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暑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暑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2 09:0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卷-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名著阅读。
真假李逵(节选)
李逵来到树林边厢,只见转过一条大汉,喝道:“是会的留下买路钱,免得夺了包裹!”李逵看那人时,戴一顶红绢抓髯儿头巾,穿一领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脸上。李逵见了,大喝一声:“你这厮是甚么人,敢在这里剪径!”那汉道:“若问我名字,吓碎你的心胆!老爷叫做黑旋风!你留下买路钱并包裹,便饶了你性命,容你过去!”李逵大笑道:“你这厮是甚么人,哪里来的,也学老爷名目,在这里胡行!”李逵挺起手中朴刀奔那汉。那汉那里抵挡得住,待要走。①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掀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喝道:“认得老爷么?”那汉在地下叫道:“爷爷!饶你孩儿性命!”李逵道:“我正是江湖上的好汉黑旋风李逵便是!你这厮辱没老爷名字!”那汉听闻惊呼道:“小人虽然姓李,不是真的黑旋风;为是爷爷江湖上有名目,鬼也害怕,因此孩儿盗学爷爷名目胡乱在此剪径,但有孤单客人经过,听得说了‘黑旋风’三个字,便撇了行李逃奔了去。以此得这些利息,实不敢害人。小人自己的贱名叫李鬼,只在这前村住。”李逵道:“叵耐这厮无礼,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坏我的名目,学我使两把板斧!且教他吃我一斧!”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李鬼慌忙叫道:“爷爷!杀我一个,便是杀我两个!孩儿本不敢剪径,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孩儿单题爷爷大名唬吓人,夺些单身的包裹;其实不曾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孩儿,家中老母必是饿杀!”
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②听得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容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放将起来,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
李鬼道:“孩儿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李逵自笑道:“既然他是个孝顺的人,必去改业。我若杀了他,也不合天理。我也自去休。”
1.根据选文内容可推测加点词“剪径”的意思是   。
2.文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请你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3.画线句子①是对李逵的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   ;画线句子②是对李逵的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   。
4.文段选自名著《   》,作者是   。在《西游记》中也有一个类似于“真假李逵”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称是   。
课外阅读。
九寨沟
①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从南坪西行40千米,就到了九寨沟。
②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③继续向深处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来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④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5.找出短文的中心句。
6.“九寨沟”名称的由来是   。
7.短文第②自然段围绕首句,主要描写了   、   瀑布三种景物。画波浪线的句子突显了瀑布   的特点。
8.短文第③自然段中对异兽珍禽的描写属于   态描写,表现了动物们的   。
9.请你结合短文内容,作为一名小小讲解员,向前来观光的游客简单介绍一下九寨沟。
成长路上总有一些温暖你的人和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家三毛的成长故事吧!
痴心石
三毛
①许多年前,我还是一个13岁的少年,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主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我,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④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的书籍里。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一起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11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我被叫醒后会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了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我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里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妈妈迎了上来,问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二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得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0.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
怪癖:    包涵:   
11.第①段中,“我”向工地的人要树根的原因是(  )
A.想用树根做家具 B.树根有药用价值
C.喜欢收集奇怪的东西 D.想送给父母当礼物
12.第⑤段中,母亲叫醒“我”时感到“很为难”,是因为(  )
A.担心不叫我去海边会生气 B.既怕我失望,又怕我睡眠不足
C.觉得我不守信用 D.想批评“我”却不敢开口
1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选择正确答案。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①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   
②爸爸说:“你看,我给你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③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14.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文章的标题?
15.文中父母一直包容“我”的“怪癖”,比如收集树根和石头。生活中,你的家人是否也支持过你?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写你的感受。(不多于50字)
课外阅读
革命烈士夏明翰
夏明翰从 1919年组织焚烧日货到1928年被杀害,革命生涯短暂而绚烂。时间(  )短,(  )他因认准了共产主义而生爱,并因爱而义无反顾。①他太执著于所追求的主义了,以至当白色恐怖弥漫整个中国时,夏明翰悲愤不已,拿起笔在一张载有革命同志被杀害的《民国日报》上写道:“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
1921年,夏明翰在毛泽东、何叔衡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以党员身份行走在革命道路上的7年间,他当过教员、带领过群众示威请愿,搞过农民运动,组织过秋收起义,工作类型繁杂多样,来回调动更是频繁无章。可他每得到一次机会,都格外尽心尽责,格外执著,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追寻理想的赤子之心把他烫得热血澎湃。
不幸的是,这个比贾宝玉强多了的斗士,却终究没能逃脱无耻的背叛。
1928 年初,中共中央调夏明翰去湖北省委工作。同年3月18日,夏明翰从谢觉哉处得知交通员宋若林不可靠的消息,当他返回汉口东方旅社准备转移时,叛变的宋若林带着反动军警将夏明翰逮捕。
短短两天,夏明翰便接受了多次审讯。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庭审记录:
主审官问:“你姓什么 ”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
②“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你们的逻辑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
一番话,把审讯者驳得哑口无言。最终,失去耐性的敌人在两天后对夏明翰执行枪决。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送刑场,就义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生命绝唱,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夏明翰的一生是在追求光明和真理的路途中度过的。出生于官宦家庭的背景,为他的毅然决然做了更为深刻的注脚。家庭的决裂,正义的追求,主义的执著,情感的投入,一切都在他的心中贪婪地生长着、奔涌着,孕育了那响彻时间轮轴的绝命诗句,焕发了一个纯粹革命者永恒的耀眼光芒。
16.解释词语。哑口无言:   
17.请读第一自然段,为下列句子选择最合适的关联词(  )。
时间(  )短,(  )他因认准了共产主义而生爱,并因爱而义无反顾。
A.既……又…… B.虽……但……
C.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
18.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画线句子①,通过对夏明翰的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了夏明翰怎样的内心?(  )
A.喜悦 B.同情 C.悲愤 D.恐惧
19.画线句子②用什么描写表现了夏明翰对敌人的讽刺与藐视?(  )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理
20.在7年的革命生涯中,夏明翰做过哪些事情?请读一读文段再写下来。
21.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可以用哪些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国之情。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条具体做法。
课外阅读。
认牙
①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他能把真牙修理得像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像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解!
②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解!
③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解的问题全解开了。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侦探问一上午看了几个人,华大夫说六个人。侦探说:“总共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④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只要瞧见,我找你们去!”
⑤天擦了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说那个家伙在“一壶春酒楼”喝酒呢!侦探听说后赶到酒楼,居然真把那家伙捉拿归案了。侦探问华大夫怎么认出这个匪徒的,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⑥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解的事就全明白啦。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
22.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3.文中哪句话说明华大夫治牙水平高?请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24.华大夫有两件令人“费解”的事,一是   ,二是   。作者连用两个“费解”的用意是   。
25.短文第④自然段是对华大夫   和   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华大夫   的心情。
26.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华大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理解
不急于拥有
①夏日的午后,蝉鸣声裹着热浪涌进山谷。我沿着田埂散步时,忽听得草丛里 传来阵阵欢闹声——七八个孩子正弓着腰在草丛里捉蟋蟀。
② 出于好奇,我便站在一边看起了热闹。
③ 孩子们捉蟋蟀的方法千篇一律:他们蹲在地上,在草叶间逡巡。A.他们的小 脸晒得通红,衣襟沾满草屑,当草丛中出现一只蟋蟀,立刻像捕食的青蛙般四肢着 地,慌忙往前一扑,用手捂向蟋蟀。可蟋蟀总比他们快半拍,三蹦两跳就没了踪影。 汗水顺着孩子们的下巴滴进泥土里,装着两三只踢埤的玻璃罐在烈日下泛着微弱的 光,像是对他们徒劳努力的嘲讽。孩子们一脸沮丧。
从“穿着白短衫”“草帽微微向后倾斜”等外貌描写和“悠然自在” “神情自若”的神态描写中。我感受到了少年捉蟋蟀时的自信从容,胸有成竹。
④ 忽然,我的余光瞥见一道修长的影子。转头望去,B.穿着白短衫的少年正悠 然自在地在草丛间行走,他的草帽微微向后倾斜,露出光洁的额头,神情自若。手中 的玻璃瓶里不时传来清脆的虫鸣。
⑤ 我走近了少年,发现少年的瓶子里都是品相极好的蟋蟀。忍不住夸赞: “你 是怎么捉到这么多蟋蟀的?” “快看!他的蟋蟀会发光!”不知谁喊了一声,其余的 孩子都停下扑抓的动作,圈了过来。他们把眼睛瞪得滚圆,仿佛在观摩博物馆的珍宝。 在同一片草地里,却有不同的战果,我想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⑥ 内心的疑惑促使我继续仔细观察,发现这少年捉蟋蟀的方法确实与众不同。
⑦ 只见他不是蹲着,而是站在草丛里行走。走过之处,受惊的蟋蟀仓皇跃起。 埸埣现身后,他不紧不慢后退小半步,密切关注着蟋蟀的动向,用草茎在蟋蟀即将 落脚的位置扫了扫,待它跳跃到另一处时再去惊扰,遇它再次跳跃,如此反复几次, 场坢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跳跃,即使用脚吓唬,也只能慢腾腾地趴着走了,少年这才 两指一拈,如捡珍珠般“捡回”埝蟀,放入瓶罐中,满脸欣喜。
⑧ 我被少年的聪慧所折服。相比于其他孩子,他的方法省时省力,而且胜算极 高,而其他孩子,只要能捉到就很开心了,哪还要求什么大小和品相。
⑨ 也许。不急于拥有,才能拥有的更多,越耐心地做好当下,也才能越成功地 拥有未来。
27.阅读短文,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哪一项最为准确?(  )
A.夏日午后,一群孩子在草丛里努力捕捉蟋蟀,却因动作笨拙屡屡失败,看到少 年捉到很多品相极好的蟋蟀,非常羡慕。
B.夏日午后,孩子们扑抓蟋蟀却收获甚微,少年则通过反复惊扰蟋蟀的方法,捕 获优质蟋蟀,“我”被少年的聪慧所折服。
C.夏日午后,孩子们一起捉蟋蟀,其他孩子费尽力气也没捉住,少年却轻松捉住 优质蟋蟀,满脸欣喜。
28.细读文章开头划波浪线的句子,想一想这样描写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故事开头一般都会交代时间和地点。
B.山谷里只有蝉鸣,以动衬静,说明山谷的幽静。
C.渲染夏日氛围,炎热的环境暗示着孩子们捉蟋蟀时的焦躁状态。
29.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的方法,请阅读相关句子,完成练习,
⑴阅读③④自然段中划横线的A、B两句,仿照B句的批注,从人物描写的角 度,感受人物特点,对A句进行批注____
⑵读第⑤自然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体会其表达作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孩子们在欣赏少年瓶子里的蟋蟀,羡慕得不得了。
B.通过其余孩子的表现,侧面写出了少年捉的蟋蟀品相很好。
C.说明孩子们感到不可思议,都惊呆了,连蟋蟀也不捉了。
30.阅读文章第⑦自然段,根据少年捉蟋蟀的方法,填写他行为背后的思维过程。
31.本文结尾“不急于拥有,才能拥有的更多”所要表达的含义,与下列哪个情景最 相似?(  )
A.农夫等待庄稼自然成熟 B.渔夫用密网捕捞小鱼
C.工匠连夜赶制粗糙木器 D.棋手快速落子抢占先机
我们来读一则新闻,然后完成后面的习题。
管理体重 全员行动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 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 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浙江省近年来针对儿童青少年及全民体重管理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1.“小胖墩”干 预计划。实行智能监测:配备体脂科、智能手环,定期生成学生BMI报告并推送家长。对超 重学生提供“运动+营养”处方。2.体育教育改革。保障每天校内体育活动≥1小时,跳绳、 体能课纳入必修。3.健康教育与筛查。推出“食育”课程,教授学生阅读食品标签,识别高 糖高脂食品。脊柱与体重同步筛查。4.家庭与社会协同,制定“家庭健康管家”计划。
32.以上新闻想告诉我们的观点是   。
33.读新闻,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②浙江省对超重学生提供“运动”处方,避免营养摄入。   
34.读了以上这则新闻,你在自己的体重管理上今后打算怎么做?请写出两点。
阅读理解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③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④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⑤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⑥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上校的——弟弟——”
⑦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⑧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35.对文中第①②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环境的恶劣,哨卡条件艰苦
B.体现军人们的意志坚强
C.揭示了文章主题
D.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
36.短文⑤一⑦自然段,关注将军的神态描写,联系将军的动作、语言,完成填空。
神态 严厉     惊愕
原因     认为上校带兵存在问题    
3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向哨卡艰难前进的过程中,有人嘀咕埋怨是因为路太遥远,人太累。
B.文章第⑥自然段“上校瞄了他一眼”,是想提醒哨兵说出他们的关系。
C.“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是责备上校不顾兄弟之情。
D.将军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是因为将军被哨卡战士的精神感动了。
38. 仔细阅读第⑦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结合上文,写出将军当时的心理活动。 (不少于20字)
39. 有人说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将军,有人认为是上校,有人认为是哨兵,你认同谁的观点, 为什么?(不少于2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拦路抢劫
2.嚣张;翻在地;慌张;取银赠予
3.动作;李逵的鲁莽急躁;心理;李逵善良、有同情心的一面
4.水浒传;施耐庵;真假美猴王
【答案】5.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6.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
7.雪峰;湖泊;壮观
8.动;活泼可爱
9.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因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这里就像一个童话世界,有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的雪峰,有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沟谷中的大大小小的湖泊,还有高低错落、宛如白练腾空的瀑布。在景区深处,还有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动物经常出没。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答案】10.古怪的爱好;理解、谅解
11.C
12.B
13.B;A;D
14.“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
15.大人们可以对孩子们的“怪癖”保持和而不同的态度,但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去干涉孩子们的独特性。与大人相比,孩子们的“怪癖”正是他们不具备的,而这“怪癖”也是将来能让孩子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前提条件。况且,大人们也有孩童时代,他们的“怪癖”受到了父母镇压,那就更不能让这种童年的悲哀重演。为了孩子独一无二的未来,大人们应该尊重包涵孩子们的“怪癖”。
【答案】16.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
17.B
18.C
19.B
20.当过教员、带领过群众示威请愿,搞过农民运动,组织过秋收起义
21.示例: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主题班会,通过搜集革命先烈的事迹并分享,加深对爱国精神的理解;或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国旗,规范行注目礼,尊重国家象征。
【答案】22.本文主要讲了华大夫通过黑脸汉子的牙齿,认出他就是匪徒,帮助侦探抓捕犯人的故事。
23.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
24.治牙能耐大;记性差;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文情节的开展作铺垫
25.动作;语言;怒火中烧
26.华大夫是一个医术高超,对工作专注负责,自我要求高的人。我知道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答案】27.B
28.C
29.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孩子们捉蟋蟀时的慌乱,与少年的冷静形成对比,暗示急于求成难以成功。B
30.暴露出其位置;惊扰蟋蟀;使其跳跃;便于捕捉
31.A
【答案】32.国家及地方政府通过系统性政策与创新举措,推动全民体重管理。
33.正确;错误
34.1.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2.不挑食,注重荤素营养搭配。
【答案】35.C
36.生气;发现哨兵执勤超年限;得知哨兵是上校弟弟,误解上校
37.D
38.将军心想:“原来我误解了上校!他舍弟坚守,自己也默默奉献,这些军人太可敬,我该向他们致敬!”
39.示例1:认同主角是哨兵。他是情节冲突焦点(超期执勤 ),以其坚守展现“奉献” 主题,是最直接体现精神的人物 。
示例2:认同主角是上校。他默默让弟弟坚守,自己承受压力,用“舍亲为公” 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反转(将军误解到敬佩 ) 。
示例3:认同主角是将军。通过将军“发现问题—误解—愧疚—致敬” 的过程,串联情节,侧面烘托军人精神,突出主题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