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08: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熟悉的古诗引入本次习作的主题。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回顾课文,领悟方法。通过回忆学习过的相关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方法,为写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明确要求,指导选材。引导学生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从新颖的角度展开想象,打开思路。开启心路,指导方法;利用范例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成习作。佳作引路,章法导写;通过大量例文从不同方面指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未来主题的写作兴趣浓厚,能结合科技元素(如智能机器人、生态建筑)展开想象,但易陷入“技术堆砌”(如一味描绘飞行汽车、全息投影)而忽略“人文关怀”(如留守老人陪伴、传统文化传承)与“生态责任”(如碳中和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部分学生因缺乏现实观察,想象脱离家乡实际(如将江南水乡写成“沙漠绿洲”),弱化“因地制宜谋发展”的科学思维。教学中需借“家乡发展档案”(如十年环境治理数据、非遗保护案例)夯实想象根基,通过“未来听证会”(辩论“AI替代人力是否导致失业潮”)培养辩证视角,并以“乡愁守护者计划”(设计“老宅新生”“方言活化”方案)联结个体创想与集体使命,让习作成为“以少年之笔答时代之问”的价值启蒙载体。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握大胆地进行想象的方法,想象出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③思维能力: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④审美创造:从现实生活体验出发,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规划未来家乡发展的蓝图。
思政元素:通过“时空穿梭笔触绘就家乡未来图景”的想象实践,深植“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责任守护乡愁”的价值信念,激发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自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围绕习作要求大胆地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收集关于家乡的变化的资料,充分发挥想象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课件出示《回乡偶书(一)》和《回乡偶书(二)》这两首诗,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师: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欣赏完这两首诗后的感受。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欣赏两首古诗,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家乡的理解。 由古诗导入家乡这个主题,并通过分享交流引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为接下来设想家乡变化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二:明确要求,交流展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2)教材中给出的说明性文字强调了什么? (3)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 2.学生自由分组,交流讨论本次习作可采用的写法。 (1)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家乡的变化。 (2)详细描述归乡见闻,这是习作的重点。 (3)注意把写景、叙事与抒发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表达那份浓浓的故乡情。 1、大胆想象,列出习作提纲。 2、小组交流,讨论本次习作可采用的写法。 通过讨论和列写作提纲的练习,让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就可以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完成本次习作。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 巩固作业:列出写作提纲。 提升作业:梳理写作方法。
八、板书设计: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开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中间:详写经过 结尾:抒发情感,抒发热爱之情
课题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握大胆地进行想象的方法,想象出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③思维能力: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④审美创造:从现实生活体验出发,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规划未来家乡发展的蓝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围绕习作要求大胆地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收集关于家乡的变化的资料,充分发挥想象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出示问题,启发思考。 (教师出示问题。) ①你的家乡有哪些主要景致?二十年后,家乡的景观会发生什么变化? ②二十年后,你回家乡的途中会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充分展开想象,说一说二十年后家乡的环境会发生哪些改变。 ③想象自己的亲人、朋友、师长会有什么变化。你打算拜访哪些人?你们久别重逢,见面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④你回家乡有什么趣事发生? 同学们都展开了奇妙的想象,述说着家乡各种各样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那就请大家带着奇思妙想去大胆地畅想未来家乡的变化,把自己家乡的变化描绘得多姿多彩!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交流内容进行记录,写好习作初稿。 4.教师巡视,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 1、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有什么变化?会发生哪些趣事? 2、同桌交流 3、完成习作初稿。 通过同桌间交流,拓宽学生思路,为写作打好基础。
教学环节二: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投影出示几篇习作,师生集体评改。 (一)点评重点:(1)想象是否合理;(2)中心是否突出;(3)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 2.教师点评完后,学生能尝试自己修改习作。 (二)修改重点: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点评。 2.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1、集体评改,积极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组内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全体学生修改典型作文,可以更好地欣赏别人的作品,看到成功之处,也能更好地看到不足之处,在修改习作时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习作 巩固作业: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提升作业:阅读优秀例文,积累好词好句。
六、板书设计: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运用所学的方式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教学伊始,为了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具体想象。学生的想法也独具匠心,当他们文思泉涌时,说明学生的想象力被开启了。 不足之处:对学生赏评的方法较为单一,上课的时间没能及时地调控好,致使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时间分配较少,收尾有些仓促。 改进措施:在习作指导课上,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述,可以合理地利用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互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