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口语交际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对讲故事有兴趣,我将学生熟知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作为话题的中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话题是由简单到复杂的。首先让学生在不断简述故事的过程中熟悉故事;之后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感悟民间故事的魅力,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想象。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中,我都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遵循先思考,再交流,后发言的次序,不断进行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最终使学生学会讲故事,领会如何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民间故事已不再陌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拓展阅读,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应该有话可说。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他们还是乐于参与的。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②语言运用: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③思维能力: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④审美创造: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思政元素:以“口耳相传淬炼文化基因”为实践载体,在“善恶抉择”的叙事母题与“代际共话”的传承场景中深植“以集体记忆滋养民族根脉、以明辨是非筑牢道德基石”的价值自觉,让传统美德在语言交际中薪火永续。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重点,进行简要概述。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漫聊民间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同学们,神奇有趣的民间故事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的名字 (指名发言) 2.是啊,惹人喜爱的民间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就开一场民间故事会,让大家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会 1.说说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的名字。 2.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 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激起他们参与的欲望。
教学环节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小组活动,互相讲故事。 1.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讲一个民间故事,选出最好的在全班交流。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丰富细节,并填入人物对话等。 3.努力做到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不仅可以适当添加细致的人物形象的描绘,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4.各小组要对其他小组的故事进行评议,评议的要点如下: A.主讲人所讲故事的情节是否完整;B.讲故事时主讲人是否面向听众,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没有符合故事情节的动作展示;C.主讲人声音是否适当,眼神和听众是否有交流。 板书:讲故事 三、小组推荐,组员汇报。 生交流、汇报。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一个民间故事。 板书:大家推荐故事 1.小组合作交流,推选最佳表演者进行讲诉。 2.各小组要对其他小组的故事进行评议。 3.小组推荐,组员汇报。 教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无疑是送给了他们一把打开民间故事宝库的钥匙。这样的设计,把学生课内学习民间故事的热情延伸到了课外。
教学环节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师:孩子们,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民间故事,就像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遐想。亲近民间故事吧,它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想象。 学生分享。 教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无疑是送给了他们一把打开民间故事宝库的钥匙。这样的设计,把学生课内学习民间故事的热情延伸到了课外。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给爸爸妈妈复述《牛郎织女》 巩固作业:选择你最喜欢的故事,复述给同学听 提升作业: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八、板书设计: 讲故事 民间故事会 大家推荐故事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学生在讲故事之前,结合老师的细致指导,能够通过情节细化、模仿等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更加吸引人。 不足之处:在小组讲述故事时,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有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要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多向组合,要运用多种互动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