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2 09: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看拼音,写词语。
回顾2024年上半年,我们见证了许多大事的发生:全国两会在北京zhào   开,各地代表齐聚一堂shāng yì   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积极建言xiàn   策;在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上,我国运动员凭借超强的肢体xié tiáo   能力和身体píng héng   能力,以wēn dìng   出色的发挥,斩获多枚金牌;伴随着pēn shè   而出的橘红色火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dā chéng   着运载huǒ jiàn   升入空中……
二、单选题
2.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东南西北共十二道城门,城楼巍峨,居高临下,____,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给加点的字选择解释正确的是(  )。
透:①渗透,穿透。②暗地里告诉。③透彻。④达到饱满成分的程度。⑤显,露。
⑴“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
⑵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
⑶这朵花白里透红,美极了。(  )
①③⑤①③④①④⑤①②③
3.这朵花白里透红,美极了。(  )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
4.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帮我们提高阅读速度。概括下面语句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A.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急着赶路。
B.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发现搭石不稳。
C.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主动调整搭石。
D.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在搭石上来回踩踏。
三、积累与运用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日本①qīn lüè 军曾在冀中平原上肆意“扫荡”,还②xiū zhù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 八里一③bǎo。中国共产党④lǐng dǎo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如在任丘地区,人们利用⑤yǐn bì性极强的地道作战,让敌人陷入失败的境地。
5.根据语段内容,看拼音写字词。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任(rén rèn)   丘 陷(xiàn xàn)   入
7.“扫”在上面的语段中读   ;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词为   。“扫荡”的意思有:①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②泛指彻底清除。上面语段中的“扫荡”应选第   种解释。我能用“扫荡”的另一个意思写一句话   。
四、填空题
下列句中的引号起什么作用?选一选。
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引用。D.表示强调。
8.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9.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   
10.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按课文内容填空。
11.《搭石》描写了作者家乡的人们   、   的情景,体现出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赞扬了乡亲们   的精神和   的美德。
12.家乡有一句“   搭石   过桥”的俗语。这句话告诉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速度要   ,在通过桥的时候速度要   。
五、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理解。
海阳的地雷战(节选)
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便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他们遇见了“路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围撒个圈,以防接触;遇见了“绰雷”,就远远地用铁钩子钩出来。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我们又研究出“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就会跟着爆炸。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我们就研究出“拉雷”,等前面的群众过去后,再拉响地雷,专炸鬼子的大队人马;敌人无规律地走,我们就实施“飞行爆炸”。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钉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有一次,敌人出洞到文山后,发现路上埋着地雷,仍然依照旧例,用铁钩子把地雷钩好,然后急忙卧倒,可是一钩却是假的,真雷却在敌人卧倒处爆炸了,汉奸队长和几个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
为了对付敌人的扫雷组,民兵们又四处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迹,把真雷埋在没有新土的地方,使敌人上当受骗。当敌人发现没有新土的地方设有地雷的秘密后,民兵们又在新土处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写着“打倒日本鬼子”的标语。敌人一见,必然气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
日伪军走到哪里,地雷就响在哪里,敌人每次“扫荡”均遭杀伤。当时在群众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轰隆隆,轰隆隆,炸得鬼子开了花。”
13.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同学们用了各种方法,请你将他们的发言补充完整。
冰冰:看到题目,我产生了“   ”这个疑问,然后带着这个问题阅读,阅读速度变快了。
涵涵:当我读到第1自然段的“飞行爆炸”时,虽然不太理解,但我并没有   ,因为它并不影响我理解短文内容。
畅畅:我在阅读时尽量连词成句地读,速度很快。当我读到第2自然段的第   句话时,就知道这段话要讲什么内容了。
14.敌人用铁钩子钩地雷,“我们”就研究出了   ;敌人捉老百姓踏雷,“我们”就研究出了   。
15.地雷战歌谣中的“铁西瓜”指的是   ,这首歌谣中,既有对地雷战的   ,也有对敌人的   。
16.地雷战给敌人造成巨大打击,其关键原因有(  )。(多选)
A.制造地雷的技术先进
B.海阳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
C.海阳人民坚决抗敌的斗志
先浏览题目,再快速默读短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完成练习。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古井里的水清凉可口,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醇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的儿女。
我家距古井十几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从我家门前络绎不绝地闪过,桶儿、筲(shāo)儿发出的吱扭吱扭、叮叮当当的响声,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不时传进我的耳朵。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像刚下过春雨。
东邻有一对年过六旬的相依为命的夫妻。男的是名老党员,抗战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单薄得简直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老两口只有一女,在外地教书。乡亲们知道这两位老人用水难,今儿这个帮着挑一担,明儿那个帮着挑一担。老人院里那口大水缸长年不空,总是满缸的水。老两口多次表示,要给帮着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那口井为人们付出了多少? 可它从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故乡的井啊,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村里的人都清楚,那口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是,它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它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7.阅读这篇短文,我用了大约   分钟。
18.为了快速读完这篇短文,我用到的阅读方法有(  )。(多选)
A.阅读的时候不分心,集中注意力。
B.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出声,不回读。
C.读到“络绎不绝”这个词时,我查词典明白意思后继续往下读。
19.作者把古井比作   ,“醇美的乳汁”指   ,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品质。
20.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巴掌大”写出了   ,通过对比赞美了古井   。
六、写作题
21.习作。
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同学、老师、家人……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请你选择自己最好的朋友,通过一两件小事,写出他(她)的特点。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注意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召;商议;献;协调;平衡;稳定;喷射;搭乘;火箭
2.【答案】A
【答案】3.C
4.【答案】C
【答案】5.侵略、修筑、堡、领导、隐蔽
6.rèn;xiàn
7.sǎo;sào;扫帚;①;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扫荡社会丑恶现象。
【答案】8.C
9.A
10.AD
【答案】11.摆搭石;走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
12.紧;慢;快;慢
【答案】13.海阳的地雷战是什么样的;回读(停下来);一
14.D;C
15.地雷;赞颂;痛恨
16.B;C
【答案】17.2
18.A;B
19.温情的母亲;井水
20.古井所占地方小;对人们的贡献大
21.【答案】好朋友小阳
在我的身边,有许多朋友,但小阳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小阳长得瘦瘦高高的,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他有一双明亮而灵动的眼睛,仿佛藏着无数的星星,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眯成一条缝,特别可爱。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比赛开始后,我不小心被一块小石子绊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龇牙咧嘴。就在我满心沮丧的时候,小阳突然停了下来,转身向我跑来。他跑到我身边,焦急地看着我的伤口,二话不说就扶起我往医务室走去。一路上,他还不停地安慰我:“没事的,这点小伤很快就会好的。”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让我原本慌乱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还有一回,我数学考试考砸了,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小阳知道后,主动来到我身边。他耐心地帮我分析每一道错题,还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他一边讲解,一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仿佛在说:“你一定可以的。”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逐渐提高了。
这就是我的好友小阳,一个充满善意、乐于助人的人,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生活的角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