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2025年春季学期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统一监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门是空间路径中的基本节点,轴则是形成路径、连接空间的基本手段。
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中,门的类型与形式十分多元,如宅门、院门、牌楼门、宫门、城门等。门最初是起到进入、通过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门越来越具有象征意义,“门户”“门面”“走后门”等极具空间与文化意蕴的词汇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门具有标识性,同时,门意味着通过、进入或者停驻。门是重要节点与基本语汇,在丰富路径空间层次的同时,门与墙一起完成了对边界的界定。另外,门还因为容纳了其他形式的语言而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与教化功能,比如门上的匾额、对联与题词等,这些都大大强化了门这一基本语汇的精神功能。
将“门”放在整个城市空间中考虑,其路径中的“节点”特征更为显著,它们对于城市空间的塑造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这种作用,梁思成先生十分重视:“中国的城市的街道上有许多美化那个地区的装饰性的建筑物,如钟楼、鼓楼,各种牌坊、街楼,大建筑物前面的辕门和影壁等,在中国各城市中这些建筑物多半发展出高度艺术性的形象,成了街市中美丽的点缀”;“城门和牌楼、牌坊构成了北京城古老的街道的独特景观,城门是主要街道的对景,重重牌坊、牌楼把单调笔直的街道变成了有序的丰富的空间,这与西方都市街道中雕塑、凯旋门和方尖碑等有着同样的效果,是街市中美丽的点缀与标志物。”也正因为门是街道中的“美丽的点缀与标志物”,才保证了轴这一路径文法的连续性与丰富性。
“轴”作为中国传统空间语汇的重要组织手段,成为连接空间的文法。轴是在空间组合中按序列将多种要素组织到一起的“主要中线”,“一切组织均根据中线以发展”,轴能统率全局,成为了组织空间序列、形成路径的文法。轴是连续的、有节奏的,往往通过众多的门前后相接,门并不是最后的阻隔,门后又是另一番天地,人在连续的路径中获得流动的、不断转换的空间感受。梁思成将北京旧城空间中轴组织的特点与西方的进行了比较:“西方的建筑就好像西方的画一样,画面很完整,但是一览无遗,一看就看完了,比较平淡。中国的建筑设计,和中国的画卷,特别是很长的手卷很相像:用一步步发展的手法,把你由开头领到一个最高峰,然后再慢慢地收尾,比较有层次,而且趣味深长”。这种连续性与流动性形成了中国自身的路径特色,梁思成先生认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个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连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连续”;同时,连续又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因此,轴将中国传统空间时空一体、隔而不断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连续的、独特的中国式路径组织文法。而“中轴”的偏好与路径中空间元素所包含的序列内涵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礼数形成的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的文化特色。
——(摘自王辉,丁明达《从梁思成先生“语汇、文法”思想说起——中国语境中的建筑与城市语言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建筑“文法”是指建筑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表现在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彼此之间。
B.各民族建筑之间存在“可译性”,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建筑体系会遵照自身的“词汇”“文法”而呈现出各有特色的建筑风格。
C.门作为建筑的重要节点与基本语汇,不仅丰富了路径空间层次,完成了对边界的界定,而且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教化功能。
D.中国建筑“中轴”的偏好和时空一体、隔而不断的空间特色以及各种空间元素的序列安排的背后是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的渗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建筑,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既遵循一定“文法”,又有多样性表现。
B.材料一以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文字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来类比说明不同民族以各自不同的建筑手法来建造出各具特色的建筑物。
C.材料二梁思成认为,北京城老街的城门是街市中美丽的点缀,并与西方街道中的凯旋门进行对比,突出了城门的高度艺术性。
D.材料二大量引用梁思成关于门、轴的相关论述,既丰富了门、轴在建筑语用中的语汇、文法意义,也便于阐述清楚两者关系。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中国建筑的“路径特色”的一项是( )(3分)
A.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杜牧《阿房宫赋》
C.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D.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白居易《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4.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门和轴”之间的关系。(4分)
5.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阐释加点句中蕴含的中国建筑空间、路径之美。(6分)
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峻噌,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摘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病人
契诃夫
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芙娜·彼仲金娜,或者按农民们对她的称呼,彼仲契哈,十年来一直用顺势疗法[注]给人看病。五月间,一个星期二,她在书房里给病人看病。她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顺势疗法药箱、一本通俗医书、一些由顺势疗法药房开出的账单。墙上挂着几个金边镜框,玻璃下面放着彼得堡某顺势疗法医生的来信,依玛尔法·彼得罗芙娜看来,那个医生是很著名甚至伟大的。墙上还挂着阿利斯达尔赫神父的肖像,多亏这个神父,将军夫人才得救:她从此抛弃了有害的对抗疗法,认识了真理。病人们在前厅里坐着等候,其中大半是农民。除两三个人以外,他们全都光着脚,因为将军夫人吩咐他们把臭烘烘的皮靴留在屋外了。
玛尔法·彼得罗芙娜已经给十个人看过病,这时候在叫第十一个:“加甫利拉·格鲁兹吉!”
房门打开了,可是走进书房来的不是加甫利拉·格鲁兹吉,而是扎穆赫利欣,他是将军夫人的邻居,家道衰落的地主,矮小的老人,生着一对阴沉的小眼睛,腋下夹着一顶贵族的帽子。他把手杖放在墙角上,走到将军夫人面前,一句话也没说就弯下一个膝盖对她跪下。
“您怎么了!您怎么了,库兹玛·库兹米奇?”将军夫人脸孔涨得通红,惊叫道,“看在上帝面上,起来吧!”
“我活着一天,就一天不站起来!”扎穆赫利欣说,“让所有的人都看见我跪着吧,我们的保护神,人类的恩人!让大家都看见好了!一个行善的仙女赐给我生命,指引我走上真理之路,照亮了我的多疑的智慧,在这样的仙女面前我不但甘愿跪下,甚至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我们的神医,孤儿寡妇的母亲!我的病全好了!我又活了,女神!”
“我……我很高兴……”将军夫人喃喃地说,快活得脸红起来,“这些话听着叫人愉快极了……请坐!上个星期二您还病得很重呢!”
“是啊,病得厉害极了!回想起来都心惊胆战啊!”扎穆赫利欣坐下说,“我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害风湿症。我受了八年罪,从来也没消停过……白天也罢,晚上也罢,活受罪,我的恩人!我到大夫们那儿看过病,到喀山去找过教授,尝试过各式各样的泥疗,喝过矿泉水,我什么法子都试过!我为治病花光了家产,美丽的夫人……要不是您,我们的天使,我已经入土了!上星期二我从您这儿出去,回到家里,瞧着那一次您给我的小药丸,心想:‘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处呢?难道这些沙土粒,小得几乎看不见,能治好我那很重的老毛病?’我这个缺乏信心的人暗自想着,微微地笑,可是我刚把那些小药丸吃下去,就立时见效了。”
扎穆赫利欣用袖口擦一下眼睛,离开椅子站起来,又露出要弯下膝头跪下去的意思,可是将军夫人把他拦住,要他坐下。
“您不要感激我!”她说,兴奋得涨红脸,热情洋溢地瞧着阿利斯达尔赫神父的肖像,“不要感激我!在这方面我只是个顺服的工具而已……的确,这是个奇迹!八年之久的老风湿症,一粒‘斯克罗弗洛左’小药丸就治好了!”
“上一次多谢您给我三粒小药丸。我在吃午饭的时候吞下一粒,立时就见效了!当天傍晚吞下第二粒,第二天吞下第三粒,从那时候起病就一点也没有了!身上也不觉得痛了!……上个星期二我到您这儿来,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现在却连捉兔子都能行……我简直可以再活一百岁呢。只有一件事不妙,那就是我们样样东西都缺。我倒是身体健康了,可是如果没法生活,身体健康又有什么用呢?贫困比疾病还要折磨人……比方就拿这样的局面来说……现在已经到种燕麦的季节,可要是没有种子,那怎么种呢?应当买种子才对,可是钱……谁都知道我们没有钱。”
“我给您燕麦的种子好了,库兹玛·库兹米奇……您坐下,您坐下!您使我这么高兴,给我带来这么多快乐,所以不该由您来感谢我,倒该由我来感谢您呢!”
“您,我们的欢乐呀!主创造了这样的善心!您,小母亲,看着您行的善事,应该高兴才是!然而我们这些罪人,连可高兴的事也没有……我们倒是住在砖房里,然而那也只是充面子罢了,因为房顶漏雨……没有钱买木料呀。”
“我给您木料,库兹玛·库兹米奇。”
扎穆赫利欣又要了一头奶牛,另外还请求为他的女儿写一封介绍信,他打算把女儿送到女子中学去读书。然后……他为将军夫人的慷慨相助所感动,情不自禁,撇着嘴,抽抽搭搭地哭了,他把手伸到口袋里去取手绢……将军夫人看见他取出手绢来,连带把一小块红纸也从口袋里拉出来,那纸无声地落在地板上。
将军夫人把病人送走后,抬起泪水模糊的眼睛,瞧一会儿阿利斯达尔赫神父,然后又用爱抚和崇敬的目光打量那个药箱、那本医书、那些账单、那个由她从死亡中救活的人刚才坐过的圈椅,随后她的目光停在病人丢在这里的那一小块纸上。将军夫人拾起那块纸,原来是个小纸包,她就把它拆开,看见其中有三粒小药丸,也就是上星期二她给扎穆赫利欣的小药丸。
“这就是那几粒小药丸……”她纳闷地暗想,“就连纸也是原来的那一张……他甚至没把纸包拆开过!既是这样,他吃了什么药呢?奇怪……他该不会欺骗我吧!”
于是将军夫人在十年行医当中第一次起了疑心……她依次叫另外的病人进来,同他们谈论他们的病,注意到以前不知不觉滑过她耳边而没有引起她注意的那些话。病人们异口同声,仿佛商量好了似的,先是恭维她神奇的医道,赞叹她医术的精深,痛骂那些运用对抗疗法的医生们,然后,等到她兴奋得涨红脸,他们就开始提出他们的需要。有的人要一小块地以便耕种,有的人要柴火,有的人要求准许他到她的树林里打猎,等等。她瞧着向她揭示真理的阿利斯达尔赫神父那忠厚的宽脸膛,感到非常痛苦,心情沉重。
(有删改)
【注】顺势疗法:是替代医学的一种,是无效的伪科学疗法。其理论基础是“同样的制剂治疗同类疾病”,意思是为了治疗某种疾病,需要使用一种能够在健康人中产生相同症状的药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提到将军夫人的顺势疗法以及众多病人等候看病的情节,病人似乎很认可她的医术,也为她被病人欺骗埋下伏笔。
B.小药丸是小说中重要的物象,扎穆赫利欣极力夸赞三粒小药丸的神奇功效,也正是三粒小药丸让将军夫人发现了他行骗的真相。
C.将军夫人喜欢听病人对她的恭维,但她善良仁厚,听到别人的请求就慷慨解囊,送种子、木料等,即使知道病人骗她,也心甘情愿。
D.小说的标题“假病人”具有丰富的意蕴,前来看病的人确实有“病”,但他们“病”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小说的内容引人深思。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前来就诊的人多,后来写病人们恭维将军夫人神奇的医道,都提出他们的需要,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B.小说运用点面结合手法,既有扎穆赫利欣的个体凸显,又有丢失尊严的群像描写,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
C.神父画像的反复出现有串联情节的作用,也衬托了将军夫人在面对恭维和知道真相后的不同心理反应,还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D.小说没有宏阔的场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述的是平常生活中发生的事。小说采用了“留白式结尾”,蕴含着令人回味的深意。
8.在给病人看病中,将军夫人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4分)
9.本文和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都运用了漫画勾勒与夸张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两篇小说分别举例并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三: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节选自《荀子·君道篇》)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刑,文中指做榜样,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刑”意思不同。
B.度,文中指考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的“度”意思相同。
C.效,文中指献出、奉献,与《六国论》中“斯用兵之效也”的“效”意思不同。
D.纵,文中指放纵,与《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纵”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孟子向齐宣王阐明推恩的好处和害处,并指出古代圣人超过别人的原因正是他们善于推广他们的善行。
B.材料二中,魏征具体指出了十个要经常考虑的问题,阐明了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的做法。
C.材料三论述了君主治理国家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强调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为了阐明观点,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4分)
(2)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4分)
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喜凉
刘攽
季月南州雨过春,雨余炎气即经旬。
北风一变如秋色,小屋三间喜病身。
出户燕儿矜羽化,堆盘梅子荐时新。
融峰盛夏含冰雪,安得清凉颇借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季月”“经旬”等词交代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照应标题,点明写作时间。
B.暮春时节南州雨水渐渐多了,雨过之后,天气转热,让人生出对清凉的渴望。
C.“小屋三间”“病身”等词,写出了诗人穷困潦倒的际遇和孤独无奈的心境。
D.初夏刚至,燕子炫耀着它新生的羽毛,盘中堆放的梅子新鲜可口,时令正好。
16.诗人“喜凉”在诗中有何具体表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明第一次来到古都南京,在长江之畔观两岸秋草,感物是人非,望流水东逝,想六朝兴衰,面对此景、此境、此情,不禁吟出《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一句阐述了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而“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给燕国招致祸患的原因。
(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头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表达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题。
2025农历乙巳年,被时间之手轻轻拨弄,嵌入了一个神秘的闰六月,这看似重复的月份,实则是古人智慧与自然规律相契合的产物。农历以月相圆缺为基准,一年仅354天左右,而太阳回归年却有365.24天,两者之间每年相差约11天。长此以往,若不加以调整,几十年后,春节或许会在炎炎夏日到来,农事节令也将与自然气候严重脱节。 ①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经过长期观测与计算,创造出“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则:在适当年份插入闰月,巧妙调和了农历与太阳回归年的时间差,从而确保农历历法能精准匹配四季轮回。
闰六月的出现,源于节气与月份的复杂关系。农历月份的设置遵循特定规律,每个月通常应包含一个“节令”和一个“中气”,比如立春、惊蛰这类为节令,雨水、春分则属中气。2025年的农历六月,没有出现“大暑”这个中气,依据“无中气则闰”的古老规则, ② 。因此,2025年农历年延长至384天,比公历年多出近20天,成为少见的“双春年”——年初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节气。
传统农耕社会,闰六月不仅是历法上的调整,更关联着农业生产与生活节奏。古人观察天象,总结出“闰六月多降雨,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认为有闰六月的这一年雨水丰沛,
③ 。然而,也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警示,提醒人们若立秋过早(处于闰六月内),可能影响晚熟作物的收成。这些经验之谈,虽未必完全体现现代气象科学,却折射出对自然的先民的敬畏与依赖。既便当下农业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不利天气,闰月的存在依旧承栽着农民对风调雨顺的祈愿,也为传统节庆增添了别样的文化内含。比如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重逢,让家国团圆之意更显浓厚。
18.下列对文中加点部分标点符号用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为少见的‘双春年’——年初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节气。”句中的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B.“创造出‘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则:在适当年份插入闰月”句中的冒号表解释说明。
C.“成为少见的‘双春年’”句中的引号表强调。
D.“提醒人们若立秋过早(处于闰六月内)”句中的括号表补充说明。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0.请结合文本内容,给“闰月”下个定义,不超过35字。(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文中最后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只有继续前行。 ——爱因斯坦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C项“完成了对边界的界定”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在丰富路径空间层次的同时,门与墙一起完成了对边界的界定”,可见并非门独自完成对边界的界定。)
2.(3分)C(C项“并与西方街道中的凯旋门进行对比”说法有误。原文中梁思成是将“城门和牌楼、牌坊”构成的独特景观与西方都市街道中的雕塑、凯旋门等进行了类比,说明它们都是街市中美丽的点缀与标志物。)
3.(3分)B(B项描述的是建筑之间路径的连续性和空间层次的丰富性,通过“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表现出空间的连续性和序列性,而“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则展现了路径的曲折和空间的层次。这与材料二中提到的“轴”作为连接空间的文法,以及门在丰富路径空间层次中的作用相契合,因此最能体现中国建筑的“路径特色”。)
4.(4分)①“门”是中国建筑中的“词汇”,“轴”是中国建筑的“文法”,众多的“门”前后相接组成了“轴”,两者之间存在从属关系。②门是街道中的美丽的点缀与标志物,保证了轴这一路径文法的连续性与丰富性,“门和轴”在中国建筑中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空间组织和路径特色。(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5.(6分)①开门后,看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蕴含着中国建筑中门并不是最后的阻隔,门似阻实通,给人在连续的路径中获得流动的、不断转换的空间感受,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②“微露羊肠小径”,似隐实显,“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体现中国园林迂回曲折,变化无常的特点,呼应了中国建筑道路中的流动性之美。(每点3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3分)C(C项“即使知道病人骗她,也心甘情愿”错误。根据原文“她瞧着向她揭示真理的阿利斯达尔赫神父那忠厚的宽脸膛,感到非常痛苦,心情沉重”可知,她知道被欺骗后,并不再心甘情愿帮助他们。)
7.(3分)D(D项“小说采用了‘留白式结尾’”错误。小说采用的是“欧·亨利式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8.(4分)①扎穆赫利欣刚开始恭维将军夫人时,她信以为真,为自己创造的奇迹兴奋不已。②扎穆赫利欣极尽赞美时,她心里感到满足,毫不犹豫地给予更多恩惠。③见到扎穆赫利欣落在地板上的小纸包后,她起了疑心。④发现众人看病的真相后,她感到痛苦,心情沉重。(每点1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6分)《假病人》:①抓住扎穆赫利欣的外貌进行简笔勾勒,个子矮小,眼睛小而阴沉,腋下夹着一顶贵族的帽子,人物形象鲜明;(1分)②人物语言和动作夸张,如“我们的保护神”等写扎穆赫利欣对将军夫人极尽阿谀奉承,“弯下一个膝盖对她跪下”等展现出扎穆赫利欣为了私利而自轻自贱。(2分)
《装在套子里的人》:①抓住别里科夫的奇怪举动进行简笔勾勒,在最晴朗的日子里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显得迂腐可笑。(1分)②运用夸张手法,写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而“全城都受着他辖制”,体现了他的保守、僵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之深。(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3分)CEG(句意:这种善于治国的人,如果君主重用他,就能统一天下,诸侯就会来称臣。“大用之则天下为一”与下文“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结构一致,故在CE处断开;“诸侯为臣”与“天下为一”都是主谓结构,G处断开。)
11.(3分)D(A.正确。做榜样;惩罚,处罚。句意: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B.正确。句意:请您考虑一下吧!/(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C.正确。献出、奉献;效果。句意: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这就是用战争抗秦的效果。D.错误。即使;放纵,放任。句意:即使君主不能任用他。/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
12.(3分)A(A项“推恩的……害处”错误,由原文“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可知,孟子阐述了不推恩的坏处,而不是推恩的害处。)
13.(8分)
(1)如果真的能够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克制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诚”“作”“安”各1分,句意1分)
(2)(这种人)清楚地明白古代帝王取得国家政权的原因、失去国家政权的原因,他们了解国家的安危、(政治的)好坏就像分辨黑白一样(清楚)。(“所以”“臧否”“别”各1分,句意1分)
14.(3分)①材料一侧重强调君王要推已及人,推恩保民;②材料二则侧重强调君王应经常思考反省,积累德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照这样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诗》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和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有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效达不到百姓身上,却是为什么呢?称了,才能知道轻重;量了,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请您考虑一下吧!
材料二:
身为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见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警诫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帝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处于百川之下却能容纳百川,喜爱田猎就想到网开一面,捕杀有度,担心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耳目被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谗佞之人就想到端正自身,贬斥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施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逐(效力),对君主来说便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
材料三:
君主,是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混浊,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混浊。所以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人如果不能爱护人民、不能使人民得利,却要求人民亲近爱戴自己,那是不可能办到的。人民不亲近、不爱戴,却要求人民为自己所用、为自己牺牲,那(也)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君主想要强大稳固、安定快乐,那么不如回到人民上来;想要臣下归附、人民与自己一条心,那么不如回到政事上来;想要治理好政事、使风俗淳美,那么不如寻觅善于治国的人。那些善于治国的人,生在今天的时代,却向往着古道。(这种人)清楚地明白古代帝王取得国家政权的原因、失去国家政权的原因,他们了解国家的安危、(政治的)好坏就像分辨黑白一样(清楚)。这种善于治国的人,如果君主重用他,就能统一天下,诸侯就会来称臣;如果君主一般地任用他,那么也能使国家的威势扩展到邻邦敌国;即使君主不能任用他,(但如果)能使他不离开自己的国土,那么国家在他活着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变故。
15.(3分)C(C项“穷困潦倒的际遇和孤独无奈的心境”错。“小屋三间”是诗人居处,“病身”是诗人身体状况,这两处描写,写出了诗人初夏时节因身体不适而久卧室内,为后文“出户”赏景做铺垫,并没有表现诗人的穷困潦倒和孤独无奈。)
16.(6分)①颔联写北风一吹,天气顿时变得如秋天般凉爽,让病弱的诗人感到欣喜。②颈联写燕子在空中展翅飞翔,诗人出屋观看,盘子里堆放着新鲜时令的梅子,诗人吃着梅子欣赏燕子飞翔。侧面烘托出诗人因天气转凉而心情愉悦。③尾联写诗人想到融城峰盛夏时节如同冰雪一样清凉,什么时候能够借着清凉的风前往观赏,流露出诗人对清凉的渴望。(每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6分)
(1)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
(3)示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二: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示例三: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示例四: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示例五: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给分)
18.(3分)C(引号表特定称谓)
19.(6分)①为解决这一矛盾(问题)
②此月(6月)便被确定为闰月
③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每句2分,共6分)
20.(3分)闰月是农历历法为了调和其与回归年的时间差而增加(插入)的一个月。(答出“闰月是……的一个月”1分,“农历历法为了调和其与回归年的时间差”1分,“增加(插入)”1分)
21.(4分)改为“这些经验之谈,虽未必完全符合现代气象科学,却折射出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改对一处2分,共4分。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第一,“体现”搭配不当,改为“符合”;第二,“却折射出对自然的先民的敬畏与依赖”语序不当,改为“却折射出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22.(4分)①“既”改为“即”②“栽”改为“载”③“含”改为“涵”(每找出一个字给1分,每改对一个字给1分,只需找出并改对任意两个字即可满分。如有多改取前两个字,第三个字起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