;蚯蚓的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刚毛协助肌肉运动,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解答】解:A、环境中空气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氧气无法溶解不能渗透到体壁内,导致蚯蚓无法呼吸。
B、蚯蚓的体表涂上凡士林,隔绝了空气,蚯蚓无法呼吸。
C、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将蚯蚓放入水中,蚯蚓无法呼吸。
D、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可以使体壁保持湿润,有利于蚯蚓的正常呼吸。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17.(2024秋 丰都县期末)有人说“光影夺目的珍珠是贝类在剧痛中滴落的泪珠.“这些“泪珠“一直是人类保健品和装饰品中重要的一员.珍珠是贝类的什么结构产生的?(  )
A.贝壳 B.外套膜 C.鳃 D.斧足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答案】B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A、贝壳是外套膜分泌石灰质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贝类具有左右两瓣贝壳,背缘绞合,腹部分离,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与同侧贝壳紧贴,构成外套腔。当我们掰开一个河蚌的壳后就可看到贴在贝壳上的这一片状结构。蛤、蚌类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B符合题意;
C、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鳃,C不符合题意;
D、软体动物的斧足有运动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外套膜的特点及功能.
18.(2024秋 丰都县期末)根据消息报道称,2020年非洲爆发了严重的蝗灾,祸害范围涉及多国,蝗虫的总数目超过4000亿只。有数据表示,一平方公里蝗虫一天就要消耗200吨粮食,所损失的粮食难以想象。蝗虫比蚯蚓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  )
①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
②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④用气管呼吸,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考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1)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它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2)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解答】解:①蝗虫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②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蒸发;④用气管呼吸,能适应干旱的环境;这些都能体现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而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是因为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长大而长大,这不是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故选:C。
【点评】掌握蝗虫比蚯蚓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19.(2024秋 丰都县期末)下列“鱼”属于鱼类的是(  )
A.甲鱼 B.金鱼 C.鲸鱼 D.娃娃鱼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答案】B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A、甲鱼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A不正确;
B、金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B正确;
C、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C不正确;
D、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关键是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二.解答题(共6小题)
20.(2024秋 南川区期末)金佛山(Jinfo Mountain),又名金山,古称九递山,位于重庆市南部边缘南川城区之南。金佛山境内有植物资源5097种,其中古生植物250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98种(包括兰科植物150种),其中银杉、方竹、大叶茶、杜鹃王、古银杏被称为金佛山“五绝”。6月15日,金佛山景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金佛山“五绝”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银杉、古银杏 。
(2)一株完整的杜鹃花有六大器官,图中显示了其中的三种,它们是  叶、茎和花 ;花朵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花蕊 。
(3)杜鹃花栽培过程中有时需要在叶片上喷药物来防治病虫害,但药物一般不会进入杜鹃花叶肉细胞内,原因是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 B ] 细胞膜 。
(4)如果杜鹃花叶片发黄,可以施加含  氮肥 的无机盐。
(5)金佛山茶的加工过程有:采摘、放香、揉捻、发酵和干燥;茶的采摘部位有嫩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等;新的嫩芽是由叶芽结构中的  芽原基 发育而来。
【考点】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芽的结构和发育;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答案】(1)银杉、古银杏。
(2)叶、茎和花;花蕊。
(3)B细胞膜。
(4)氮肥。
(5)芽原基。
【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绿色植物直接由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即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图乙是植物细胞,其中: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E液泡等。
【解答】解:(1)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金佛山“五绝”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银山和古银杏。
(2)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图中只显示了三种器官,它们是茎、叶和花。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
(3)B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4)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肥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如果杜鹃花叶片发黄,可以施加含氮肥的无机盐。
(5)叶芽的发育: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芽轴的伸展使茎不断伸长,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幼叶发育成叶,叶原基发育成幼叶。所以新的嫩芽是由叶芽结构中的芽原基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
(1)银杉、古银杏。
(2)叶、茎和花;花蕊。
(3)B细胞膜。
(4)氮肥。
(5)芽原基。
【点评】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21.(2024秋 忠县期末)某同学用一台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共观察了三次,视野图如图甲所示。他在观察时使用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如图乙所示,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光,具体操作是: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  最大的 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
(2)甲图中B视野,所选用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最可能是图乙中的  ②④ (填序号),B视野到C视野,会变  暗 (填“亮”或“暗”)。
(3)该同学在图甲所示A视野图的左上方发现一个完整的细胞,通过向  左上方 (填方向)移动玻片标本,可以将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观察。
(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不易看到  细胞膜 ,它与细胞壁紧贴在一起的。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1)最大的;
(2)②④;暗;
(3)左上方;
(4)细胞膜。
【分析】根据细胞大小,甲图中放大倍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B<C<A。乙图中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③④一端有螺纹为物镜。
【解答】解:(1)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直到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所以若要在B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所选用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②④。从B视野到C视野,细胞体积变大,对应的物镜应该是从低倍镜到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亮度会变暗。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图甲所示A 视野的左上方发现一个完整的细胞,若要将左上方的这个细胞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4)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薄而透明,紧贴着细胞壁,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故答案为:(1)最大的;
(2)②④;暗;
(3)左上方;
(4)细胞膜。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2024秋 南岸区期末)火龙果原生长于热带沙漠地区,叶片退化,叶片功能由茎承担。茎的内部有特殊细胞,能在雨季吸收尽可能多的水分。
(1)火龙果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叶 ,所以图  甲 可以作为该器官的细胞示意图,主要是因为图中有[①] 细胞壁 结构。
(2)红瓤火龙果因含有甜菜红素而呈现红色。主要存在于[ ⑤ ] 液泡 结构中。
(3)决定图甲和图乙细胞存在显著差异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④ ] 细胞核 中。
【考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
【答案】(1)叶;甲;细胞壁。
(2)⑤液泡。
(3)④细胞核。
【分析】图示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解答】解:(1)叶是火龙果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和⑤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叶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红瓤火龙果因为含有甜菜红素而呈现红色,这种色素和甜味物质一样存在于图中的⑤液泡中。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即决定图甲植物细胞和图乙动物细胞存在显著差异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④细胞核中。
故答案为:
(1)叶;甲;细胞壁。
(2)⑤液泡。
(3)④细胞核。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3.(2024秋 綦江区期末)近年来,我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之中,在加强生态保护和河道治理的同时,将沿河步道打造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健身步道,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休闲健身。据了解,綦河滨河步道种植月季、美人蕉、银杏、小叶榕等植物,环境美了,水清澈了,小动物也变多了,连续两年吸引了迁徙的海鸥。图甲中生物是市民健身时观察到的生物,图乙为生物分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的①所对应生物与图甲中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无成形的细胞核 。
(2)图甲中银杏对应图乙中  ③ (填编号),图乙中⑤所对应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D (填字母)
(3)图乙中⑦所包含的哺乳动物对应图甲中的松鼠,这类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胎生哺乳 。
(4)蟾蜍是水陆两栖生物,成体用肺呼吸,用  皮肤 辅助呼吸。
(5)海鸥的飞行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  气囊 。
(6)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中学生物学最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答出一点即可)鲫鱼适合水中生活的特点: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溶解氧;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有鱼鳍用于游泳,保持水中平衡等 。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物的分类单位;对动物进行分类;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结构示意图;类比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无成形的细胞核
(2)③;D
(3)胎生哺乳
(4)皮肤
(5)气囊
(6)鲫鱼身体呈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溶解氧;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有鱼鳍用于游泳,保持水中平衡等
【分析】图甲中生物是市民健身时观察到的生物,图乙为生物分类图。图甲中植物有:葫芦藓、肾蕨和银杏。真菌有:蘑菇。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鲫鱼、蟾蜍、海鸥和松鼠)。
【解答】解:(1)图甲均为真核生物,图乙的①表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图甲中的A、葫芦藓和B、肾蕨没有种子,对应图乙中的②;银杏有种子,其最外面肉质的部分是外种皮,不是果皮,对应图乙中③;图乙中⑤真菌,对应图甲中的D,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和蘑菇等,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孢子来繁殖后代,所以蘑菇属于真菌。
(3)由题干可知,图乙中⑦所包含的动物对应图甲中的松鼠,松鼠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海鸥的飞行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
(5)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鲫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身体的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这样的体色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为鱼的保护色。②头、尾较尖,躯干部宽大,身体侧扁,呈梭形。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游泳时可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用鳃呼吸。⑦体内的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作用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故答案为:(1)无成形的细胞核
(2)③;D
(3)胎生哺乳
(4)皮肤
(5)气囊
(6)鲫鱼身体呈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溶解氧;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有鱼鳍用于游泳,保持水中平衡等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
24.(2024秋 丰都县期末)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甲乙 。(填代号)
(2)从细胞结构来看,图甲代表的细菌和图乙、图丙代表的真菌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
(3)图中甲、乙,丙三类生物由于没有  叶绿体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图中丁在结构上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 组成。
【考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甲乙。
(2)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3)叶绿体。
(4)遗传物质。
【分析】甲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1是未成形的细胞核,2是细胞膜,3是细胞壁,4荚膜,5是细胞质,6是鞭毛。
乙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丙是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孢子成扫帚状。①孢子囊,②营养菌丝。
丁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解答】解:(1)甲细菌和乙酵母菌整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
(2)从细胞结构来看,图甲代表的细菌,图乙代表酵母菌,属于真菌,甲细菌与图丙代表的真菌相比,主要区别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3)甲、乙、丙三类生物由于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丁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故答案为:
(1)甲乙。
(2)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3)叶绿体。
(4)遗传物质。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可结合示意图解答。
25.(2024秋 彭水县期末)夏季的草地上常见蝗虫在草叶上飞来蹦去,翻开草下湿润的土壤,也常见蚯蚓在土壤中扭转翻腾。请对蚯蚓和蝗虫两位“邻居”进行比较,完成相关问题:
(1)观察蚯蚓,可以发现:蚯蚓的身体由多个彼此相似的  体节 构成,身体前后端区别不明显,依靠肌肉的收缩舒张和  刚毛 的辅助完成运动;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  体壁 完成呼吸,因此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相对于蚯蚓的外形特征,蝗虫的身体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头部有专门的  感觉  器官,比蚯蚓更有利于发现敌害;胸部有  3对 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因此蝗虫比蚯蚓能更有效地逃避敌害和不利的环境;蝗虫体表包被着坚韧的  外骨骼 ,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
【考点】蚯蚓的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体节;刚毛;体壁
(2)感觉;3对;外骨骼
【分析】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解答】解:(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相似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前后部区别不大,靠刚毛辅助运动,各部分器官分化不明显。蚯蚓需要保持体表湿润以保障体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蝗虫也有多个体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属于节肢动物。其中头部有专门的感觉器官,可以比蚯蚓更有效的发现敌害;其胸部有三对足,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这都使得蝗虫比蚯蚓能更有效逃避敌害及不利的环境;蝗虫体表包被着外骨骼,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
故答案为:(1)体节;刚毛;体壁
(2)感觉;3对;外骨骼
【点评】掌握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