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8 15: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c、地月系 B.d、太阳 C.b、河外星系 D.c、银河系
3.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人类发现一颗1400光年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即地球2.0),可能是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它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旋转,直径是地球的1.6倍,与地球相似指数为0.83,公转周期为38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这颗行星应该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要确认“开普勒—452b”行星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行星是否( )
A.有陆地 B.有液态水
C.有卫星 D.体积适中
“夸父计划”是我国继“嫦娥计划”后又一重要的空间探测计划。该计划主要是针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日地空间环境,为灾害性空间环境预报提供观测数据。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连线上设置一颗卫星,用来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卫星在太阳光球层监测到的太阳活动是( )
A.黑子 B.耀斑 C.日冕 D.太阳“风暴”
7.据观测,2013年是太阳活动极大年,按照太阳活动一般规律推测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
A.2017年 B.2021年 C.2024年 D.2028年
距离地面大约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气体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以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读如图“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可看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 )
A.从西部向东部递减 B.从高纬向低纬递增
C.从赤道向北极递增 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9.据图分析,影响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海拔高低 D.海陆位置
10.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有( )
①大气的运动②产生极光现象③火山的爆发④煤、石油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年5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表面出现了一次极为激烈的耀斑活动,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专家据此推断太阳活动进入峰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耀斑发生于光球层 B.耀斑发生时,太阳风格外强烈
C.太阳风发生于色球层 D.日物质抛射发生地温度低于耀斑发生地
12.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张家口市区极光绚烂 B.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全球各地降水增加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中生代中前期物种最多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14.哺乳动物出现于( )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5.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哺乳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16.黄山比泰山垂直距离高出349米,这是指( )
A.黄山的海拔 B.黄山对于泰山的相对高度 C.泰山的海拔 D.一般高度
17.表示某一地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旅游交通图 C.平面示意图 D.政区图
18.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表示(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图上的高度通常是指相对高度 B.在地图上,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C.等高线的数值越大,表示海拔越低 D.等高线所示封闭曲线表示的是山顶
二、综合题
20.读等高线地形图上,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各地形部位名称:甲是 。EF 、CD ,G 。甲山顶位于乙山顶的 方向。
(2)甲山的海拔是 米,甲乙两山相对高度是 米。
(3)沿①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甲山顶 线路更轻松。理由是 等高线 ,坡度较缓。
(4)在图上将数字比例尺改用线段式应记为 ,它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米。甲乙两山顶间的实地距离是 米。
(5)CD、EF、①哪条线路可形成河流,并说明理由 。
21.读“太阳系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 (填行星名字),按结构特征应该属于 行星。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 性与 性。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能量,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
(1)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
(2)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3)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B
6.A 7.C
8.B 9.A 10.B
11.B 12.B
13.A 14.C 15.A
16.B
17.A
18.B
19.B
20.(1) 山顶 山谷 山脊 陡崖 东北
(2) 1150 170
(3) CD CD 稀疏
(4) 500 1250
(5)EF。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
21. 水星 类地 近圆性 共面性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2.(1)太阳辐射强度自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并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又逐渐减小。(太阳辐射强度自日出至正午前后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至日落时分逐渐减弱)
(2)差异: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比前一天小。原因:第二天可能是多云或阴雨天气,云层较厚;云层削弱了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
(3)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