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中例1、例2、例3的内容。纵观教材,有关“图形的旋转”的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分三个学段来学习的。在二年级下册是初步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在五年级下册要求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到了中学还有进一步的要求。从整体上看,三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呈现螺旋上升式的递进。纵观三个学段的教材,可以看出,本学段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虽然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旋转的认知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旋转现象当中,很难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旋转的过程。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从学生的前测出发,诊断学生的学困点,针对学生的三个学困点:1、无法用三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旋转。2、不能用三要素来描述图形的旋转并体会三要素的必要性。3、在画图过程中,不能将图形旋转拆分成线段的旋转。进行了精准的教学设计,针对学困点1:从学生的前测出发,利用秋千摆动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生疑,并通过三要素的学习进行释疑。针对学困点2:设计了让学生从前测中寻找同学描述的“好词”初步认识旋转三要素,再通过转笔、实物板演和动态演示等过程,让学生体会旋转三要素的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针对学困点3:通过观察想象,错例分析,方法归纳等过程,使学生感悟到三角形旋转要转化成线段的旋转。再通过两次对比,理解旋转的特征并沟通联系。整节课的设计,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学生的真实作品出发,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旋转三要素并体会其必要性,能够正确利用旋转三要素描述旋转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
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感受其必要性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并能将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
课前交流:先放松一下,看着这个背影你来猜猜他是谁?刚才解说员说到了一个数字1800,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几圈?
环节一:利用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1.前测引入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前测,第一个题目是。老师搜集了同学们的数据,其中争议性最大的是秋千的摆动,
聚焦秋千的摆动,交流各自想法。
提问:①认为不是旋转的同学,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认为是旋转的同学,你们是怎么想的?
2.揭示课题:到底它是不是旋转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一步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
【设计意图:在前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旋转图形的判断,最困难的就是秋千,部分孩子受到三年级旋转的初步认识的影响,认为旋转需要旋转360°才行。所以引入环节就从学生的疑问点出发,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三要素的学习让学生进行释疑】
环节二:自主探究,感知旋转三要素
1.分析前测,初步感知旋转三要素
师:这是我们做的第2个前测,用数学的语言介绍它们是怎么旋转的。针对①风车扇叶,老师搜集了4位同学的作品。请你和同桌讨论下。
同桌讨论:在这些同学的描述中,你认为哪些词用的比较好?
交流反馈:
①旋转中心预设:我认为绕一个点旋转用的比较好,他能让我知道是绕着哪里转的。
引导:数学上,绕着哪个点转,我们就把那个点称为旋转中心,通常用字母O 来表示。(板书: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预设:顺时针用的比较好,他告诉了我们旋转的方向。
追问:什么是顺时针。什么是逆时针?
学生分享顺时针与逆时针,其余学生举起手来描一描顺时针和逆时针。
辨析:向右与顺时针都是描述方向的,哪一个更好?理由呢?
(板书: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③旋转角度预设:360°用的比较好,它告诉我们风车是一圈一圈的转。
板书:旋转角度。
(3)尝试描述旋转。
师:再来看这位同学,你觉得他描述得怎样?那我们一起读一下吧。
全班一起读一读完整的三要素描述,初步体会如何用三要素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小结: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三个要素称为旋转的三要素。(板书)
2.修正前测,描述图形的旋转
继续出示前测图,提问:现在你能用旋转的三要素描述停车杠是怎么旋转的吗?
师:老师也搜集了同学们的数据,其中能完整用三要素表达的只有3个人。
出示前测数据图,引发学生思考:精确描述图形的旋转,一定需要旋转三要素吗?少一个会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学习单充分暴露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现象,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到一个或几个要素上,同时会出现不规范或不完整的描述,通过展评学生的描述材料相互启发和学习,在互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的三要素,规范自己对旋转过程的语言描述。】
环节三、动手操作,体会三要素的必要性
PPT演示将停车杠抽象成线段OA。
师:老师将停车杆抽象成了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用手中的笔当做线段,在桌上面上顺时针旋转90°,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借助铅笔,动手操作,体会三要素的必要性
①没有旋转中心的旋转
生1:沿着笔尖顺时针旋转90°(师课件播放记录下来,让生还原,追问:还可以怎么转?)沿橡皮擦也可以。(还有不同的位置吗?)
生2:可以沿中心旋转
师:同样是顺时针旋转90°,怎么旋转后的位置不一样了啊?
(师:虽然旋转后的位置不一样,但有一个动作是一样的,都是按着一个点旋转的,这是为什么?)
②没有角度的旋转
师:想象一样,如果没有旋转的角度,会是怎样的?
③没有旋转方向的旋转
师:要是没有旋转的方向会怎样呢?
过渡语:现在,我把旋转的三要素都告诉你,你能想象出它的位置吗?想出来了就画在学习单的活动一中。
运用三要素,画出旋转后的线段。
活动1:画出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1)独立操作(2)反馈交流
集体点评学生作品:
1 方向错误 ②长度错误 ③正确作品
找一找:在正确作品中,随机找出点,学生找出旋转后的对应点。
师:你能找出旋转后的点A在哪里吗?(通常点A的对应点叫点A’)
如果这个点是点B,点B’在哪里?如果这个点是C,C’在哪里?
比一比:仔细观察这一组组对应点,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一一对应的 生:这些点也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线动点动的过程。
小结:线段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这些点也跟着旋转了90°
师:现在你觉得旋转的三要素怎么样?缺一不可,都很重要。
30秒修正错误。
3.辨析秋千的运动,深化认识旋转的特点。
师:回到秋千图中,现在你认为秋千的摆动是旋转吗?
将秋千图抽象成线段图,用旋转三要素描述秋千的旋转。
师:一开始我们是借助轮廓来判断,现在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啊?(旋转的三要素)
师:现在你能用旋转的三要素来描述它是如何旋转的?
【设计意图:利用前测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对于不能完整用三要素表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不知道旋转的三要素。2、没体会到旋转三要素的必要性。所以设计转笔活动、再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结合根据三要素画旋转后的线段,让学生体会旋转三要素的缺一不可。也为后续画图形的旋转做好铺垫。最后再利用旋转三要素的知识来解释秋千是旋转的原因,并巩固旋转三要素的描述】
环节四:探索三角形旋转90°的画法
1.PPT出示三角形AOB
活动2:请你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活动要求: 1、想一想:旋转后的样子是怎样的? 画一画: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说一说:画完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1)学生活动。(2)交流点评。
预设:
①你是怎样判断他是错的? ②你想对作品2说什么? ③请你来点评
①号作品 ②作品 ③号作品关键问题:师:旋转的中心和方向老师一眼就能看的出来,你是如何判断它旋转了90°?
只看OA这条边就够了吗?(还要看OB)
师:这是哪位同学画的,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师:谁听懂了?上台用老师的三角形,一边演示一边说。
师: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学生交流画法,并利用磁贴板贴进行验证。
思考:为什么不先旋转AB呢?将AB连接起来怎么保证它也旋转了90°呢?
利用PPT,选择AB边上任意一点,验证任意点旋转后的夹角还是90°
师小结:看来图形旋转了90°,里面的没一条边和每一个点也都是旋转90°的。
总结画法并板书。(板书:旋转中心不变 画关键边 连线)
师:刚才我们经历了画图的全过程,用简洁的话概括画图的步骤
2.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线段的旋转与图形的旋转,旋转前后有什么变与不变的地方。
同桌讨论:旋转的中心和图形的大小不变,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
问题2:画三角形的旋转和线段的旋转之间有什么联系?转化
3.
4.师请生上台验证旋转90°
【设计意图: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先想象再画,在画的时候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有意让学生将图形的旋转,拆分成线段的旋转。通过错例分析、磁棒的演示,让学生聚焦到关键的元素上,掌握画图的一般步骤。通过不同的旋转中心,让学生掌握利用三角板画斜边的旋转。】
环节四:利用旋转,感受数学之美
1.不同的旋转中心,旋转正方形。
想一想:正方形绕这个点不停的顺时针旋转后会是怎样的?猜一猜:图4的中心点在哪里?说一说:你觉得旋转的中心还可能再哪里?————出示以轴转变成圆柱体。
师:针对第四幅图,现在请你猜猜看它的旋转中心在哪里?
(
2.
体验从平面到立体的旋转。
)
师:除了绕这些点以外,还可以绕哪里呢?
3.回顾总结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旋转,今天我们又继续学习了图形的旋转,你觉得今天学的和之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欣赏旋转后的图形,感受旋转的美,再欣赏美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旋转中心点的不同,旋转的图形也是不同的,对于旋转中心的位置,有进一步的认识。】
1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