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8 15:4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这首诗真实记录了( )
A.五四运动 B.北平解放 C.开国大典 D.西藏和平解放
2.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年代尺,其中①处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可概括为( )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伟大转折 D.崭新篇章,民族复兴
5.20世纪20年代曾有一批进步青年留学苏联,主要学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留苏学习重心转变为冶金、采矿、电气、地质、建筑、水利等专门技术。这一变化( )
A.得益于中苏两国长期友好 B.反映了时代主题的变迁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D.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影响
6.日记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作者本人对历史的记忆,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是美籍华人领袖司徒美堂的一则日记,其内容见证了( )
这是祖国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好日于,这也是我个人一生难忘的好日子,荣幸地参加大会。一千二百二十六位从普选中产生的代表在这儿聚首,要来制定一个过渡时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15日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B.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D.国民经济全面调整取得了巨大成效
7.下图是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成分比重统计图。该图表明我国( )
A.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这“八字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C.协调、共享、绿色、发展 D.团结、友爱、至善、至美
9.史料是指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史实的根据的东西。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 学会辨别史料真伪, 去伪求真。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断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
A.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B.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C.“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
D.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10.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赎买政策
C.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开启农业改革道路
11.“文化大革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下降49%,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以上材料表明,“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危害是( )
A.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B.知识分子遭到了打击
C.党政机关遭受到了冲击 D.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12.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议中,属于全新内容的是( )
A.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B.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13.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5.7%,企业亏损面达三分之一,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职工已达500多万。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 )
A.推行包产到户 B.增强企业活力 C.发展乡镇企业 D.实行对外开放
14.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有利于我国经济进入全球市场”的是( )
A.兴办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陆地边境城市 C.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世界银行前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是因为(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开放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6.1987年,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次年,中央在海南( )
A.成立军政委员会 B.建省、创办经济特区 C.建设国际旅游岛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17.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C.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D.到202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18.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年代尺反映的主题是( )
A.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C.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断奋斗
D.改革开放后人们日常生活的大变化
19.澳门初、高中历史新教材将澳门地方史融入中国史和世界史,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篇幅,将“正确认识祖国和澳门的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这反映出澳门( )
A.注重践行“九二共识” B.加强国家认同教育
C.转变社会、经济制度 D.注重民生改善工程
20.1997年7月1日的一篇新闻报道中说,1841年1月英国侵略军将米字旗插上海岛,今天五星红旗在此升起。报道中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 香港回归祖国 B.第二次鸦片战争 澳门回归祖国
C.甲午中日战争 香港回归祖国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澳门回归祖国
21.藏蒙史诗《格萨(斯)尔》是世界上存世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整理出版不同民族文字版本的《格萨(斯)尔》及相关研究文集。2006年,国务院将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体现出我国政府( )
A.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保护 B.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C.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 D.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22.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在访华时对毛泽东说:“很坦率地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这是因为中国(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积极推进特色大国外交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3.当地时间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总部很多国家代表欢呼、鼓掌,向中国表示祝贺,有的非洲代表高兴得跳起舞来。这是一个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重要时刻,因为( )
A.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访华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D.申办北京奥运会获得成功
24.人民空军建立初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到现在国产歼-20战斗机列装;人民海军在建国初期,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到如今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完成首次海试。以上变化表明我国已( )
A.形成五大军种格局
B.实现军备完全自主
C.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D.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25.下表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部分),据表可知中国( )
时间 重大事件
1956年 成立了负责导弹技术研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73年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02年 中国科学家成功制造出首枚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一号
2024年 广东青年梁文峰开发了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
A.重视自主研发 B.积极开展外交 C.主张国际合作 D.主导全球发展
二、改错题
26.在该题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打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焦裕禄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
(2)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3)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4)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钟南山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5)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
三、材料题
27.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核心驱动力,为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科技的现代化提供根本支撑。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发展工农业生产是加强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1956年,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相继建成,新建三十多条铁路和多条公路。
——摘编自李丽霞《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改革实践中逐步促进了中国农村向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转变,城乡工业化互动局面初步显现。正如邓小平所说:“农业和工业、 农村和城市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
——摘编自高伯文《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分析》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后,我国政府持续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向2020年和2035年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财税政策的补贴力度。2016年后,我国逐步解除了电动汽车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外资持股比限制,西方大型车企纷纷在中国设厂。面对美、欧等经济体不断的技术与政策限制,中国企业毅然加入汽车电池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赛道,比亚迪等民族汽车品牌走向世界。2023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摘编自李巍、邹玥、竺彩华《电动汽车革命:大国产业竞争“新赛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的标志该经济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哪种类型的行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改革实践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原因。
28.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其走向不仅关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更深刻影响全球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朝鲜内战爆发不久,美国纠集所谓“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很快直逼中国东北边境。美国宣布派遣第七舰队径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应朝鲜请求,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
——摘编自李晓辉(抗美援朝:捍卫和平的正义之战》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形成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由于陷入越南战争等因素,美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对中国的实际威胁也有所减弱。苏联乘美国经济陷入“滞胀”之机,大力加强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向外扩张,对中国的直接威胁也在增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在外交战略上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摘编自孙翠萍《试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三:中方早就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态度很明确。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改变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根本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对于美国发动关税战的中国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四、综合题
29.“创新是引领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支撑。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新”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新制度固团结】
材料一: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这一制度使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
——摘编自《中国民族报》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这一制度”是?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
【新构想促统一】
材料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自诞生以来,始终像一座灯塔,指引祖国统一大业破浪前行,汇入民族复兴的筑梦伟业,照亮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前行的方向。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摘自新华社《新时代“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意义。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制度探索和国家治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新道路谋发展】
材料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邓小平在*****大会上的开幕词》
(3)材料三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上的开幕词?“走自己的道路”是什么道路?
【新时代迈复兴】
材料四:
(4)请说说中国梦的具体内涵。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
3.A
4.A
5.B
6.B
7.B
8.A
9.A
10.A
11.A
12.D
13.B
14.D
15.D
16.B
17.B
18.A
19.B
20.A
21.A
22.B
23.B
24.D
25.A
26.(1)
错误;将焦裕禄改为王进喜。
(2)
正确。
(3)
错误;将日内瓦会议改为万隆会议。
(4)
错误;将钟南山改为屠呦呦。
(5)
错误;将神舟七号改为神舟五号。
27.(1)标志: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实施。
类型: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改革实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3)崛起原因: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为产业发展创造环境;促进技术交流与竞争,倒逼产业升级;突破技术壁垒,掌握发展主动权;产品竞争力提升,占据国际市场。
28.(1)
原因:美国威胁中国东北边境安全,并派遣第七舰队阻止解放台湾;司令员:彭德怀
(2)
根本原因:维护国家利益,应对苏联威胁;标志: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
态度:打则奉陪到底,谈则敞开大门
(4)
因素: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变化、国家安全、经济发展需求
29.(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真正使各族人民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
(2)意义:指引祖国统一大业破浪前行;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认识:制度探索推动国家治理的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的实践为制度探索提供经验和基础。
(3)会议:中共十二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