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检测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在日常生活中“控糖”能够很好地预防肥胖、高血压、龋齿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糖”就是禁止摄入所有的糖类
B.人体摄入的淀粉需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利用
C.糖类在人体细胞内首先转化为脂肪,再为人体供能
D.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对人体健康无益
2.图中①~④表示人体细胞的不同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能清除衰老或损伤的①②③
B.③的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④转运分泌蛋白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
D.①~④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3.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A.胆固醇,自由扩散 B.性激素,协助扩散
C.蛋白质,主动运输 D.蛋白质,胞吞
4.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5.肺炎克雷伯菌(Kpn)存在于某些人群的肠道中,可通过细胞呼吸不断产生大量乙醇,引起内源性酒精性肝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pn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并产生大量ATP
B.Kpn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
C.乳酸菌、酵母菌、Kpn都可以引起内源性酒精性肝病
D.高糖饮食可能会加重内源性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情
6.蝌蚪长出四肢,尾巴消失,发育成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肢细胞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四肢的组织来自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C.蝌蚪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D.蝌蚪发育成蛙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7.如图,①~④为某动物精巢中的四个细胞,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①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B.细胞②中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细胞③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D.细胞④正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8.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得到果蝇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部分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一个黑点代表一个基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可以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中方框内黑点代表的两个基因可能是相同基因
C.摩尔根等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D.图中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9.某同学准备了足够的相关材料,制作由20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模型时,鸟嘌呤和胞嘧啶之间用2个氢键连接物相连
B.制作模型时,每个脱氧核糖上都要连接2个磷酸和1个碱基
C.制成的模型中,如果腺嘌呤有7个,则模型中胞嘧啶有3个
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内侧,构成基本骨架
10.基因启动子区发生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转录沉默。研究表明,某植物需经春化作用才能开花,该植物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是开花的前提。用5'—azaC处理后,该植株开花提前,检测基因组DNA,发现5'胞嘧啶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但DNA序列未发生改变,这种低DNA甲基化水平引起的表型改变能传递给后代。该植物经5'—azaC去甲基化处理后,下列各项中会发生显著改变的是( )
A.基因的碱基数量 B.基因的转录
C.基因的复制 D.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从而诱发基因突变
B.抑癌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D.非等位基因只能通过自由组合实现基因重组,使配子种类实现多样化
12.鹰隼锐利的目光有利于发现野兔,野兔通过保护色掩护或快速奔跑躲避鹰隼的捕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鹰隼和野兔之间的协同进化主要通过捕食关系实现
B.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C.不同野兔以不同方式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13.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时,提出了DNA的半不连续复制模型(如图所示),以图中b链为模板时,最终合成的互补链实际上是由许多沿5'-端到3'-端方向合成的DNA片段连接起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链、b链都可作为模板,其互补链的合成方向均为5'-端到3'-端
B.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
C.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会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Ⅰ后期分开
D.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二、多选题
14.研究人员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CO2浓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甲、乙两个作物品种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P点CO2吸收速率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B.光照强度为a时,提高环境温度,a点可能右移
C.光照强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光照强度为c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相关酶的数量有关
15.红色玫瑰与白色玫瑰杂交,F1均为淡红色玫瑰,F1随机传粉,F2中红色玫瑰∶淡红色玫瑰∶白色玫瑰=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玫瑰花色性状中,红色、白色、淡红色为相对性状
B.F2中出现红色、淡红色、白色是遗传因子分离的结果
C.F2中的所有玫瑰自交,其子代中红色玫瑰所占的比例为3/16
D.F2中淡红色玫瑰与红色玫瑰杂交,其子代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与表型的比例不同
16.基因型为、的两植株杂交,让一部分幼苗自然生长得植株甲,一部分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植株乙,让植株甲与植株乙杂交得植株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株乙所有细胞中均含4个染色体组
B.丙植株中基因型为的个体约占1/3
C.植株甲与植株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植株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紊乱
三、解答题
17.燕麦颖片颜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类型,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现有甲(黑颖)、乙(黄颖)、丙(白颖)三个纯合燕麦品系,为研究燕麦颖片颜色的遗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P F1表型及个体数 F1自交得到的F2表型及个体数
实验一 甲(♀)×乙(♂) 全为黑颖 黑颖298株、黄颖102株
实验二 丙(♀)×乙(♂) 全为黑颖 黑颖225株、黄颖75株、白颖100株
请分析回答:
(1)依据实验结果推测控制上述燕麦颖片颜色性状的基因 (选填“位于”或“不位于”)线粒体中,理由是 。
(2)控制燕麦颖片颜色的基因有 对,遵循 定律。实验二中亲本丙的基因型为 ,F2中黄颖与白颖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颖个体的概率是 。
(3)若要确定实验二F2中某一黄颖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写出最简便的实验设计思路: 。
18.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俗称“饥饿疗法”,是中晚期肝癌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如图为饥饿疗法的部分作用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称为 ,该过程所需的酶是 ,以四种 作为原料。
(2)过程②以 为原料,若该过程某tRNA的反密码子序列为5'-GAA-3',则其识别的密码子序列为 。
(3)过程②上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 (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最终形成的多肽链a、b、c、d上的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相同,原因是 。
(4)研究发现,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会脱去氨基酸变成空载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根据上图展示的调控过程,从两个方面说明空载tRNA如何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
19.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的神经系统逐渐退化,神经冲动弥散,动作失调,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搐,并能最终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已知亨廷顿舞蹈症是由相关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如图为某家系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判断,HD的致病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判断的依据是 。
(2)图中患病个体的基因型 (填“相同”“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3)若Ⅲ 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相关基因用B、b示),与表型正常的异性婚配,后代患HD、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为 、 ,若怀孕后经产前诊断得知胎儿为男孩,是否需要针对这两种疾病做基因检测,并简述理由: 。
20.长期大量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部分家蝇表现出对此类杀虫剂的抗性,下表是对某市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有关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1)研究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抗性的家蝇,发现它们的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该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部分家蝇抗性的产生体现了 多样性。
(2)据上表分析, 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 的结果。
(3)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年后,对甲地区家蝇再次进行基因型频率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35 40 25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5年后甲地区家蝇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判断的依据是 。
(4)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该市采取了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机制不同、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轮换、混合使用,推测该做法的目的是 。
四、实验题
21.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推测,科学家们找到了很多直接或者间接的证据,并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提出了科学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既分离出S型细菌又分离出R型细菌的一组实验的处理是将R型活细菌与 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2)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进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实验思路是在每个实验组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特异性地去除掉一种物质。从控制自变量角度看,该实验运用了“ 原理”。
(3)赫尔希及其助手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含有蛋白质和DNA,32P标记的是 。实验过程中,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需要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若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 。
(4)某种感染动物细胞的病毒M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为探究病毒M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某研究小组展开了相关实验,如下所示。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酶、RNA酶、小白鼠及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I.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A、B、C、D。
②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请完善下表:
组别 A B C D
注射溶液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 等渗生理盐水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
Ⅱ.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说明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 ,说明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D
6.B
7.D
8.D
9.C
10.B
11.A
12.D
13.C
14.ABD
15.AB
16.AB
17.(1) 不位于 线粒体中的基因主要通过母本遗传给子代,若该基因位于线粒体中,则实验二的F1应表现为白颖
(2) 2/两 基因的自由组合 AAbb或aaBB 1/3
(3)让该黄颖个体自交,观察子代燕麦颖片颜色的表型及比例
18.(1) 转录 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
(2) 氨基酸 5'-UUC-3'
(3) 从右向左 翻译的模板相同
(4)空载tRNA通过抑制DNA的转录和激活蛋白激酶抑制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的含量,影响细胞的分裂
19.(1) 常 由于该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图中Ⅱ5患该病但其女儿Ⅲ4不患病,Ⅲ3患该病但其母亲Ⅱ6不患病,表明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
(2)相同
(3) 0 1/2 否,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题干可知,Ⅲ2的基因型为aaXBY,与表型正常的异性(基因型为aaXbXb)婚配,生出的男孩的基因型为aaXbY,不携带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20.(1) 控制该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基因突变 遗传/基因
(2) 乙 自然选择
(3) 是 5年后甲地区家蝇的(抗性)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4)减缓家蝇抗性基因频率的增加(延缓或减少家蝇抗性的发展)
21.(1)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
(2)减法
(3) DNA 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到一定数量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4) A组: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B组: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DNA酶 A、C组发病,B、D组不发病 B、C组发病,A、D组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