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RJ) 四上 新教案
18 牛 和 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谓、拳、捶”等12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5个生字,会写“甚至、顽皮、故意”等14个词语。
2.能知道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能借助相关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5.学习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2.用给文章作批注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2.能借助相关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谓、拳、捶”等12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5个生字,会写“甚至、顽皮、故意”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们看看图上是什么 (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襟、拳、怖)
设计意图:
使学生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熟悉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出示课件1,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拟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出示课件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鹅的故事)
4.出示课件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先写“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儿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接着写“我”被鹅追赶、袭击,金奎叔对付老公鹅的过程。金奎叔根本不怕鹅,轻松地把鹅赶走了。最后写“我”听了金奎叔的话,转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从中也明白了道理。)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课件4,会认字:“谓、拳、捶、顽、吁、襟、膊、瓶、怖、凭、欺、掐”
“捶”的部首是“扌”; “谓”和“猬”是形近字。
“膊”单独读时读二声,在词语“胳膊” 中读轻声。
“拳、襟、顽”是前鼻音;“瓶、凭”是后鼻音,也是同音字。
“襟” 的偏旁是“衤”,不要写成“礻”。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2.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5,会写字:“摸、甚、跪、捶、绕、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指导书写:“摸、跪、捶、绕、顽、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牛和鹅的知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能借助相关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出示课件6: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先写由于听信他人的话,“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金奎叔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置,起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品读课文,感知品味。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件7: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
(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板书: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小组交流。
(出示课件8)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板书:对牛——欺负)
(出示课件9)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板书:对鹅——害怕)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拍、摸、触、扳、骑、捶)
(二)学习第5~12自然段。
1.出示课件10:哪些句子可以表现出“我”怕鹅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板书:逃跑)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板书:被鹅咬住 呼救)
这时的“我”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狼狈不堪)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在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对鹅及鹅对“我”的态度。
2.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心理。
3.出示课件11: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 画一画。
出示课件12~14: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嘎嘎大叫着助威。
4.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鹅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
5.(出示课件15)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用于列举分承的各项前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第几种
6.出示课件16: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 鹅又有什么表现
(1)出示课件17: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2)出示课件18: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反复研读金奎叔说的话,在朗读中感悟人不必害怕鹅。
7.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出金奎叔的强悍。
(三)学习第13~15自然段。
1.出示课件19: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 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出示课件20、21:
(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
(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实际上“我们”比它强!)
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板书:“我们”实在比它强!)
(2)“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2.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们感悟到了什么呢 (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四)学习给文章作批注。
1.阅读时可以在书页空白处作批注,记录下自己的收获或思考。
2.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呢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3.关注课文的五处批注,梳理出作批注的不同角度。
第一处批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涉及对课文内容的疑惑,是什么事情呢 你相信这样的说法吗 从而引出第一个批注的角度——对课文内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作批注。
第二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这是对课文写法作的点评。
第三处批注“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呀”,鹅前后的表现对比明显,引出另一个角度——从对课文内容体会方面作批注。
第四处批注“‘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这部分同样是从对课文内容体会的角度作的批注。
第五处批注“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了。”这句话引人思考,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批注就是对读了课文后获得的启发的角度来作的。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出示课件22)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苦脸,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老太太恢复了健康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 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设计意图:
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吧。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出示课件23)作业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两个农夫》 《牛鹅换眼》两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同学们积累的习惯。
【板书设计】
18 牛 和 鹅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对牛——欺负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对鹅——害怕逃跑
被鹅咬住 呼救
实际上“我们”比它强!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囊、羡、殷”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殷、俩”等14个生字,会写“文艺、表演、班级”等17个词语。
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4.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1:老虎的图片。
师:同学们都认识这张图片吗
师:老虎有什么本领
(学生自由说。)
(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
用现实中的大老虎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想读的部分
出示课件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 结果演砸了 。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件、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设计意图:
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内容。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语,或是用请同学帮助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字词,要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你们能读准确吗
出示课件4:(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 (易读错)
角色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
唉声叹气(多音字)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加点字为轻声词)
接连不断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 (四字词语)
3.你觉得哪些词语很有趣 因为这些词语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4.你不明白哪些词语的意思 先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试试。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课件5,会认字:“囊、羡、殷、盔、撇、霉、亏、拙”“囊”应读二声,不要读成一声;
“角”是多音字,在“三角”中读“jiǎo”,在“角色”中读“jué”;“啊、哄、唉”都为本课要掌握的多音字。
设计意图:
本课的生字较多,易错的笔顺、易读错写错的字都很多,而且每个字特点各不相同,字的笔顺、重要笔画都要强调,需要多花点儿时间来学习。
2.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6,会写字:“班、鼓、殷、俩、练、套、裤、逃、亏、挖、撤、堂、砸、锅”
指导书写:“俩、练、裤、挖、撒、砸、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班”是左中右结构的字。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得。
1.熟读课文。
2.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4.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掌握内容。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心理。
1.(出示课件7—9)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边画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班主任在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过程中,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 担心 紧张 不明白)
3.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表格。(课件出示10)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有些担心
……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的时候吗 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历吗
5.学作批注。
提示:(1)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比如生字词,不懂的句子等。
(2)含义深刻的地方作批注。
(3)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地方作批注,有助于我们找出人物心理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4)在对课文内容有疑问的地方作批注,及时和同学老师交流。
设计意图:
课文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学生可能找不出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
三、创设情境,仿写心理。
1.(出示课件1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的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 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悲喜交加
兴高采烈……)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 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又会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12)
数学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 考了多少分 ”我……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四、变换题目,开导作者。
1.出示课件13: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 谁能改一改题目。你想怎样开导“我”呢
(引导学生说:“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平时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五、作业。
出示课件14: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板书设计】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期待 担心 紧张 不明白
20 陀 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况、兵、败、恨”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旋转”等15个词语。
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游戏中蕴含的道理。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1.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3.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有关作者高洪波的录像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高洪波的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况、兵、败、恨”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旋转”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 你们家里有什么玩具 玩具可能不单单是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或者用查字典等方式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课件1,会认字:“况、兵、败、恨、帅、彻、溃、誉、丑、豪”
“帅、彻、丑”是翘舌音。
“钉”有两个读音:dīng dìng 钉子 钉钉子
2.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2,会写字:“否、旋、况、兵、败、椅、仍、尤、恨、帅、预、溃、品、丑、豪”
指导书写,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旋、况、败、椅、恨、帅、预、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宽窄;“否”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口”要写得扁一些;“丑”底横要长一些;“仍”容易多写一捺;“尤”容易在竖弯钩上加一撇;“预”容易在“予”上多写一撇;“豪”要和“毫”相区分。
设计意图:
学好字形,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质疑。
3.抽读,评议。
4.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
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集体订正。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陀螺又叫什么 陀螺的构造是怎样的 请你默读第1、2自然段。(出示课件3)
(板书:冰尜儿)
2.小伙伴们是怎样玩陀螺的 读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4)
(抽冰尜儿、赛陀螺)
3.自由读、指名读、体会读。生说印象。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
2.出示课件5:第4自然段中哪句话是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高质量的陀螺的郁闷心情。(板书:郁闷)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既释放了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口。
(三)学习第5~12自然段。
1.出示课件6:“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恍惚)
2.出示课件7:“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兴奋)
3.学生交流,讨论,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谁的陀螺最棒 ”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出示课件8)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板书: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
学生齐读,学生讨论。
三、多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1.通过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怎么作批注。
2.小组讨论,师生汇总。
(1)在自己喜欢的语段中作批注,比如第4自然段中“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抓住“堆满乌云”,感受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2)在含义深刻的句子旁作批注,比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同学间充分交流,说出自己的理解。
(3)在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旁作批注。
四、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动作的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1.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
2.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精彩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设计意图:
小练笔延伸了文本,升华了情感。
【板书设计】
20 陀 螺
冰尜儿
郁闷
恍惚
兴奋
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安慰
【教学目标】
1.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被安慰者的心情,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安慰。
2.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被安慰者的心情,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安慰。
2.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什么呢 (安慰)
出示课件1:
一位名人这样说:“安慰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安慰是医治心灵的良方。”今天,我们要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让我们学会安慰。(板书课题)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课本中第一个小男孩说的话。(出示课件2)
师:故事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打算怎样安慰他 请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板书:主动关心)
预设A
生:小峰,不要难过了,运动会上难免有意外发生,你不是故意摔倒的,比赛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了,并且付出了努力。 (出示课件3)
师: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我想此时小峰心里会舒服一些。(板书:表示理解)
(你的鼓励无疑给了小峰极大的安慰)(板书:鼓励)。
师:所有安慰的语言、行动都来自我们对小峰的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板书:真诚)
小结:通过这么多同学和老师的安慰,此时小峰的心里会怎么样
三、出示情境,学生练说。
1.出示课件4:
(1)我不想搬走,不想离开好朋友。
(2)我特别喜欢这块表,丢了好心疼啊!
师:上面两种情形,你要如何安慰呢 请任选一个你想安慰的对象在小组内讨论。
2.请生表演,练习说话。
四、交流烦恼,强化方法。
1.当堂抽取学生课前写下的烦恼纸条。
2.针对学生烦恼的问题,其他学生给予安慰。
3.被安慰学生谈谈心情的变化。
五、主题拓展,情感升华。
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的旅途并非都是坦途。安慰,如同涓涓细流,会滋润我们的心田。捧出一颗心,送上我们真诚的安慰,我们就会快乐起来。(出示课件5)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同感受安慰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
【板书设计】
习作:记一次游戏
【教学目标】
1.能按照顺序把游戏写清楚,写出想法和感受。
2.能自己修改习作,并把习作誊写清楚。
3.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按照顺序把游戏写清楚,写出想法和感受。
2.能自己修改习作,并把习作誊写清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都做过什么游戏 你们怎样介绍这个游戏
(指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做游戏,有一位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喜欢游戏,他不仅在游戏中享受着快乐,还把游戏过程写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写一写这个游戏。(板书:记一次游戏)
二、学习范文,提炼写法。
1.出示课件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章,边读边想: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
2.交流,出示课件2:
你认为这个游戏怎么样 你是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1)游戏前作了哪些准备 (2)游戏中,做了些什么 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3)游戏结束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板书:游戏前 游戏中 游戏后 感受)
三、做游戏,提炼素材。
1.同学们,现在你们想不想做游戏 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盲人敲锣”。
2.出示课件3,明确游戏规则:站在起点,用布蒙住双眼,手握锣锤原地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向前直走去敲锣,以发出声响为胜,每人有两次机会。
3.谁愿意第一个来做游戏 (准备好后提出要求: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要用心观察参加者和同学们的表现。)(出示课件4)
4.做游戏。
四、根据写法,说游戏。
师:游戏进行到这里,就刚才两位同学,你认为谁做得有意思 回忆一下他当时是怎么做的,游戏中有哪些表现 你的感受如何 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同学边听边根据自己的观察补充,一会儿老师要看看谁说得最有意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4.交流提纲。
五、根据写法,写游戏。
1.再次强调写法:你们不但在游戏中感受着快乐,还把游戏中人物的表现观察得那么细致,你们想不想把游戏写下来,给没玩过的人分享一下 那就把游戏过程写完整,把游戏过程中人物的表现写进去,既要写做游戏人的表现,又要写同学们的表现。(出示课件5)
2.开始写作文,教师巡视。
3.分享草稿。
(1)想一想,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自己写的作文不会有错别字,不会有不通顺的地方
(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拿起你的习作大声朗读吧。如果在朗读过程中发现有什么问题,就改,直到读起来觉得很顺畅,听起来很舒服为止。还可以请同伴提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并誊写下来。
六、分析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游戏,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
习作:记一次游戏
游戏前 游戏中 游戏后 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批注的方式并体会作批注对理解文章的价值。
2.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
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5.积累6个八字成语。
【教学重点】
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方式及作批注对理解文章的价值。
2.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
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1.能正确理解并指导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2.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3.积累6个八字成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即将学完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交流平台。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板书:完成填空)
1.出示课件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 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牛和鹅》文章故事性强,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 ,以及“我”的 ,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告诉我们 ,
《陀螺》主要讲了 。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
2.理解运用。
出示课件2,学习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
(1)画出相应的词语;
(2)写出自己的批注;
(3)读完作批注,再读再作批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了解别人对文章的想法,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件3(板书:认识蔬菜),同学们看图片上的事物,通常它们会摆放在超市的哪个区域 它们属于哪一类
学会归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2.认读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餐桌食物,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营养,它们叫什么 我们吃的是它们的哪一部分 图文对照,边记字,边思考。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在生活中积极主动识字。
4.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5.你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蔬菜的名字。请学生回答。
重点指导“韭”的笔顺,“蒜”的读音。
6.说说自己爱吃的蔬菜,教育学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词语含义,积累并运用到写作中。
四、词句段运用。
(一)你知道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说说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不懂的可以查字典。(出示课件4~6)(板书:说说词意)
打头阵: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
挑大梁:比喻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占上风:指占据有利的地位,处于优势。
破天荒:借指事物第一次出现。
栽跟头:摔跤,跌倒;比喻失败或出丑。
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开绿灯:比喻准许做某事或为某事提供方便。
碰钉子:比喻遇到拒绝。
2.弄清楚这些惯用语的意思后,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它们很有趣
3.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惯用语用对会很有意思,创设语境,练习说话。
出示课件7:今天,谁(打头阵)带领大家一起劳动。小明做事总是不积极,从来都是个(敲边鼓)的,他(破天荒)地要求(挑大梁)。他怕老师不同意,会( 碰钉子),请小红一起找老师请战,老师一口答应,为他(开绿灯),他决心大干一场。
(二)选一个词语,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1.出示课件8:读这些词语,有什么发现 (都是表现人物心情的)
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2.读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
你体验过哪种心情 当时做出了哪些动作 和同伴交流,用动作描写表现出来。
3.让同学们演一演,再写一写。(板书:写写动作)
示范:她听了他们的话,什么也没说,只是慢慢地转过身,轻轻地捡起掉在地上的扫把,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抹去挂在脸上的眼泪。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习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五、日积月累。
学生读读背背。(出示课件9)(板书:日积月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边读书边作批注,认识了一些蔬菜,知道了“碰钉子”等惯用语的意思及用法,学会了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还积累了一些八字成语。收获不少!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