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习作:我想对您说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此次写作是基于本组教材、口语交际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父母、社会有所感悟,而自然表达的心声的练笔。此次单元的三篇课文,从选择素材、写作方法、题目确定等为孩子们的习作是很好的范例。引导五年级学生把课内所学的表情达意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学会让“笔下的故事本身说话”,在具体的故事讲述中来表达真情。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情感表达上往往内敛,对父母或他人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因代际沟通不畅而羞于开口言谢(如习作示例中“劝爸爸戒烟”的无奈)。部分学生对社会奉献者的认知停留在抽象概念(如“抗疫医护人员很伟大”),缺乏对其具体艰辛的体察。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书信传递心声,但学生易陷入内容空洞(如仅写“谢谢您”)、情感浮泛的困境,或对“提建议”(如劝父母改掉坏习惯)的措辞把握不当,导致表达生硬。教学中需结合课文范例(如《慈母情深》中“鼻子一酸”的细节、《父爱之舟》的梦境回忆),引导学生挖掘生活小事中的动情点(如父母深夜加班、抗疫亲人无法回家),借助“场景+细节+感受”的写作支架,将抽象的爱转化为具象画面,既培养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又深化对“家国情怀”“凡人微光”的理解,实现从“感知爱”到“表达爱”的成长跨越。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善于捕捉生活中难忘的瞬间,能自信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②语言运用:能借助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对写作对象的感情,做到真诚沟通,注意语言、语气恰当。 ③思维能力:回忆和写作对象之间难忘的事情,并且能够关注当时的场景,捕捉最能触动人的地方,把最难忘的事情写清楚、具体,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 ④审美创造:把想对“您”说的话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想法,体会自己的感情。
思政元素:通过书信形式向父母或社会奉献者表达真挚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文字中传递尊重劳动、珍视亲情、致敬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选用典型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复习书信的格式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导入:本单元,我们感受了无私的母爱和深沉的父爱,了解了父母对孩子有不同的爱的方式。说一说:生活中,你感受到自己父母的爱了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面对着他们,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可是,有些话说不出口,有些话不方便说,那怎么办?依我说,把你想说的写成一封信是个不错的选择。(教师板书:我想对您说) 2.阅读习作要素,了解习作内容 接着让我们读一读,了解习作要素吧。 教师点拨:本次习作选择倾诉对象,敞开心扉,以书信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 1.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受父母的爱。 2.齐读习作要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进行交流分享,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阅读习作提示,了解习作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教师引导学习:请你认真读一读《我想对您说》的题目和的习作提示,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 (1)交流题目 (2)交流阅读提示 (板书:确定对象) 教师提问:可以对谁说,说些什么呢 (板书:引入主题) 教师追问:本单元习作要求我们用什么方式写我们的心里话? (板书:用书信的格式来写) 教师点拨:“我想对您说”,“想”是题目的关键字眼,表明文章要写的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要说的心里话总是由某个问题、某件事情引发的,要把在什么问题或什么事情上有哪些心里话说清楚。不管说什么,都要说真话,吐真言,表真情。 (板书:结合具体事例写心里话,结尾表露心声) 学生读内容,明确任务和要求。 (1)预设1:“我”说明要使用第一人称来写。 预设2:“想”表示内心集聚的,特别想说的。 预设3:“您”可以是父母、好朋友、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第二人称。 预设4:“说”是要求用书信直接交流。 (2)预设1:“对别人倾诉”一要明确对谁说,二要明确说的内容。 预设2:可以回忆和父母之间难忘的事,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可以讲讲我们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了解正在长大的我们;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如,劝他们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 预设3:还可以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说,说出对他们的关心,表达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激。 预设4:把我们想对他们说的话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学习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的对象及具体要求,为下面的写作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三:指导审题,明确习作重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出示课件,学生阅读。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就要先选择自己想倾诉的对象,接着确定想要倾诉的内容,然后以书信的方式,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学生阅读,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的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小组交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环节四:拓展思路,明确选材技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1)习作提示的倾诉对象: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习作提示的倾诉对象有哪些? (2)教师引导:“对谁说”这个问题好解决,是父母、朋友和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关键是“说什么”。 习作提示的倾诉内容: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对父母或好朋友说什么呢? 教师小结:可以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深厚情感。可以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你。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如,劝他们改掉一些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坏习惯。 2.巧用导图,指导习作重点 教师:下面让我们借助导图,了解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写真事,吐真情,说事情,讲具体。同学们清楚了写作重点,接下来说说你想对谁说吧。 3.你想对谁说吧 ①学习小伙伴想对谁说,说什么? ②我想对谁说 我想对_________说____________。 1.预设1:对父母或好朋友说 预设2: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说,比如:老师、医生等。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阅读导图,并与同桌交流。 3. 学习小伙伴1:我想对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为了我们一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戒烟吧! 学习小伙伴2:我打算介绍竹笋,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从笋在春、夏、秋、冬四季里的生长变化方面来介绍。 学习小伙伴3:我想对同桌小五说对不起,我不该冤枉你偷藏了我的文具盒。 3.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说说。 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确自己想对谁说,说什么,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教学环节五:佳作欣赏,学习技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学习一篇例文《爸爸,我想对您说》。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思考完后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请各小组汇报,全班评议。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在构思上匠心独运,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对爸爸的关爱之情。 预设1:开头直接点明自己想要说的内容:不希望爸爸吸烟。 预设2:第3自然段运用想象、反问等修辞手法,使习作语言生动形象,自然流畅地表达了作者的想法。 预设3:第5自然段简述了吸烟的危害,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预设4:在文章的最后真诚地说出希望。 通过展示学习小伙伴的佳作,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对本篇习作方法和技巧的分析,旨在让学生参考与借鉴,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习作。
教学环节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为本次习作拟题?( 2.依照范例,学习写作提纲 教师引导:写作前拟好提纲,不仅能够厘清写作思路,还能让作文的结构清晰。 教师提示习作提纲的要求: 给父母、好朋友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写一封信,表达情感、观点或规劝。 ①你打算选取哪一种类型? ②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③你想通过什么事件来抒发你的情感,表达你的观点? ④你觉得最感人的事件或场景是什么?你怎么把它写出来? ⑤你打算拟什么样的题目? 课件展示提纲示例,让学生了解提纲应该怎么写。 结合课件,交流如何列写作提纲,重点引导中间部分结合具体事例写心里话,结尾表露心声 教师点拨:①以“感恩”为主题,选取典型事例来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②以“沟通”为主题,从孝敬父母和为父母着想两方面出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③以“诉说烦恼”为主题,将成长中、学习中的困惑和烦恼告诉父母,寻找解决方式。 学生列完提纲后,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 1.预设1:可以直接用习作题目,例如:《我想对您说》 预设2:题目中加上倾诉对象。例如:《xxx,我想对您说》《给xx的一封信》。 2.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修改提纲。 在这个环节中,有导向、有例文、有实践,同学们对行文构思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教学环节七:课堂总结,动笔写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教师引导: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作文该写什么,怎么写,并且列出了提纲,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了铺垫,为了让同学们的作文更具体生动,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写作方法,那么本次习作怎样遣词造句呢,老师准备了一些习作素材,来看看。 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把自己要倾诉的内容用书信的格式形成习作吧。 学生阅读习作素材。 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写作素材的提供,不但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而且可借用素材优美词句为作文增光添彩。
七、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巩固性作业:完成练习册 提升性作业:分享自己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课题 习作:我想对您说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善于捕捉生活中难忘的瞬间,能自信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②语言运用:能借助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对写作对象的感情,做到真诚沟通,注意语言、语气恰当。 ③思维能力:回忆和写作对象之间难忘的事情,并且能够关注当时的场景,捕捉最能触动人的地方,把最难忘的事情写清楚、具体,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 ④审美创造:把想对“您”说的话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想法,体会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选用典型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复习书信的格式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一)自评修改,查漏补缺 上节课,我们针对《我想对您说》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习作。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习作要求,给我们的习作进行修改和完善。好的文章大多是改出来的,现在先来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们是在自评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哪些方面进行修改? 教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同学们自己修改文章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写完后,出声读出来,从标点到错字到病句,自己查找自己修改;第二步,站在读者的角度,看看自己是否使用书信格式,是否用具体事例写出心里话,是否表达了真情,找到问题,然后自行修改;三是和优秀习作对比,找到差距,再修改。 (二)依据标准,组内互评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将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完善了。针对这次习作,你觉得,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地方,制定哪些评价标准呢? 评价标准: (1)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流畅。 (2)用词准确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确。 (3)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开头能点明主题,结尾能恰当呼应、升华。 (5)文章立意较好,符合主流价值观。 (6)文章主旨明确,有真情实感,抒发手法多样。 (7)语言生动有个性,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8)符合本次作文要求: ①是写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的信。 ②写信格式正确。 ③能从具体事件和细节表现情感观点。 ④情感真挚,语言美,有礼貌。 提示:学生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参与到各个小组的交流之中,发现学生共享的经验中有没有值得全班分享的,准备进行班级交流。 (一)预设1:要自己通读作文,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要及时修改。 预设2:修改的时候要使用修改符号,尽量用红笔修改和标记。 预设3: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可以找到一些借鉴的优点充实自己的习作。 学生自评。 (二)结合评价标准进行组内互评,看一看谁的信最打动人,然后请他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 文章在完成初稿后需要不厌其烦地修改。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会更加有信心,总结别人习作中的优点,博采众长,这也是习作中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教学环节二:佳作欣赏,全班共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出示课件例文一 例文一:写给妈妈的信 (1)师生共读,引导学生阅读例文中重点语句,读后交流: 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交流、讨论,适时出示旁批,学习例文的写法 教师总结: 这篇习作的小作者向妈妈表露了一名留守儿童的心声,诉说了自己的思念之情。文中多处运用呼告式语句,在一声声“妈妈,您知道吗”的重复中,留守儿童的无奈催人泪下,感人心魄。文章结尾处,小作者只希望妈妈每年多陪自己一天,读来尤为感人。 2.出示课件例文二 例文二:给爸爸的一封信 指明学生轮读,读后小组先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小作者文笔流畅,用词准确,刻画出一个“工作狂”爸爸的形象。“冷冷清清”“闷闷不乐”“淡而无味”等词语无论是对环境的描写,还是对心情的描写都紧扣主题,把一个孩子满心的委屈尽显笔端,相信爸爸读了这封信后一定会很心疼。 1.预设1:第1自然段开篇直接写明小作者的现实处境,留守儿童的身份,迫切需要母爱。 预设2 :第2自然段的“但这些东西都比不上您那凝视的眼神,比不上您那轻柔的抚摸,比不上您那温暖的怀抱!” 一句中三个“比不上”构成排比句式,极具情感表现力。 2. 预设1:第1自然段,小作者先表达对爸爸的思念,再表明自己接下来要指出爸爸的“缺点”,引出下文。 预设2:第2自然段,“冷冷清清” “闷闷不乐”写出了爸爸不在家时,家里的气氛和“我”的心情;“精疲力竭”写出了爸爸工作的辛苦。 预设3:第3自然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爸爸不在家的除夕夜异常冷清,突出了爸爸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欣赏优秀例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写作的方法,写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教学环节三:继续完善习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2.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指导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写作重点和评价标准,组织小组讨论,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写信格式是否正确,能否从具体事件和细节表现情感观点,情感是否真挚。 3.分享、展示习作 将修改后的习作誊抄下来,各小组交流分享推荐最佳习作2-3篇,举行最佳习作评选活动。 1.学生在小组里一起读作文,一篇一篇读。读完一篇,大家就对照写作评价标准,进行评议;针对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2.小组讨论,完善习作内容。根据组内同学的修改建议,自己完成习作修改、誊抄,最终形成学生自己满意的作文。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优秀习作评选,体验写作带来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文学的种子。
五、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修改自己的习作,使用修改符号。 巩固性作业:请你把今天这封信重新誊写在信纸上。 提升性作业:写好后可以装在信封中送给父母,老师也可以帮助你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的形式发给父母。
六、板书设计: 我想对您说 修改习作 写好信送给父母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范文引导他们从选材入手,以具体事例为载体,融入作者的情感。同时,还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这样更能打动人。同时引导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提纲,让学生们在交流互评中对自己的提纲做出修改,不断完善。 不足之处:教学中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太科学,对书信的格式没有做出细致地讲述,导致部分学生的书信格式出现问题,需要继续指导。 改进措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拥有了素材,才能写出好作文,所以在习作教学中选材是根本。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真实的故事,酝酿真实的情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同时还要注意通过例文引导,使学生对行文构思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