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上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
落 花 生
2
上
新知导入
猜谜语
根根胡须入泥土,
自造房屋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
地下结果不开花。
谜底:( )
同学们,我们都爱吃花生,它又名“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落花生》。
第一课时
花生
资料袋
花生又名落花生。历史上曾叫长生果、番豆、唐人豆。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是在地上开花,在地面上结果,但是花生不一样,花生在地上开花,地面下结果。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人们又称花生为“落花生”。
作者简介
许地山: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的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主要作品有《花》《落花生》《危巢坠简》《空山灵雨》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我会读
半亩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好处 爱慕 成熟 石榴
便宜 体面 矮矮的 鲜红嫩绿
亩
播
浇
吩
亭
慕
矮
咐
mǔ bō jiāo fēn fù
tínɡ zhà mù ǎi tán
榨
播
浇
榨
我会写
谈
撇加“米”字
不要写成“秃宝盖”
右边是“尧”,没有点
书写指导
组词:
书写指导:
左部“矢”最后一笔变成点和右下部“女”的撇形成避让。
ǎi
矮
矮小 高矮
书写指导:
“慕”字整体要写得紧凑,中间的“日”要写扁,整体紧凑,注意最下面是“心”的变体,不是“小”,不要少写一点。
组词:爱慕 仰慕
mù
慕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和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
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几件事,然后完成这个填空:(按课文顺序填空)
( 种花生 ) ( )
( ) ( )
吃花生
收花生
议花生
品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学习1—2自然段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用“开辟”更合适
思考:“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开辟:开拓扩展。
开发: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
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
小练习
比较“开辟”在这两个句子中意思的不同。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
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
开拓
开创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 颠倒了就不符合花生的生长规律了。
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近义词:竟然
表示出乎意料
收获了花生出乎“我们”一家人的意料。从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姐弟几个收获花生后的喜悦心情。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这几个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想出类似的一连串动词并用它们说一句话吗?
小明看到妈妈买回来一袋苹果,他拿起一个苹果,走到厨房,打开水龙头清洗,洗干净后,小明把苹果递给奶奶,奶奶夸小明真懂事!
边读第2自然段边思考:母亲提议要过什么节?她又作了什么准备?
母亲说: “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既写出了母亲的勤劳能干,又写出了母亲为过花生节做了精心的准备。
通过母亲的话语和行为,表现了对花生收获的喜悦之情。
这样一片荒地,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这多么让人兴奋呐!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回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谈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课堂总结
课前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这篇课文写了 、 、 、
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课时
自由朗读第3~15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和父亲一起吃花生时,是怎样谈论花生的?
品读课文
那晚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这里作者为什么说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仔细阅读下面的资料,想想这些资料能帮助你读懂文中的哪些内容。
资料袋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战争失败之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家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他曾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因公务繁忙,很少参与家庭活动。作者和他的哥哥姐姐们都很尊敬父亲,珍惜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
这些资料帮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作者说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请你们的父亲”“实在很难得”也为后文父亲的出场以及他对孩子的教育打下基础。
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味道很美
可以榨油
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都喜欢吃
议论的人
哥哥
姐姐
“我”
父亲
花生的好处
议花生——特点
议花生——品格
比较对象
生长位置
外表
给人的印象
桃子、石榴、苹果
花生
高高地挂在枝上
鲜红嫩绿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
不好看
挖起来才知道
鲜红嫩绿的果子高高地挂在枝头
对比
矮矮地长在地上
父亲说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时,为什么要说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
不同点——果实的外表和长的位置不一样。
父亲把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放在一起比较,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是要突出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计较名利的精神品质。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对花生的议论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说明了花生具有怎样的品质?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了花生不张扬、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议花生——悟道理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体面:外表好看。
只讲体面:只讲究外表,而忽略了内在的美。
有真才实学,对别人、社会、国家有帮助的人,默默奉献的人。
“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这是“我”由花生的品质和父亲的话所悟出的道理——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美,要做一个脚踏实地、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对社会做出贡献,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这句话强调人生价值在于“有用”,但并不与“讲体面”对立起来。这句话也是本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哪些默默无闻作奉献的人呢?
守卫祖国边疆的解放军,清洁员工,救死扶伤的医生......
同学们都联系了我们的生活实际,想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不分昼夜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还有大雨中疾行的外卖小哥,为我们创造美好环境的清洁工,平日里你根本注意不到他们,但他们的付出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所以,有一句话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深深地”:凸显出父亲的话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让我受益终生。
印
深深地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
“印”: 牢牢地记住使终生不忘。
“记”:把事物记在头脑里,但
有可能会忘掉的。
比较句子
两者程度不一样。“印”表明“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的教导。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我想做_______一样的人,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小辩论会
竹子
梅花
说说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试着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一段话把它们的特点写具体。
蜜蜂
蜡烛
我喜欢_________,它的好处很多,比如_________。它虽然没有_________,但可贵的是 ________________。
路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心情、神态、动作,每个不同的人物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感受人物内心不同的想法。在读中感受大家对花生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
课文在叙述上有详略之分,目的是要突出主旨,而议花生这一部分正好可以突出文章主旨。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哲理。
详略结合
体会写法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吃花生写得比较简略,从议花生到谈人生写得非常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本文虽然谈论的是落花生,但是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赞扬有着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像这样借助某个事物的特点来写人的品格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
主题概括
本文记叙了作者一家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通过_____________的好处,揭示了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的人。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只求______________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过花生收获节
谈论花生
不图虚名
默默奉献
有用的人
华而不实
不为名利
有益于社会
类文阅读
白杨礼赞 (节选)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现在不方便(biàn pián)把进价告诉你,不过这件商品已经非常便(biàn pián)宜了。
(2)花生可以榨(zhá zhà)油,还能做出各种美味来,用途真的很多。
课堂练习
√
√
√
二、选词填空。 ( 居然 固然 既然 )
①________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一起种花生吧。
②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________收获了。
③花生的好处________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
居然
既然
固然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参照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
示例:冬天,大地万物都沉睡了。而一朵朵小小的梅花,却凌寒开放、傲然挺立。它们从不与百花争夺明艳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只在傲雪寒霜的冬天,默默吐露着芬芳。
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父亲的话怎能不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呢?
花生不但味道很美,而且可以榨油。
课堂总结
我们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艺术,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1.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读一读关于花生的其他文章或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如:《春的林野》等
3.参照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
布置作业
种花生
收花生
默默奉献
有用的人
尝花生
落花生
议花生
板书设计
(略)
(详)
借物 喻人/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落花生 (作业设计)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不方便(biàn pián)把进价告诉你,不过这件商品已经非常便(biàn pián)宜了。
(2)花生可以榨(zhá zhà)油,还能做出各种美味来,用途真的很多。
二、选词填空。
居然 固然 既然
1.________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一起种花生吧。
2.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________收获了。
3.花生的好处________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
三、选一选。
便宜:A.价钱低。 B.使得到便宜。 C.不应得的利益。
1.做人要厚道,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
2.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
3.足球赛第一轮抽签他们就轮空了,直接进入下轮比赛,真是便宜了他们。( )
成熟: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B.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4.花生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
5.我的意见还很不成熟。( )
6.《落花生》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是( )。
A.借景抒情 B.借物喻人
7.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其中详写的是( )。
A.种花生 B.收花生 C. 吃花生 D.议花生
8.你认为花生有着怎样的品质?( )
A.默默无闻 B.不计名利 C. 朴实无华 D.外表体面
四、将事物与其对应的特点及人物用线连起来。
梅花 天高地阔任我翔 拼搏中的少年
雄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无私奉献的老师
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志向高洁之士
莲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清正廉明的官员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幕 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 需)挖起来才知道。”
1.用“√”标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2.父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作对比,突出了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小练笔。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竹子 梅花 蜜蜂 路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biàn pián
2. zhà
二、 1. 既然 2.居然 3.固然
三、
1.C 2.A 3.B 4.A 5.B 6.B 7.A B C D D 8.A B C
四、
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志向高洁之士
雄鹰——天高地阔任我翔——拼搏中的少年
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私奉献的老师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正廉明的官员
五、
1.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2.父亲的话怎能不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3.花生不但味道很美,而且可以榨油。
六
1.慕 辨 须
2.桃子 石榴 苹果 花生 朴实无华 默默无闻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我们身边的清洁工、送奶工还有老师,他们都像花生一样默默为人们做贡献。
七、 示例:冬天,大地万物都沉睡了。而它们——一朵朵小小的梅花,却凌寒开放、傲然挺立。它们从不与百花争夺明艳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只在傲雪寒霜的冬天,默默吐露着芬芳。即使凛冽的寒风把它们吹得东倒西歪,它们仍面带微笑,无怨无悔地绽放于人间。交通警察,他们在马路上指挥交通,他们在寒风中与梅花做伴,他们像梅花一样默默奉献,他们就像梅花一样,是坚强而有风度之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落花生
【教材简析】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著名散文,它以花生映照人生,文章内容简洁,脉络清晰,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主要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和家人一起“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本文是一篇散文,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如何让孩子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注重学生联系已有经验,采取角色扮演、对比感悟、拓展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文字中体会作者情感。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紧扣父亲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
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打一物)
2.同学们,我们都爱吃花生,它又名“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落花生》。
3.揭示课题
4.资料袋
花生又名落花生。历史上曾叫长生果、番豆、唐人豆。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是在地上开花,在地面上结果,但是花生不一样,花生在地上开花,地面下结果。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人们又称花生为“落花生”。
(设计意图:“落花生”这一事物很常见,但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却很陌生,引导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常识,为下文深入理解花生的品格打下基础。预测课文内容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
4.作者简介
许地山: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的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主要作品有《花》《落花生》《危巢坠简》《空山灵雨》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易错读音。
(2)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提示易错读音。(出示词语)
半亩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好处 爱慕 成熟 石榴
便宜 体面 矮矮的 鲜红嫩绿
重点正音:播种(bō)榨油(zhà)矮小(ǎi)
(3)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正音。
①花生的价钱便(pián)宜。
②送货上门,不但方便(biàn)了群众,也给商店增加了收入。
(4)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写字,“播、浇、榨、矮、慕”,重点指导“矮、慕”,强调易错点。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放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集中进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生字识记、书写的规律,相互提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识写生字的能力与书写的自信心。)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可以分成几部分?
(1)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和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
(2)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几件事,然后完成这个填空:(按课文顺序填空)
( 种花生 ) ( ) ( ) ( )
(设计意图:教学时结合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
四、学习“种花生”、“收花生”部分
1.抓住重点词句,学习1—2自然段
(1)出示段落。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①思考:“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小练习:比较“开辟”在这两个句子中意思的不同。
A.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
B.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
(2)出示段落。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①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②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③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我”从母亲的话里知道,这里本是荒地,而且姐弟几个又是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有收获了,当然令“我”感到意外。
收获了花生出乎“我们”一家人的意料。从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姐弟几个收获花生后的喜悦心情。
④“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这几个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想出类似的一连串动词并用它们说一句话吗?
预设:小明看到妈妈买回来一袋苹果,他拿起一个苹果,走到厨房,打开水龙头清洗,洗干净后,小明把苹果递给奶奶,奶奶夸小明真懂事!
(3)指导朗读,读出惊喜之情来。
2.边读第2自然段边思考:母亲提议要过什么节?她又作了什么准备?
(1)从“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既写出了母亲的勤劳能干,又写出了母亲为过花生节做了精心的准备。
点拨:通过母亲的话语和行为,表现了对花生收获的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有异议的地方,然后运用各种方式自主探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课堂总结
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这多么让人兴奋呐!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回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谈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第3~15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和父亲一起吃花生时,是怎样谈论花生的?
出示句子:那晚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2.这里作者为什么说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仔细阅读下面的资料,想想这些资料能帮助你读懂文中的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说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出示资料袋)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战争失败之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家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他曾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因公务繁忙,很少参与家庭活动。作者和他的哥哥姐姐们都很尊敬父亲,珍惜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
3.读第4~15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和父亲一起吃花生时,是怎样谈论花生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4-10自然段,初步了解花生的好处。把谈花生好处的词语圈出来。
出示表格 (议花生——特点)
议论的人 花生的好处
父亲 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姐姐 味道很美
哥哥 可以榨油
我 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都喜欢吃
(2)默读第10自然段,根据表格提示,说一说花生的可贵之处。
课件出示:
比较对象 桃子、石榴、苹果 花生
生长位置
外表
给人的印象
(3)指名说一说:父亲的话里,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交流,相机完成表格。
比较对象 桃子、石榴、苹果 花生
生长位置 高高地挂在枝上 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
外表 鲜红嫩绿 不好看
给人的印象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很有用
(4)父亲说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时,为什么要说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是什么
①学生交流。
预设1:
相同点——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
不同点——果实的外表和长的位置不一样。
预设2:父亲把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放在一起比较,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是要突出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计较名利的精神品质。
(5)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说明了花生具有怎样的品质?
预设: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了花生不张扬、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相机板书:默默奉献
指导朗读:读好“鲜红嫩绿”等关键词,突出事物的特点,感悟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指名读)
(6)读12-15自然段。
出示句子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①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②“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③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④理解句子。
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预设:这是“我”由花生的品质和父亲的话所悟出的道理——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美,要做一个脚踏实地、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对社会做出贡献,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这句话强调人生价值在于“有用”,但并不与“讲体面”对立起来。这句话也是本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⑤花生会让我们想到哪些默默无闻作奉献的人呢?
⑥情景朗读,明辨道理。
教师引读:一家人品尝着花生,谈论着花生。在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花生的好处后,父亲郑重其事地说:“(生齐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养成像花生一样的品格,父亲语重心长地说:“(生齐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的话不仅是对儿女们说的,也印在了我们的心上:“(生齐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⑦小结:同学们都联系了我们的生活实际,想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不分昼夜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还有大雨中疾行的外卖小哥,为我们创造美好环境的清洁工,平日里你根本注意不到他们,但他们的付出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所以,有一句话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设计意图:突破重点,在读中引导学生先抓住关键词,读懂字面的含义,感受花生外表的朴实。再通过设疑“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吗?”引导学生在辨析中领悟父亲的话。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只讲体面的人”“有用的人”这两个关键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体会作者的内心。)
(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比较句子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
预设:“印”: 牢牢地记住使终生不忘。“记”:把事物记在头脑里,但有可能会忘掉的。
预设:“印”:表明“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的教导。
预设:“深深地”:凸显出了父亲的话对“我”产生的 深远影响。
4.小小辩论会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5.读写迁移,尝试练笔
出示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蜡烛,说说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试着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一段话把它们的特点写具体。
我喜欢_________,它的好处很多,比如_________。它虽然没有_________,但可贵的是 ________________。
6.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心情、神态、动作,每个不同的人物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感受人物内心不同的想法。在读中感受大家对花生的喜爱之情。
领悟写法,拓展阅读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吃花生写得比较简略,从议花生到谈人生写得非常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预设:课文在叙述上有详略之分,目的是要突出主旨,而议花生这一部分正好可以突出文章主旨。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哲理。
2.本文虽然谈论的是落花生,但是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赞扬有着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像这样借助某个事物的特点来写人的品格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3.拓展阅读
白杨礼赞 (节选)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我们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艺术,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读一读关于花生的其他文章或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如:《春的林野》等
(3)参照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
(设计意图:凭借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把特点写具体,写出人与事物的相同之处。)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