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丰县2015--2016学年度五校第二学期月考联考九年级苏教版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丰县2015--2016学年度五校第二学期月考联考九年级苏教版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08: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丰县2015--2016学年度五校联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 ,不宜异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载不动许多愁。
(4)《渔家傲·秋思》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着相同意境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充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妖娆(ráo)????嗤笑(zhī)???怒不可遏(è)
B.脚踝(huái)???骈进(pián)???长吁短叹(yū)
C.拮据(jié)????陨落(yǔn)???免冠徒跣(xiǎn)
D.襁褓(qiǎng)???畎亩(quǎn)???恪尽职守(gè)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每一个文字就像一朵花,但它只会在你最美的心情里(???)芬芳。  
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娇艳或者黯淡。你一瞬间的执念,都会改变文字之花开放的氛围和方向。那里是天堂,也或者是地狱。  
每一朵花,优雅而生,最后颓废着落入天堂。每朵谢落的花,都如静谧的脸庞,(???)而舒展。  
每一个人也是在文字下盛开的花。人把心隐藏在文字里,坚强抵御风雨,也寂寞忍受凋零。落尽一生一世的繁华,名留青史。也或者只是一迹墨痕。  
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文字________ 。  
(1)请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摇晃????摇曳????安详????安静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仿照“(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这一句式,为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简爱》是一部现实主义色彩的浪漫主义小说. B.《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C.《童年》的阿廖沙在慈祥的外祖母、乐观的小茨冈和正直的格里戈里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和充满爱心的人. D.“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这段话,表现了她独立倔强的个性和追求平等爱情的精神. 二 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5-8题(1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①其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②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③,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④乎?人君当⑤神器⑥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注】①固:使……稳固。②浚(jùn):疏通,深挖。③下愚:愚蠢。④明哲:这里指聪明的人。⑤当:主持,掌握。⑥神器:这里指国家。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曾(??? ) (2)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 )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表达方式,【甲】文还采用了????的表达方式。(2分) 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赏析。(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____”字用得好,妙在:___________。(2分)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篇小说,完成11—14题。(16分)
我的暖,一寸长 
(1)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2)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3)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4)我一听,就有点蒙。? (5)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6)“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7)“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8)“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9)“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10)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11)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12)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13)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14)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15)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16)“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17)??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 (18)“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11.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使用多种描写方法。下面是《故乡》中对杨二嫂的一段描写,试分析是什么描写?并说出其作用。再从本文中找出一处人物描写方法,说出其作用。(6分)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6—20题。(13分)  
????????????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 有改动
?
16.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分)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联系自己的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5分,卷面分5分)  
题目:_______改变了我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
????3、不少于600字。
?
?
丰县2015--2016学年度五校联考 (九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10分每空一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2.⑴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2)陟罚臧否 (3)只恐双溪舴艋舟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3.(3分)C
4.(6分)(1)(2分,每词1分)摇曳 安详    (2)(2分)心情轻盈或者沉重,文字之花就会开得娇艳或者黯淡。或: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黯淡或者娇艳。   (3)(2分,句式正确,用词恰切,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在最美的心情里盛开(吐艳、芬芳、舒展……)  
5.(3分)A(《简爱》是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小说 )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12分)  
5.(4分)(1?)曾(??? ?增加,通“增”。??????? )(2?)闻(??????听说??????? ) 6、(4分)
????(1)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生存,因沉迷安乐而死亡。
?????? ?(2)译文:想使(让)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7.??议论???记叙(叙述)??的表达方式。(2分) 8.(2分) ?????? 答案示例: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不应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要有长远考虑,不断的拼搏进取,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9、“卷”(1分);“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10、(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4分)
?
11、(2分)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里疏导。
12、(6分)鲁迅先生对杨二嫂的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凸颧骨” “薄嘴唇”,”张着两脚“等姿态,表现了她 泼辣 放肆 尖锐的性格特征??。
如文中的第1段外貌描写 作用:(1)交待了主人公的身份;(2)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3)暗示了几天来他被拒绝的原因(4)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做了铺垫。
13、(2分)“几天来”说明父亲为此努力了好些天,表现出父亲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亲爱的执着深沉。
14、(4分)悬念设例:第2段中,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香烟?他为什么对我油嘴滑舌?他为什么要坐“我”的车?而且只坐一会儿?为什么他的孩子出来他就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作用: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
15、(2分)这个父亲认为自己为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但是他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伟大的。
(二)
16、(2分)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17.(2分)
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18. (4分)
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
19. (2分)
“而且”表递进,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进而强调了论证儒雅的必要性。
20.(3分)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生,我要多读书,多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识深湛,温文尔雅。
四??作文(55分,含书写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