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冀中的地道战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 冀中的地道战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08:3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8.冀中的地道战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这篇文章先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接着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最后给予地道战高度的评价;重点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地道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战争题材的文本有初步接触(如英雄故事),但对“地道战”的战略内涵(军民融合、攻防一体)认知较模糊,易将地道简化为“藏身工具”而忽略其“能打能守、可传可联”的系统设计;对“无线电”“铁丝网”等细节仅停留在新奇层面,难体悟战火中群众“因地制宜、以弱胜强”的创新精神。教学中需借“地道结构模拟图”具象化斗争智慧,通过“敌我攻防推演”活动(如破解“火攻毒气”的应对策略)激活辩证思维,并链接“当代科技创新”(如北斗导航、抗疫协作)诠释“人民智慧”的时代延续,让历史叙事成为涵养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的鲜活载体。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语言运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③思维能力:理清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审美创造: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思政元素:以“土洞烽火炼就人民伟力”为叙事内核,在“地道纵横”的智慧创举中深植“以团结抗争铸就民族铁壁、用创新斗争守护家国山河”的红色基因,让“人民战争”的精神火种永续传承。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课文,画出地道结构平面图。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观看视频,解题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点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的精彩瞬间。 2.播放视频 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播放《地道战》片段)谁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3.简介时代背景 1、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中间,中部。“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与介绍时代背景,再现教材情境,直观形象地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兴趣,激发学生情趣,在学生欣赏与情绪感染中顺势转入课文学习。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1、学生自渎课文 2、指名读生字词。 (1)会认字:强调“侵”不要读成“jìn”,“吆”读作yāo。“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én,另一个读音rèn。 (2)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陷”的左下部是“臼”不是“白”。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既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又能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是促使学生强化记忆的高效策略。对重点词语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意图。
教学环节三:精读课文,品味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2.讨论交流。 (1)什么是“大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 (3)“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你怎样理解“奇迹”什么? (5)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地道有什么作用? 1、学生汇报: 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2、(3)“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创造”说明地道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4)“奇迹”指的是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5)“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可靠屏障。 对重点词语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意图。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家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1、学生总结。 2、模仿课文的写法,将自己家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强化所学知识。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巩固作业:试着回答课后练习第1、2题。 提升作业: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家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8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战 奇迹 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
课题 8.冀中的地道战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②语言运用: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③思维能力: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 ④审美创造: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课文,画出地道结构平面图。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读一读: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2)想一想:第四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3)第五自然段中,介绍的地道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形式? (4)“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特点? (5)从第六自然段,我们能知道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有哪些?? (6)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7)“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2.画一画 讨论交流:根据课文提示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结构示意图。 3.说一说 4.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的? 1、(1)学生边读边批注。 (2)学生汇报:这段话共有四个意思。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第四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3)学生汇报:地道的出口有四种形式: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4)学生汇报:“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孑口又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5)火攻、水攻、毒气攻 (6)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 (7)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2、学生根据课文提示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结构示意图。 3、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 让学生独立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处考查标点符号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对标点符号根据课文画出地道战的结构,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的掌握。
教学环节二: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播放《地道战》主题曲:《地道战》。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写一篇读后感。 伴着《地道战》的乐曲,让学生产生“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升华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本环节是为了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 巩固作业:熟读课文,读课外书。 提升作业: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对生活在现在的学生来说,单凭课本中的文字,对地道战的认识、对地道的想象会受到一定的阻滞,在教学时结合观看电影《地道战》,并一起交流,对全面了解地道战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力有帮助。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意识还不够强,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地道示意图进行解说。 改进措施: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弄清全文的写作顺序,并从中感悟这样的表达顺序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