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10:1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意在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开交流,教材呈现了《鸟的天堂》和《月迹》中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自己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是为元旦联欢会设计海报,重在练习宣传语的拟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第二题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通过把画面写具体的仿写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 “日积月累”编排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这首词的上阙点明地点在西塞山前,时间是在桃花流水、鳜鱼肥美的春季;下阙描绘出雨中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本单元“静态与动态描写”的知识点(如《鸟的天堂》中榕树的静穆与群鸟的喧腾),但在“词句段运用”的仿写任务中,易机械模仿句式而忽略情感与哲思的融入(如将“清早布满阴云”仅扩写为视觉画面,未关联“天气变化与生活情绪”的思考)。部分学生在“设计环保主题海报”时,宣传语缺乏感染力(如直接使用“保护自然”口号,未结合“榕树与鸟共生”的课文意象),需通过案例对比(如分析“明月松间照”的诗意与环保标语的创意关联)、跨学科联结(如结合美术构图与语文修辞)引导其理解“语言艺术”对价值传递的作用。教学中可借助“日积月累”的《渔歌子》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超然境界,启发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融合生态审美与行动呼吁,实现“以美育德,以文化人”的素养提升。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在词中感悟江南风景之美,体会作者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学习运用动静描写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进行把画面写具体的仿写训练。 ③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具体的静态和动态画面,并能用朗读品味、对比体悟等方法初步感受文本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方式和景致趣味。 ④审美创造: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思政元素:通过“动静描写赏析”“生态海报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语言艺术对自然之美的塑造力量,深化“以言护美”的责任意识,培养用文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文化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语文园地”,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学习“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复习导入,回顾语文要素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本单元的课文吧!板书(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2.阅读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说说自己的收获。 3.回顾学过的几篇课文,说一说:还有哪一处静态描写或者动态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1)《月迹》中“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这处静态描写抓住月光的颜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鸟的天堂》中“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处动态描写让人感受到了鸟的多、自由和快乐。 (3)《月迹》中“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这处动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升高过程中的形状变化。 3.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点拨:合理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景物写得更具体更有画面感。 1.朗读这两段话。 2.读一读这两段景物描写,认真品味这些句子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特点?生总结,汇报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既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教学环节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引导: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2.明确题目要求:(1)设计主题为“元旦联欢”的海报。(2)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3)还可以配上好看的插图。 3.观察海报,说说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拟定宣传语,了解插图特点。 (1)我们在写宣传语之前,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明确宣传语写给谁看,他们的爱好是什么;二是明确我们的元旦联欢会上有哪些活动项目,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只有知道这些,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引导:比较下面两句宣传语,哪一句宣传语更吸引人?为什么? ①在2023年到来之际,五(1)班盛大的元旦联欢会将在本班拉开序幕,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②你想看神奇的魔术吗?你想欣赏优美的歌舞吗?你想参与好玩的游戏吗?2023年五(1)班元旦联欢会,期待你的参与。 5.引导:除了画面感强之外,可以说宣传语也是海报的灵魂。看了这么多海报的知识,你想为元旦联欢会拟定一个什么样的宣传语? 总结:要想使自己的宣传语打动人,首先必须了解元旦联欢会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你想邀请谁来参加,他们的喜好是什么。其次要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宣传语。宣传语要有以下特点:语句精炼,有号召力;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1.(1)海报上有图也有文字,以插图为主,文字少而精. (2)海报上的文字包括活动主题、宣传语。 2.第二个宣传语更吸引人,因为它制造了悬念,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引发观众参与的愿望。 3.学生展示拟定的宣传语,教师点拨并相机出示示例。 4.观察几幅插图,说一说插图的特点。 5.学生欣赏。课后完成海报,张贴展示。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从本单元课文中分别摘抄3句静态描写和3句动态描写的句子,并仿照例句各写1句。 巩固作业:根据“元旦环保主题”,设计一张海报 提升作业:连续三天观察同一自然现象(如晨雾、落日),记录其动态变化,结合科学知识(如光的折射)与文学描写(如“雾气像精灵在树梢跳舞”),最后总结“自然规律与生命之美”的关系。
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设计海报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在词中感悟江南风景之美,体会作者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学习运用动静描写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进行把画面写具体的仿写训练。 ③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具体的静态和动态画面,并能用朗读品味、对比体悟等方法初步感受文本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方式和景致趣味。 ④审美创造: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语文园地”,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里的例句,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第一组例句: (1)一只画眉飞来飞去,还唱着歌。 这句话写的是什么?画眉怎样飞来飞去?怎样唱歌?歌声如何?如果让你把这一画面写具体,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 作者是怎样把画眉飞来飞去唱歌的过程写具体的? (2)小结:我们要把一个动态画面写具体,就应该写清景物的什东西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添加反映变化的语句。 (3)男女生合作读句子,体会把动态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第二组例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把静态景物写具体的。 (2)小结:要想把静态画面写具体,就要写出景物是什么样子,还可以结合景物特点展开想象,说说它像什么,或是加上用来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 2.仿写 (1)我们掌握了一些如何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来动笔实践: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每句话中的关键词。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2)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想象,把句子写具体? 1.这句话写的是画眉飞来飞去唱歌。 “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具体写画眉飞来飞去的情形;“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不仅写出了画眉是怎样唱歌的,还描绘了歌声如何。这样就让画面动了起来,有生命感。 作者细致描写了桂树的特征,如树干粗壮、枝叶稀疏以及花骨朵的繁多。而且还用了一系列的叠词。 2.清澈、玩耍、布满了阴云。 形状、颜色、静态、动态等方面。 3.学生仿写,全班交流,分享仿写的成果。
教学环节二:学习“日积月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一、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渔歌子) 2.“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 3.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还限定了词的类型、种类,也限定了这首词的每一句的字数。我们先前还学到过哪些词牌名?(忆江南) 4.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 二、初读诗词 1.读一读这首词。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词的韵味。 2.边读边圈出词中描绘的景物。 三、理解诗意 1.词语释义:“西塞山” 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是在湖北省黄石市。“桃花流水”指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归”指回,回家。 2.再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3.小结:整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4.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5.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朗读方法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2.齐读课题。 3.词牌名。 4.按要求读《渔歌子》。 诗中描写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渔船上的老翁的箬笠和蓑衣和斜风细雨。 5.悠闲自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对“词牌”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它在一首词中的意义,更将先前学过或课外看到过的词牌也在课堂上做了交流,使学生对“词牌”的理解更真实贴切了。 三遍诗词的朗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尽相同的训练要求。词语的朗读和理解,是学习一首词的基础。 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提高参与度。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背诵《渔歌子》并默写,标注诗中动静结合的句子。 巩固作业:将“清早布满阴云”扩写成一段话,融入情感 提升作业:以“我心中的诗意家园”为题,模仿《山居秋暝》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要求融入动静结合的描写。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写景句子的特点,让他们能够通过动态描写把景物写活,让景物更生动形象。仿写时,鼓励学生把自己仿写的内容展现在同学面前,并及时做出评价,效果明显。 不足之处:在指导学生设计海报时不够细致,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详细做好教学的每一步,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收获满满。 改进措施:教学古诗积累时,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习,把握好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对景物的描写,突出诗歌的意境,进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