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3.司马光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司、登”等8个字。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③思维能力: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④审美创造: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思政元素:学生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善解人意、诚实天真
2.学习重点难点:学生正确跟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古今对比,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出示“司马光砸缸”情境图,引出故事提问: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个故事? 2.古今对比,初谈特点。 3.引导:今天咱们来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一起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4.提问: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活动: 1.(司马光砸缸)看来司马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 2.齐读课题两遍。 3.一起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4.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等。
活动意图: 古今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字数少,句子短。迁移旧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
环节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3.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提示多音字“没”在本课中读mò。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5.提问:文言文的读法跟我们现在读课文是不是一样的呢?老师来读一读,你们仔细听,好吗? 6.多种形式展示读。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3.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生字的意思。 4.学生跟读。 5.出示课文朗读停顿的参考,学生练读。 6.同桌互读、开小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
活动意图: “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读”是他们走近文言文的主要途径。本环节第一层次的课文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原生态的语感即可,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与朗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词句间的停顿,通过教师领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古文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文言文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奏之美和音韵之美。
环节三:理解大意,感受品质
教师活动: 1.借助注释,试说大意。 2.自学提示:你能自己读懂这个故事吗?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图画,也可以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教学“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5.教学“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人物对比,感受品质。 7.关注“众人”的表现:大家是怎么做的? 8.关注司马光的表现. 9.感受品质。 学生活动: 1.汇报交流:把自己觉得美妙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上记号。 3.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联想,把一个字变成词语,把一句话变成几句话。 4.一个“弃”字就让我们看到了如此混乱的画面,文言文虽然语言简洁,但是表达的意思很丰富。 5.大家慌乱一片的时候, 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你来读,并用动作演示。 6.同样是小孩子,可是做法却截然不同。
活动意图: 学习借助注释和插图、给生字组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不同,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动作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环节四:关注字形,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1.字形教学:(1)齐读会写的字。(2)观察字形,学生交流。(3)反馈指导:“登”字右上部“”的书写笔顺是撇、撇、捺;“弃”的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2.写字指导:(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2)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反馈评议。(3)先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遍。 学生活动: 1.齐读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相互交流。 3.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反馈评议。
活动意图: 首先让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再来反馈指导,师示范写,生练写,师生共同评议。在这里有重点地进行写字教学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增强他们把汉字书写美观的能力,进一步落实、突破难点,以合作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23.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3.司马光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司、登”等8个字。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③思维能力: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④审美创造: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思政元素:学生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善解人意、诚实天真
2.学习重点难点:学生正确跟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文意对应,背诵课文
教师活动: 1.师生问答,理解大意。 2.提问:有一回,司马光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这两句话在文言文里是怎么说的? 3.指名朗读。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活动: 1.群儿戏于庭。 2.师生合作,复述课文。 3.带上动作背诵课文,注意停顿与节奏。 4.生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用轻快的语调朗读。 6.以读准、读通为评价标准。 7.注意语音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
活动意图: 通过文意对应、师生问答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环节二:展开想象,讲述故事
教师活动: 四人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提出讲故事的要求。 2.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课后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家长听一听。 学生活动: 1.用自己的话讲,使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2.可以适当添加自己想象的情节。 3.师生评议。
活动意图: 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这样的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再次讲述故事。学生已在课堂学习中深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有了自身个性化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就有可能把故事讲得生动、精彩。
环节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教师活动: 1.自读课外阅读材料《王戎不取道旁李》,要求:能正确停顿,读通句子。 2填写表格。思考比较:王戎与司马光有什么相似之处? 人物相似之处王戎聪慧,善于观察司马光
3.教师总结。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试说文章大意。 2.全班汇报交流文章大意。 3.全班交流比较结果,言之有理即可。
活动意图: 拓展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能进一步巩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词语。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