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意在让学生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从而提高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 教材以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引入话题,呈现了三位父母对孩子爱的不同方式,这些方式在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容易有感而发。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是不仅能够评价事例中父母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还能够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做法。 小贴士明确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做到讨论时能够认真倾听、思考和应对。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父母之爱的认知易陷入片面化:或认为“满足要求才是爱”,或对父母的批评教育产生抵触。例如,部分学生像小雅一样习惯依赖父母的照顾,难以理解“包办”背后可能隐藏的过度保护;又如小勇的案例中,学生可能只看到“批评”的严厉,忽视“严格要求”背后的期待。教学中需借助真实情境讨论(如“爸爸为何批评小勇”“小敏的陪伴式教育好在哪儿”),引导学生跳出自我中心视角,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情感动机,认识“爱”的表达需兼顾关怀与放手、鼓励与规则。同时,结合“我想对您说”的写信任务,鼓励学生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建议,在实践中深化感恩意识,促进亲子双向沟通能力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从生活细节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回应父母不同形式的爱。 ②语言运用:能够评价事例中父母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并能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做法。 ③思维能力:在交际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倾听时要尊重别人,积极回应。 ④审美创造: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并能用正确的方式回应父母不同形式的爱。
思政元素:通过探讨不同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性理解爱的多元形态,培养感恩意识与换位思考能力,学会用尊重、沟通的方式与父母建立健康的情感联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 教学难点: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父母之爱”的相关资料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回顾课文,切入话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读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吧。 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用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教学环节二:了解要点,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是呀,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不尽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教师出示片段一,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刚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3.教师出示片段二,学生各抒己见。 王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4.教师出示片段三,引导同桌互动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5.教师小结 1.学生分小组进行三个片段的讨论,并积极发言。 2.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3.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三则小故事的引入,创设了交流的情景,使场面更加的真实,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
教学环节三:升华情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过渡:“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天下的父母都一样。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父母对我们多种形式的关爱,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谈谈你是怎么做的。 2.教师总结交流过程。 1.小组合作,讲述在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说说自己是怎样看待父母的爱的。 2.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 通过具体事例,学生感悟到父母之爱,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同时明确交际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
教学环节四: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表现。 2.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1.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表现。 (1)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积累方法。 (2)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说一说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有哪些不足。 锻炼学生的应对能力,使学生说话更加得体,更能以理服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结合生活聊一聊学习本组课文之后的收获。 巩固作业:通过不同的形式向爸爸、妈妈表示自己的感激。 提升作业:写一写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八、板书设计: 父母之爱 勇于发言 大胆表现 大方得体 文明有礼 认真倾听 乐于提问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述及时进行鼓励,从和他们的简单交流中找出让他们开口的突破口,不断启发引导他们把话讲清楚、说具体,进而做到表述得体,效果明显。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致使大多数学生以旁观者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 改进措施:教学中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巧妙地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情况,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进入交际情境,使他们在这情境中心情愉快,乐于思考,敢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