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冲刺)期末重组练习卷-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冲刺)期末重组练习卷-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19 08:4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冲刺)期末重组练习卷-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2024)
一、选择题
1.幽门螺杆菌是胃内常见的细菌。与蘑菇相比,幽门螺杆菌没有(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成形细胞核
2.嫦娥六号首次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采集月壤的任务。研究发现月壤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氦-3,其原子模型如图所示,则“”表示的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3.把浸在肥皂液里的框架取出,框架上有一层肥皂膜,在膜上放一细线圈(如图)。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线圈变成了圆形(如图)。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4.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设置,为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取的两组实验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5.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以下关于科学家观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道尔顿认为原子内部是空心的
B.汤姆生认为原子中存在带正电的电子
C.卢瑟福认为原子内部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D.现代科学家认为核式结构模型是完美的
6.剪取健康的绿萝枝条,把其下端插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如图所示。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有性生殖
7.同学们归纳了铁的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8.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简图。其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发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9.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性征的出现是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B.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已经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
C.青春期生长发育快,要停止运动,以减少能量消耗
D.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不卑不亢、自重自爱
10.小柯学习土壤成分的相关知识后进行了科学探究。如图所示,经规范操作后蒸发皿中出现残留物,这说明土壤中有(  )

A.水 B.空气 C.无机盐 D.有机物
11.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不同形态、功能的三种血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分裂 B.死亡
C.分化 D.生长
12.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由无机盐、空气、水和有机物等组成
B.土壤中生活着很多动物,而这些动物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C.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D.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13.蒲公英绚丽多姿的头状花序(如图甲)是由许多小花朵(如图乙)组成的,其雄蕊和雌蕊不同时成熟。种子有形似降落伞的冠毛(如图丙),能依靠风力传播的很远。下列有关蒲公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蒲公英的雄蕊和雌蕊不是同时成熟,可以减少自花传粉的可能
B.蒲公英的种子能依靠风力传播很远,因此是风媒花
C.蒲公英的花经传粉受精后,乙图中的子房发育成种子
D.蒲公英的种子落地时,在冠毛作用下总是种脐先触地,有利于种子吸收有机物
14.进入青春期,人体在生长发育方面会发生某些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进入青春期,大脑停止发育
B.整个身体发育较快的时期只有青春期
C.青春期开始出现第一性征
D.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15.如图所示,金毛羚牛“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现存数量少,其生殖发育过程与人相似,下列对金毛羚牛的生殖分析正确的是(  )

A.金毛羚牛的受精过程发生在卵巢内
B.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均来自卵细胞
C.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D.金毛羚牛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二、填空题
16.把湿餐布贴在刚从冰柜中拿出来的大虾表面,可以将大虾粘住并提起,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湿餐布粘住大虾所涉及的物态变化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7.如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形部位名称:B 。
(2)①、②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 米。
(3)C、D两虚线处有可能发育形成小河的是 处。
18.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继而发生氯气罐爆炸。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1)写出氯气的一条化学性质: 。
(2)氯气罐内为液氯,因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造成氯气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19.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点着陆,并采取了“月壤”,2024年6月25日带着质量为1935.3g的月背“样本”顺利返回地球,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质量为1935.3g的月壤合 mg,从月球背部带回的月壤到地球,月壤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神舟系列飞船在“长征三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太空飞行,如图所示。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 又加压的方法被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 ,使周围环境温度不会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 后 形成的。
三、探究题
21.海水稻耐盐碱,常生长在海边或滩涂地区,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下图为水稻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①②是柱头,③④是花药。
(1)自然状态下水稻大多进行自花传粉,传粉方向是(  )
A.④→① B.②→③ C.③→②
(2)科研人员配制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在25℃下进行普通稻和海水稻的种子萌发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绘成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两种水稻中 的种子萌发率更容易受食盐浓度的影响。当食盐浓度为 时,海水稻与普通稻的种子萌发率差距最为显著。
(3)小柯认为种子不萌发除受食盐浓度影响外,也可能是光照不足,小妍否定了小柯的想法,理由是 。
22.塑化剂是塑料制品的常用原料,会随着时间推移从塑料制品中渗出,并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生物体影响生殖等功能。为探究塑化剂是否会降低生物体生殖功能,科研人员利用生殖期的雌性小鼠进行了下列研究:
第一步:利用玉米油配制浓度为0%、0.002%、0.02%、2%的DEHP(塑化剂的一种)溶液。
第二步:给予每组成年雌性小鼠不同浓度的DEHP处理。
第三步:停止处理后让这些雌性小鼠与正常雄性小鼠进行交配。
第四步:统计怀孕比例,结果如图。
(1)小鼠的生殖过程与人体相似,小鼠的精子与卵细胞在 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2)实验所用雌性小鼠需 。
①每组1只  ②健康  ③大小基本相同  ④生理状况基本一致
(3)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为了减少塑料制品的污染及对生物的危害,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怎么做? (写出一条即可)
23.小柯在酸奶包装袋上看到:“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食用”。他查阅资料得知: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发酵产生气体。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资料所述。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实验前,所有器材都需灭菌处理,目的是 。
(3)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甲组气球体积 乙组气球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则实验验证成功。
(4)酸奶在2~6℃条件下可以保存15天,冰箱冷藏可以防止酸奶胀袋,是因为 。
24.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浸在烧杯中试管内的水能达到沸点吗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步骤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持续沸腾,测得温度恒为98℃。
步骤二: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铁架台固定,如图甲所示。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每隔2min记录一次,直至温度保持不变。
步骤四:试管内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改变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如图乙、丙所示,重复步骤三。
步骤五:将步骤三和步骤四的数据记录到表中,如表所示。
时间(min) 组别 0 2 4 6 8 10 12
甲 25.5 50.2 65.3 75.1 78.6 80.4 80.4
乙 25.5 55.1 72.3 84.8 86.3 87.5 87.5
丙 25.5 60.7 79.4 92.5 93.7 93.7 93.7
(1)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2)试管中的水一方面会从烧杯内的水吸收热量,另一方面也会向 散热,当两者达到平衡后,试管内的水温度就保持不变。
(3)该同学进行步骤四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4)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判断丙组试管中的水是否会沸腾,并说明原因 。
25.蜂蜜具有抗菌消炎、润喉止咳和调节肠胃等功能,深受人们喜爱。某项目化学习小组选择衢州地区出厂的洋槐蜜进行如下研究。
(1)查阅资料:洋槐蜜色泽微黄,具有一定的粘性,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清淡的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高温时易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据此写出洋槐蜜的一条物理性质: 。
(2)密度测量:
Ⅰ.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零刻度,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1所示,要使天平平衡,他接下去的操作是 ;
Ⅱ.将空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32g;
Ⅲ.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洋槐蜜,如图2所示,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Ⅳ.将烧杯中的洋槐蜜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如图3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洋槐蜜的密度 (写出计算过程)。
(3)误差分析:小科认为根据该实验方法测得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大,则造成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是: 。
(4)方案改进:为了解决测量误差,小衢同学决定用天平和两个规格完全相同的注射器,制作一个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使用时,只需要利用两个注射器抽取体积相同的待测液体和水,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然后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就可以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
①在测量洋槐蜜的密度时,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洋槐蜜和水的体积都为10mL,游码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该洋槐蜜的密度为 g/cm3。
②项目化学习小组对优化“密度秤”的方案进行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按照上述实验步骤无法测出比水的密度还小的液体密度
B.若换用最小刻度值为0.1g的天平,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C.若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液体减小至5mL,可以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
D.若在天平的横梁标尺上标注该“密度秤”的刻度,刻度是不均匀分布的
四、解答题
26.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材料一: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微粒,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材料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根据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材料三:卢瑟福的学生莫塞莱注意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但原子核质量却远大于质子总质量。
(1)汤姆生建立西瓜模型时,推测原子中必须存在带正电的物质,其依据的科学原理是 ;
(2)要解释卢瑟福的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需要用到的是 ;(填序号)
(3)若改用铝箔重复卢瑟福的实验,有人认为被反弹的α粒子比例会减少,他的理由是 ;
(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指出原子核质量远大于核内质子总质量,其原因是 。
27.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可作为塑料的替代品。竹制品的加工流程为:竹子→柠檬酸浸泡→超声波破碎→模具压制→竹制品。
(1)图1为竹子的生长过程示意图,其中B到C是细胞 的结果。
(2)为提高竹制品产量和品质,促进竹子主杆的生长,应在竹子生长过程中适当多施含 (填“氮”、“磷”或“钾”)元素的化肥,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区。
(3)竹子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图2表示土壤的各类模型,其中比较适宜种植竹子的是 (填“甲”、“乙”或“丙”)。
《(暑假冲刺)期末重组练习卷-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2024)》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B C A D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D C
1.D
【详解】幽门螺杆菌是细菌,细菌的结构通常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蘑菇是真菌,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和成形的细胞核。
因此,幽门螺杆菌和蘑菇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膜;唯一的不同是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因此,幽门螺杆菌没有的结构是成形的细胞核。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A
【详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在原子的中心位置,结合氦-3的原子模型图可知,“”表示的是原子核,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会受到周围液体分子的作用力,使线套尽可能的被向各个方向拉伸,线圈变成了圆形,此现象说明了分子存在引力,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要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实验变量应为空气,其他条件(如温度、水分等)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A.甲锥形瓶中有空气和种子,没有水,温度为20°C;丙锥形瓶中有空气、水和种子,种子部分浸没在水中,温度为20°C。甲丙对照,变量是水,不能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乙锥形瓶中有水和种子,种子浸没在水中,温度为20°C;丙锥形瓶中有空气、水和种子,种子部分浸没在水中,温度为20°C。乙丙对照,变量是空气,能够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符合题意。
C.丙锥形瓶中有空气、水和种子,种子部分浸没在水中,温度为20°C;丁锥形瓶中有空气、水和种子,种子部分浸没在水中,温度为0°C。丙丁对照,变量是温度,不能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乙锥形瓶中有水和种子,种子浸没在水中,温度为20°C;丁锥形瓶中有空气、水和种子,种子部分浸没在水中,温度为0°C。乙丁之间存在两个变量(空气和温度),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故A错误;
B.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电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错误;
C.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现象中,证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故C正确;
D.核式结构模型并不是完美的,它只是原子结构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故D错误。
故选C。
6.A
【分析】(1)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杨柳、葡萄、月季、蔷薇等植物常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
(2)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详解】A.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题干中绿萝的繁殖方式属于扦插,A正确。
B.嫁接是指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B错误。
C.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下部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端露出地面,等埋在土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和新叶后,再与母体分开,C错误。
D.有性生殖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铁的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B、铁能被磁铁吸引,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C、铁能导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铁锈,需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正确。
故选D。
8.B
【分析】图中,①是卵巢、②是输卵管、③是子宫、④是阴道。
【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卵巢能够周期性地产生并排出卵细胞,为受精作用提供卵细胞,但它不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管道,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当卵巢排出卵细胞后,卵细胞进入输卵管,如果此时有精子进入输卵管,精子和卵细胞就会在输卵管内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B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受精卵形成后会逐渐向子宫移动,并植入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进行胚胎发育,但它不是受精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并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第二性征是指在青春期出现的与性别有关的特征,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女孩出现骨盆宽大、乳腺发达等。第二性征的出现是由于性激素的作用,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A错误。
B.青春期时,大脑皮层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发展和完善,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但此时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并未完全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弱,B错误。
C.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需要充足的营养和适量的运动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停止运动,C错误。
D.在青春期,青少年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不卑不亢、自重自爱,建立健康、正常的异性友谊,D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根据图示实验操作,土壤浸出液被蒸发后若留下残留物,这说明这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并能够在水完全蒸发后留下,此类物质特性符合无机盐的性质。
【详解】无机盐在水中溶解度较高,蒸发后会留下结晶残渣,而有机物通常需要复杂反应去检测,不能通过简单的蒸发察觉,空气和水在蒸发皿中不会形成残留物。故按照如图规范操作后,蒸发皿中出现残留物,这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盐,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变。而题干中强调造血干细胞产生了不同形态、功能的三种血细胞,并非仅仅是细胞数量的增加,所以该过程不是细胞分裂,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死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束,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等。题干中描述的是造血干细胞产生新的血细胞的过程,并非细胞的死亡,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不同形态、功能的三种血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这符合细胞分化的概念,即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了不同形态和功能的血细胞,C符合题意。
D.细胞生长是指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的过程。题干主要强调的是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而不是细胞体积的增大,所以该过程不是细胞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A.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由无机盐、空气、水和有机物等组成。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空气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氧气,同时也参与土壤中的一些化学反应;水是植物生长和土壤中各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有机物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为土壤生物提供能量等,A正确。
B.土壤中生活着很多动物,如蚯蚓、蚂蚁等。这些动物的活动会对土壤产生影响,例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同时它们的排泄物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B正确。
C.壤土类土壤的颗粒大小适中,既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又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水分、空气和养分条件,因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C正确。
D.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还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失衡,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此外,化肥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随着雨水流失,造成水体污染等。因此,不能大量施用化肥,而应该合理施肥,将化肥与有机肥结合使用,D错误。
故选D。
13.A
【详解】A.蒲公英的雄蕊和雌蕊不是同时成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自花传粉的可能,从而促进异花传粉,增加遗传多样性,A正确。
B.风媒花一般没有鲜艳的花瓣和香味,而蒲公英有花瓣,所以蒲公英不是风媒花,其种子依靠风力传播与风媒花的概念不同,B错误。
C.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不是种子,C错误。
D.种脐是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的地方,不是吸收有机物,且种子触地位置与冠毛的关系描述不准确,D错误。
故选A。
14.D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大脑皮层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和完善,脑的沟回增多、加深,脑神经纤维变粗、增长,使大脑对人体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逐步平衡,分析、理解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进入青春期后,大脑的发育曲线趋于平缓,但并不意味着大脑停止发育,只是大脑的发育速度相对减缓,而不是停止发育,A错误。
B.从图中能看出,在婴儿时期,整个身体的发育程度也有较快的增长,并非只有青春期整个身体发育较快,B错误。
C.第一性征是出生时就具有的,而不是青春期才开始出现的,青春期开始出现的是第二性征,C错误。
D.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青春期阶段,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急剧上升,说明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D正确。
故选D。
15.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详解】A.金毛羚牛属于哺乳动物,其受精过程是在输卵管内进行的,而不是在卵巢内。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错误。
B.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卵黄),但在胚胎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并非均来自卵细胞,B错误。
C.子宫是胚胎发育的重要场所,金毛羚牛作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子宫。在子宫内,胚胎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以保障其正常发育,C正确。
D.金毛羚牛的生殖过程中,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而不是无性生殖,D错误。
故选C。
16. 见解析 放热
【详解】[1][2]刚从冰柜中拿出来的大虾温度很低,湿餐布中含有大量的水,当湿餐布贴在大虾表面时,湿餐布中的水遇冷会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凝固点后开始凝固成冰,冰将湿餐布和大虾紧紧地粘在一起,所以可以将大虾粘住并提起。湿餐布粘住大虾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水凝固成冰,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17.(1)鞍部
(2)500
(3)D
【分析】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分布,涉及地形部位的判断、相对海拔、等高线特征的判断等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B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2)等高线地形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等高距,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在这幅图中①点的海拔是200米,②点的海拔为700米,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700米-200米=500米。
(3)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是分水岭。
18.(1)氯气能与水反应/有毒
(2) 物理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1)氯气有毒、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该过程中只是氯气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气压迅速增大,没有新物质生成,造成氯气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属于物理变化;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9. 不变
【详解】[1]因1g=103mg,所以1935.3g=1935.3×103mg=1.9353×106mg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等无关,所以从月球背部带回的月壤到地球,月壤的质量将不变。
20.(1)降温
(2) 吸热 汽化 液化
【详解】(1)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温又加压的方法被液化的。
(2)[1]水汽化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让火焰喷到水池中,利用水汽化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会太高。
[2][3]火箭刚点燃时,水池中的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形成大量的“白气”。所以,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21.(1)C
(2) 普通稻 0.80%
(3)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
【详解】(1)图中,①②是柱头,柱头是雌蕊的一部分,其功能是接受花粉;③④是花药,花药是雄蕊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花粉。
由于自然状态下水稻大多进行自花传粉,即同一朵花的花粉落到该花的柱头上,所以花药(③)中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①②)上;而花药(④)属于另一朵花,不会落到柱头(①②)上。故C正确,AB错误。
故选C。
(2)观察曲线图可知,随着食盐浓度的变化,普通稻种子萌发率的曲线波动较大,说明普通稻种子萌发率受食盐浓度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而海水稻种子萌发率的曲线相对较为平缓,说明海水稻种子萌发率受食盐浓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两种水稻中普通稻的种子萌发率更容易受食盐浓度的影响。
要找出海水稻与普通稻的种子萌发率差距最为显著时对应的食盐浓度,需要观察曲线图中两条曲线之间垂直距离最大的点所对应的横坐标(食盐浓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食盐浓度为0.80%时,两条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大,即此时海水稻与普通稻的种子萌发率差距最为显著。
(3)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种子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以及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大多数种子的萌发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光照并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而本实验是探究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对普通稻和海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食盐浓度,光照条件在该实验中并非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所以小妍否定了小柯光照不足导致种子不萌发的想法。
22.(1)输卵管
(2)②③④
(3)塑化剂会降低小鼠的生殖功能,且浓度越高,降低作用越明显
(4)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对于小鼠和人类等哺乳动物来说,精子与卵细胞是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
(2)在对照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①:每组只用1只雌性小鼠,样本数量过少,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所以①错误。
②:实验所用雌性小鼠必须健康,若小鼠本身不健康,可能会影响其生殖功能等生理特征,从而干扰实验结果,所以②正确。
③:大小基本相同可以保证小鼠在身体发育程度等方面相似,减少因个体大小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所以③正确。
④:生理状况基本一致能排除其他生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能准确地反映塑化剂对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所以④正确。
故填②③④。
(3)从实验结果图可以看出,随着DEHP(塑化剂的一种)浓度的增加,小鼠怀孕的比例逐渐降低。
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塑化剂(DEHP)浓度越高,对小鼠生殖功能的降低作用越明显,即塑化剂(DEHP)会降低小鼠的生殖功能(或怀孕比例),且浓度越高,降低作用越明显。
(4)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如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使用可降解的餐具等),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进而减少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做好塑料制品的分类回收,通过回收利用,可以降低新塑料制品的生产需求,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同时也能避免塑料制品随意丢弃后对生物造成危害。
23.(1)有无酵母菌/酵母菌
(2)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扰/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3)小于
(4)低温抑制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详解】(1)在该实验中,甲装置中是普通的酸奶,乙装置中是含酵母菌的酸奶,其他条件(如装置、环境等)都相同。实验目的是验证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发酵产生气体,所以本实验是通过对比有无酵母菌的情况下是否产生气体来验证资料的,因此实验的变量是酵母菌。
(2)在对照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
如果实验器材没有进行灭菌处理,器材上可能存在其他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实验过程中也可能会进行发酵等生命活动,从而产生气体,这样就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无法准确判断气体是否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
所以,实验前,所有器材都需灭菌处理,目的是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扰(或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发酵产生气体。乙装置中是含酵母菌的酸奶,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会发酵产生气体,使气球体积增大;而甲装置中是普通的酸奶,不含酵母菌(或酵母菌含量极少),在缺氧环境中不会(或很少)产生气体,气球体积基本不变。
所以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甲组气球体积小于乙组气球体积,说明乙组中酵母菌发酵产生了气体,导致气球体积增大,而甲组没有明显变化,则实验验证成功。
(4)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越慢。
酵母菌等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会进行发酵等生命活动,产生气体导致酸奶胀袋。而冰箱冷藏温度一般在2~6℃,这个温度范围较低,会抑制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微生物发酵产生气体,从而防止酸奶胀袋。
24.(1)98
(2)空气
(3)见解析
(4)不会沸腾,见解析
【详解】(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持续沸腾,测得温度恒为98℃,说明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水的沸点是98℃。
(2)试管内的水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同时会向空气放出热量,当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相等时,达到平衡,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3)步骤四实验中,试管内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改变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可能会影响试管内水的温度。
(4)由表中数据可知,丙试管内水的最高温度是93.7℃,水的沸点是98℃,试管内水温始终低于沸点,试管内水不会沸腾。
25.(1)常温下液态
(2)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1.4g/cm3
(3)洋槐蜜具有一定的粘性,倒入量筒时会有部分残留烧杯中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
(4) 1.34 ABC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洋槐蜜色泽微黄,具有一定的粘性,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清淡的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高温时易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所以洋槐蜜的物理性质有:色泽微黄,有一定粘性,常温下液态,具有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
(2)[1]根据图1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右盘重左盘轻,那么它接下来的操作为: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由图2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4g,则洋槐蜜和烧杯的总质量m1=50g+20g+4g=74g
空烧杯质量为32g,则洋槐蜜的质量m=74g-32g=42g
由图3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示数为30mL,则洋槐蜜的体积V=30mL=30cm3
则洋槐蜜的密度
(3)小科认为根据该实验方法测得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大,则造成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是:洋槐蜜具有一定的粘性,倒入量筒时会有部分残留烧杯中导致体积测量值偏小。
(4)①[1]根据题意可知,洋槐蜜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与游码的质量之和,水的质量为
由图4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3.4g,即洋槐蜜的质量m2=10g+3.4g=13.4g
那么洋槐蜜的密度
②[2]A.按照上述实验步骤可知,待测液体的质量=水的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所测液体的密度偏小,那么液体的质量将小于水的质量,不能用上述方法测出液体质量,即无法测出比水的密度还小的液体密度,故A正确;
B.若换用最小刻度值为0.1g的天平,则测出液体的质量更准确,那么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故B正确;
C.若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液体减小至5mL,那么液体和水的质量差越小,则游码的质量越小,那么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会更大,即可以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液体的密度
可知,若在天平的横梁标尺上标注该“密度秤”的刻度,刻度是均匀的,故D错误。
故选ABC。
26.(1)电荷守恒
(2)①③④
(3)见解析
(4)原子核中除了质子外,还存在中子
【详解】(1)汤姆生推测原子中必须存在带正电的物质,其依据的科学原理是电荷守恒。原子整体呈电中性,而汤姆生已经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因此为了使原子保持电中性,原子中必须存在带正电的物质来中和电子的负电荷。
(2)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α粒子带正电,遇到原子核(带正电)会因排斥力改变运动方向;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α粒子运动方向改变是受到力的作用;④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说明α粒子运动方向不易受电子影响,能解释实验现象。而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与该实验现象解释无关,所以需要用到的是①③④。
(3)若改用铝箔重复实验,被反弹的α粒子比例会减少。其理由是:铝的原子序数为13,远小于金的原子序数79。原子序数越小,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越少,对α粒子的电荷排斥力也越小。因此,铝原子核对α粒子的散射作用较弱,被反弹的α粒子比例会减少。
(4)根据所学知识,原子核质量远大于核内质子总质量的原因是原子核中除了质子外,还存在中子。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相近,且不带电,因此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共同决定,而中子的存在使得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质子的总质量。
27.(1)分化
(2) 钾 根毛
(3)甲
【分析】图1中的A一个细胞、B两个细胞、C组织、D器官、E植物体。
【详解】(1)细胞分化的结果就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图1为竹子的生长过程示意图,其中B细胞到C不同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所以为提高竹制品产量和品质,促进竹子主杆的生长,应在竹子生长过程中适当多施含氮元素的化肥,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
(3)图2甲土壤模型中,水分、空气和矿物质含量适中,具有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特点,是比较适宜种植竹子的土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