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冲刺)期末重组练习卷-科学八年级下册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冲刺)期末重组练习卷-科学八年级下册浙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9 08: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冲刺)期末重组练习卷-科学八年级下册浙教版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2.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去年全国SO2及N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明显,这有利于缓解的空气污染问题是(  )
A.雾霾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气候变暖
3.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电压表 B.原子结构
C.二氧化碳分子结构 D.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
4.“打铁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原理是将铁熔化为铁水,再用水中浸泡过的柳木勺舀出高温铁水向空中泼洒,铁水被击打成微小铁屑在空中燃烧,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盛满铁水的柳木勺却不燃烧,这是因为柳木勺(  )
A.不是可燃物 B.缺少助燃剂
C.着火点升高 D.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所用白磷需足量
B.灼热的玻璃管点燃白磷后需立即塞紧瓶塞
C.反应结束后立即放在天平上重新称量
D.只将白磷换成硫也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所示),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是(  )
A. B.
C. D.
7.氯酸钾制取氧气可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A.加快了反应速率 B.产生了更多的氧气
C.反应后质量减小 D.反应后变成了其它物质
8.下列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的部分操作与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大理石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验满
9.如图所示,生命活动和汽车开动时都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10.下列家庭电路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B.
C. D.
11.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植物细胞吸水的是(  )
A.糖拌西红柿,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
B.对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
C.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会硬挺起来
D.用盐腌菜,菜会变软
12.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完成自主对接,为减小对接过程中的震动以保证安全,飞机内置了电磁阻尼器,它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磁铁和线圈构成。当线圈水平向左运动时,线圈的ab边中会产生电流,同时ab边受到向右的磁力F,以减缓靠近速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圈的ab边中会产生电流是因为其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B.只改变磁场方向,ab边中通过的电流方向随之改变
C.只改变磁场方向,ab边受到的磁力F方向不变
D.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13.如图为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
B.只用图2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
D.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14.某兴趣小组利用气球和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植物气孔模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模拟保卫细胞,控制②开闭 B.②模拟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C.③模拟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D.当夜幕降临时,大多数②扩大
15.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 )
A.3:1 B.1:3 C.2:1 D.
16.如图所示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B.②加热高锰酸钾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C.③氧气集满后移出集气瓶并盖上玻璃片
D.④氧气收集完毕后立即熄灭酒精灯
二、填空题
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氯气 ;
(2)4个铁离子 ;
(3)硝酸镁 ;
(4)3个二氧化硫分子: 。
18.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
(2)请在图2方框中用“○”“●”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 。
19.漆扇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流程为:在水面上滴加大漆颜料(其主要成分为液态的漆酚,化学式为C21H32O2)形成飘漆液,将扇面以一定角度放入飘漆液后缓缓捞出进行染色。
(1)滴入大漆颜料后发现颜料会漂浮在水面上,据此推测漆酚具有不溶于水的性质,这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漆酚的相对分子质量 。
(3)漆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保留到0.1%)
20.图1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关系;图2是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图3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是 。
(2)图2中三种微粒共表示 种元素。
(3)图3中与④代表的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用序号表示)
21.“珍爱生命、安全用电”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安全意识。
(1)一般情况下, 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2)下列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
①不要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
②避免在浴室中使用电器
③用湿的手触摸电器、插座和开关
④不要在高压线旁放风筝
(3)如图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闭合开关,灯不亮。经检查保险丝未烧断,灯泡未烧坏。如果该电路的故障是de间断路,则开关闭合时,用测电笔接触图中c、g、d点,氖管会发光的是 。
三、探究题
22.小滨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
(1)在硬塑料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硬塑料板,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甲所示,可以观察到:通电时,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与 (选填“条形”或“蹄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要进一步研究通电螺线管外部某点的磁场方向,他的操作及判断方法是 ;
(3)弄清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环绕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后,请你帮助小滨在图乙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外部a点的磁场方向 。(画“→”表示)。
23.为研究木质茎的结构和功能,将新鲜的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需将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目的是为了增大 。
(2)为了加快茎运输物质的速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________。
A.用吹风机吹叶片
B.摘去枝条的大部分叶子
C.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将枝条取出并横切其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
24.为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电子测力计、铁块P、电磁铁(用漆包线制作的电磁铁,每5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a、b、c、d,线圈电阻不计)等。
【装置简图】如图所示连接各项器材。
【实验过程】
①电子测力计挂上铁块P后再调零,悬挂在铁架台上,并保持电磁铁与铁块P的距离不变。
②断开开关S,将电磁铁a、e接线柱按图示接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
③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测得3组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子测力计的示数F,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数据收集】通过项目的实施,收集到如下表中的相关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I/A 0.34 0.40 0.44
F/N 0.15 0.20 0.22
【分析归纳】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拓展思考】
(1)若利用此装置,继续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在第③步骤后面再加步骤④,④步骤是 ;
(2)下列探究活动中与上述实验探究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磁场时,用磁感线形象的描述
B.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时,借助压强计
C.研究分子特性时,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
D.研究电流的有无时,串联一个小灯泡
25.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取3根____的木本植物(木槿)枝条,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只留下树皮(如图所示)。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并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组枝条只将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观察枝条上半部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和韧皮部均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和韧皮部均染红
C.除去下半部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没有染红

(1)请将步骤一补充完整 。
(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研究小组应选在 实验场所进行实验。
(3)请对实验组别A和B的现象解释原因 。
四、解答题
26.食物在烧烤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化学物质,部分可能对健康有潜在影响甚至致癌,如苯并芘(化学式为C20H12)、丙烯酰胺(化学式为 C3H5NO) 等。
(1) C20H12中的20表示的含义是 。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列式计算7.1g的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
27.功能植物吸取修复是一项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土壤修复技术,其原理如图 1 所示。东南景天是中国发现的一种能吸收镉(Cd)的功能性植物,在修复镉污染土壤方面表现出色。

(1)东南景天从土壤中吸收镉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区。
(2)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一个镉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
(3)植物吸取修复技术中,对富集了重金属的东南景天地上部分的处理是关键环节,需避免二次污染并实现资源化利用。以下对收割的东南景天植株处理方式合理的是________。
A.就地进行填埋
B.焚烧,将灰分作为肥料进行施肥
C.焚烧,收集灰分,通过化学方法提取灰分中的金属
28.小金、小柯和小桥三人参加了一次探究碳酸钙含量的实验操作活动,老师准备了不同颗粒大小的贝壳、烧杯、电子天平和盐酸等器材。他们三人各自采取如表所示的试剂和图甲的称量方式进行实验。整个实验过程采取实时测量和记录电子天平随时间变化的方式,绘制了图乙。
  贝壳质量/g 颗粒大小 盐酸溶液质量/g 盐酸溶液浓度
小金 10 块状 100 7.3%
小柯 10 颗粒状 100 7.3%
小桥 10 粉末状 100 7.3%
(1)图乙中表示小金实验的曲线是 。(选填“a”或“b”)
(2)根据小桥的实验数据,他挑选的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假设贝壳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
29.蛇年春晚《秧BOT》节目中的机器人配备了直流无刷电动机进行驱动,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中间的永磁体可绕中心自由转动,三个螺线圈互成120度夹角固定在电动机外壳内部,它们通电可以产生磁场。
(1)该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
(2)直流无刷电动机内部还配备了一个霍尔传感器,能对转子磁极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并将位置信息传递给相关控制器,让其中的两个螺线圈通电,并控制电流方向,以达到持续转动。若现在该电动机正在顺时针转动,则通电方案正确的是(  )。
A. B.
C. D.
《(暑假冲刺)期末重组练习卷-科学八年级下册浙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B A A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D D A
1.C
【分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
【详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Cu,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项错误;
B、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Na2O,错误;
C、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AlCl3,正确;
D、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Na2CO3,错误。
故选C。
2.B
【详解】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所以去年全国SO2及N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明显,这有利于缓解的空气污染问题中的酸雨问题,B正确;与缓解雾霾、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无关,ACD错误;故选B。
3.A
【详解】A.电压表是一种测量电压的仪器,它是一个实际的物理装置,用于直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并不是对某个事物的简化概括性描述,所以电压表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
B.原子的内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人们通过研究和想象,建立了如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等原子结构模型,这些模型是对原子结构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原子结构属于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分子的具体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科学家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构建了二氧化碳分子结构模型,用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等方式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连接方式,这是对二氧化碳分子结构的一种简化概括,属于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引入了磁感线,用磁感线来构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磁场的性质和分布,所以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属于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木材是可燃物,在空气中也与氧气接触。
【详解】A、柳木勺是木材制成的,木材属于可燃物,错误;
B、柳木勺在空气中,周围有氧气(助燃剂),错误;
C、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能升高,错误;
D、因为柳木勺用水浸泡过,舀高温铁水时,水蒸发吸热,使柳木勺的温度未达到其着火点,柳木勺不燃烧,正确。
故选D。
5.B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A、白磷可以不足量,是因为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是化学反应,并且装置不漏气即可,错误;
B、灼热的玻璃管点燃白磷后需立即塞紧瓶塞,以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或失败,正确;
C、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放在天平上重新称量,以防止气球受到的浮力影响实验结果,错误;
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充满气球,空气对气球产生的浮力影响实验结果,错误。
故选B。
6.A
【详解】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大多数α粒子偏传角度为零,极小数α粒子偏传角度为180°。
故选A。
7.A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详解】A、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正确;
B、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错误;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没有变成其他物质,错误。
故选A。
8.C
【详解】A、向锥形瓶中加入块状大理石的操作为:先将锥形瓶平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锥形瓶口,再缓缓的竖直锥形瓶,让大理石慢慢滑落至锥形瓶底部,不能直接丢进锥形瓶中,以防止打破集气瓶,错误;
B、实验室中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采用图示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但为防止生成的气体由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为将瓶内的空气排净,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正确;
D、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内,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生命活动中的呼吸作用等以及汽车开动时燃料的燃烧等过程都涉及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B、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C、生命活动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汽车开动时燃料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等,也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命活动中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为生命活动供能;汽车开动时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推动汽车前进,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保险丝和开关都应接在火线上,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分析】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详解】糖拌西红柿,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用盐腌菜,菜会变软说明了植物细胞液浓度都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而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会硬挺起来,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清水溶液的浓度时,青菜细胞吸水。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A.由图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知道,当线圈水平向左运动时,线圈的ab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线圈ab边中产生电流的原理是电磁感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ab边中通过的电流方向随之改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要改变受力的方向有两种方法:①可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改变电流方向;②可保持电流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了电能,利用该原理制成了发电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详解】A、在过滤操作(图 1)中,玻璃棒的作用就是引流,引导液体缓缓流入漏斗,防止溶液外洒,正确;
B、图 2 装置用于蒸发滤液,测量土壤有机物含量一般是通过将土壤样品在高温下灼烧,称量前后质量变化来确定,该装置不能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含量,错误;
C、土壤浸出液能过滤得到滤液,说明其中的无机盐是可溶于水的,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可溶于水的无机盐,在水分蒸发后析出,错误;
D、土壤中含有多种无机盐,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多种无机盐的混合物,但不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错误。
故选A。
14.D
【分析】气孔是由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详解】A.①模拟保卫细胞,而气孔是由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②气孔的开闭,A正确。
B.②模拟气孔,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二氧化碳和氧气也可经过气孔,故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
C.③模拟导管,其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C正确。
D.晚上叶片的大多数气孔缩小或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散失水分减少,故②呈关闭状态,D错误。
故选D。
15.D
【详解】
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燃烧时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 1:2,故选D。
16.A
【详解】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导管刚开始排出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因此应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故操作错误;
C、气体收集满后,应在水面以下盖上玻璃片,然后再移出集气瓶,故操作错误;
D、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故操作错误。
故选A。
17.(1)Cl2
(2)4Fe3+
(3)Mg(NO3)2
(4)3SO2
【详解】(1)氯气是双原子分子,其化学式为Cl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铁离子可表示为:4Fe3+;
(3)硝酸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其化学式为Mg(NO3)2;
(4)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
18.(1)氧气
(2)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详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试管2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微观示意图为。
19.(1)物理性质
(2)316
(3)
【详解】(1)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不溶于水这个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下角标之比的乘积之和,漆酚的相对分子质量;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下角标的乘积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漆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0.(1)原子
(2)两/二/2
(3)②
【详解】(1)原子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可知甲表示的是原子;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由图2可知,一个甲原子中含有两个质子,可知属于氦元素,一个乙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可知属于氢元素,一个丙原子中含有两个质子,可知属于氦元素,故共表示两(或二或2)种元素;
(3)同一列元素属于同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图3可知,②④两种元素属于同一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1.(1)36
(2)①②④
(3)c、g
【详解】(1)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所以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2)①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容易造成干路电流过大,引起火灾,因此不要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故①符合题意;
②浴室的环境比较潮湿,在浴室使用电器易造成触电事故,因此要避免在浴室中使用电器,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湿的手触摸电器、插座和开关,易造成触电事故,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我们应该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所以不不要在高压线旁放风筝,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④。
(3)保险丝未烧断,c点与火线直接相连,测电笔接触c点氖管发光;de间开路,所以g点与零线断开,灯泡未烧坏,g点通过灯丝、闭合的开关与火线(间接)相连,用测电笔接触图中g点,氖管会发光;因为de间开路,d点不与火线相连,因此用测电笔接触图中d点,氖管不会发光。
22.(1)条形
(2)见解析
(3)
【详解】(1)根据通电螺线管外部的铁屑分布情况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中间稀疏,磁场较弱,两端密集,磁场较强。
(2)要进一步研究通电螺线管外部某点的磁场方向,可以在该点放置一个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3)由图乙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根据安培定则,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磁体外部的磁场方向从N极出发回到S极,则a点的磁场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
23.(1)吸水面积
(2)AC
(3)B
【详解】(1)将新鲜的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中,枝条需要通过切口与红墨水接触,从而吸收红墨水。把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相比平面切口,斜面增加了切口与红墨水的接触面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接触面积越大,吸收的效率可能会更高,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吸收面积。
(2)A.用吹风机吹叶片会加速叶片表面空气的流动,使叶片表面的水蒸气更快地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加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增强后,产生的拉力增大,能够加快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速度,A正确。
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摘去枝条的大部分叶子后,蒸腾作用会显著减弱,产生的拉力减小,这样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速度就会减慢,而不是加快,B错误。
C.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理活动,能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叶片的气孔张开程度较大,水分散失加快,蒸腾作用增强,进而加快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速度,C正确。
故选AC。
(3)该实验是将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中,一段时间后,红墨水会随着水的运输而向上移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中。
图中A是树皮、B是木质部、C是髓。
由于导管位于B木质部,红墨水会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所以将枝条取出并横切其中上部,放大观察,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木质部,即图中的B。
24. 见解析 见解析 BD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电流增大时,电子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增大,磁性增强。故初步结论为:在电磁铁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1)[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应控制电流不变,改变线圈匝数。所以步骤④是: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将电磁铁的接线端由a、e改接到b、e(或c、e或d、e),改变线圈匝数,再测得3组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子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数据。
(2)[3]该实验通过电子测力计示数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运用了转换法;
A.研究磁场时,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运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时,借助压强计,通过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研究分子特性时,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类比分子间有间隙,运用的是类比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电流的有无时,串联一个小灯泡,通过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电流是否存在,运用了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25.(1)生长状况相同
(2)温暖且光照充足
(3)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在该实验中,目的是验证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设置了A、B、C三组实验,实验变量是茎的不同结构(A组不处理、B组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只留下树皮),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茎的结构这一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所以选取的3根木本植物(木槿)枝条应该是生长状况相同的,这样可以排除因枝条生长状况不同而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干扰。
(2)在该实验中,植物通过茎运输水和无机盐,而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会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进而影响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速度。因此,为了缩短实验时间,需要增强蒸腾作用,加快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的运输,所以研究小组应选在温暖且光照充足的实验场所进行实验。
(3)在实验中,A组(不作处理)和B组(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的木质部都染红了,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
26.(1)每个苯并芘分子中含有20个碳原子
(2)18:7
(3)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 12×3 + 1 × 5 + 14 + 16 = 71,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0.7%,
7.1克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 7.1×50.7%≈3.6克,
答:7.1g的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是3.6g。
【详解】(1)位于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故C20H12中数字“20”的含义是每个苯并芘分子中含有20个碳原子;
(2)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8:7;
(3)见答案。
27.(1)成熟/根毛
(2)48
(3)C
【详解】(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这是因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同时,根吸收的离子也可以通过成熟区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2)在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对于原子来说,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由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镉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8,所以一个镉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即为48。
(3)A.东南景天的地上部分富集了重金属,若就地进行填埋,重金属可能会随着雨水等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不符合避免二次污染的要求,A错误。
B.由于东南景天地上部分富集了重金属,焚烧后的灰分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若将灰分作为肥料进行施肥,这些重金属会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或进一步污染环境,导致二次污染,不能实现安全利用,B错误。
C.将收割的东南景天植株焚烧后收集灰分,再通过化学方法提取灰分中的金属,这种方式既可以避免重金属直接进入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又能将重金属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C正确。
故选C。
28.(1)a
(2)由小桥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60g-156.48g=3.52g,设贝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x,
x=80%,
答:贝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
【详解】(1)由于小金使用的是块状贝壳,接触面积小,反应慢且不充分,所以表示小金实验的曲线是a;
(2)见答案。
29.(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2)C
【详解】(1)根据题意,机器人配备了直流无刷电动机进行驱动,即因通电受力而运动,则该直流无刷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2)A.图中只有一个线圈通电,不符合要求,故A错误;
B.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左下角的电磁铁上端磁极为S极,对转子施加排斥力;右下角的电磁铁上端为N极,对转子施加吸引力,现在线圈逆时针转动,故B错误;
C.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左下角的电磁铁上端磁极为N极,对转子施加吸引力;右下角的电磁铁上端为S极,对转子施加排斥力,现在线圈顺时针转动,故C正确;
D.据图可知,三个线圈通电,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