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初中生物开学摸底考模拟练习卷 人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初中生物开学摸底考模拟练习卷 人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9 21:3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天津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初中生物开学摸底考模拟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25春 红桥区期末)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被虫咬去的结构是(  )
A.花萼 B.花冠 C.雄蕊 D.雌蕊
2.(2025春 红桥区期末)莲生活在水中,它的根状茎中有多个储存空气的气腔,能为莲水下器官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  )
A.水分 B.氧气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3.(2025春 红桥区期末)如图为花生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萌发时①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萌发过程中营养由②子叶提供
C.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增加
D.花生种子萌发胚需具有活性
4.(2025春 红桥区期末)在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说明了(  )
A.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C.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水
5.(2025春 南开区期末)为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根据结果可推测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放出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甲烷
6.(2025春 南开区期末)男性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器官是(  )
A.输精管 B.睾丸 C.附睾 D.尿道
7.(2025春 南开区期末)怀孕期间,营养物质由母体运送给胎儿的途径是:母体→P→脐带→胎儿。P代表的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胎盘 D.羊水
8.(2025春 南开区期末)下列关于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功能增强
B.生殖器官完全发育成熟
C.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提高
D.男孩和女孩出现第二性征
9.(2023春 河北区期末)血液是由_____ 组成的。(  )
A.血浆和红细胞 B.血浆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小板 D.血浆和血细胞
10.(2023春 河北区期末)人体内能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A.主动脉 B.肺静脉 C.毛细血管 D.上腔静脉
11.(2023春 河北区期末)输液时,护士常用橡皮筋扎住病人上臂促进某些血管更加清晰,这些血管是(  )
A.大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小动脉
12.(2023春 河北区期末)下列关于排尿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细胞提供能量
B.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C.排出废物
D.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13.(2023春 天津期末)2021年3月中旬,沙尘天气大范围袭击我国北方地区,一些微尘土可能透过层层防护通过人体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旅程”是(  )
A.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喉→咽→支气管→气管→肺
14.(2023春 天津期末)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15.(2023春 天津期末)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安全的血液才能拯救生命。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C.某病人是B型血,如果其生病急需大量输血,应当为他输入O型
D.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16.(2023春 天津期末)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
A.左心室→右心房 B.左心房→左心室
C.右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17.(2025春 河西区期末)图1是绿色植物叶片中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是气孔的两种状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1表示光合作用,则序号②代表的是氧气
B.若图1表示呼吸作用,则序号①代表二氧化碳
C.图2气孔处于甲状态时可能促进①、②的进出
D.图2气孔处于乙状态时可能降低③、④的运输
18.(2025春 河西区期末)某小组设计甲、乙、丙三套装置,并实施有关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B.乙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光照时透明袋内壁出现小水珠,即可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
D.将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打开阀门,挤压透明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2025春 河西区期末)生物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氧气检测仪用来检测塑料瓶内氧气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装置甲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
B.氧气检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装置甲中几乎不变,装置乙中减小
C.打开开关,挤压瓶身,两个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都明显变浑浊
D.实验得出结论:新鲜的豆芽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20.(2025春 河西区期末)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番茄栽培,观察了番茄的生长全过程。下列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播种时要合理密植——提高光的利用率
B.播种前进行选种、催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质量
C.生长期间及时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利于幼苗的生长
D.生长期间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土壤水分的含量,促进叶的蒸腾作用
21.(2024春 天津期末)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
A.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B.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2.(2024春 天津期末)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过体循环回到右心房之前,不可能流经(  )
A.肾静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主动脉
23.(2024春 天津期末)蛋白质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4.(2024春 天津期末)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某AB型血病人需大量输血,应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O型血 D.AB型血
二.解答题(共6小题)
25.(2025春 红桥区期末)植物工厂是一种室内植物生产设施,可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以及营养液等条件进行精确控制,如图为植物工厂内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营养液应含有     。
(2)请你推测气泵的主要作用是泵入     ,供植物进行     。
(3)下列有关途中植物工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搅拌能增加营养液中的氧含量
B.可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作物产量
C.紫外线消毒器可以杀死回收液中所有生物
D.植物工厂实现了立体化种植,土地使用效率更高
26.(2025春 南开区期末)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血液循环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心脏的四个腔室中,[B]    的壁最厚。四个腔内的血液流动只能从A流向B,从C流向D,而不出现倒流的原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具有只能朝一个方向开的     。
(2)图甲,心脏A、B、C、D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腔是     (填字母),与A相连的血管叫     ,该血管内流的血液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图乙,血液从D出发,经⑥④③,到达A的循环途径属于     循环。
27.(2023春 河北区期末)呼吸道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需要保持通畅,据图回答。
(1)图1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正常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避免食物进入喉和[2]    ,阻塞呼吸道。
(2)呼吸道阻塞会使气体无法进出肺,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     ,进而使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减少,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若呼吸道被异物阻塞,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如图2),据图2所示,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     部,挤压会导致被救者膈顶     (上升/下降),胸腔容积     (扩大/缩小),肺内气压     (增大/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排出,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施救时,应注意对不同人群挤压的部位不同,并且尽量不造成二次伤害。
(4)为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生活中我们应注意     。
28.(2023春 天津期末)如图是某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以及甲、乙、丙三个人的部分血常规检验数据表,请分析回答:
项目 正常参考值  甲  乙  丙
红细胞 4.0×1012~5.5×1012个/L  4.5×1012个/L  5.0×1012个/L  2.0×1012个/L
 白细胞 4.0×109~10.0×109个/L  5.0×109个/L 18.0×109个/L 5.0×109个/L
 血小板 1×1011~3×1011个/L 2.5×1011个/L 2.55×1011个/L 0.005×1011个/L
(1)观察人血涂片,三种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①    ,能观察到细胞核的是②    。
(2)如表所列甲、乙、丙三个人中,止血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是     ,身体某部位可能患有炎症的是     。
(3)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     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
29.(2025春 河西区期末)张鹏同学吃了大量红心火龙果后,发现尿液和粪便都变成了红色,他十分害怕。同桌的生物学小博士王科帮他分析了原因。图1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图2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横线上写名称):
(1)红心火龙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红素,甜菜红素在人体消化道中不易被分解,大部分作为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使粪便呈现红色。另一部分在小肠处被     (填血管名称)吸收,继而随血液运往到全身各处。
(2)进入血液的甜菜红素经过图1中⑨首先到达心脏的[③]    ,然后经血液循环进入与心脏直接相连的     (填血管名称)回到心脏①,再由②出发,经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才能到达肾脏。
(3)到达肾脏的甜菜红素通过图2中的[    ]    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进入①中,流经③时,不能被     回血液,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
30.(2024春 天津期末)如图是人呼吸时膈肌的运动示意图,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表示呼吸过程中     时的状态,此时,膈肌     。
(2)图(二)表示呼吸过程中     时的状态,此时,膈肌     。
天津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初中生物开学摸底考模拟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25春 红桥区期末)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被虫咬去的结构是(  )
A.花萼 B.花冠 C.雄蕊 D.雌蕊
【考点】花的结构.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植物的生殖专题.
【答案】D
【分析】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几部分。
【解答】解:花开放后,花冠能够招引昆虫来传粉;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接受花粉,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可见若雌蕊的子房受到损害后,就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2025春 红桥区期末)莲生活在水中,它的根状茎中有多个储存空气的气腔,能为莲水下器官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  )
A.水分 B.氧气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1)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莲生活在水中,它的根状茎中有多个储存空气的气腔,能为莲水下器官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知识。
3.(2025春 红桥区期末)如图为花生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萌发时①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萌发过程中营养由②子叶提供
C.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增加
D.花生种子萌发胚需具有活性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
【答案】C
【分析】(1)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包括完整的、有生命力(活性)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些植物种子还要度过一定的休眠期,种子萌发要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2)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①为胚根;②为子叶。
【解答】解:A.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膨胀,①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根,然后胚轴伸长,胚芽出土发育成植物体的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A正确。
B.花生是一种双子叶植物,子叶有两片,其肥大厚实,占了种子的绝大部分,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因此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由②子叶提供,B正确。
C.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随着吸收水分的增多,种子的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因此萌发过程中种子中的有机物含量减少,故C错误。
D.花生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是胚,如果胚死亡,就不能形成新的植物体,因此花生种子萌发胚需具有活性,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4.(2025春 红桥区期末)在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说明了(  )
A.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C.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水
【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专题】探究实验条件;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细木条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细木条会燃烧。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5.(2025春 南开区期末)为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根据结果可推测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放出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甲烷
【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解答】解:萌发的种子吸水,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氧气,分解储存的有机物,产生水分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满足自身的生理活动需要。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等废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6.(2025春 南开区期末)男性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器官是(  )
A.输精管 B.睾丸 C.附睾 D.尿道
【考点】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的生殖和发育专题.
【答案】B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由前列腺、睾丸、输精管、阴茎、附睾等组成,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解答】解:A、输精管的作用是输送精子。
B、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附睾能储存和输送精子。
D、尿道排出尿液。
故选:B。
【点评】知道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是解题的关键。
7.(2025春 南开区期末)怀孕期间,营养物质由母体运送给胎儿的途径是:母体→P→脐带→胎儿。P代表的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胎盘 D.羊水
【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的生殖和发育专题.
【答案】C
【分析】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解答】解: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所以,营养物质由母体运送给胎儿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p代表胎盘,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胚胎发育的营养是解题的关键。
8.(2025春 南开区期末)下列关于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功能增强
B.生殖器官完全发育成熟
C.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提高
D.男孩和女孩出现第二性征
【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青春期专题.
【答案】B
【分析】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发育期最突出的特征。其中神经系统也逐渐成熟、大脑功能逐渐健全,心肺等器官功能显著增强。
【解答】解:A.青春期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显著提升,大脑结构和功能趋于完善,A正确;
B.青春期是生殖器官发育和成熟的时期,但此阶段生殖器官尚未完全成熟,需经历后续生理变化才能达到完全成熟状态,B错误;
C.青春期心脏功能显著增强,收缩和舒张能力提升,C正确;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促使男孩和女孩出现第二性征(如男孩声调变低、女孩乳房发育等),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青春期性器官发育特点的知识内容。
9.(2023春 河北区期末)血液是由_____ 组成的。(  )
A.血浆和红细胞 B.血浆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小板 D.血浆和血细胞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研究血液的组成常采用血液分层的办法,即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如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
【解答】解:血液分层后: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因此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故选:D。
【点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不要把两者搞混了。
10.(2023春 河北区期末)人体内能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A.主动脉 B.肺静脉 C.毛细血管 D.上腔静脉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下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答】解: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三种血管的特点如图:
血管 功能 结构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心脏→身体各处 分布较深,管壁厚、弹性大 快
静脉 身体各处→心脏 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有静脉瓣 慢
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 分布广泛,管壁非常薄、管内直径仅有8—10微米,只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最慢
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泛;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动最慢。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11.(2023春 河北区期末)输液时,护士常用橡皮筋扎住病人上臂促进某些血管更加清晰,这些血管是(  )
A.大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小动脉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专题】类比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血管壁比较厚,弹性大,血液流速快;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血管壁比较薄,弹性小,血液流速较慢;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小血管,此类血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流速极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解:在静脉注射时,护士常用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由于静脉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而前臂被绑住了,血液无法从手臂运回心脏,并且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液不能倒流,于是就在前臂出现了一条条隆起的血管静脉血管,所以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
故选:C。
【点评】三种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2.(2023春 河北区期末)下列关于排尿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细胞提供能量
B.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C.排出废物
D.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考点】排尿及其意义.
【专题】演绎推理;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解答】解:健康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排尿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BCD正确,A不正确。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尿的成分和排尿的意义是答题关键。
13.(2023春 天津期末)2021年3月中旬,沙尘天气大范围袭击我国北方地区,一些微尘土可能透过层层防护通过人体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旅程”是(  )
A.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喉→咽→支气管→气管→肺
【考点】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能对进入体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使之温暖、湿润、清洁。据此解答。
【解答】解:人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微尘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再经过气管、支气管进入肺泡。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评】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重点,复习时要注意。
14.(2023春 天津期末)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故选:A。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途径。
15.(2023春 天津期末)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安全的血液才能拯救生命。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C.某病人是B型血,如果其生病急需大量输血,应当为他输入O型
D.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考点】输血与血型;无偿献血原则及意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解答】解: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正确。
B、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的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所以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B正确。
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以某病人是B型血,如果其生病急需大量输血,应当为他输入B型。C错误。
D、健康成年人每次可以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输血与型血及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
16.(2023春 天津期末)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
A.左心室→右心房 B.左心房→左心室
C.右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考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答案】B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之所以能够在心脏和血管内按一定方向流动,是因为心脏和血管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解答】解: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即血液的流动方向是:(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心脏内瓣膜的作用: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17.(2025春 河西区期末)图1是绿色植物叶片中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是气孔的两种状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1表示光合作用,则序号②代表的是氧气
B.若图1表示呼吸作用,则序号①代表二氧化碳
C.图2气孔处于甲状态时可能促进①、②的进出
D.图2气孔处于乙状态时可能降低③、④的运输
【考点】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三中:甲气孔开放,乙气孔关闭。
【解答】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若图1表示光合作用,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③代表水,④代表有机物,A正确;
B、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若图1表示呼吸作用,则序号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B错误;
C、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图2气孔处于甲气孔开放状态时,可能促进①二氧化碳、②氧气的进出,C正确;
D、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促进水、无机盐的吸收,带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图2气孔处于乙状态时可能降低③水、④有机物的运输,D正确。
故选:B。
【点评】关键要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18.(2025春 河西区期末)某小组设计甲、乙、丙三套装置,并实施有关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B.乙装置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光照时透明袋内壁出现小水珠,即可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
D.将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打开阀门,挤压透明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C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解:A、甲装置选取一个叶片部分遮光,设置的是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用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A正确。
B、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特性。乙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B正确。
C、丙装置与一个叶片较少的装置作对照,光照时丙装置的透明袋内壁出现较多小水珠,可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C不正确。
D、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黑暗处的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将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打开阀门,挤压透明袋,其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19.(2025春 河西区期末)生物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氧气检测仪用来检测塑料瓶内氧气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装置甲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
B.氧气检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装置甲中几乎不变,装置乙中减小
C.打开开关,挤压瓶身,两个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都明显变浑浊
D.实验得出结论:新鲜的豆芽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C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A、图中甲与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甲起对照作用,A正确。
B、甲组中煮熟的豆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会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检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装置甲中几乎不变;而乙组中新鲜的豆芽能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检测仪上显示的数值,装置乙中减小,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组中煮熟的豆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打开开关,挤压瓶身,甲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而乙组中新鲜的豆芽能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打开开关,挤压瓶身,乙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C错误。
D、实验结论:新鲜的豆芽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
20.(2025春 河西区期末)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番茄栽培,观察了番茄的生长全过程。下列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播种时要合理密植——提高光的利用率
B.播种前进行选种、催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质量
C.生长期间及时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利于幼苗的生长
D.生长期间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土壤水分的含量,促进叶的蒸腾作用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结构完整、胚是活的、通过了休眠阶段。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主要包括: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
【解答】解:A.合理密植的目的是使每株植物都能充分接受光照,避免植株间相互遮挡,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故A正确;
B.选种可剔除病弱种子,催芽可使种子提前萌发,二者均能提高发芽率和幼苗质量,为后续生长奠定基础,故B正确;
C.杂草与番茄存在竞争关系,及时清除杂草可减少其对水肥、阳光等资源的争夺,利于番茄幼苗的健康生长,故C正确;
D.中耕松土的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而非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由叶片进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农业生产实践,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1.(2024春 天津期末)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
A.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B.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考点】肺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是:肺泡数目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肺泡数目多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解答】解: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22.(2024春 天津期末)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过体循环回到右心房之前,不可能流经(  )
A.肾静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主动脉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答案】B
【分析】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根据血液流动的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解答】解: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过体循环回到右心房之前,不可能流经肺静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时注意结合血液循环示意图。
23.(2024春 天津期末)蛋白质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答案】B
【分析】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被人体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只有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可以被直接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解答】解:题干中的图示表示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曲线,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分析各曲线可知: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过图示考查了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胃
24.(2024春 天津期末)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某AB型血病人需大量输血,应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O型血 D.AB型血
【考点】输血与血型.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某AB型血病人需大量输血,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AB型血。
故选:D。
【点评】关键点:在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二.解答题(共6小题)
25.(2025春 红桥区期末)植物工厂是一种室内植物生产设施,可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以及营养液等条件进行精确控制,如图为植物工厂内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营养液应含有  水和无机盐  。
(2)请你推测气泵的主要作用是泵入  二氧化碳  ,供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  。
(3)下列有关途中植物工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搅拌能增加营养液中的氧含量
B.可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作物产量
C.紫外线消毒器可以杀死回收液中所有生物
D.植物工厂实现了立体化种植,土地使用效率更高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水和无机盐;
(2)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3)C。
【分析】1、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都需要不断地补充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水、温度等。
【解答】解:(1)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故为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营养液应含有水和无机盐。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气泵的主要作用是泵入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A、搅拌能增加营养液中的氧含量,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A正确。
B、可通过延长光照时间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B正确。
C、紫外线消毒器可以杀死回收液中的大部分微生物,C错误。
D、由图可知,植物工厂实现了立体化种植,土地使用效率更高,D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水和无机盐;
(2)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3)C。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2025春 南开区期末)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血液循环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心脏的四个腔室中,[B] 左心室  的壁最厚。四个腔内的血液流动只能从A流向B,从C流向D,而不出现倒流的原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具有只能朝一个方向开的  房室瓣  。
(2)图甲,心脏A、B、C、D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腔是  A、B  (填字母),与A相连的血管叫  肺静脉  ,该血管内流的血液是  动脉血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图乙,血液从D出发,经⑥④③,到达A的循环途径属于  肺  循环。
【考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答案】(1)左心室;房室瓣;
(2)A、B;肺静脉;动脉血;
(3)肺。
【分析】图甲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图乙中:①是全身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②是上、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④是肺周围的毛细血管,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
【解答】解:(1)图甲中,心脏的四个腔室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其中,[B]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由于左心室需要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需要更大的收缩压力才能完成这一功能。四个腔室内的血液流动方向具有单向性,即从A左心房流向B左心室,从C右心房流向D右心室,这种单向流动的保障机制在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房室瓣。房室瓣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放,从而有效防止血液倒流。
(2)在图甲中,流动脉血的腔室是左心室(B)和左心房(A)。左心室作为体循环的起点,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泵送至全身;左心房则接收来自肺部的肺静脉输送的动脉血。与A左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该血管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因为其携带了肺部气体交换后获得的氧气。
(3)图乙中,血液从右心室(D)出发,依次经过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④)以及肺静脉(③),最终到达左心房(A)的循环路径,属于肺循环。肺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将右心室泵出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送至肺部,在肺泡处完成气体交换,使血液重新富含氧气后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故答案为:
(1)左心室;房室瓣;
(2)A、B;肺静脉;动脉血;
(3)肺。
【点评】本题结合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情景,考查学生对血液循环路径、心脏结构功能与血液成分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27.(2023春 河北区期末)呼吸道是气体进出人体的通道,需要保持通畅,据图回答。
(1)图1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正常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避免食物进入喉和[2] 气管  ,阻塞呼吸道。
(2)呼吸道阻塞会使气体无法进出肺,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  气体交换  ,进而使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减少,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若呼吸道被异物阻塞,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如图2),据图2所示,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  上腹  部,挤压会导致被救者膈顶  上升  (上升/下降),胸腔容积  缩小  (扩大/缩小),肺内气压  增大  (增大/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排出,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施救时,应注意对不同人群挤压的部位不同,并且尽量不造成二次伤害。
(4)为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生活中我们应注意  吃东西的时候不说话  。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气和吸气.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
【答案】(1)气管
(2)气体交换
(3)上腹;上升;缩小;增大
(4)吃东西的时候不说话(合理即可)
【分析】图中的①喉、②气管、③肺。
【解答】解:(1)咽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正常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避免食物进入喉和2气管,阻塞呼吸道,发生危险。
(2)呼吸道阻塞会使气体无法进出肺,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进而使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减少,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据图2所示,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挤压会导致被救者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会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排出,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4)为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吃东西的时候不说话,防止说笑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甚至危及生命。
故答案为:(1)气管
(2)气体交换
(3)上腹;上升;缩小;增大
(4)吃东西的时候不说话(合理即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呼气和吸气。
28.(2023春 天津期末)如图是某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以及甲、乙、丙三个人的部分血常规检验数据表,请分析回答:
项目 正常参考值  甲  乙  丙
红细胞 4.0×1012~5.5×1012个/L  4.5×1012个/L  5.0×1012个/L  2.0×1012个/L
 白细胞 4.0×109~10.0×109个/L  5.0×109个/L 18.0×109个/L 5.0×109个/L
 血小板 1×1011~3×1011个/L 2.5×1011个/L 2.55×1011个/L 0.005×1011个/L
(1)观察人血涂片,三种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① 红细胞  ,能观察到细胞核的是② 白细胞  。
(2)如表所列甲、乙、丙三个人中,止血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是  丙  ,身体某部位可能患有炎症的是  乙  。
(3)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  氧  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
【考点】血常规化验单;观察血涂片;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医药常识.
【答案】(1)红细胞;白细胞;
(2)丙;乙;
(3)氧。
【分析】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浆、④血小板。
【解答】解:(1)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①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能观察到细胞核的是白细胞。
(2)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丙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参考值,功能异常;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身体某部位可能患有炎症的是乙。
(3)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容积的50%,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
故答案为:
(1)红细胞;白细胞;
(2)丙;乙;
(3)氧。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9.(2025春 河西区期末)张鹏同学吃了大量红心火龙果后,发现尿液和粪便都变成了红色,他十分害怕。同桌的生物学小博士王科帮他分析了原因。图1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图2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横线上写名称):
(1)红心火龙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红素,甜菜红素在人体消化道中不易被分解,大部分作为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使粪便呈现红色。另一部分在小肠处被  毛细血管  (填血管名称)吸收,继而随血液运往到全身各处。
(2)进入血液的甜菜红素经过图1中⑨首先到达心脏的[③] 右心房  ,然后经血液循环进入与心脏直接相连的  肺静脉  (填血管名称)回到心脏①,再由②出发,经  体循环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才能到达肾脏。
(3)到达肾脏的甜菜红素通过图2中的[ ②  ] 肾小球  和肾小囊内壁的  滤过(过滤)  作用进入①中,流经③时,不能被  重吸收  回血液,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
【专题】结构模式图;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人体的泌尿系统专题.
【答案】(1)毛细血管
(2)右心房;肺静脉;体循环
(3)②肾小球;滤过(过滤);重吸收
【分析】图1可知,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主动脉,⑥肝动脉,⑦肠静脉,⑧肝静脉,⑨下腔静脉。图2可知,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
【解答】解:(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与其结构特点密切相关。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在人体消化道中难以被分解,大部分作为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在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被吸收后,随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
(2)血液循环的路径如下:
根据图1,血液中的甜菜红素要到达肾脏,需首先经⑨下腔静脉进入③右心房,随后流入右心室,通过肺动脉运输至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完成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返回①左心房,再由②左心室泵出,通过体循环将甜菜红素运输至肾脏。
(3)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关键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会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会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甜菜红素因无法被肾小管重吸收,最终随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形成红色尿液,并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毛细血管;
(2)右心房;肺静脉;体循环;
(3)②肾小球;滤过(过滤);重吸收。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生理过程的情景,考查学生对消化吸收、血液循环及肾脏排泄功能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0.(2024春 天津期末)如图是人呼吸时膈肌的运动示意图,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表示呼吸过程中  吸气  时的状态,此时,膈肌  收缩  。
(2)图(二)表示呼吸过程中  呼气  时的状态,此时,膈肌  舒张  。
【考点】呼气和吸气.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
【答案】(1)吸气;收缩;
(2)呼气;舒张。
【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解答】解:(1)图一箭头向下,表示膈肌顶部下降,此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膈肌顶部位置低。此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肺,完成吸气。因此图一表示呼吸过程中的吸气时的状态,此时,膈肌收缩。
(2)图二箭头向上,表示膈肌顶部上升,此时膈肌舒张,胸廓较小,膈肌顶部位置高。此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因此图二表示呼吸过程中的呼气时的状态,此时,膈肌舒张。
故答案为:(1)吸气;收缩;
(2)呼气;舒张。
【点评】理解掌握呼吸运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