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08:4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教学,要紧密联系本组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依托。如教学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时,每一个特点都要与课文内容相联系。教学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要力求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相应的训练。方式、内容可以不同,但必须体现训练的意识。要充分调动学生,相信学生,让他们自感自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能辨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但对其背后的科学思维逻辑(如数据论证的严谨性、事物对比的关联性)理解较浅,尚未形成“用事实说话”的理性表达自觉。在“初试身手”环节中,学生尝试改写散文时,易陷入“去文学化”的误区,片面追求数据堆砌而忽略事物本质特征的提炼,或机械模仿说明方法而缺乏真实生活情境的迁移能力。教学中需结合《白鹭》改写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非对立——例如,通过分析“将诗意白鹭转化为生态白鹭”的案例,体会理性数据(如栖息地分布、食物链角色)与感性描述(如优雅体态)的互补作用,从而建立“用科学守护美好”的认知;鼓励学生以“社区自然观察员”角色创作说明文,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深化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相统一的实践品格。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知道运用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 ②语言运用:了解说明性文章有多种语言风格,感悟说明性文章要做到准确、清楚,有条理。 ③思维能力:体会散文和说明性文章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④审美创造: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事物,把它的特征说清楚。
思政元素:通过探究说明性文章的理性表达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审美意识,培养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认知世界、以温暖共情的视角守护自然的价值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选择身边的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教学难点:将《白鹭》这篇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身边的一种事物,注意抓住其特点进行观察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学习“交流平台”,获得启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性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谈一谈。 2.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除了刚才大家所说的内容,你从“交流平台”中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1)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如,了解太阳的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知道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4)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3.怎样恰当地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1)列数字的话,要保证数字的准确性。 (2)作比较的时候,对比的事物要通俗易懂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4.小结:说明性文章要以说清楚、说明白为核心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 1.预设1:两篇文章都详细、清楚地介绍了一种事物。 预设2:《太阳》的语言比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很风趣,能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特别喜爱。 预设3: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范围、类别、来历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教学环节二:学习“初试身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生活中,有些事物是我们熟悉的,有些事是让我们感兴趣的。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事物介绍给别人,你会选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中塔的图片 2.讨论:图中的塔有什么特点?教材中这段文字是怎样介绍它的? 3.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选择的事物呢?试着写一写吧。(出示课件12) 4.明确要求,改写《白鹭》第2—5自然段。 回顾:《白鹭》这篇散文中这些段落描写了白鹭的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追问:如果把《白鹭》的外形部分改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你打算怎么写? ①抓住白鹭的特点来介绍。②把散文的语言改成说明性的语言。③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描述白鹭的外形。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动动笔写一写吧。 1.学生按要求介绍事物。 2.图中的塔的特点是高。这段文字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把塔的外形特点介绍得很清楚。 3.我们可以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而且要符合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不能简单地罗列数字,或是单纯地写比喻句。 4. 作者是从白鹭身体的颜色、身段、羽毛、喙、脚等方面描写白鹭的外形。 提高写作水平的最好方式就是动手写作,只有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才能发现写作的技巧和经验,才能吸取写作中的教训。所以,本环节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还能提高欣赏水平和修改水平。
教学环节三:展示改写,师生共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性文章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你的改写说明白了吗? 2.总结方法。 ①散文中有些修辞手法可以直接转换为说明方法,比如比喻和打比方,对比和作比较等。 ②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让我们把白鹭的外形写得更明白。 ③对应特点,筛选资料。 ④把“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这句话变为直接描述的语句即可。 1.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评议,针对问题给出具体指导。 2.把自己改写的片段和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对比阅读,小组交流感受:你觉得二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一事物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具体要选择哪一种表达方式,要结合生活的需要进行选择。散文《白鹭》是借白鹭表达情感,改写后的片段则是有条理地介绍白鹭的外形特点,并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让大家对白鹭有更准确的认识。 改写《白鹭》的难度比较大,要充分地查找资料,从白鹭的外形、食性、休息、生育、生长、活动等方面了解白鹭的特点,为改写文章做好铺垫。教师的引导给学生指明了方向,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比较两种文体的大方向,还要对小问题加以指导。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从《太阳》 《松鼠》中分别摘录3个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如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标注说明方法并仿写一句。 巩固作业:选择《白鹭》第2-5自然段中的一段散文(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查找白鹭的科学资料(如体长、栖息地、食性),将其改写成说明性文字,要求使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 提升作业:选择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如手机、自来水),以《如果没有太阳》为范例,撰写《如果没有______》,要求:用数据说明该事物的必要性,结合社会现象反思问题。
八、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在“交流平台”环节中,学生能通过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内容的分析,举一反三,在教师点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在对白鹭进行口头表述时,学生虽然能够抓住白鹭的特点,但是少数学生介绍的特点不够鲜明、突出。 改进措施:教学中修改习作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修改方法的指导,可以采用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