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6.太阳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假设、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也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 可能部分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上有困难。课上可通过了解段意、归纳、概括等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对比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所起到的作用。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②语言运用: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③思维能力: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④审美创造: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思政元素:通过了解太阳与地球生命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树立珍爱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太阳的知识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2.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3.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根据教师提示,猜谜语。 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 蔬。 2.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梳理。 ①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距离远) ②实际上它大得很。(体积大)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温度高) ④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与地球关系密切)2.理清层次,学会合并。 4.引导学生思考:内容概括出来了,那么,哪些自然段是从同一个角度来介绍太阳的,可以合并? 5.说一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3.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学生尝试回答: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太阳的特点;第4~8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板书:特点 关系) 5.指名回答:课文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等方面介绍了太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非常聚焦: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为此,在提取说明要点时,可以抓住关键句,提取关键词,再进行归纳、概括。这一方法的学习,为学生提取要点、读懂文章提供了支架。记录阅读时间就是巩固前面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
教学环节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板书:特点:远 大 热 3. 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生总结、汇报: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3生说过渡句的作用。生总结,汇报: 4.生总结、汇报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学能力。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结构。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巩固作业:完成语文小练习题。 提升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八、板书设计: 远 列数字 作比较 太阳特点 大 列数字 热 列数字
课题 16.太阳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语言运用: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③思维能力: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④审美创造: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太阳的知识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出示课件12) 学生分享 通过复习,能巩固和检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为本节课的授课打好基础。
教学环节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2)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1.生交流、汇报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分段品读,在抓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同时,把握重点句子,明确重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这样做能使同学们有针对性,能快速理解主要内容和说明方法的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环节三:总结说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教师小结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 回顾已学说明方法。 总结本课说明方法,使学生了解恰当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能更准确、清晰、生动地展示所描述的事物,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阅读其他说明文。 巩固作业: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提升作业: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汇报后教师做简单总结就可以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 改进措施:抓住网络信息量大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开拓视野,进一步超越文体,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