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318国道是“西藏自驾游”热门旅游线路。读图,完成1~2题。
1.暑假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充满春天气息,这主要因为 ( )
A.深入内陆 B.靠近海洋
C.纬度增高 D.地势抬升
2.“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 ( )
①连续急弯,缓慢通行 ②悬崖路窄,谨慎驾驶 ③野象出没,注意避让 ④陡坡地段,小心落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及径流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据图可知,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B.夏秋多,冬春少
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4.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A位于湿润区
B.丰水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①界线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②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5.据图可知,北京的降水量并不比西北地区少,但是北京的水资源严重缺乏,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B.水污染严重
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
D.地下水下渗严重
(跨学科·气候)丹顶鹤体态飘逸优雅,在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盐城是丹顶鹤最大越冬地。读图,完成6~7题。
6.丹顶鹤从北部的栖息地到越冬地,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B.跨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C.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D.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7.丹顶鹤春季从越冬地返回栖息地,经过的地区有可能见到的景象是 ( )
A.漫山遍野荔枝林 B.甘蔗扯起青纱帐
C.连片的小麦返青 D.椰林婆娑菠萝甜
(2025·辽宁大连期中)为充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汛期排出“浑水”(实际上是排沙),汛后蓄满“清水”,可以减缓库区泥沙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读图,完成8~10题。
8.每年5~9月保持低水位主要是为了 ( )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供水
9.三峡水库蓄水后可能对下游荆江河段产生的影响是 ( )
A.航道条件改善 B.泄洪能力减弱
C.形成“地上河” D.草地荒漠化
10.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
A.支流少,水量小 B.水位低,水流缓
C.凌汛多,水流急 D.水量大,落差大
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下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及“黄龙入海”景观图。据此完成11~12 题。
11.黄河中游含沙量最大的季节一般出现在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下列人类活动会对“黄龙入海”现象起到减弱作用的是 ( )
A.中游植树种草 B.小浪底调水调沙
C.下游加固堤坝 D.上游水能开发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近年来,我国提倡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美丽中国”活动。如图示意我国东部局部地区树木“变绿”时间。据此完成13~15题。
13.影响我国东部局部地区树木“变绿”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水源
14.导致甲地区与乙地区树木“变绿”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
A.昼夜温差 B.降水强度
C.土壤差异 D.地形地势
15.植树节前后,为满足乙地区广泛种植树木的要求,所选树种首先应能适应的环境是 ( )
A.耐寒 B.耐热 C.耐旱 D.耐涝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据统计,截至2024年,黄河下游河床下降3.1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显著改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有效缓解河道淤积。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和全方位开放的核心走廊。
材料二 长江与黄河水系示意图
(1)图中甲为 湖,乙山脉与我国 等温线基本一致。
(2)请说明黄河流经A和B河段后,水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3)读材料一,分析近年来黄河河床下降的原因。
(4)2021年7月份河南郑州发生特大暴雨,4天降水量接近300个西湖的水量,但为什么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很小?
(5)与长江经济带相比,可以从哪些方面分析黄河经济带没有形成大型城市群的原因?
17. 2024年3月30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持续降雨天气,使鄱阳湖水位连续几日涨幅均超过0.5米,往日裸露的滩涂和岸边水草已被湖水淹没。读鄱阳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线索一:鄱阳湖的生态效益
(1) 鄱阳湖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说出一条其生态效益。
线索二:鄱阳湖水位上涨
(2) 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试分析其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
线索三:候鸟来鄱阳湖越冬
“2023年10月底,经过万里跋涉,我与大批候鸟群终于抵达了鄱阳湖畔的上饶市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插旗洲分场……水草丰茂,螺蚌成群,这里有千亩美味的‘候鸟食堂’,也有守护候鸟安全的‘卫士’,还有救助站随时提供‘医疗服务’……”(摘自《一只鄱阳湖候鸟的独白》)
(3) 每年秋冬时节有大批候鸟来鄱阳湖越冬,分析其原因。
我的建言献策
(4)请你为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两条合理建议。主题一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318国道是“西藏自驾游”热门旅游线路。读图,完成1~2题。
1.暑假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充满春天气息,这主要因为 ( D )
A.深入内陆 B.靠近海洋
C.纬度增高 D.地势抬升
2.“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 ( B )
①连续急弯,缓慢通行 ②悬崖路窄,谨慎驾驶 ③野象出没,注意避让 ④陡坡地段,小心落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及径流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据图可知,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C )
A.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B.夏秋多,冬春少
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4.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图中A位于湿润区
B.丰水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①界线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②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5.据图可知,北京的降水量并不比西北地区少,但是北京的水资源严重缺乏,主要原因是 ( A )
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B.水污染严重
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
D.地下水下渗严重
(跨学科·气候)丹顶鹤体态飘逸优雅,在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盐城是丹顶鹤最大越冬地。读图,完成6~7题。
6.丹顶鹤从北部的栖息地到越冬地,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 A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B.跨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C.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D.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7.丹顶鹤春季从越冬地返回栖息地,经过的地区有可能见到的景象是 ( C )
A.漫山遍野荔枝林 B.甘蔗扯起青纱帐
C.连片的小麦返青 D.椰林婆娑菠萝甜
(2025·辽宁大连期中)为充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汛期排出“浑水”(实际上是排沙),汛后蓄满“清水”,可以减缓库区泥沙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读图,完成8~10题。
8.每年5~9月保持低水位主要是为了 ( A )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供水
9.三峡水库蓄水后可能对下游荆江河段产生的影响是 ( A )
A.航道条件改善 B.泄洪能力减弱
C.形成“地上河” D.草地荒漠化
10.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D )
A.支流少,水量小 B.水位低,水流缓
C.凌汛多,水流急 D.水量大,落差大
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下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及“黄龙入海”景观图。据此完成11~12 题。
11.黄河中游含沙量最大的季节一般出现在 (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下列人类活动会对“黄龙入海”现象起到减弱作用的是 ( A )
A.中游植树种草 B.小浪底调水调沙
C.下游加固堤坝 D.上游水能开发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近年来,我国提倡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美丽中国”活动。如图示意我国东部局部地区树木“变绿”时间。据此完成13~15题。
13.影响我国东部局部地区树木“变绿”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水源
14.导致甲地区与乙地区树木“变绿”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D )
A.昼夜温差 B.降水强度
C.土壤差异 D.地形地势
15.植树节前后,为满足乙地区广泛种植树木的要求,所选树种首先应能适应的环境是 ( C )
A.耐寒 B.耐热 C.耐旱 D.耐涝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据统计,截至2024年,黄河下游河床下降3.1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显著改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有效缓解河道淤积。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和全方位开放的核心走廊。
材料二 长江与黄河水系示意图
(1)图中甲为 鄱阳 湖,乙山脉与我国 1月份0 ℃ 等温线基本一致。
(2)请说明黄河流经A和B河段后,水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导致黄河的流量减少。
(3)读材料一,分析近年来黄河河床下降的原因。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有效缓解河道淤积。
(4)2021年7月份河南郑州发生特大暴雨,4天降水量接近300个西湖的水量,但为什么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很小?
黄河下游地区存在“地上河”现象,因此郑州的暴雨洪水无法直接排入黄河。
(5)与长江经济带相比,可以从哪些方面分析黄河经济带没有形成大型城市群的原因?
资源分布与产业结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等。
17. 2024年3月30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持续降雨天气,使鄱阳湖水位连续几日涨幅均超过0.5米,往日裸露的滩涂和岸边水草已被湖水淹没。读鄱阳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线索一:鄱阳湖的生态效益
(1) 鄱阳湖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说出一条其生态效益。
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减少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改善水质状况,保护水环境;调蓄洪水,减轻洪涝灾害等。(任答一条,合理即可)
线索二:鄱阳湖水位上涨
(2) 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试分析其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增加湖泊蓄水量,提供淡水资源;改善水质。不利影响:淹没滩涂和农田,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增加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威胁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任答一条,合理即可)
线索三:候鸟来鄱阳湖越冬
“2023年10月底,经过万里跋涉,我与大批候鸟群终于抵达了鄱阳湖畔的上饶市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插旗洲分场……水草丰茂,螺蚌成群,这里有千亩美味的‘候鸟食堂’,也有守护候鸟安全的‘卫士’,还有救助站随时提供‘医疗服务’……”(摘自《一只鄱阳湖候鸟的独白》)
(3) 每年秋冬时节有大批候鸟来鄱阳湖越冬,分析其原因。
冬季鄱阳湖气温适宜,环境舒适;淡水鱼类、虾蟹丰富,候鸟食物充足;水质好,生态环境优良。
我的建言献策
(4)请你为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等。(任答两条,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