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知识结构
高。低。阶梯。类型多样。山区。大。普遍暖热。东南。递减。夏季。农业。旱涝。寒温。中温。暖温。亚热。热。青藏高原。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清洁能源走廊。黄金
@学法指导
【区域认知】——认识区域自然要素的特征
区域认知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等。我们本章主要讨论自然要素的特征。
一、区域的地形特征
归纳、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归纳其地形类型:
首先确定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等。常用语为“本地区以××地形为主”。
部分区域有多种地形,就要描述不同地形类型的组合和分布。例如,“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
2.归纳地势起伏状况:
描述该地区的地势起伏情况,包括地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及地势的倾斜方向和走势。例如,“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小/地势平坦/地势低平”“××方向高,××方向低”等。在我国的区域还可以点明其所处地势阶梯。
3.海拔状况:
如果需要,可以提供该地区的平均海拔或特定地点的海拔信息。例如,“某地区的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
4.特殊地貌特征:
如果有特殊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等,也需要进行描述。
例1 结合川藏线地形剖面图,描述川藏铁路沿线地形特征。
山地为主;多座山脉海拔在3 000米以上;地势西高东低;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二、区域的气候特征
七年级上册详细介绍过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这里主要分析我国五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区 气候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海南岛、台湾岛南部、西双版纳等地 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高原山地气候 青藏地区 全年低温少雨
例2认识自然,把握规律,森林防火,从我做起。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近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下图为凉山州位置和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2)题。
(1)凉山州地处我国 ( A )
A.横断山区 B.秦岭山区
C.太行山区 D.四川盆地
(2)春季,当地易发生森林火灾是因为这个季节 ( D )
A.高温多雨 B.低温潮湿
C.寒冷少雨 D.炎热干燥
三、区域内河流湖泊的特征
区域内河流湖泊的特征主要包括河湖的数量、类型、分布及其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是水文特征。
1.河湖一般分为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湖与内流湖。河湖的补给类型,也就是其主要水源来自“雨水”或是“冰雪融水”等。
2.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其集水河道的结构分析,具体包括源地、注入地、流程、流向、流域、支流数量及分布等要素。
3.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1)流量
①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河流,降水量越大,流量越大。
②流域面积越大,支流越多,流量越大。
③以高山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的河流,气温越高,流量越大。
(2)水位
①湿润地区: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水位变化由降水多少决定,降水越多,河流水位越高。
②干旱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气温越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越多,河流水位越高。
(3)汛期与枯水期:取决于补给水量的变化,补给充盈,可出现汛期;补给匮乏或没有,可出现枯水期。
①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河流,汛期与雨季一致,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②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河流,汛期一般出现在夏季。
(4)流速:主要受地势影响。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的地区河流流速快;地形平坦,地势落差小的地区河流流速慢。
(5)含沙量:通常植被覆盖率越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越小。
(6)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结冰期越长。
例3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注入居延海(湖泊)。居延海曾经水面宽阔,水草丰茂,近年来湖泊湖面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据此完成(1)~(2)题。
(1)黑河的水文特征是 ( C )
A.无结冰期
B.航运价值高
C.夏季出现汛期
D.流量季节变化小
(2)居延海湖面逐渐缩小并消失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B )
A.沙漠地区,下渗量大
B.中游灌区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
C.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D.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量少
@真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的地带,云雾笼罩,降水丰沛,被称为华西雨屏带。下图示意四川省华西雨屏带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华西雨屏带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C )
①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 ②位于川西高原西部边缘
③南北狭长,呈条带状 ④东西延伸,呈团块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华西雨屏带被称为中国内陆“雨极”,特点是多强暴雨。这里降水异常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C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图中的川西高原位于 ( A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下图为某同学在地理课堂上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示意图的主题是 ( B )
A.地形与植被的关系
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冬季风行进的方向
D.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5.读图可以推断,我国 ( B )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②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
③河流流向主要是自西向东
④青藏高原日照充足,气温比华北平原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邓李才团队因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选址和建设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2023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称号。读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资料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和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完成6~8题。
6.备选天文观测基地都位于 ( D )
A.黄土高原 B.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
C.河流下游 D.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7.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的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 A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8.读丽江气候资料图,分析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的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B )
A.受寒潮影响大 B.雨季长,晴天少
C.人口密度低 D.地势起伏较大
读川藏铁路及局部区域简图,完成9~11题。
9.川藏铁路经过 ( C )
A.四川盆地、巫山、青藏高原
B.川、滇、藏三个省级行政区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金沙江、澜沧江、黄河
10.川藏铁路林芝到康定段主要景观为 ( A )
A.山高谷深 B.沙漠广布
C.椰林成片 D.平原广阔
11.乘客到拉萨可以参与的民族活动是 ( C )
A.苗年 B.泼水节
C.雪顿节 D.那达慕节
湖泊对河流水量有天然的调节作用。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时,河水注入湖泊,削减洪峰;当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时,湖水注入河流,增加水量。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以下关于长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
A.重庆是中游重要城市
B.宜昌附近的山脉是雪峰山
C.中国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
D.上海的防洪压力较大
13.为发挥湖泊的调节作用,鄱阳湖和洞庭湖需要 ( B )
A.防治污染 B.退耕还湖
C.加高湖岸 D.禁止捕捞
二、非选择题
14.黄河是一条多彩而独特的生命之河,在整个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中,人们受黄河的哺育与抚养,直面其灾患与历练,追求其安然与和谐。请同学们深入探究黄河,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黄河概况
(1)黄河发源于 青藏 高原,一路奔泻而下,本来尚且清澈的黄河水变得半江浑黄,预示着黄河流入了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 高原。黄河在穿出晋陕大峡谷后一路向东,将广阔的华北平原铺展成万里平畴,在山东东营注入 渤 海。
探究二 哺育与抚养
(2)黄河泛滥所形成的大型冲积平原,为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自然基础。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和 河套 平原。
(3)古人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天堑分流引作渠”,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传奇。黄河对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提供灌溉水源;带来肥沃的土壤等。
探究三 灾患与历练
历史上,黄河下游曾经频繁决口、改道,泛滥成灾,形成大面积的泛滥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河再也没有发生过决口。我国为治理黄河洪涝灾害,采取了哪些措施?
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等。
探究四 安然与和谐
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治理理念上升到新高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1995年相比,如今,黄河三角洲植物种类由393种增加到685种;鸟类种类增加到374种,常年栖息的鸟类数量超过400万只。
(5)依据材料说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生物多样性增加 。
15.我国四大盆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特色鲜明。以下分别为我国四大盆地分布图、塔里木盆地气候资料图和塔里木盆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山脉中,属于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B祁连山 (填字母和名称);①河流在我国叫 额尔齐斯河 ,注入 北冰 洋,属于外流河。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四大盆地中的 塔里木 盆地,这里属于干湿地区中的 干旱 区,植被稀疏。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资料图可知,这里的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少 。
(3)甲、乙、丙、丁四大盆地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丙 ;受夏季风影响最明显的是 丁 ,该盆地属于 亚热带季风 气候,其西部的省会城市是 成都 市。
(4)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区,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等 。(答出一点即可)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知识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法指导
【区域认知】——认识区域自然要素的特征
区域认知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等。我们本章主要讨论自然要素的特征。
一、区域的地形特征
归纳、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归纳其地形类型:
首先确定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等。常用语为“本地区以××地形为主”。
部分区域有多种地形,就要描述不同地形类型的组合和分布。例如,“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
2.归纳地势起伏状况:
描述该地区的地势起伏情况,包括地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及地势的倾斜方向和走势。例如,“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小/地势平坦/地势低平”“××方向高,××方向低”等。在我国的区域还可以点明其所处地势阶梯。
3.海拔状况:
如果需要,可以提供该地区的平均海拔或特定地点的海拔信息。例如,“某地区的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
4.特殊地貌特征:
如果有特殊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等,也需要进行描述。
例1 结合川藏线地形剖面图,描述川藏铁路沿线地形特征。
二、区域的气候特征
七年级上册详细介绍过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这里主要分析我国五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区 气候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海南岛、台湾岛南部、西双版纳等地 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高原山地气候 青藏地区 全年低温少雨
例2认识自然,把握规律,森林防火,从我做起。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近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下图为凉山州位置和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2)题。
(1)凉山州地处我国 ( )
A.横断山区 B.秦岭山区
C.太行山区 D.四川盆地
(2)春季,当地易发生森林火灾是因为这个季节 ( )
A.高温多雨 B.低温潮湿
C.寒冷少雨 D.炎热干燥
三、区域内河流湖泊的特征
区域内河流湖泊的特征主要包括河湖的数量、类型、分布及其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是水文特征。
1.河湖一般分为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湖与内流湖。河湖的补给类型,也就是其主要水源来自“雨水”或是“冰雪融水”等。
2.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其集水河道的结构分析,具体包括源地、注入地、流程、流向、流域、支流数量及分布等要素。
3.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1)流量
①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河流,降水量越大,流量越大。
②流域面积越大,支流越多,流量越大。
③以高山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的河流,气温越高,流量越大。
(2)水位
①湿润地区: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水位变化由降水多少决定,降水越多,河流水位越高。
②干旱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气温越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越多,河流水位越高。
(3)汛期与枯水期:取决于补给水量的变化,补给充盈,可出现汛期;补给匮乏或没有,可出现枯水期。
①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河流,汛期与雨季一致,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②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河流,汛期一般出现在夏季。
(4)流速:主要受地势影响。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的地区河流流速快;地形平坦,地势落差小的地区河流流速慢。
(5)含沙量:通常植被覆盖率越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越小。
(6)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结冰期越长。
例3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注入居延海(湖泊)。居延海曾经水面宽阔,水草丰茂,近年来湖泊湖面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据此完成(1)~(2)题。
(1)黑河的水文特征是 ( )
A.无结冰期
B.航运价值高
C.夏季出现汛期
D.流量季节变化小
(2)居延海湖面逐渐缩小并消失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沙漠地区,下渗量大
B.中游灌区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
C.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D.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量少
@真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的地带,云雾笼罩,降水丰沛,被称为华西雨屏带。下图示意四川省华西雨屏带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华西雨屏带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 ②位于川西高原西部边缘
③南北狭长,呈条带状 ④东西延伸,呈团块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华西雨屏带被称为中国内陆“雨极”,特点是多强暴雨。这里降水异常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图中的川西高原位于 (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下图为某同学在地理课堂上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示意图的主题是 ( )
A.地形与植被的关系
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冬季风行进的方向
D.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5.读图可以推断,我国 ( )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②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
③河流流向主要是自西向东
④青藏高原日照充足,气温比华北平原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邓李才团队因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选址和建设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2023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称号。读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资料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和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完成6~8题。
6.备选天文观测基地都位于 ( )
A.黄土高原 B.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
C.河流下游 D.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7.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的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8.读丽江气候资料图,分析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的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寒潮影响大 B.雨季长,晴天少
C.人口密度低 D.地势起伏较大
读川藏铁路及局部区域简图,完成9~11题。
9.川藏铁路经过 ( )
A.四川盆地、巫山、青藏高原
B.川、滇、藏三个省级行政区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金沙江、澜沧江、黄河
10.川藏铁路林芝到康定段主要景观为 ( )
A.山高谷深 B.沙漠广布
C.椰林成片 D.平原广阔
11.乘客到拉萨可以参与的民族活动是 ( )
A.苗年 B.泼水节
C.雪顿节 D.那达慕节
湖泊对河流水量有天然的调节作用。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时,河水注入湖泊,削减洪峰;当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时,湖水注入河流,增加水量。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以下关于长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重庆是中游重要城市
B.宜昌附近的山脉是雪峰山
C.中国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
D.上海的防洪压力较大
13.为发挥湖泊的调节作用,鄱阳湖和洞庭湖需要 ( )
A.防治污染 B.退耕还湖
C.加高湖岸 D.禁止捕捞
二、非选择题
14.黄河是一条多彩而独特的生命之河,在整个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中,人们受黄河的哺育与抚养,直面其灾患与历练,追求其安然与和谐。请同学们深入探究黄河,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黄河概况
(1)黄河发源于 高原,一路奔泻而下,本来尚且清澈的黄河水变得半江浑黄,预示着黄河流入了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高原。黄河在穿出晋陕大峡谷后一路向东,将广阔的华北平原铺展成万里平畴,在山东东营注入 海。
探究二 哺育与抚养
(2)黄河泛滥所形成的大型冲积平原,为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自然基础。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和 平原。
(3)古人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天堑分流引作渠”,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传奇。黄河对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探究三 灾患与历练
历史上,黄河下游曾经频繁决口、改道,泛滥成灾,形成大面积的泛滥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河再也没有发生过决口。我国为治理黄河洪涝灾害,采取了哪些措施?
探究四 安然与和谐
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治理理念上升到新高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1995年相比,如今,黄河三角洲植物种类由393种增加到685种;鸟类种类增加到374种,常年栖息的鸟类数量超过400万只。
(5)依据材料说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
15.我国四大盆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特色鲜明。以下分别为我国四大盆地分布图、塔里木盆地气候资料图和塔里木盆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山脉中,属于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填字母和名称);①河流在我国叫 ,注入 洋,属于外流河。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四大盆地中的 盆地,这里属于干湿地区中的 区,植被稀疏。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资料图可知,这里的气候 。
(3)甲、乙、丙、丁四大盆地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受夏季风影响最明显的是 ,该盆地属于 气候,其西部的省会城市是 市。
(4)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区,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