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熔化与凝固
第一课时 熔化与熔点
练集二中 修订人 :郭霞
第二节学习目标1.能说出熔化、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温度变化的规律,能够指出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对熔点的意义的理解,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目标一: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自学指导一
1.内容:P9
2.时间:【2分钟】。
3.方法:带问题看书
4.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目标一: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自学检测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相互转化的。(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化和凝固火山爆发冰 山熔化 ——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 ——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归纳总结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规律一样吗? 学生讨论目标二: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温度变化规律,能够指出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自学指导二
1.内容:P9-11
2.时间:【8】。
3.方法:独立看书后交流
4.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探究1 冰和石蜡的熔化
结合“体验”,思考下列问题:
1.猜想与假设:不同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选填“相同”或“不同”)。
提示: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
参考答案:不同自学检测:2.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1)按图组装器材。
(2)加热冰和石蜡,每隔1 min记录一次
温度。
(3)将测得的温度值填入表中,并分别在
坐标纸上画出冰和石蜡的熔化图像。 3.实验数据及分析:
(1)实验记录表格。 (2)根据数据,作出冰和石蜡熔化的规律图像。参考答案:(3)结合图像,分析冰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点。
提示:冰在开始加热时,随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随着不断吸热,温度又不断升高。石蜡没有明显的熔化前、中、后之分,随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参考答案:冰: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温度又继续升高。
石蜡:从开始加热,到熔化完,温度一直升高。 (4)冰和石蜡在整个加热过程中的状态如何变化?
参考答案:冰在开始加热时处于固态,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一部分冰开始熔化,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随着不断吸热,固态冰逐渐变成液态。石蜡熔化时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4.交流与评估:实验中,没有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冰,而是用水浴法,这种加热方法有何优点?
提示:若直接加热冰,会使其受热不均匀,物态变化不明显,而采用水浴法加热,就可以避免这一点。只要把试管中的冰全部浸入水中,同时不停地搅拌,冰各部分受热就很均匀,现象变化明显,容易观察。
参考答案:可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拓展延伸】水浴法
因为水达到沸点的条件是100℃,但是从液态变到气态还需要吸收更高的热量,在水浴法里,烧杯里的水在变成水蒸气前都只能有100℃的温度,无法为试管里的水提供更多的热量,所以试管内的液体是不能沸腾的。所以常常利用这种温度不改变的原理对一些需要定温加热的反应进行水浴加热。先在一个大容器里加上水,然后把要加热的容器放入加入水的容器中。加热盛水的大容器通过加热大容器里的水再通过水把热量传入需要加热的容器里,达到加热的目的。优点是使物体受热均匀,减慢熔化过程,便于观察。部分实验中不会导致暴沸的现象。 目标三:通过对熔点意义的理解,能够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自学指导三
1.内容:P11-13
2.时间:【7分钟】。
3.方法:独立看书后交流
4.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结合“探究1”的实验操作过程和记录数据以及图像,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如何对固体进行分类?
提示: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参考答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自学检测晶体像冰那样,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外界不断加热,但其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非晶体有些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软变硬,最后变为液体,在熔化过程中,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会不断上升。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归纳总结2.分析冰和石蜡熔化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冰和石蜡熔化时都 。
(2)不同点:
①冰熔化时有一段时间,温度 ,石蜡在熔化时,温度一直 。
②根据图像可知,冰为 ,石蜡为 。
根据冰和石蜡熔化特点可知,晶体有固定的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
参考答案:(1)吸热
(2)①不变 上升 ②晶体 非晶体 熔点 熔点考点 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典例】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
程的特点是 。在第
6 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
“固液共存状态”)。
(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导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熔点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变的温度。
(2)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精讲精析】本题考查冰的熔化特点的探究。(1)从冰的熔化图像可以看出,在0℃时冰的温度保持不变,故冰的熔点是0℃;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第6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不足之处是直接给试管加热,使物质受热不均匀。
答案:(1)0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状态
(2)物质受热不均匀小 结1.熔化和熔点的定义
2.晶体熔化时的条件是什么?
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当堂训练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 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人们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4、有甲、乙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______乙盆水的温度。当堂训练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6、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中考链接:
1.甲、乙两个烧杯里都是冰水混合物,甲杯里冰少些,乙杯里冰多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未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 )
A.甲杯的温度高 B.乙杯的温度高C.两杯的温度相同 D.无法判断再见课件28张PPT。熔化与凝固
第二课时 凝固及其应用
练集二中
修订人:郭霞
第二节学习目标1.能够表达凝固点的概念。
2 能够读懂物体的凝固图像 通过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理解,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现象。目标一:能够表达凝固点的概念。自学指导一
1.内容:P13—14
2.时间:【2分钟】。
3.方法:带问题看书
4.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自学检测:
1.液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同种物资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__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什么情况下水凝固成冰?什么情况下冰熔化为水?水凝固需要什么条件?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有什么关系?
提示:依据生活常识我们知道,当冰水混合物周围环境的温度低于0℃时,水就变成冰,温度高于0℃时,冰就变成水。晶体熔化时需要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所以晶体凝固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和继续放出热量。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参考答案:水的温度达到0℃,并且继续放热会凝固成冰,冰的温度达到0℃,并且继续吸热,会熔化成水。水凝固需要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出热量。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归 纳 总 结1.凝固:物质有液态转变为固态叫凝固。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3.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既没有熔点, 也没有凝固点。1.如图,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的图像,完成下列问题目标二:能够读懂物体的凝固图像(1)相同点: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都 。
(2)不同点:
①晶体凝固时,有一段时间温度 ,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一直 。
②晶体有固定的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
参考答案:(1)放热
(2)①不变 下降 ②凝固点 凝固点【方法归纳一】
(1)分析熔化、凝固图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
置如图甲所示。目标二:通过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理解,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现象仔细观察下列图像,回答有关的问题(1)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画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中可看出,该固体是__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实验的相关问题,其中有操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还有对图像的认识情况。(1)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得越快。(2)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使固体受热均匀更便于观察。(3)晶体和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像上,晶体熔化有一段图像是水平的,而非晶体是一直上升的。
答案:(1)小一点好 (2)使固体内各点温度趋于一致,固体受热均匀更便于观察 (3)晶体①根据图像判定:
图像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或有平行于水平轴的一段时间,就是晶体;反之,就是非晶体。
②根据有无熔点或凝固点判定:
物体只要有熔点或凝固点,就是晶体;反之,就是非晶体。【方法归纳二】
(2)判断晶体和非晶体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教材案例: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水可以凝固放热,从而防止菜窖里的菜被冻坏
生活案例你还能列举的案例
1_____2____3_____4______5_____ 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
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
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错误倾向】
桔子表面结成的冰阻挡住了冷空气,保持了桔子的温度不至于过低,所以没被冻伤。
【教师点评】
①学生知道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②对于水凝固时放热这个知识点,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
【正确答案】
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_____变为_____的过程。
(2)特点:熔化过程_____。
(3)熔点:晶体_______的温度。
2.凝固:
(1)定义:物质从_____变为_____的过程。
(2)特点:凝固过程_____。
(3)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 固态液态吸热熔化时液态固态放热二、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和非晶体的对比:固定熔化固定熔化不变升高下降有相同没有吸热放热2.晶体的熔化条件:
(1)达到_____;
(2)继续_____。
3.晶体的凝固条件:
(1)达到_______;
(2)继续_____。熔点吸热凝固点放热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A.冰和水 B.铜和固态水银
C.玻璃和石蜡 D.海波和松香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认识和了解。晶体属于固体,水属于液体,所以A错误;玻璃、石蜡、松香都是非晶体。故选B。 2.如图所示,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
是(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铁是晶体,在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先是铁吸热熔化为铁水,然后铁水冷却放热凝固为铁轨,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这两个过程中,对应的图像均有平直部分,因此D正确。选项A表示的是先凝固后熔化,A错;选项B、C均表示非晶体熔化、凝固图像,B、C错。3.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晶体的熔点是( )
A.40℃ B.44℃ C.48℃ D.52℃【解析】选C。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我们把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从图像看出,该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是48℃,所以该晶体的熔点是48℃。4.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凝固温度相同,A错;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B错;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错C对。5.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冰块慢慢变成水,这是熔化过程;手能感觉到凉,这说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熔化 吸收中考链接:
用质量相等的0摄氏度的水和同温度的冰冷却物体,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
A 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B 冰更冷
C 水面积大,不易散热 D 冰熔化要吸热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