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摹中感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课前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新授
1.教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6-7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4.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
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_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出作品的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_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凡_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_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5.如何完成变体画
学生参观微型画展,在其他班级学生临摹或创作的作品中感受他们绘画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教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
(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
(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感。
6.分组作业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7.展示评价
(三)、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
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课件21张PPT。在临摹中感受欢迎走进艺术殿堂 考考你的眼力: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吗?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一步》
左图: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右图:凡·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不一样的临摹……大师也爱临摹 在临摹中感受《舞女》德加(法国)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重心线——平稳动态线——
代表人的动作的一条线重心线动态线看,德加笔下动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舞蹈演员!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从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上看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作者:凡·高
材质:铅笔,墨水,布纹纸 48 x 36.8 cm 作者:米勒
材质:油彩·画布 101cmX82.5cm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凡·高仿米勒《播种者》创作的其他作品 考考你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日本浮世绘的构图 凡·高把播种者视为撒播黄金色的上帝,把太阳的金画得逼人神往,而紫罗兰色的泥土虽然平凡,却寓于到诗一样的笔墨水中呈现一种富丽。跟随大师,用新的元素融入原作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一):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凡·高《午休》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二):
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毕加索《午休》德加作品《系鞋带的舞女》临摹德加作品《系鞋带的舞女》对话大师,在临摹中得以发展素描纸、圆珠笔牛皮纸、彩色铅笔用大师的语言创作:临摹大师的作品,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原画进行某种程度的改变(构图、色彩、造型、角度等方面),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画出你们的风格!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每天坚持绘画。随身携带一本写生簿,它将提醒你经常进行绘画。把任何事物画下来,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就像运动:如果你不练习,视觉形象感很快就会放松和变形。你每天进行写生画的目的不是创造完整的画作,就像慢跑的目的不是为了到哪儿去一样。你必须在不过于关心练习的成果的情况下锻炼你的视觉。在你进行每日的绘画练习时,期望的目标应该是更深入地观察事物。课件7张PPT。文森特·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1890年7月29日,梵高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那年他才37岁。虽然他的生命如此短暂,但他留给后人的作品是无价的。《向日葵》
《吃土豆的人》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
等等都是梵·高的代表作,现已挤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它们都包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梵·高的作品虽然难以让人接受,却对西方二十世纪的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品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梵高以黄色和棕色调出来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向日葵》1883年底, 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吃土豆的人》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起初他们相处愉快,但随着梵高病情反复,两个的艺术家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梵·高更大怒而去,无法阻止,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右耳。左图是他割下自己的右耳后的自画像。《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最后,梵高这个名字让你想起什么?金色的向日葵、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这就是梵高 水彩画概括
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完成的绘画作品。
水彩画的释义:是用水调和半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基本透明或半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
另一个水彩画重要的关键就是挑选良好的水彩纸。良好的水彩纸能够在大量水分和快速反复涂抹下不起毛球,但也十分昂贵,所以学习水彩画的学生常常一纸双面都用来练习。
与其他绘画比较起来,水彩画相当注重表现技法。成功的水彩画除了要掌握水分,色彩,也必须掌握如何仅用水跟薄薄的色彩来表现质感,量感。
水彩的画法通常分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干画法是在前面的基本干后再进行画,一般可以画出很多层次。湿画法则是一气呵成,因此不同的笔触的墨彩相互渗透,有一种类似于中国画的效果。
水彩画是艺术实践的一种手法。由于水彩画颜料比较便宜,使用方便,而且色彩感觉也很理想,所以一般人都乐于使用。其次,水彩画本身具有十分迷人的魅力。它的清爽神俊,浓淡相宜,都具备潇洒风雅的格调。水彩画颜色的透明性,重色彩技法,干湿技法运用,使画面显得水乳交融,带着令人陶醉的特殊风韵,对观众就像感受爽朗的清风。
作为艺术创作活动的一种形式,水彩画是艺术情感流露的语言中的一种。画面中水的渗化作用,流动的性质,以及随机变化的笔触,让人感觉得到那种光波的流动。这种意境是其他画种难以比拟的。从字义上来看,所谓的水彩画就是用水作为稀料来专门调合能被水稀释的颜料,所绘制在特别的水彩纸上的图画。由于它们采用的工具与所用材料和制作过程的特点,水彩画与其他各种绘画有着显著的区别。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绘画材料的增多,用水作为稀料的颜料又多了水粉、丙烯、透明水色等。
如今我们在许多优秀的水彩画中,很难再看到修改、揩擦和小毛点彩的痕迹,更少看到油画技法的影子,因为水彩画的特性就是在第一笔中便饱含了自己的特色——颜色纯净、透明、清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