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四边形-2025年精选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8 四边形-2025年精选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8 14:31:08

文档简介

专题18 四边形-2025年精选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
1.(2025·广州)如图,菱形的面积为10,点E,F,G,H分别为,,,的中点,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
A. B.5 C.4 D.8
【答案】B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C,BD
∵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面积为10

∵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同理可得:
∴EF∥GH,EF=GH,EF⊥FG
∴四边形EFGH为矩形

故答案为:B
【分析】 连接AC,BD,根据菱形性质可得,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同理可得:,则EF∥GH,EF=GH,EF⊥FG,根据矩形判定定理可得四边形EFGH为矩形,再根据矩形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2.(2025·绥化)一个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A.25 B.25 C.25 D.50
【答案】B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补角
【解析】【解答】解:已知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不妨设∠AOB= 60°,
在△AOB中,AO=BO=5,∠AOB= 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AB=AO=5,
另一对角线夹角为180°-60°=120°(邻补角),
在△AOD中,AO=DO=5,∠AOD= 120°,
由勾股定理计算得AD=
∴矩形面积为ABxAD=5x 5= 2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设对角线交点为O,则AO=BO=CO=DO= 5,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D=,再利用面积公式,即可解答.
3.(2025·自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的边长为5,边在轴上..若将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正方形.则点的坐标为(  )
A.(-3,5) B.(5,-3) C.(-2,5) D.(5,-2)
【答案】A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AB边在y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正方形 A'B'C'D'.
∴AB=BC=A'B'=B'C'=C'D'=5,A'B'在x轴上,A'B'//C'D',
∵B(0,-2),
∴B'(2,0),C'(2,5),
∴D'(-3,5),
故答案为:A.
【分析】由正方形与旋转可得A'B'在x轴上,A'B'//CD',结合B(0,-2),可得B'(2,0),C'(2,5),进一步可得答案.
4.(2025·河北)如图,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点落在处,交于点.将沿折叠,点落在内的处,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
∴∠ADB=∠1
∵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
∴∠ADB=∠A'DB
∴∠1=∠A'DB
∵∠DEC=90°-,即2∠1=90°-
∴,A错误
∵∠BDE≠∠CDE
∴∠1≠,B错误
∵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
∴∠C'ED=∠CED
,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矩形性质可得AD∥BC,则∠ADB=∠1,再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DB=∠A'DB,则∠1=∠A'DB,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求出答案.
5.(2025·安徽) 在如图所示的 ABCD中,E, G分别为边AD,BC的中点,点F,H分别在边AB,CD上移动(不与端点重合),且满足AF=CH,则下列表示定值的是(  )
A.四边形EFGH的周长 B.的大小
C.四边形EFGH的面积 D.线段FH的长
【答案】C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EG,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E, G分别为边AD,BC的中点,
∴AE=DE=BG=CG,
∴四边形ABGE和四边形CDEG是平行四边形,
∴S△EFG=S四边形ABGE,S△EHG=S四边形CDEG,
∴S四边形EFGH=S△EFG+S△EHG=(S四边形ABGE+S四边形CDEG)=S四边形ABCD,
∴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定值,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分析】连接EG,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AD∥BC,AD=BC,结合已知条件可推出AE=DE=BG=CG,由此可证得四边形ABGE和四边形CDEG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到S四边形EFGH=S四边形ABCD,据此可知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定值.
6.(2025·深圳) 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EF折叠,使得点A与对角线的交点O重合,EF为折痕,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知: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同理:EO=FO
四边形ABCD为菱形

四边形AEOF为正方形

故答案为: D.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可得AEOF为正方形,可得AO=EF,即可得EF与GC的比值.
7.(2025·兰州)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2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动点P从点O出发沿O→A→B方向以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D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Q到达点D时,P,Q同时停止运动.若运动时间为x(s),△CPQ的面积为y(cm2),则点P分别在OA,AB上运动时,y与x的函数关系分别是(  )
A.均为一次函数 B.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C.均为二次函数 D.二次函数,一次函数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四边形-动点问题;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正方形ABCD中,AB = 2cm,
∴AB= BC= CD= DA = 2cm,
∴AC=AD=AB= 2cm, ,
∴OC=OA=AC=cm, .
当点P在OA上运动时,由题意得CQ = x,CP=OC+OP= +x,
如图1,
作PG⊥CD于点G,
∵∠PCG = 45°,
∴CG=PG==x+1
∴y=是二次函数;
当点P在AB上运动时,如图2,
由题意得CQ = x,
∴y=是一次函数;
故答案为:D .
【分析】当点P在OA上运动时,由题意得CQ=x,CP=OC+OP=+x,作PG⊥CD于点G,求得CG= PG=x+1,利用y=列式计算即可解答;当点P在AB上运动时,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
8.(2025·安徽)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 4,BC = 3,AD = 1,点 E为边 AB 上的动点.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DF,连接 FB,FC,E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EC - ED 的最大值是 B.FB 的最小值是
C.EC + ED 的最小值是 D.FC 的最大值是
【答案】A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 点 E为边 AB 上的动点.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DF,
∴DE=DF,∠EDF=90°,
过点D作DG⊥BC于点G,在DG上取点H,使DH=AD=1,延长FH交AB于点I,
∴四边形ABGD是矩形,
易证△DHF≌△DAE(SAS)
∴FH⊥DG,即点F在FH上运动,
∵∠A=∠ABC=90°,
∴四边形DAIH,四边形BGHI,四边形ADGB是矩形,
∴AD=BG=IH=1,
∴DG=AB=4,
∴CG=BC-GB=3-1=2;
∴,
∴,
∴当BE最大时,EC-ED的值最大,
∴当点E和点A重合时,点F和点H重合时,BF最小,
此时,
∴DE=1,
∴EC-ED=5-1=4,故A符合题意;
B、,故B不符合题意;
C、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M,连接MC,
∴ED=EM,AD=AM=1,∠BAM=∠BAD=90°,
过点M作MN⊥CB于点N,此时EC+ED≥CM,
∴当点C、E、M三点共线时,EC+ED的值最小,即就是MC的长;
易证四边形AMNB是矩形,
∴BN=AM=1,CN=3+1=4,AB=MN=4,
∴故C不符合题意;
D、当点E和点A重合时,

当点E和点B重合时,过点C作CQ⊥FH于点Q,
易证四边形CQIB是矩形,
∴CQ=IB=4-1=3,QI=BC=3,
∴△DHF≌.△DAE,
∴∴FH=AE=4,
∴QF=FH+HI-QI=4+1-3=2,

综上所述,FC的最大值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DE=DF,∠EDF=90°,过点D作DG⊥BC于点G,在DG上取点H,使DH=AD=1,延长FH交AB于点I,可证得四边形ABGD是矩形,利用SAS可证得△DHF≌△DAE,可证得FH⊥DG,即点F在FH上运动;再证明四边形DAIH,四边形BGHI,四边形ADGB是矩形,可求出BG、HI、DG、C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表示出DE,CE的长,然后可表示出EC-ED的长,当BE最大时,EC-ED的值最大,当点E和点A重合时,点F和点H重合时,BF最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C的长,即可求出EC-ED的长及BF的长,可对A、B作出判断;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M,连接MC,可知ED=EM,AD=AM=1,∠BAM=∠BAD=90°,过点M作MN⊥CB于点N,此时EC+ED≥CM,由此可知当点C、E、M三点共线时,EC+ED的值最小,即就是MC的长;易证四边形AMNB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到BN、CN、MN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CE+ED的最小值,可对C作出判断;当点E和点A重合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的长;当点E和点B重合时,过点C作CQ⊥FH于点Q,可得到CQ、QI的长,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FH的长,即可求出QF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C的长,综上所述,可得到FC的最大值,可对D作出判断.
9.(2025·黑龙江)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在BC边上(不与点B、C重合),点E在CB的延长线上,且BE=BF,连接AC、AE、AF,过点E作于点G,分别交AB、AC、DC于点M、H、N.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若,则;⑤图中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过点B作BK∥MN,交直线CD于点K,交AF于点Q,
∴∠BQF=∠EGF=90°,
∵AB∥CD,
∴四边形BMNK是平行四边形,
∴BK=MN,
又∠CBK+∠AFB=90°,∠FAB+∠AFB=90°,
∴∠CBK=∠FAB,
∵AB=CB,∠ABF=∠BCK=90°,
∴△ABF≌△BCK,
∴AF=BK,
∴MN=AF,即①成立;
∵BK∥MN,
∴∠CBK=∠CEN,
∴∠CEN=∠FAB,
∵BE=BF,
∴AE=AF,
∴∠EAB=∠FAB,
∵∠EAH=∠EAB+∠BAC=∠EAB+45°,
∠EHA=∠CEN+∠ACB=∠CEN+45°=∠FAB+45°,
∴∠EAH=∠EHA,即②成立;
∵∠NEC=∠BAF,∠BCD=∠ABC=90°,
∴△NEC△BAF,

∴EN.BF=CN.AF,
∵∠EAH=∠AHE=∠CHN = 45°+a, ∠ACE = ∠ACN =45°,
∴△AEC△HNC,

∴CN·AE=EC.HN,
∵AE = AF,
∴CN.AF=EC.HN,
.·.EN.BF=EC.HN,故结论③正确;
过点F作FP⊥AC,如图2所示,
设BF =3x,由BF:FC=3:4可得FC=4x, AB=BC = 7x,
∴ AF2 = AB2 + BF2 = (7x)2 + (3x)2 = 58x2,
∵PF= FC●sin∠ACB=4x,
∴AP = x,
∴tan∠FAC=,即结论④正确;
设∠CEN=α,则:∠CNE=90°-α,∠CHN=∠AHE=α+45°,α<45°,
∴∠CNE≠∠CHN,
∴CNH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故等腰三角形有ABC,ADCAEFAEH共四个,故结论⑤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过点B作BK∥MN,交直线CD于点K,交AF于点Q,得出平行四边形BMNK,进而得出BK=MN,然后再通过证明△ABF≌△BCK,得出AF=BK,进一步等量代换,即可得出①正确;然后证明∠EHA=∠CEN+∠ACB=∠FAB+45°,∠EAH=∠EAB+∠BAC=∠EAB+45°,进一步的得出∠EAH=∠EHA,即可得出②正确;再通过证明△NEC△BAF,△AEC△HNC, 可得出EN.BF=CN.AF,CN.AF=EC.HN,进一步即可得出EN.BF=EC.HN,即③正确;再过点F作FP⊥AC,如图2所示,设BF =3x,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PF= FC●sin∠ACB=4x,AP = x,根据正切定义,即可得出④正确;设∠CEN=α,则:∠CNE=90°-α,∠CHN=∠AHE=α+45°,α<45°,∠CNE≠∠CHN,可得出CNH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易证ABC,ADCAEFAEH是等腰三角形,故而⑤不正确,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10.(2025·天津市)四边形ABCD中,.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边BA、边AD向终点运动;动点从点同时出发,以的速度沿边CB向终点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当时,点M,N的位置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
①当时,;②当时,的最大面积为;③有两个不同的值满足的面积为39.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y=a(x-h)²+k的性质;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点M在AB上的运动时间为
点M在AD上的运动时间为
点N在CB上的运动时间为16s
①当t=6s时,点M在AD上
此时AM=2×6-8=4cm,CN=6cm
∴DM=AD-AM=6cm
∴CN=DM,①正确
②当时,点M在AB上
此时BM=2tcm,CN=tcm
∴BN=(16-t)cm

∵-1<0
∴当t<8时,随t的增大而增大
∴当t=2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8
即当时,的最大面积为28cm2,②错误
③当点M在AB上时
∵的面积为39

解得:t=3或t=13(舍去)
当点M在AD上时
∵AD∥BC,∠B=90°
∴∠A=180°-∠B=90°,即AB⊥AD

解得:
综上所述,当t=3或时,满足的面积为,③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可得点M在AB上的运动时间为4s,点M在AD上的运动时间为5s,点N在CB上的运动时间为16s,①当t=6s时,点M在AD上,求出AM,CN长度,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①;②当时,点M在AB上,此时BM=2tcm,CN=tcm,则BN=(16-t)cm,根据三角形面积,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可判断②;③分情况讨论:当点M在AB上时,当点M在AD 上时,根据三角形面积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二、填空题
11.(2025·上海市)已知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F是点E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联结EF、AF、BE,若四边形ABEF是菱形,那么的值为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E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为F,
∴DF=DE,
设DF=DE=m,则EF=DE+DF=2m,
∵四边形AFEB是菱形,
∴AB=AF=EF=2m,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C =90°,
∴∠ADF=180°-∠ADC=90°
∴,

故答案为:.
【分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DF=DE,设DF=DE=m,则EF=DE+DF=2m,由菱形的性质得到AB=AF=EF=2m,证明∠ADF=90°,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据此可得答案.
12.(2025·辽宁)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连接,点为的中点,连接,则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OE中点H,连接GH,
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12,
AC⊥BD,
∵AE=2,
∴OE=OA-AE=4-2=2,
∵点G为BE的中点,点H为OE的中点,
∴GH是三角形EBO的中位线,
GH∥OB,
∴∠GHE=∠BOA=90°,
∵OF=1,

∴,
故答案为:.
【分析】由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得出AC⊥BD,取OE中点H,连接GH,可得GH=OB,GH∥OB,再用勾股定理解Rt△GHF即可.
13.(2025·内蒙古自治区)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的长为,是的中点,是上一点,连接.若,则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C,交BD于点O,过点E作EH∥AC交BD于点H,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O=DO=, AC⊥BD,
在Rt中:AO=,
∵是的中点,EH∥AC,
∴EH=,OH=,
∵BF=3,
∴FO=BO-BF=8-3=5,
∴FH=5+4=9,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AC,交BD于点O,过点E作EH∥AC交BD于点H,首先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出BO=DO=, AC⊥BD,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O的长度,进一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得EH的长度,再结合题中已知条件求得FH的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EF的长度。
14.(2025·白银)如图,把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B'处.B'C与AD相交于点E,此时△CDE恰为等边三角形,若AB=6cm,则AD=   cm
【答案】12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为等边三角形,,
∴,,,
∴,
∵把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点落在点处,
∴,
∵,
∴,
∴,
∴,
故答案为:12.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从而得,由折叠的性质求出,进而得,最后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的值.
15.(2025·连云港)如图,在菱形ABCD中,AC=4,BD=2,E为线段AC上的动点,四边形DAEF为平行四边形,则BE+BF的最小值为   .
【答案】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设BD与AC交点为点O,
∵菱形ABCD,
∴DO=OB=1,OA=OC=2,AC⊥BD,
∵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
∴EF=AD,DF=AE,
∴EF是定线段,
∵点E是线段AC上的动点,
∴菱形ABCD在AC的水平线上移动,
∴点B的运动轨迹是线段MN,MN∥AC;
作点E关于MN的对称点E',连接BE'
∴BE=BE',EH=HE'
∴BE+BF=BE'+BF=E'F,
∴当点F、B、E'在同一直线上时,BE+BF的最小值就是E'F的长;
延长E'E交FD的延长线于点G,交MN于点H,
∴EC⊥DF,
易证四边形DGHB是矩形,四边形OEHB是矩形,
∴BD=GH=2,GD=OE=BH,EH=BO=HE'=1,
∴GE'=2+1=3,GF=DF+DG=AE+OE=AO=2
∴,
∴BE+BF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设BD与AC交点为点O,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DO=OB=1,OA=OC=2,AC⊥BD;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EF=AD,DF=AE,可得到EF的长是定值,利用已知点E是线段AC上的动点,菱形ABCD在AC的水平线上移动,同时可得到点B的运动轨迹是线段MN,MN∥AC;作点E关于MN的对称点E',连接BE',利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可证得BE+BF的最小值就是E'F的长;延长E'E交FD的延长线于点G,交MN于点H,易证四边形DGHB是矩形,四边形OEHB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求出GH,HE',歌FEN,GF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即可.
16.(2025·长春)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点在线段上.连接,作于点,交于点.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②;③当时,;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有   .
【答案】①②④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定点定长辅助圆模型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
∴AB=BC=CD=AD,∠DAB=∠ABC=∠BCD=∠ADC=90°,AC⊥BD, OA=OB =OC =OD,
∵CF⊥BE,
∴∠COP=90°=∠BFP,
∵∠CPO=∠BPF,
∴∠OCP=∠OBE, 故①符合题意;
∵∠COP=90°=∠BOE, OC=OB,
∴△COP≌△BOE(ASA),
∴OP =OE, 故②符合题意;
当CE=CB时, CF⊥BE,
∴EF=BF, ∠BFP=90°,
∴BP>BF=EF,
故③不符合题意;
如图, 取BC的中点R, 连接AF, RF,
∴F在以R为圆心,BC为直径的圆上,当A, F, R共线时, AF最小,
∴点A与点F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①②④.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结合 可得 故①符合题意;证明 可得 ,故②符合题意; 当 时, 可得 可得 故③不符合题意;如图,取BC的中点R,连接AF,RF,可得F在以R为圆心,BC为直径的圆上,当A,F,R共线时,AF最小, 再进一步可判断④.
17.(2025·广安) 已知的面积是1.
(1) 如图1,若D, E分别是边BC和AC的中点,AD与BE交于点F,则四边形CDFE的面积为   .
(2) 如图2,若M, N分别是边BC和AC上距离C点最近的6等分点,AM与BN相交于点G,则四边形CMGN的面积为   .
【答案】(1)
(2)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
【解析】【解答】解:(1)连接DE,
∵ D, E分别是边BC和AC的中 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AB,AB=2DE,
∴△CDE∽△CBA,△DEF∽△ABF,
∴,
∴BF=2EF即BE=3EF,
∴S△DEF=S△BDE,
∵△ABC的面积为1,
∴S△CDE=;
∵点D是BC的中点,
∴S△BDE=S△CDE=,
∴,
∴S四边形CDFE=S△DEF+S△CDE=
故答案为: .
(2)连接MN,
∵ M, N分别是边BC和AC上距离C点最近的6等分点,
∴AC=6NC,BC=6CM,

∵∠C=∠C,
∴△MNC∽△ABC,
∴∠BAC=∠CNM,AB=6MN,
∴MN∥AB,,
∴△MNG∽△ABG,
∴,
∴,
∴S△GMN=S△BMN,S△CMN=S△BMN, ∴S△BMN= 536 , ∴S△GMN=,
∴ S四边形CMGN=S△GMN+S△CMN=
故答案为:.
【分析】(1)连接DE,易证DE是△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AB,AB=2DE,据此可得到△CDE∽△CBA,△DEF∽△AB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DE的面积,同时可得到△BDE的面积,即可求出△DEF的面积,然后求出四边形CDFE的面积即可.
(2)连接MN,利用已知可证得,利用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MNC∽△AB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MN的面积,同时可证得NM∥AB,可推出△MNG∽△ABG,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NG与BG的比值,可求出△BMN和△GMN的面积,然后根据S四边形CMGN=S△GMN+S△CMN,可得到四边形CMGN的面积.
三、解答题
18.(2025·青岛)如图,在中,为的中点,为延长线上一点,连接,,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
(1)求证:;
(2)已知   (从以下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填写序号),请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条件①:;
条件②:.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条件②分别进行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第22题)
【答案】(1)证明:∵,
∴,,
∵为的中点,
∴,

(2)解:选择条件①,四边形为矩形,理由如下:∵∴,∵,∴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为矩形;选择条件②,四边形为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为菱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线段的中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中点的定义利用AAS证明即可解答;
(2)选择条件①,四边形为矩形,根据全等的性质可推导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到,即可判定得到结论,解答即可;选择条件②,四边形为菱形,根据全等的性质可推导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到,即可判定得到结论,解答即可.
19.(2025·广东) 如图, CD是 斜边AB上的中线,过点A,C分别作 CE∥AB, AE与CE相交于点E.现有以下命题:
命题1:若连接BE交CA于点F,则.
命题2:若连接ED,则ED ⊥AC
命题3:若连接ED,则.
任选两个命题,先判断真假,再证明成举反例.
【答案】解:命题1:真命题
证明:∵CD 为Rt△ABC斜边上的中线
∵AE∥CD, CE∥AD
∴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
∵CE∥AB
∴△ABF∽△CEF

命题2:真命题
同命题1,可证得四边形 ADCE是平行四边形,且AD=CD
∴四边形ADCE 是菱形
∴DE⊥AC
命题3:真命题
同命题1可证得CE∥BD 且CE = BD
∴四边形BCED 是平行四边形
∴ED=BC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面积
【解析】【分析】命题1:因为CD是 斜边AB上的中线,可得AD=BD=CD=AB;由AE∥CD, CE∥AD可得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即有CE=AD=AB;
进一步得到△ABF∽△CEF;可得, 。
命题2:由四边形AECD是菱形(已证AE∥DC,CE∥AB且CD = A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ED⊥AC。
命题3:因为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 = CD,又CD = BD(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且CE平行AB,AE∥CD,所以四边形E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可得ED=BC。
20.(2025·吉林)【问题背景】在学行四边形后,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了有一个内角为60°的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其探究过程如下:
(1)【探究发现】如图①,在 ABCD中,∠A=60°,AB>AD,E为边AD的中点,点F在边DC上,且DF=DE,连接EF,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点D的对称点为点G.小组成员发现四边形DEGF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请判断该四边形的形状,不需要说明理由.
(2)【探究证明】取图①中的边BC的中点M,点N在边AB上,且BN=BM,连接MN,将△BMN沿MN翻折得到△HMN,点B的对称点为点H,连接FH,GN,如图②,求证: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3)【探究提升】在图②中,四边形GFHN能否成为轴对称图形.如果能,直接写出的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解:四边形DEGF是菱形,理由如下:
∵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
∴DE=GE,DF=GF,
∵DF=DE,
∴GE=DE=DF=GF,
∴四边形DEGF是菱形;
(2)证明:如图:
∵将△BMN沿MN翻折得到△HMN,
∴BN=HN,BM=HM,
∵BN=BM,
∴HN=BN=BM=HM,
∴四边形BMHN是菱形,
∴NH∥BC,
∵E为边AD的中点,M为边BC的中点,
∴DEAD,BM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E=BM,AD∥NH,
∵四边形DEGF是菱形,
∴DE=FG,FG∥AD,
∴FG=DE=BM=HN,FG∥NH,
∴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3)解:四边形GFHN能成为轴对称图形,理由如下:
由【探究证明】知,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若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则四边形GFHN是矩形或菱形,
当四边形GFHN是矩形时,过G作GK⊥AB于K,过E作ET⊥AB于T,如图:
∵∠A=60°,
∴∠AET=30°,
∴ATAE,
设AT=x,则AE=2x,
∴ETx=GK,
∵E为AD中点,
∴AD=2AE=4x,DE=AE=2x,
∵四边形DEGF是菱形,
∴EG=DE=2x=TK,
∵四边形GFHN是矩形,
∴∠GNH=90°,
∴∠GNK=180°﹣∠GNH﹣∠HNB=180°﹣90°﹣60°=30°,
∴KNGKx=3x,
∵BN=BMBCAD=2x,
∴AB=AT+TK+KN+BN=x+2x+3x+2x=8x,
∴;
当四边形GFHN是菱形时,延长FG交AB于W,如图:
设AD=y,则DE=DF=EG=GF=BN=BM=HM=NHy,
∵四边形GFHN是菱形,
∴GF=FH=NH=GNy,
∵EG∥CD∥AB,GF∥AD,
∴四边形AEGW是平行四边形,∠GWN=∠A=60°,
∴AW=EGy,GW=AEy,
∴GW=GN,
∴△GWN是等边三角形,
∴WN=GWy,
∴AB=AW+WN+BNyyyy,
∴;
综上所述,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时,的值为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分析】【探究发现】由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即知DE =GE, DF=GF, 而DF =DE, 故GE=DE=DF=GF, 从而四边形DEGF是菱形;
【探究证明】同【探究发现】可知四边形BMHN是菱形,有NH∥BC,而E为边AD的中点,M为边BC的中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DE =BM,AD∥NH,又DE=FG,FG∥AD,故FG=DE=BM=HN,FGIINH, 从而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提升】若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则四边形GFHN是矩形或菱形,当四边形GFHN是矩形时, 过G作GK⊥AB于K, 过E作ET⊥AB于T, 设AT =x, 则AE =2x, 可得AD=2AE =4x, DE =AE =2x, 求出AB=AT+TK+KN+BN =x+2x+3x+2x=8x,即可得到比值;当四边形GFHN是菱形时,延长FG交AB于W, 设AD= y, 求出 ,即可得到比值.
21.(2025·深圳)如图1,在Rt△ABC中,D是AB的中点,AE=CD,AD=EC
(1) 证明:四边形AEBD是菱形.
(2)如图2,O是AB上一点,且E、A、D三点均在⊙O上,连接OD,CD与⊙O相切与点D,
①求= .
②若AB = 4,求⊙O的半径.
(3) 在(1)的条件下,用尺规作图过D作交BC于F . (保留作图痕迹,不用说明做法)
【答案】(1)证明:∵,
∴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
又∵,且D为AB中点

∴平行四边形ADCE为菱形.
(2)解:①30°
②设半径为r




解得:
(3)解:方法不唯一(图1作BC中垂线,图2作内错角相等,图3作角分线+等腰出平行):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性质;作图-平行线;圆与四边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①∵四边形ADCE为菱形.∴

又∵


∵CD切于D



【分析】(1)由,可知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结合BD=AD可得ADCE为菱形;
(2)①结合菱形性质和切线的性质知∠COD=2∠CAD=2∠OCD,再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CD的度数;
②设半径为r,得OC=4-r,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r的值;
(3)可作BC的中垂线,也可作内错角相等,还可作作角分线+等腰出平行.
22.(2025·兰州)【提出问题】数学讨论课上,小明绘制图1所示的图形,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AB>BE),点E,G分别在AB,BC上.根据图形提出问题:如图2,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0°<α<180°),直线AE与CG相交于点H,连接BH,探究线段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
(1)【解决问题】小明将上述问题特殊化,如图3,当点G,H重合时,请你写出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小明借鉴(1)中特殊化的解题策略后,再解决图2所示的一般化问题,当点G,H不重合时,请你写出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问题】小明将图2所示问题中的旋转角α的范围再扩大,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180°<α<360°),直线AE与CG相交于点H,连接BH,请直接写出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解:,理由如下,
如图3,当点G,H重合时,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
∴AB=BC,BE=BH,∠ABC=90°,∠EBH=90°,
∴EH,∠ABE=90°﹣∠EBC=∠CBG,
∴△ABE≌△CBG(SAS),
∴AE=CG,
∴;
(2)解:,理由如下,
由(1)得△ABE≌△CBG(SAS),
∴∠BCH=∠MAB,
在AE上截取AM=CH,
∵∠BCH=∠MAB,AB=BC,
∴△MAB≌△HCB(SAS),
∴∠MBA=∠CBH,BM=BH,
∵∠HBG=90°﹣∠CBH﹣∠EBC,∠EBM=90°﹣∠MBA﹣∠EBC,
∴∠HBG=∠EBM,
∴∠MBH=∠EBM+∠EBC+∠CBH=∠HBG+∠EBC+∠CBH=∠EBG=90°,
∴△M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H=AM+MH,
∴;
(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旋转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
解:(3),理由如下,由(1)得△ABE≌△CBG(SAS),
∴AE=CG,∠BCH=∠HAB,
在CG上截取CM=AH,
∵∠BCH=∠HAB,BC=AB,
∴△ABH≌△CBM(SAS),
∴BH=BM,∠MBC=∠ABH,
同理,△M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CH=CM+MH,
∴.
故答案为:.
【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EH,即可利用SAS证明△ABE≌△CBG,从而得出AE'=CG,根据AH=AE+EH,解答即可:
(2)在AE上截取AM =CH,利用SAS证明△MAB≌△HCB,推出∠MBA=∠CBH,BM=BH,通过角度的和差运算即可证明△M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根据AH = AM + MH,解答即可;
(3)在CG上截收CM = AH,利用SAS证明△ABH≌△CBM,得到BH=BM,∠MBC=∠ABH,同理得到
△M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根据CH = CM+ MH,解答即可.
23.(2025·贵州)如图,在菱形中,,点为线段上一动点,点为射线上的一点(点与点不重合).
(1)【问题解决】
如图①,若点与线段的中点重合,则   度,线段与线段的位置关系是   ;
(2)【问题探究】
如图②,在点运动过程中,点在线段上,且,探究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在点运动过程中,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射线交射线于点,若,求的长.
【答案】(1)30;
(2)解:如图,把绕顺时针旋转得到,
∴,,,
∴为等边三角形,
∴,,
∵点在线段上,且,
∴,,
∴,,
∴,
∴,
∴.
(3)解:如图,当在线段上,记与交于点,
∵,
∴,
∵,
∴,
∴,
∴,
设,则,
∴,
∴,
∴,
∵,
∴,
∴,
∴,
∵为等边三角形,
∴,
∴,
如图,当在线段上时,延长交于,
同理可得:,,
∴,
设,而,则,
∴,
∴,
同理:,
∴,
∴,
综上:的长为或.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图形的旋转
【解析】【解答】解:(1)∵在菱形中,
∴,
∵,
∴为等边三角形,
∵点与线段的中点重合,
∴,;
故答案为:30;.
【分析】(1)利用菱形性质(邻边相等 )和等边三角形判定( ),结合中线性质得角度和垂直关系.
(2)通过旋转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关系,结合角度计算推导直角三角形,利用角性质得线段倍数关系.
(3)分在线段、两种情况,利用相似三角形(, ),结合线段比例和已知条件计算.
24.(2025·齐齐哈尔)综合与实践
在探索几何图形变化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猜想、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可以获得典型的几何模型,运用几何模型能够轻松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共同体会几何模型的“数学之美”
(1)【几何直观】如图1,△ABC中,∠BAC=90°,AB=AC,在△ABC内部取一点D,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连接BD,CD',则CD'与BD的数量关系是   ;∠AD'C与∠ADB的数量关系是   .
(2)【类比推理】如图2,在正方形ABCD内部取一点E,使∠CED=90°,将线段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E'B,延长E'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四边形CEFE'是正方形;
(3)【深度探究】如图3,矩形ABCD中,AB=3,BC=4,在其内部取一点E,使∠CED=90°,将线段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延长CE'至点G,使,连接GB,延长G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若AF=2,则BF=   .
(4)【拓展延伸】在矩形ABCD中,点E为BC边上的一点,连接AE,将线段AE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连接DE',若AD=3,AB=,则DE'的最小值为   .
【答案】(1)相等(或CD'=BD);相等(或∠AD'C=∠ADB)
(2)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CE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CE',
∴,.
∵,
∴即.
∴.
∴.
∵,
∴.
∴∠BE'C=∠ECE'=∠CEF=90°.
∴四边形CEFE'是矩形.
又∵CE=CE',
∴四边形CEFE'是正方形.
(3)
(4)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四点共圆模型
【解析】【解答】
解:(1)∵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
∴∠DAD'=90°,AD=AD'
∵∠BAC=90°,
∴∠BAC-∠DAC=∠DAD'=∠DAC,即 ∠DAB=∠D'AC
又∵AB=AC,
∴DABDAC(SAS)
:.CD'=BD;∠AD'C=∠ADB
故答案为:相等(或CD'=BD);相等(或∠AD'C=∠ADB ).
(3)∵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
∴ ∠ECE’=90°,CE=CE
∵,
∴,
∵四边形ABCD是矩形,AB=3,BC=4,
∴CD=AB=3,
∴,
∴,
∵∠DCB=∠ECE'=90°,
∴ ∠DCB-∠BCE=∠ECE'-∠BCE 即 ∠DCE=∠BCE'
∴BCG∽DCE
∴∠BGC =∠DEC =90°
∵ ∠CED+∠CEF =180°
∴∠CEF =90°
∴∠BGC =∠ECG=∠CEF =90°
∴四边形CEFG是矩形,
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F
∵O是AC,BD的中点,
在RtOBF 中,OF=BD
∴OF==AC=OA=OC=OD=OB
∴A,F,B,C,D共圆,
∴∠AFC=90°,
∵AD=BC
∴,
∴∠GFC=∠ACD,
在RtABC中,AC==5,
∴cos∠ACD=,
∵AF=2,
∴在RtAFC中,FC==,
∴FG=FCcos∠CFG=,
∵,
∴∠BFC=∠BAC,
又∠AFC=∠G=90°,
∴∠ACB= ∠FCG,
∴∠ACB-∠FBC=∠FCG-∠FBC,即∠ACF=∠BCG,
∴sin ∠ACF ==sin∠BCG=,
∴,
∴BG=,
∴BF=,
故答案为:.
(4)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BAD=90°,AO=OB
∴AD=3,AB =,
∴AC=BD=
∴AO=OB=AB=
∴AOB是等边三角形,则∠OAB=60°
∵线段AE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
∴AE=AE',∠EAE'=60°
∴∠OAB=∠EAE'=60°
∴∠OAB-∠OAE=∠EAE'-∠OAE,即∠E'AO=∠EAB
又OA=BA,EA=EA
∴E'AOEAB(SAS),
∴∠AOE'=∠ABE=90°
∴E'在OE'上运动,且E'O⊥AC
∴当DE'⊥OE'时,DE取得最小值,
∵∠AOB=60°,
∴∠AOD=120°,
又∠AOE'=90°,
∴∠E'OD=30,
∴当DE'OE'时,DE'=OD=,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和角度的和差运算,即可利用SAS证明DABDA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可利用SAS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进一步可证明四边形CEFE'是矩形,结合CE=CE',即可解答;
(3)根据旋转的性质通过计算得,即可利用SAS证明BCG∽DC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度的数量计算得到四边形CEFG是矩形,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F,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F,B,C,D共圆,即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AC,FC;根据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FG,根据正弦的定义得到sin ∠ACF ==sin∠BCG=,建立关系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4)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OB是等边三角形,则∠OAB=60°;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E=AE',∠EAE'=60°,即可利用SAS证明E'AOEAB,即可得到E'在OE'上运动,且E'O⊥AC,可知当DE'⊥OE'时,DE取得最小值,即可通过30角度的性质计算可得答案,解答即可.
25.(2025·湖南)【问题背景】
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中,过点B作直线l⊥CD于点E,沿直线l将纸片剪开,得到△B1C1E1和四边形ABED,如图2所示.
【动手操作】
现将三角形纸片B1C1E1和四边形纸片ABED进行如下操作(以下操作均能实现)
①将三角形纸片B1C1E1置于四边形纸片ABED内部,使得点B1与点B重合,点E1在线段AB上,延长BC1交线段AD于点F,如图3所示;
②连接CC1,过点C作直线CN⊥CD交射线EE1于点N,如图4所示;
③在边AB上取一点G,分别连接BD,DG,FG,如图5所示.
【问题解决】
请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3,填空:∠A+∠ABF=     °;
(2)如图4,求证:△CNM≌△C1E1M;
(3)如图5,若,∠AGD=60°,求证:FG∥BD.
【答案】(1)90
(2)证明:∵CN⊥CD,
∴∠CND=90°,
由题可知∠CE1C1=∠CEB=90°,BE=B1E1,CE=C1E1,
∵AB∥CD,
∴∠EBE1=∠CBE=90°,
∴△EBE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1B=∠BEE1=45°,
∴∠CEN=∠CNE=∠C1E1M=45°,
∴CN=CE=C1E1,
在△CNM和△C1E1M;

∴△CNM≌△C1E1M(AAS)
(3)证明:如图,过点D作DP⊥AB垂足为点P,
由题,
设,则,,
∴,
在Rt△ADP中,,
∴,
∵∠AGD=60°,
∴在Rt△GDP中,,
∴AG=AP+PG=2,
∴,即,
∵∠A=∠A,
∴△AFG∽△ADB,
∴∠AFG=∠ADB,
∴FG∥BD.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四边形的综合;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1)解:由题可知∠ABF=∠CBE,
∵BE⊥CD,
∴∠CEB=90°,
∴∠CBE+∠C=90°,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
∴∠A+∠ABF=90°,
故答案为:90;
【分析】(1)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则,由垂直的概念可得与互余,又,等量代换得与互余;
(2)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则,又,则,则,因为,即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又因为,即,又对顶角相等,则可利用AAS证明结论成立;
(3)由于,为便于计算,可设,则,,此时可过点D作AB上的高DP构造直角三角形,分别解和可求出和AP,再由勾股定理可得DP,再解可得PG,即AG可得,此时可借助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证明相似于,由相似的性质可得,则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6.(2025·白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AD上一动点(点D除外)、△EFG是直角三角形,EG=EF,点G在CD的延长线上.
(1)如图1,当点E与点A重合,且点F在边BC上时,写出BF和DG的数量关系,并说
明理由:
(2)如图2,当点E与点A不重合,且点F在正方形ABCD内部时,FE的延长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P,如果EF=EP,写出AE和DG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BF,写出BF和DG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理由如下: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点与点重合,
∴,
∴在和中,

∴,
∴;
(2)解:,理由如下: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是直角三角形,,
∴,
∴,
∴,即,
又∵,,
∴,
在和中,

∴,
∴;
(3)解:,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作于点,
∴,
∴,
∴,
∵,
∴,
∴是的中位线,
∴,
由(2)得,
∴,
∴,
又∵,
∴,
∴,
∴在中,,
∴.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从而得,然后求出,进而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然后利用“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证明,得;
(3)过点作于点,先推出,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从而得是的中位线,进而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然后结合(2)中的三角形全等得,于是有,最后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
27.(2025·安徽) 已知点 在正方形 ABCD 内,点 E 在边 AD 上,BE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连接.
(1) 如图 1, 若 的延长线经过点 D, , 求 AB 的长;
(2) 如图 2, 点 F 是 的延长线与 CD 的交点,连接 .
(a) 求证: ;
(b) 如图 3, 设 AF, BE 相交于点 G, 连接, 若 , 判断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又,
所以,从而,
又,所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于是,,
故。
(2)解:(a) 证明:由题意知,,且 ,.
于是
.
所以 .
(b) 解: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
(方法一)作 交 BG 于点 M, 交 AB 于点 N.
由题意知, M 为 BG 的中点.
又 ,所以 ,故 MN 是 的中位线,.
因为 ,
,且 ,
所以 ,故 ,即 E 为 AD 的中点.
又 ,所以 ,于是 .
同理可证 ,因此 .
所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设 ,则 .
因为 ,所以 .
又因为 ,.则 ,于是 .
因此 ,所以 .
于是 ,所以 .
因此 .
故 .
由于 ,,所以 .
于是 ,.
由 (a) 知 ,从而 .
又 ,所以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A'E=AE,BA'=BA,利用SSS可证得△EA'B'≌△EA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A'B的度数,由此可证得△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到A'E、DE的长,然后求出AB的长.
(2)(a)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证得BA=BA'=BC,同时可证得∠BAA'=∠BA'A,∠BCA'=∠BA'C,再求出∠AA'C的度数,然后求出∠CA'F的度数;(b)(方法一)作 交 BG 于点 M, 交 AB 于点 N,易证点M是BG的中点,同时可证得MN是△ABG的中位线,,利用SAS可证得△ABE≌△BCN,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由此可推出点E为AD的中点;同理可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D=AG=A'G,由此可证得结论;(方法二)设 ,则 .,
28.(2025·眉山)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下面是某校数学社团在一次折纸活动中的探究过程.
【操作实践】如图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C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处,折痕交AB于点E,再沿着过点,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交CD于点F.将纸片展平,画出对应点、及折痕CE、,连接、、.
(1)【初步猜想】确定CE和的位置关系及线段BE和CF的数量关系.
创新小组经过探究,发现,证明过程如下:
由折叠可知,.由矩形的性质,
可知,.① ▲ ..
智慧小组先测量BE和CF的长度,猜想其关系为② ▲ .
经过探究,发现验证BE和CF数量关系的方法不唯一:
方法一:证明,得到,再由可得结论.
方法二:过点作AB的平行线交CE于点G,构造平行四边形,然后证可得结论.
请补充上述过程中横线上的内容.
(2)【推理证明】请你结合智慧小组的探究思路,选择一种方法验证BE和CF的数量关系,写出证明过程.
(3)【尝试运用】如图2,在矩形ABCD中,,按上述操作折叠并展开后,过点作交CE于点G,连接.当为直角三角形时,求出BE的长.
【答案】(1),
(2)法一: ∵矩形ABCD,
∴∠A=∠B=∠BCD=∠D=90°,BC=AD,
由折叠得∠EBC=∠B=90°,BD=BD',BC=BC=AD, ∠D=∠BDF=90°,BE=BE,
∴AD-BD=BC-CD,即: AB=CD, ∠CDF=90°=∠A,
由(1) 知: ∠CBD=∠BCB
又∵∠ABE+∠CBD=180°-∠EBC=90°,∠BCB+∠BCF=∠BCD=90°,
∴∠ABE=∠FCD',
又∵∠A=∠CDF,AB=CD,
∴△ABE≌△DCF,
∴BE=CF,
∵BE=BE,
∴BE=CF;
法二: 作BG∥AB交CE于点G, 则: BG∥AB∥CD,
∵CE∥BF.
∴四边形CFBG为平行四边形,
∴BG=CF.
∵矩形ABCD.
∴AB∥CD.
∴AB∥BG.
∴∠BGE=∠BEC.
由折叠得∠BEC=∠BEC,BE=BE,
∴∠BGE=∠BEC.
∴BE=BG.
∴BE=BE=BG=CF
(3) 解: 作BG∥AB交CE于点G, 则: ∠A=∠GBD=90°.
由(2) 可知: BG=BE=BE=CF,CD'=AB,△ABE≌△DCF,
∴DF=AE,
设BE=x, 则:
如图,当△BDG为直角三角形时,则:
∴GD'∥AD∥BC,
∴∠DGC=∠ECB.
又∵∠GCD'=∠ECB
∵BG∥AB∥CD,
∴∠GBD=∠FCD'.
∵在Rt△BGD和Rt△CDF中,
即:
∴x(6-x)=12x-36,
解得: 或 (舍去) ;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解析】【解答】解: (1)由折叠可知 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BC.
∴∠DBC=∠BCB.
∴∠ECB=∠FBC.
∴CE∥BF.
智慧小组先测量BE和CF的长度,猜想其关系为BE=CF;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得到∠ECB=∠FBC,即可得到CE∥BF,通过测量得到BE=CF解答即可;
(2)法一:由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到AB=CD, ∠CDF=90°=∠A,由(1)得∠CBD=∠BCB,即可得到∠ABE=∠FCD',进而利用ASA得到△ABE≌△DCF,证明结论;法二: 作BG∥AB交CE于点G,则 BG∥AB∥CD,证明CFBG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到∠BGE=∠BEC.再根据折叠得到∠BEC=∠BEC,进而得到BE=BG,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列轮即可;
(3)作BG∥AB交CE于点G,即可得到DF=AE,设BE=x, 表示CD'长,然后根据△BDG为直角三角形得到D'G=D'C的长,然后利用正切的定义得到代入数值求出x值即可解题.
29.(2025·内蒙古自治区)问题背景:
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设计一个家电装置图案,某小组设计的效果图如图所示.
外形参数:
如图1,装置整体图案为轴对称图形,外形由上方的抛物线,中间的矩形和下方的抛物线组成.抛物线的高度为,矩形的边,,抛物线的高度为.在装置内部安装矩形电子显示屏,点,在抛物线上,点,在抛物线上.
问题解决:
如图2,该小组以矩形的顶点为原点,以边所在的直线为轴,以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请结合外形参数,完成以下任务:
(1)直接写出,,三点的坐标;
(2)直接写出抛物线和的顶点坐标,并分别求出抛物线和的函数表达式;
(3)为满足矩形电子显示屏的空间要求,需要边的长为,求此时边的长.
【答案】(1)解:,,
(2)解:抛物线和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的表达式为;的表达式为;
(3)解:∵装置整体图案为轴对称图形,
∴,,
∵轴,
∴轴,
∵是矩形,
∴,
∴轴,
∴,
设,
∴,,
∴,
解得:或(在对称轴右侧,舍),
∴,
由抛物线对称性可得.
【知识点】点的坐标;矩形的性质;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利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1)解:∵矩形的边,,
∴,,,,
∴,,;
(2)解:∵装置整体图案为轴对称图形,
如图,作出对称轴,分别交抛物线于,交抛物线于,交矩形于,,
结合矩形和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直线是抛物线和的对称轴,,,
∴四边形是矩形,
∴,
∵抛物线的高度为,抛物线的高度为,直线是抛物线和的对称轴,
∴,,
∴抛物线和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分别设抛物线和的表达式为,,
将代入,
解得,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将代入,
解得;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以及点的坐标的定义即可得出,,;
(2)如图,作出对称轴,分别交抛物线于,交抛物线于,根据矩形和抛物线的对称性,即可得出抛物线和的顶点坐标分别为,,然后根据顶点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抛物线和抛物线的表达式;
(3)首先证得四边形是矩形,从而得出,设=n,进而根据L1和L2的函数关系式表示出yE和yH,然后根据边的长为, 即可得出关于n的方程,解方程求得n的值(舍去不合题意的值),即xE的值,进而求得EF的长度即可。
1 / 1专题18 四边形-2025年精选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
1.(2025·广州)如图,菱形的面积为10,点E,F,G,H分别为,,,的中点,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
A. B.5 C.4 D.8
2.(2025·绥化)一个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A.25 B.25 C.25 D.50
3.(2025·自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的边长为5,边在轴上..若将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正方形.则点的坐标为(  )
A.(-3,5) B.(5,-3) C.(-2,5) D.(5,-2)
4.(2025·河北)如图,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点落在处,交于点.将沿折叠,点落在内的处,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5·安徽) 在如图所示的 ABCD中,E, G分别为边AD,BC的中点,点F,H分别在边AB,CD上移动(不与端点重合),且满足AF=CH,则下列表示定值的是(  )
A.四边形EFGH的周长 B.的大小
C.四边形EFGH的面积 D.线段FH的长
6.(2025·深圳) 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EF折叠,使得点A与对角线的交点O重合,EF为折痕,则的值为(  )
A. B. C. D.
7.(2025·兰州)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2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动点P从点O出发沿O→A→B方向以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D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Q到达点D时,P,Q同时停止运动.若运动时间为x(s),△CPQ的面积为y(cm2),则点P分别在OA,AB上运动时,y与x的函数关系分别是(  )
A.均为一次函数 B.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C.均为二次函数 D.二次函数,一次函数
8.(2025·安徽)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 4,BC = 3,AD = 1,点 E为边 AB 上的动点.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DF,连接 FB,FC,E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EC - ED 的最大值是 B.FB 的最小值是
C.EC + ED 的最小值是 D.FC 的最大值是
9.(2025·黑龙江)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在BC边上(不与点B、C重合),点E在CB的延长线上,且BE=BF,连接AC、AE、AF,过点E作于点G,分别交AB、AC、DC于点M、H、N.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若,则;⑤图中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0.(2025·天津市)四边形ABCD中,.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边BA、边AD向终点运动;动点从点同时出发,以的速度沿边CB向终点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当时,点M,N的位置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
①当时,;②当时,的最大面积为;③有两个不同的值满足的面积为39.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二、填空题
11.(2025·上海市)已知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F是点E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联结EF、AF、BE,若四边形ABEF是菱形,那么的值为   .
12.(2025·辽宁)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连接,点为的中点,连接,则的长为   .
13.(2025·内蒙古自治区)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的长为,是的中点,是上一点,连接.若,则的长为   .
14.(2025·白银)如图,把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B'处.B'C与AD相交于点E,此时△CDE恰为等边三角形,若AB=6cm,则AD=   cm
15.(2025·连云港)如图,在菱形ABCD中,AC=4,BD=2,E为线段AC上的动点,四边形DAEF为平行四边形,则BE+BF的最小值为   .
16.(2025·长春)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点在线段上.连接,作于点,交于点.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②;③当时,;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有   .
17.(2025·广安) 已知的面积是1.
(1) 如图1,若D, E分别是边BC和AC的中点,AD与BE交于点F,则四边形CDFE的面积为   .
(2) 如图2,若M, N分别是边BC和AC上距离C点最近的6等分点,AM与BN相交于点G,则四边形CMGN的面积为   .
三、解答题
18.(2025·青岛)如图,在中,为的中点,为延长线上一点,连接,,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
(1)求证:;
(2)已知   (从以下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填写序号),请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条件①:;
条件②:.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条件②分别进行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第22题)
19.(2025·广东) 如图, CD是 斜边AB上的中线,过点A,C分别作 CE∥AB, AE与CE相交于点E.现有以下命题:
命题1:若连接BE交CA于点F,则.
命题2:若连接ED,则ED ⊥AC
命题3:若连接ED,则.
任选两个命题,先判断真假,再证明成举反例.
20.(2025·吉林)【问题背景】在学行四边形后,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了有一个内角为60°的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其探究过程如下:
(1)【探究发现】如图①,在 ABCD中,∠A=60°,AB>AD,E为边AD的中点,点F在边DC上,且DF=DE,连接EF,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点D的对称点为点G.小组成员发现四边形DEGF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请判断该四边形的形状,不需要说明理由.
(2)【探究证明】取图①中的边BC的中点M,点N在边AB上,且BN=BM,连接MN,将△BMN沿MN翻折得到△HMN,点B的对称点为点H,连接FH,GN,如图②,求证: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3)【探究提升】在图②中,四边形GFHN能否成为轴对称图形.如果能,直接写出的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21.(2025·深圳)如图1,在Rt△ABC中,D是AB的中点,AE=CD,AD=EC
(1) 证明:四边形AEBD是菱形.
(2)如图2,O是AB上一点,且E、A、D三点均在⊙O上,连接OD,CD与⊙O相切与点D,
①求= .
②若AB = 4,求⊙O的半径.
(3) 在(1)的条件下,用尺规作图过D作交BC于F . (保留作图痕迹,不用说明做法)
22.(2025·兰州)【提出问题】数学讨论课上,小明绘制图1所示的图形,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AB>BE),点E,G分别在AB,BC上.根据图形提出问题:如图2,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0°<α<180°),直线AE与CG相交于点H,连接BH,探究线段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
(1)【解决问题】小明将上述问题特殊化,如图3,当点G,H重合时,请你写出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小明借鉴(1)中特殊化的解题策略后,再解决图2所示的一般化问题,当点G,H不重合时,请你写出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问题】小明将图2所示问题中的旋转角α的范围再扩大,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180°<α<360°),直线AE与CG相交于点H,连接BH,请直接写出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
23.(2025·贵州)如图,在菱形中,,点为线段上一动点,点为射线上的一点(点与点不重合).
(1)【问题解决】
如图①,若点与线段的中点重合,则   度,线段与线段的位置关系是   ;
(2)【问题探究】
如图②,在点运动过程中,点在线段上,且,探究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在点运动过程中,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射线交射线于点,若,求的长.
24.(2025·齐齐哈尔)综合与实践
在探索几何图形变化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猜想、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可以获得典型的几何模型,运用几何模型能够轻松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共同体会几何模型的“数学之美”
(1)【几何直观】如图1,△ABC中,∠BAC=90°,AB=AC,在△ABC内部取一点D,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连接BD,CD',则CD'与BD的数量关系是   ;∠AD'C与∠ADB的数量关系是   .
(2)【类比推理】如图2,在正方形ABCD内部取一点E,使∠CED=90°,将线段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E'B,延长E'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四边形CEFE'是正方形;
(3)【深度探究】如图3,矩形ABCD中,AB=3,BC=4,在其内部取一点E,使∠CED=90°,将线段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延长CE'至点G,使,连接GB,延长G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若AF=2,则BF=   .
(4)【拓展延伸】在矩形ABCD中,点E为BC边上的一点,连接AE,将线段AE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连接DE',若AD=3,AB=,则DE'的最小值为   .
25.(2025·湖南)【问题背景】
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中,过点B作直线l⊥CD于点E,沿直线l将纸片剪开,得到△B1C1E1和四边形ABED,如图2所示.
【动手操作】
现将三角形纸片B1C1E1和四边形纸片ABED进行如下操作(以下操作均能实现)
①将三角形纸片B1C1E1置于四边形纸片ABED内部,使得点B1与点B重合,点E1在线段AB上,延长BC1交线段AD于点F,如图3所示;
②连接CC1,过点C作直线CN⊥CD交射线EE1于点N,如图4所示;
③在边AB上取一点G,分别连接BD,DG,FG,如图5所示.
【问题解决】
请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3,填空:∠A+∠ABF=     °;
(2)如图4,求证:△CNM≌△C1E1M;
(3)如图5,若,∠AGD=60°,求证:FG∥BD.
26.(2025·白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AD上一动点(点D除外)、△EFG是直角三角形,EG=EF,点G在CD的延长线上.
(1)如图1,当点E与点A重合,且点F在边BC上时,写出BF和DG的数量关系,并说
明理由:
(2)如图2,当点E与点A不重合,且点F在正方形ABCD内部时,FE的延长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P,如果EF=EP,写出AE和DG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BF,写出BF和DG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7.(2025·安徽) 已知点 在正方形 ABCD 内,点 E 在边 AD 上,BE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连接.
(1) 如图 1, 若 的延长线经过点 D, , 求 AB 的长;
(2) 如图 2, 点 F 是 的延长线与 CD 的交点,连接 .
(a) 求证: ;
(b) 如图 3, 设 AF, BE 相交于点 G, 连接, 若 , 判断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8.(2025·眉山)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下面是某校数学社团在一次折纸活动中的探究过程.
【操作实践】如图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C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处,折痕交AB于点E,再沿着过点,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交CD于点F.将纸片展平,画出对应点、及折痕CE、,连接、、.
(1)【初步猜想】确定CE和的位置关系及线段BE和CF的数量关系.
创新小组经过探究,发现,证明过程如下:
由折叠可知,.由矩形的性质,
可知,.① ▲ ..
智慧小组先测量BE和CF的长度,猜想其关系为② ▲ .
经过探究,发现验证BE和CF数量关系的方法不唯一:
方法一:证明,得到,再由可得结论.
方法二:过点作AB的平行线交CE于点G,构造平行四边形,然后证可得结论.
请补充上述过程中横线上的内容.
(2)【推理证明】请你结合智慧小组的探究思路,选择一种方法验证BE和CF的数量关系,写出证明过程.
(3)【尝试运用】如图2,在矩形ABCD中,,按上述操作折叠并展开后,过点作交CE于点G,连接.当为直角三角形时,求出BE的长.
29.(2025·内蒙古自治区)问题背景:
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设计一个家电装置图案,某小组设计的效果图如图所示.
外形参数:
如图1,装置整体图案为轴对称图形,外形由上方的抛物线,中间的矩形和下方的抛物线组成.抛物线的高度为,矩形的边,,抛物线的高度为.在装置内部安装矩形电子显示屏,点,在抛物线上,点,在抛物线上.
问题解决:
如图2,该小组以矩形的顶点为原点,以边所在的直线为轴,以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请结合外形参数,完成以下任务:
(1)直接写出,,三点的坐标;
(2)直接写出抛物线和的顶点坐标,并分别求出抛物线和的函数表达式;
(3)为满足矩形电子显示屏的空间要求,需要边的长为,求此时边的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C,BD
∵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面积为10

∵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同理可得:
∴EF∥GH,EF=GH,EF⊥FG
∴四边形EFGH为矩形

故答案为:B
【分析】 连接AC,BD,根据菱形性质可得,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同理可得:,则EF∥GH,EF=GH,EF⊥FG,根据矩形判定定理可得四边形EFGH为矩形,再根据矩形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2.【答案】B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补角
【解析】【解答】解:已知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不妨设∠AOB= 60°,
在△AOB中,AO=BO=5,∠AOB= 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AB=AO=5,
另一对角线夹角为180°-60°=120°(邻补角),
在△AOD中,AO=DO=5,∠AOD= 120°,
由勾股定理计算得AD=
∴矩形面积为ABxAD=5x 5= 2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设对角线交点为O,则AO=BO=CO=DO= 5,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D=,再利用面积公式,即可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AB边在y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正方形 A'B'C'D'.
∴AB=BC=A'B'=B'C'=C'D'=5,A'B'在x轴上,A'B'//C'D',
∵B(0,-2),
∴B'(2,0),C'(2,5),
∴D'(-3,5),
故答案为:A.
【分析】由正方形与旋转可得A'B'在x轴上,A'B'//CD',结合B(0,-2),可得B'(2,0),C'(2,5),进一步可得答案.
4.【答案】D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
∴∠ADB=∠1
∵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
∴∠ADB=∠A'DB
∴∠1=∠A'DB
∵∠DEC=90°-,即2∠1=90°-
∴,A错误
∵∠BDE≠∠CDE
∴∠1≠,B错误
∵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
∴∠C'ED=∠CED
,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矩形性质可得AD∥BC,则∠ADB=∠1,再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DB=∠A'DB,则∠1=∠A'DB,再根据角之间的关系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求出答案.
5.【答案】C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EG,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E, G分别为边AD,BC的中点,
∴AE=DE=BG=CG,
∴四边形ABGE和四边形CDEG是平行四边形,
∴S△EFG=S四边形ABGE,S△EHG=S四边形CDEG,
∴S四边形EFGH=S△EFG+S△EHG=(S四边形ABGE+S四边形CDEG)=S四边形ABCD,
∴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定值,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分析】连接EG,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AD∥BC,AD=BC,结合已知条件可推出AE=DE=BG=CG,由此可证得四边形ABGE和四边形CDEG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到S四边形EFGH=S四边形ABCD,据此可知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定值.
6.【答案】D
【知识点】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知: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同理:EO=FO
四边形ABCD为菱形

四边形AEOF为正方形

故答案为: D.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可得AEOF为正方形,可得AO=EF,即可得EF与GC的比值.
7.【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四边形-动点问题;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正方形ABCD中,AB = 2cm,
∴AB= BC= CD= DA = 2cm,
∴AC=AD=AB= 2cm, ,
∴OC=OA=AC=cm, .
当点P在OA上运动时,由题意得CQ = x,CP=OC+OP= +x,
如图1,
作PG⊥CD于点G,
∵∠PCG = 45°,
∴CG=PG==x+1
∴y=是二次函数;
当点P在AB上运动时,如图2,
由题意得CQ = x,
∴y=是一次函数;
故答案为:D .
【分析】当点P在OA上运动时,由题意得CQ=x,CP=OC+OP=+x,作PG⊥CD于点G,求得CG= PG=x+1,利用y=列式计算即可解答;当点P在AB上运动时,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
8.【答案】A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 点 E为边 AB 上的动点.将线段 DE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DF,
∴DE=DF,∠EDF=90°,
过点D作DG⊥BC于点G,在DG上取点H,使DH=AD=1,延长FH交AB于点I,
∴四边形ABGD是矩形,
易证△DHF≌△DAE(SAS)
∴FH⊥DG,即点F在FH上运动,
∵∠A=∠ABC=90°,
∴四边形DAIH,四边形BGHI,四边形ADGB是矩形,
∴AD=BG=IH=1,
∴DG=AB=4,
∴CG=BC-GB=3-1=2;
∴,
∴,
∴当BE最大时,EC-ED的值最大,
∴当点E和点A重合时,点F和点H重合时,BF最小,
此时,
∴DE=1,
∴EC-ED=5-1=4,故A符合题意;
B、,故B不符合题意;
C、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M,连接MC,
∴ED=EM,AD=AM=1,∠BAM=∠BAD=90°,
过点M作MN⊥CB于点N,此时EC+ED≥CM,
∴当点C、E、M三点共线时,EC+ED的值最小,即就是MC的长;
易证四边形AMNB是矩形,
∴BN=AM=1,CN=3+1=4,AB=MN=4,
∴故C不符合题意;
D、当点E和点A重合时,

当点E和点B重合时,过点C作CQ⊥FH于点Q,
易证四边形CQIB是矩形,
∴CQ=IB=4-1=3,QI=BC=3,
∴△DHF≌.△DAE,
∴∴FH=AE=4,
∴QF=FH+HI-QI=4+1-3=2,

综上所述,FC的最大值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DE=DF,∠EDF=90°,过点D作DG⊥BC于点G,在DG上取点H,使DH=AD=1,延长FH交AB于点I,可证得四边形ABGD是矩形,利用SAS可证得△DHF≌△DAE,可证得FH⊥DG,即点F在FH上运动;再证明四边形DAIH,四边形BGHI,四边形ADGB是矩形,可求出BG、HI、DG、C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表示出DE,CE的长,然后可表示出EC-ED的长,当BE最大时,EC-ED的值最大,当点E和点A重合时,点F和点H重合时,BF最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C的长,即可求出EC-ED的长及BF的长,可对A、B作出判断;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M,连接MC,可知ED=EM,AD=AM=1,∠BAM=∠BAD=90°,过点M作MN⊥CB于点N,此时EC+ED≥CM,由此可知当点C、E、M三点共线时,EC+ED的值最小,即就是MC的长;易证四边形AMNB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到BN、CN、MN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CE+ED的最小值,可对C作出判断;当点E和点A重合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的长;当点E和点B重合时,过点C作CQ⊥FH于点Q,可得到CQ、QI的长,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FH的长,即可求出QF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C的长,综上所述,可得到FC的最大值,可对D作出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过点B作BK∥MN,交直线CD于点K,交AF于点Q,
∴∠BQF=∠EGF=90°,
∵AB∥CD,
∴四边形BMNK是平行四边形,
∴BK=MN,
又∠CBK+∠AFB=90°,∠FAB+∠AFB=90°,
∴∠CBK=∠FAB,
∵AB=CB,∠ABF=∠BCK=90°,
∴△ABF≌△BCK,
∴AF=BK,
∴MN=AF,即①成立;
∵BK∥MN,
∴∠CBK=∠CEN,
∴∠CEN=∠FAB,
∵BE=BF,
∴AE=AF,
∴∠EAB=∠FAB,
∵∠EAH=∠EAB+∠BAC=∠EAB+45°,
∠EHA=∠CEN+∠ACB=∠CEN+45°=∠FAB+45°,
∴∠EAH=∠EHA,即②成立;
∵∠NEC=∠BAF,∠BCD=∠ABC=90°,
∴△NEC△BAF,

∴EN.BF=CN.AF,
∵∠EAH=∠AHE=∠CHN = 45°+a, ∠ACE = ∠ACN =45°,
∴△AEC△HNC,

∴CN·AE=EC.HN,
∵AE = AF,
∴CN.AF=EC.HN,
.·.EN.BF=EC.HN,故结论③正确;
过点F作FP⊥AC,如图2所示,
设BF =3x,由BF:FC=3:4可得FC=4x, AB=BC = 7x,
∴ AF2 = AB2 + BF2 = (7x)2 + (3x)2 = 58x2,
∵PF= FC●sin∠ACB=4x,
∴AP = x,
∴tan∠FAC=,即结论④正确;
设∠CEN=α,则:∠CNE=90°-α,∠CHN=∠AHE=α+45°,α<45°,
∴∠CNE≠∠CHN,
∴CNH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故等腰三角形有ABC,ADCAEFAEH共四个,故结论⑤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过点B作BK∥MN,交直线CD于点K,交AF于点Q,得出平行四边形BMNK,进而得出BK=MN,然后再通过证明△ABF≌△BCK,得出AF=BK,进一步等量代换,即可得出①正确;然后证明∠EHA=∠CEN+∠ACB=∠FAB+45°,∠EAH=∠EAB+∠BAC=∠EAB+45°,进一步的得出∠EAH=∠EHA,即可得出②正确;再通过证明△NEC△BAF,△AEC△HNC, 可得出EN.BF=CN.AF,CN.AF=EC.HN,进一步即可得出EN.BF=EC.HN,即③正确;再过点F作FP⊥AC,如图2所示,设BF =3x,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PF= FC●sin∠ACB=4x,AP = x,根据正切定义,即可得出④正确;设∠CEN=α,则:∠CNE=90°-α,∠CHN=∠AHE=α+45°,α<45°,∠CNE≠∠CHN,可得出CNH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易证ABC,ADCAEFAEH是等腰三角形,故而⑤不正确,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10.【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y=a(x-h)²+k的性质;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点M在AB上的运动时间为
点M在AD上的运动时间为
点N在CB上的运动时间为16s
①当t=6s时,点M在AD上
此时AM=2×6-8=4cm,CN=6cm
∴DM=AD-AM=6cm
∴CN=DM,①正确
②当时,点M在AB上
此时BM=2tcm,CN=tcm
∴BN=(16-t)cm

∵-1<0
∴当t<8时,随t的增大而增大
∴当t=2时,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8
即当时,的最大面积为28cm2,②错误
③当点M在AB上时
∵的面积为39

解得:t=3或t=13(舍去)
当点M在AD上时
∵AD∥BC,∠B=90°
∴∠A=180°-∠B=90°,即AB⊥AD

解得:
综上所述,当t=3或时,满足的面积为,③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可得点M在AB上的运动时间为4s,点M在AD上的运动时间为5s,点N在CB上的运动时间为16s,①当t=6s时,点M在AD上,求出AM,CN长度,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①;②当时,点M在AB上,此时BM=2tcm,CN=tcm,则BN=(16-t)cm,根据三角形面积,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可判断②;③分情况讨论:当点M在AB上时,当点M在AD 上时,根据三角形面积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11.【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E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为F,
∴DF=DE,
设DF=DE=m,则EF=DE+DF=2m,
∵四边形AFEB是菱形,
∴AB=AF=EF=2m,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C =90°,
∴∠ADF=180°-∠ADC=90°
∴,

故答案为:.
【分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DF=DE,设DF=DE=m,则EF=DE+DF=2m,由菱形的性质得到AB=AF=EF=2m,证明∠ADF=90°,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据此可得答案.
12.【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OE中点H,连接GH,
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12,
AC⊥BD,
∵AE=2,
∴OE=OA-AE=4-2=2,
∵点G为BE的中点,点H为OE的中点,
∴GH是三角形EBO的中位线,
GH∥OB,
∴∠GHE=∠BOA=90°,
∵OF=1,

∴,
故答案为:.
【分析】由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得出AC⊥BD,取OE中点H,连接GH,可得GH=OB,GH∥OB,再用勾股定理解Rt△GHF即可.
13.【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C,交BD于点O,过点E作EH∥AC交BD于点H,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O=DO=, AC⊥BD,
在Rt中:AO=,
∵是的中点,EH∥AC,
∴EH=,OH=,
∵BF=3,
∴FO=BO-BF=8-3=5,
∴FH=5+4=9,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AC,交BD于点O,过点E作EH∥AC交BD于点H,首先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出BO=DO=, AC⊥BD,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O的长度,进一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得EH的长度,再结合题中已知条件求得FH的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EF的长度。
14.【答案】12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为等边三角形,,
∴,,,
∴,
∵把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点落在点处,
∴,
∵,
∴,
∴,
∴,
故答案为:12.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从而得,由折叠的性质求出,进而得,最后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的值.
15.【答案】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四边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设BD与AC交点为点O,
∵菱形ABCD,
∴DO=OB=1,OA=OC=2,AC⊥BD,
∵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
∴EF=AD,DF=AE,
∴EF是定线段,
∵点E是线段AC上的动点,
∴菱形ABCD在AC的水平线上移动,
∴点B的运动轨迹是线段MN,MN∥AC;
作点E关于MN的对称点E',连接BE'
∴BE=BE',EH=HE'
∴BE+BF=BE'+BF=E'F,
∴当点F、B、E'在同一直线上时,BE+BF的最小值就是E'F的长;
延长E'E交FD的延长线于点G,交MN于点H,
∴EC⊥DF,
易证四边形DGHB是矩形,四边形OEHB是矩形,
∴BD=GH=2,GD=OE=BH,EH=BO=HE'=1,
∴GE'=2+1=3,GF=DF+DG=AE+OE=AO=2
∴,
∴BE+BF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设BD与AC交点为点O,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DO=OB=1,OA=OC=2,AC⊥BD;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EF=AD,DF=AE,可得到EF的长是定值,利用已知点E是线段AC上的动点,菱形ABCD在AC的水平线上移动,同时可得到点B的运动轨迹是线段MN,MN∥AC;作点E关于MN的对称点E',连接BE',利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可证得BE+BF的最小值就是E'F的长;延长E'E交FD的延长线于点G,交MN于点H,易证四边形DGHB是矩形,四边形OEHB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求出GH,HE',歌FEN,GF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即可.
16.【答案】①②④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定点定长辅助圆模型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
∴AB=BC=CD=AD,∠DAB=∠ABC=∠BCD=∠ADC=90°,AC⊥BD, OA=OB =OC =OD,
∵CF⊥BE,
∴∠COP=90°=∠BFP,
∵∠CPO=∠BPF,
∴∠OCP=∠OBE, 故①符合题意;
∵∠COP=90°=∠BOE, OC=OB,
∴△COP≌△BOE(ASA),
∴OP =OE, 故②符合题意;
当CE=CB时, CF⊥BE,
∴EF=BF, ∠BFP=90°,
∴BP>BF=EF,
故③不符合题意;
如图, 取BC的中点R, 连接AF, RF,
∴F在以R为圆心,BC为直径的圆上,当A, F, R共线时, AF最小,
∴点A与点F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①②④.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结合 可得 故①符合题意;证明 可得 ,故②符合题意; 当 时, 可得 可得 故③不符合题意;如图,取BC的中点R,连接AF,RF,可得F在以R为圆心,BC为直径的圆上,当A,F,R共线时,AF最小, 再进一步可判断④.
17.【答案】(1)
(2)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
【解析】【解答】解:(1)连接DE,
∵ D, E分别是边BC和AC的中 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AB,AB=2DE,
∴△CDE∽△CBA,△DEF∽△ABF,
∴,
∴BF=2EF即BE=3EF,
∴S△DEF=S△BDE,
∵△ABC的面积为1,
∴S△CDE=;
∵点D是BC的中点,
∴S△BDE=S△CDE=,
∴,
∴S四边形CDFE=S△DEF+S△CDE=
故答案为: .
(2)连接MN,
∵ M, N分别是边BC和AC上距离C点最近的6等分点,
∴AC=6NC,BC=6CM,

∵∠C=∠C,
∴△MNC∽△ABC,
∴∠BAC=∠CNM,AB=6MN,
∴MN∥AB,,
∴△MNG∽△ABG,
∴,
∴,
∴S△GMN=S△BMN,S△CMN=S△BMN, ∴S△BMN= 536 , ∴S△GMN=,
∴ S四边形CMGN=S△GMN+S△CMN=
故答案为:.
【分析】(1)连接DE,易证DE是△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AB,AB=2DE,据此可得到△CDE∽△CBA,△DEF∽△AB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DE的面积,同时可得到△BDE的面积,即可求出△DEF的面积,然后求出四边形CDFE的面积即可.
(2)连接MN,利用已知可证得,利用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MNC∽△AB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MN的面积,同时可证得NM∥AB,可推出△MNG∽△ABG,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NG与BG的比值,可求出△BMN和△GMN的面积,然后根据S四边形CMGN=S△GMN+S△CMN,可得到四边形CMGN的面积.
18.【答案】(1)证明:∵,
∴,,
∵为的中点,
∴,

(2)解:选择条件①,四边形为矩形,理由如下:∵∴,∵,∴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为矩形;选择条件②,四边形为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为菱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线段的中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中点的定义利用AAS证明即可解答;
(2)选择条件①,四边形为矩形,根据全等的性质可推导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到,即可判定得到结论,解答即可;选择条件②,四边形为菱形,根据全等的性质可推导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到,即可判定得到结论,解答即可.
19.【答案】解:命题1:真命题
证明:∵CD 为Rt△ABC斜边上的中线
∵AE∥CD, CE∥AD
∴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
∵CE∥AB
∴△ABF∽△CEF

命题2:真命题
同命题1,可证得四边形 ADCE是平行四边形,且AD=CD
∴四边形ADCE 是菱形
∴DE⊥AC
命题3:真命题
同命题1可证得CE∥BD 且CE = BD
∴四边形BCED 是平行四边形
∴ED=BC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面积
【解析】【分析】命题1:因为CD是 斜边AB上的中线,可得AD=BD=CD=AB;由AE∥CD, CE∥AD可得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即有CE=AD=AB;
进一步得到△ABF∽△CEF;可得, 。
命题2:由四边形AECD是菱形(已证AE∥DC,CE∥AB且CD = A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ED⊥AC。
命题3:因为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 = CD,又CD = BD(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且CE平行AB,AE∥CD,所以四边形E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可得ED=BC。
20.【答案】(1)解:四边形DEGF是菱形,理由如下:
∵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
∴DE=GE,DF=GF,
∵DF=DE,
∴GE=DE=DF=GF,
∴四边形DEGF是菱形;
(2)证明:如图:
∵将△BMN沿MN翻折得到△HMN,
∴BN=HN,BM=HM,
∵BN=BM,
∴HN=BN=BM=HM,
∴四边形BMHN是菱形,
∴NH∥BC,
∵E为边AD的中点,M为边BC的中点,
∴DEAD,BM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E=BM,AD∥NH,
∵四边形DEGF是菱形,
∴DE=FG,FG∥AD,
∴FG=DE=BM=HN,FG∥NH,
∴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3)解:四边形GFHN能成为轴对称图形,理由如下:
由【探究证明】知,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若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则四边形GFHN是矩形或菱形,
当四边形GFHN是矩形时,过G作GK⊥AB于K,过E作ET⊥AB于T,如图:
∵∠A=60°,
∴∠AET=30°,
∴ATAE,
设AT=x,则AE=2x,
∴ETx=GK,
∵E为AD中点,
∴AD=2AE=4x,DE=AE=2x,
∵四边形DEGF是菱形,
∴EG=DE=2x=TK,
∵四边形GFHN是矩形,
∴∠GNH=90°,
∴∠GNK=180°﹣∠GNH﹣∠HNB=180°﹣90°﹣60°=30°,
∴KNGKx=3x,
∵BN=BMBCAD=2x,
∴AB=AT+TK+KN+BN=x+2x+3x+2x=8x,
∴;
当四边形GFHN是菱形时,延长FG交AB于W,如图:
设AD=y,则DE=DF=EG=GF=BN=BM=HM=NHy,
∵四边形GFHN是菱形,
∴GF=FH=NH=GNy,
∵EG∥CD∥AB,GF∥AD,
∴四边形AEGW是平行四边形,∠GWN=∠A=60°,
∴AW=EGy,GW=AEy,
∴GW=GN,
∴△GWN是等边三角形,
∴WN=GWy,
∴AB=AW+WN+BNyyyy,
∴;
综上所述,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时,的值为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分析】【探究发现】由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即知DE =GE, DF=GF, 而DF =DE, 故GE=DE=DF=GF, 从而四边形DEGF是菱形;
【探究证明】同【探究发现】可知四边形BMHN是菱形,有NH∥BC,而E为边AD的中点,M为边BC的中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DE =BM,AD∥NH,又DE=FG,FG∥AD,故FG=DE=BM=HN,FGIINH, 从而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提升】若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则四边形GFHN是矩形或菱形,当四边形GFHN是矩形时, 过G作GK⊥AB于K, 过E作ET⊥AB于T, 设AT =x, 则AE =2x, 可得AD=2AE =4x, DE =AE =2x, 求出AB=AT+TK+KN+BN =x+2x+3x+2x=8x,即可得到比值;当四边形GFHN是菱形时,延长FG交AB于W, 设AD= y, 求出 ,即可得到比值.
21.【答案】(1)证明:∵,
∴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
又∵,且D为AB中点

∴平行四边形ADCE为菱形.
(2)解:①30°
②设半径为r




解得:
(3)解:方法不唯一(图1作BC中垂线,图2作内错角相等,图3作角分线+等腰出平行):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性质;作图-平行线;圆与四边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①∵四边形ADCE为菱形.∴

又∵


∵CD切于D



【分析】(1)由,可知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结合BD=AD可得ADCE为菱形;
(2)①结合菱形性质和切线的性质知∠COD=2∠CAD=2∠OCD,再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CD的度数;
②设半径为r,得OC=4-r,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r的值;
(3)可作BC的中垂线,也可作内错角相等,还可作作角分线+等腰出平行.
22.【答案】(1)解:,理由如下,
如图3,当点G,H重合时,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
∴AB=BC,BE=BH,∠ABC=90°,∠EBH=90°,
∴EH,∠ABE=90°﹣∠EBC=∠CBG,
∴△ABE≌△CBG(SAS),
∴AE=CG,
∴;
(2)解:,理由如下,
由(1)得△ABE≌△CBG(SAS),
∴∠BCH=∠MAB,
在AE上截取AM=CH,
∵∠BCH=∠MAB,AB=BC,
∴△MAB≌△HCB(SAS),
∴∠MBA=∠CBH,BM=BH,
∵∠HBG=90°﹣∠CBH﹣∠EBC,∠EBM=90°﹣∠MBA﹣∠EBC,
∴∠HBG=∠EBM,
∴∠MBH=∠EBM+∠EBC+∠CBH=∠HBG+∠EBC+∠CBH=∠EBG=90°,
∴△M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H=AM+MH,
∴;
(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旋转全等模型
【解析】【解答】
解:(3),理由如下,由(1)得△ABE≌△CBG(SAS),
∴AE=CG,∠BCH=∠HAB,
在CG上截取CM=AH,
∵∠BCH=∠HAB,BC=AB,
∴△ABH≌△CBM(SAS),
∴BH=BM,∠MBC=∠ABH,
同理,△M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CH=CM+MH,
∴.
故答案为:.
【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EH,即可利用SAS证明△ABE≌△CBG,从而得出AE'=CG,根据AH=AE+EH,解答即可:
(2)在AE上截取AM =CH,利用SAS证明△MAB≌△HCB,推出∠MBA=∠CBH,BM=BH,通过角度的和差运算即可证明△M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根据AH = AM + MH,解答即可;
(3)在CG上截收CM = AH,利用SAS证明△ABH≌△CBM,得到BH=BM,∠MBC=∠ABH,同理得到
△M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根据CH = CM+ MH,解答即可.
23.【答案】(1)30;
(2)解:如图,把绕顺时针旋转得到,
∴,,,
∴为等边三角形,
∴,,
∵点在线段上,且,
∴,,
∴,,
∴,
∴,
∴.
(3)解:如图,当在线段上,记与交于点,
∵,
∴,
∵,
∴,
∴,
∴,
设,则,
∴,
∴,
∴,
∵,
∴,
∴,
∴,
∵为等边三角形,
∴,
∴,
如图,当在线段上时,延长交于,
同理可得:,,
∴,
设,而,则,
∴,
∴,
同理:,
∴,
∴,
综上:的长为或.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图形的旋转
【解析】【解答】解:(1)∵在菱形中,
∴,
∵,
∴为等边三角形,
∵点与线段的中点重合,
∴,;
故答案为:30;.
【分析】(1)利用菱形性质(邻边相等 )和等边三角形判定( ),结合中线性质得角度和垂直关系.
(2)通过旋转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关系,结合角度计算推导直角三角形,利用角性质得线段倍数关系.
(3)分在线段、两种情况,利用相似三角形(, ),结合线段比例和已知条件计算.
24.【答案】(1)相等(或CD'=BD);相等(或∠AD'C=∠ADB)
(2)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CE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CE',
∴,.
∵,
∴即.
∴.
∴.
∵,
∴.
∴∠BE'C=∠ECE'=∠CEF=90°.
∴四边形CEFE'是矩形.
又∵CE=CE',
∴四边形CEFE'是正方形.
(3)
(4)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四点共圆模型
【解析】【解答】
解:(1)∵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D',
∴∠DAD'=90°,AD=AD'
∵∠BAC=90°,
∴∠BAC-∠DAC=∠DAD'=∠DAC,即 ∠DAB=∠D'AC
又∵AB=AC,
∴DABDAC(SAS)
:.CD'=BD;∠AD'C=∠ADB
故答案为:相等(或CD'=BD);相等(或∠AD'C=∠ADB ).
(3)∵CE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
∴ ∠ECE’=90°,CE=CE
∵,
∴,
∵四边形ABCD是矩形,AB=3,BC=4,
∴CD=AB=3,
∴,
∴,
∵∠DCB=∠ECE'=90°,
∴ ∠DCB-∠BCE=∠ECE'-∠BCE 即 ∠DCE=∠BCE'
∴BCG∽DCE
∴∠BGC =∠DEC =90°
∵ ∠CED+∠CEF =180°
∴∠CEF =90°
∴∠BGC =∠ECG=∠CEF =90°
∴四边形CEFG是矩形,
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F
∵O是AC,BD的中点,
在RtOBF 中,OF=BD
∴OF==AC=OA=OC=OD=OB
∴A,F,B,C,D共圆,
∴∠AFC=90°,
∵AD=BC
∴,
∴∠GFC=∠ACD,
在RtABC中,AC==5,
∴cos∠ACD=,
∵AF=2,
∴在RtAFC中,FC==,
∴FG=FCcos∠CFG=,
∵,
∴∠BFC=∠BAC,
又∠AFC=∠G=90°,
∴∠ACB= ∠FCG,
∴∠ACB-∠FBC=∠FCG-∠FBC,即∠ACF=∠BCG,
∴sin ∠ACF ==sin∠BCG=,
∴,
∴BG=,
∴BF=,
故答案为:.
(4)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BAD=90°,AO=OB
∴AD=3,AB =,
∴AC=BD=
∴AO=OB=AB=
∴AOB是等边三角形,则∠OAB=60°
∵线段AE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
∴AE=AE',∠EAE'=60°
∴∠OAB=∠EAE'=60°
∴∠OAB-∠OAE=∠EAE'-∠OAE,即∠E'AO=∠EAB
又OA=BA,EA=EA
∴E'AOEAB(SAS),
∴∠AOE'=∠ABE=90°
∴E'在OE'上运动,且E'O⊥AC
∴当DE'⊥OE'时,DE取得最小值,
∵∠AOB=60°,
∴∠AOD=120°,
又∠AOE'=90°,
∴∠E'OD=30,
∴当DE'OE'时,DE'=OD=,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和角度的和差运算,即可利用SAS证明DABDA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可利用SAS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进一步可证明四边形CEFE'是矩形,结合CE=CE',即可解答;
(3)根据旋转的性质通过计算得,即可利用SAS证明BCG∽DC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度的数量计算得到四边形CEFG是矩形,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F,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F,B,C,D共圆,即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AC,FC;根据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FG,根据正弦的定义得到sin ∠ACF ==sin∠BCG=,建立关系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4)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O,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OB是等边三角形,则∠OAB=60°;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E=AE',∠EAE'=60°,即可利用SAS证明E'AOEAB,即可得到E'在OE'上运动,且E'O⊥AC,可知当DE'⊥OE'时,DE取得最小值,即可通过30角度的性质计算可得答案,解答即可.
25.【答案】(1)90
(2)证明:∵CN⊥CD,
∴∠CND=90°,
由题可知∠CE1C1=∠CEB=90°,BE=B1E1,CE=C1E1,
∵AB∥CD,
∴∠EBE1=∠CBE=90°,
∴△EBE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1B=∠BEE1=45°,
∴∠CEN=∠CNE=∠C1E1M=45°,
∴CN=CE=C1E1,
在△CNM和△C1E1M;

∴△CNM≌△C1E1M(AAS)
(3)证明:如图,过点D作DP⊥AB垂足为点P,
由题,
设,则,,
∴,
在Rt△ADP中,,
∴,
∵∠AGD=60°,
∴在Rt△GDP中,,
∴AG=AP+PG=2,
∴,即,
∵∠A=∠A,
∴△AFG∽△ADB,
∴∠AFG=∠ADB,
∴FG∥BD.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四边形的综合;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1)解:由题可知∠ABF=∠CBE,
∵BE⊥CD,
∴∠CEB=90°,
∴∠CBE+∠C=90°,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
∴∠A+∠ABF=90°,
故答案为:90;
【分析】(1)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则,由垂直的概念可得与互余,又,等量代换得与互余;
(2)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则,又,则,则,因为,即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又因为,即,又对顶角相等,则可利用AAS证明结论成立;
(3)由于,为便于计算,可设,则,,此时可过点D作AB上的高DP构造直角三角形,分别解和可求出和AP,再由勾股定理可得DP,再解可得PG,即AG可得,此时可借助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证明相似于,由相似的性质可得,则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6.【答案】(1)解:,理由如下: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点与点重合,
∴,
∴在和中,

∴,
∴;
(2)解:,理由如下: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是直角三角形,,
∴,
∴,
∴,即,
又∵,,
∴,
在和中,

∴,
∴;
(3)解:,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作于点,
∴,
∴,
∴,
∵,
∴,
∴是的中位线,
∴,
由(2)得,
∴,
∴,
又∵,
∴,
∴,
∴在中,,
∴.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从而得,然后求出,进而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然后利用“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证明,得;
(3)过点作于点,先推出,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从而得是的中位线,进而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然后结合(2)中的三角形全等得,于是有,最后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
27.【答案】(1)解: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又,
所以,从而,
又,所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于是,,
故。
(2)解:(a) 证明:由题意知,,且 ,.
于是
.
所以 .
(b) 解: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
(方法一)作 交 BG 于点 M, 交 AB 于点 N.
由题意知, M 为 BG 的中点.
又 ,所以 ,故 MN 是 的中位线,.
因为 ,
,且 ,
所以 ,故 ,即 E 为 AD 的中点.
又 ,所以 ,于是 .
同理可证 ,因此 .
所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设 ,则 .
因为 ,所以 .
又因为 ,.则 ,于是 .
因此 ,所以 .
于是 ,所以 .
因此 .
故 .
由于 ,,所以 .
于是 ,.
由 (a) 知 ,从而 .
又 ,所以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A'E=AE,BA'=BA,利用SSS可证得△EA'B'≌△EA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A'B的度数,由此可证得△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到A'E、DE的长,然后求出AB的长.
(2)(a)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证得BA=BA'=BC,同时可证得∠BAA'=∠BA'A,∠BCA'=∠BA'C,再求出∠AA'C的度数,然后求出∠CA'F的度数;(b)(方法一)作 交 BG 于点 M, 交 AB 于点 N,易证点M是BG的中点,同时可证得MN是△ABG的中位线,,利用SAS可证得△ABE≌△BCN,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由此可推出点E为AD的中点;同理可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D=AG=A'G,由此可证得结论;(方法二)设 ,则 .,
28.【答案】(1),
(2)法一: ∵矩形ABCD,
∴∠A=∠B=∠BCD=∠D=90°,BC=AD,
由折叠得∠EBC=∠B=90°,BD=BD',BC=BC=AD, ∠D=∠BDF=90°,BE=BE,
∴AD-BD=BC-CD,即: AB=CD, ∠CDF=90°=∠A,
由(1) 知: ∠CBD=∠BCB
又∵∠ABE+∠CBD=180°-∠EBC=90°,∠BCB+∠BCF=∠BCD=90°,
∴∠ABE=∠FCD',
又∵∠A=∠CDF,AB=CD,
∴△ABE≌△DCF,
∴BE=CF,
∵BE=BE,
∴BE=CF;
法二: 作BG∥AB交CE于点G, 则: BG∥AB∥CD,
∵CE∥BF.
∴四边形CFBG为平行四边形,
∴BG=CF.
∵矩形ABCD.
∴AB∥CD.
∴AB∥BG.
∴∠BGE=∠BEC.
由折叠得∠BEC=∠BEC,BE=BE,
∴∠BGE=∠BEC.
∴BE=BG.
∴BE=BE=BG=CF
(3) 解: 作BG∥AB交CE于点G, 则: ∠A=∠GBD=90°.
由(2) 可知: BG=BE=BE=CF,CD'=AB,△ABE≌△DCF,
∴DF=AE,
设BE=x, 则:
如图,当△BDG为直角三角形时,则:
∴GD'∥AD∥BC,
∴∠DGC=∠ECB.
又∵∠GCD'=∠ECB
∵BG∥AB∥CD,
∴∠GBD=∠FCD'.
∵在Rt△BGD和Rt△CDF中,
即:
∴x(6-x)=12x-36,
解得: 或 (舍去) ;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解析】【解答】解: (1)由折叠可知 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BC.
∴∠DBC=∠BCB.
∴∠ECB=∠FBC.
∴CE∥BF.
智慧小组先测量BE和CF的长度,猜想其关系为BE=CF;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得到∠ECB=∠FBC,即可得到CE∥BF,通过测量得到BE=CF解答即可;
(2)法一:由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到AB=CD, ∠CDF=90°=∠A,由(1)得∠CBD=∠BCB,即可得到∠ABE=∠FCD',进而利用ASA得到△ABE≌△DCF,证明结论;法二: 作BG∥AB交CE于点G,则 BG∥AB∥CD,证明CFBG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到∠BGE=∠BEC.再根据折叠得到∠BEC=∠BEC,进而得到BE=BG,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列轮即可;
(3)作BG∥AB交CE于点G,即可得到DF=AE,设BE=x, 表示CD'长,然后根据△BDG为直角三角形得到D'G=D'C的长,然后利用正切的定义得到代入数值求出x值即可解题.
29.【答案】(1)解:,,
(2)解:抛物线和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的表达式为;的表达式为;
(3)解:∵装置整体图案为轴对称图形,
∴,,
∵轴,
∴轴,
∵是矩形,
∴,
∴轴,
∴,
设,
∴,,
∴,
解得:或(在对称轴右侧,舍),
∴,
由抛物线对称性可得.
【知识点】点的坐标;矩形的性质;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利用顶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1)解:∵矩形的边,,
∴,,,,
∴,,;
(2)解:∵装置整体图案为轴对称图形,
如图,作出对称轴,分别交抛物线于,交抛物线于,交矩形于,,
结合矩形和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直线是抛物线和的对称轴,,,
∴四边形是矩形,
∴,
∵抛物线的高度为,抛物线的高度为,直线是抛物线和的对称轴,
∴,,
∴抛物线和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分别设抛物线和的表达式为,,
将代入,
解得,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将代入,
解得;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以及点的坐标的定义即可得出,,;
(2)如图,作出对称轴,分别交抛物线于,交抛物线于,根据矩形和抛物线的对称性,即可得出抛物线和的顶点坐标分别为,,然后根据顶点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抛物线和抛物线的表达式;
(3)首先证得四边形是矩形,从而得出,设=n,进而根据L1和L2的函数关系式表示出yE和yH,然后根据边的长为, 即可得出关于n的方程,解方程求得n的值(舍去不合题意的值),即xE的值,进而求得EF的长度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