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4.一定要争气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认识“浙、县”等12个生字,会写“念、差”等11个字以及“山村、父亲”等15个词语。 ②语言运用: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他是怎样“争气”的。 ③思维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④审美创造:借助重点词句感受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并激励自己继承和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思政元素:坚定信念与奋斗精神,面对困境不退缩,以刻苦钻研彰显担当,激励人们立报国志、行务实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魂。
2.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他是怎样“争气”的。 2.借助重点词句感受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并激励自己继承和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介绍童第周,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1.揭题质疑,介绍童第周:(板书课题)读课题,谁一定要争气?(课件出示童第周简介) 2.谈话导入: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童第周“争气”写了哪几件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1.读课题,谁一定要争气?
活动意图: 谈话导入,揭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环节二: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述了关于童第周的哪两件事。 2.师指名读:(1)指名读课文,订正读音。(2)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3)开展一字组多词活动。 3.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义。 4.厘清文章的思路:(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写了关于童第周的哪两件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1.边读课文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述了关于童第周的哪两件事。 2.读课文,订正读音。 3.一字组多词活动。 4.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义。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活动意图:开展一字组多词活动,促进学生快速识字。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快速整体感知课文。
环节三:指导书写,扫清障碍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观察会写字,交流书写注意点。 2.重点指导易错字:“念”上部是“今”,不要多写一点;“考”被包围部分是“”,不要写成“与”;“退”被包围部分是“艮”,不是“良”。 3.理解词语:(1)学生观察、识记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观察会写字,交流书写注意点。 2.学生观察、识记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
活动意图: 有重点地进行写字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增强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12.板书设计: 24.一定要争气 山村 父亲 学期 平均 同意 难得 起床 入睡 值班 落后 地位 发育不声不响 反复 兴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4.一定要争气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认识“浙、县”等12个生字,会写“念、差”等11个字以及“山村、父亲”等15个词语。 ②语言运用: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他是怎样“争气”的。 ③思维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④审美创造:借助重点词句感受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并激励自己继承和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思政元素:坚定信念与奋斗精神,面对困境不退缩,以刻苦钻研彰显担当,激励人们立报国志、行务实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魂。
2.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他是怎样“争气”的。 2.借助重点词句感受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并激励自己继承和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上节课要求认写的词语)学生认写词语,运用词语造句。 2.请六位同学接龙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完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生答,师相机出示段意。) 3.从课文中找到童第周两次想到“一定要争气”的句子读一读,带着“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他是怎样争气的?”这两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活动: 1.学生认写词语,运用词语造句。 2.接龙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完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活动意图: 学生认写词语,运用词语造句,再次巩固课文基础知识。
环节二: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师活动: 1.学习第1自然段:(1)指生读第1自然段。(2)第1自然段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学习第2自然段:(1)说说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2)找出带有“才”字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才”字的意思。(3)读句子回答问题。“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经过童第周再三请求,才同意他跟班再试读一个学期。”“再三”是什么意思?“请求”是什么意思?“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4)第二学期,童第周是怎么做的?(勤奋刻苦地学习。)(5)童第周是怎样勤奋刻苦地学习的?(①他每天天不亮,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看书;②他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值班老师发现,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灯下学习。概括起来就是童第周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勤奋刻苦地学习。)(6)经过半年的努力,结果怎样?(成绩都赶了上来)(7)读读描写童第周内心活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3.总结学习第1~2自然段的学习思路:是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体会“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学生活动: 1.读第1自然段。并说一说第1自然段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预设:交代背景,启示下文。 2.说说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3.找出带有“才”字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才”字的意思。 4.读句子回答问题。“再三”是什么意思?“请求”是什么意思?“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 预设:渴望学习 5.读读描写童第周内心活动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三要刻苦努力。 6.总结学习第1~2自然段的学习思路:是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体会“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活动意图:循序渐进的推动故事情节的理解,再总结学习思路,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环节三:学习第3~6自然段
教师活动: 1.学法迁移:(1)按照“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的思路,学生自学第3~6自然段。(2)读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教授要做一项实验,多年来没人能够做成。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取得成功。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3)理解第二个“一定要争气”。这里所讲的“一定要争气”指的是为谁争气?(为中国人争气)(4)课文中两次写到“一定要争气”有什么不同?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情感:你遇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争气”解决的? 学生活动: 1.按照“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的思路,学生自学第3~6自然段。 2.读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3.学生回答: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 预设: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4.理解课文中两次写到“一定要争气”有什么不同? 预设:在情感上第二次“争气”比第一次更深一步,第一次是为自己争气,第二次是为祖国、中国人争气,这体现的是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5.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情感:你遇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争气”解决的?
活动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情感,结合自己的经历,想一想自己遇到过困难吗?自己又是如何“争气”解决的?以此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词语。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