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2函数 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12章
课题 12.1.2函数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列表法)及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强调函数定义域的重要性。内容由浅入深,注重实际应用,但需结合生活实例增强理解。教学中应重点突破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解方法,特别是分式、根式等限制条件的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但对多种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仍不熟练,尤其是自变量范围的确定易忽略限制条件。部分学生对抽象符号的理解存在困难,需借助列表辅助分析。教学中应通过典型例题强化训练,并关注学困生的个别指导,确保其掌握函数定义域的求解逻辑。
核心素养目标 1. 知道表示函数有三种方法,会用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列出简单的函数关系的表达式.3. 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根据自变量求函数的值..
教学重点 会用列表法,解析式法表示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 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变量?2.什么叫常量?3.什么叫函数? 学生回顾旧知,回答问题 通过复习重新巩固函数的相关概念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宋朝时期,王记杂货店的王老板出售一种黄豆,每千克2元,可知购买黄豆x千克所需要的金钱y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2x.有一天王老板外出,只有不会算帐的老板娘在家营业,怎么办呢?王老板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制作了下列表格,于是老板娘按照表格就可以照常营业了.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表示函数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兴趣,自然引入课题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上节课的3个问题都反映了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看出,表示函数关系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1.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2.解析法问题2中,制动距离s 与车速v的函数关系是用数学式子来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其中的等式叫做函数表达式(或函数解析式).思考用列表法和解析法表示函数各有什么优点?列表法能直观地反映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解析法简洁全面,能直接根据自变量的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在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函数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进行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充分认识列表法和解析式法的优点,并探索两种方法的使用场景
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y=2x+4; (2)y=;(3) (4)解 : (1)x为全体实数. (2)x为全体实数.(3)x≠2. (4)x≥3.注意: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如函数S= πR 中自变量R可取全体实数,如果指明这个式子是表示圆面积S与圆半径R的关系,那么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应是R > 0.归纳(1)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取全体实数;(2)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0;(3)解析式是平方根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应使被开方数大于 或等于0;(4)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既符合理论又满足实际 特别注意:不要先化简关系式再求取值范围.例2 当x=3时,求下列中函数的函数值:(1)y=2x+4; (2)y=-2x2;(3) (4)解: (1)当x=3时,y=2x+4=2×3+4=10.(2)当x=3时,y=-2x2=-2×32=-18.(3)当x=3时, =(4)当x=3时, =例3 一个游泳池内有水300 m3,现打开排水管以每小时25 m3的排出量排水.(1)写出游泳池内剩余水量Q m3与排水时间t h间的函数关系式;解:(1)排水后的剩水量Q是排水时间t的函数,函数表达式为 Q= 300 - 25t =-25t+300.(2)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由于池中共有300 m3水,每时排25 m3,全部排完只需300 ÷ 25 = 12 ( h),故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0 ≤t≤12.(3)开始排水5h后,游泳池中还有多少水?(3)当t=5时,代入函数表达式,得Q=-5 ×25 +300 = 175 ( m3),即排水5h后,池中还有水 175 m3.(4)当游泳池中还剩150 m3水时,已经排水多长时间?(4)当Q=150时,由 150 =- 25t+ 300 ,得t =6 ( h),即池中还剩水150 m3时,已经排水6 h.归纳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实际问题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考虑两个因素:⑴自变量自身表示的意义.如时间、耗油量等不能为负数; ⑵问题中的限制条件.此时多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同学们完成,有困难时可请小组同学帮助。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实验的部分统计数据,表示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h(cm)与下落高度s(cm)之间的关系.下面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 ( )A.h=s2 B.h=2s C.h=0.5s D.h=s+252. 某学习小组做了一个实验:从100 m高的楼顶随手放下一个苹果,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苹果每秒下落的路程越来越长B. 苹果每秒下落的路程不变C. 苹果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D. 可以推测,苹果落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5 s3.已知华氏温度 f (℉)与摄氏温度 c (℃)之间的关系如表:则 f 与 c 之间的关系式为 .若某行星上的
平均温度大约为-55 ℃,则此温度换算成华氏温度约为 ℉.4.在函数 y = +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5. 一栋20层高的大厦底层的高为4.8 m,其余各层高均为3.2 m,求第 n 层的楼顶距地面的高度 h (m)与 n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独立完成基础练习,小组讨论难题。 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兼顾不同学习需求
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关系.列表法——通过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关系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使含自变量的等式有意义2.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各小组思考,代表总结本节课内容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内化,熟练掌握。
板书设计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1.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A.v=2m-2B.v=m2-1C.v=3m-3D.v=m+1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为x,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y,则y=90°-x.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 )A.x<45° B.x≤45° C.x<90° D. 0°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例题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学生能基本掌握解析式与图象的转换,但列表法的应用能力较弱。自变量取值范围部分,部分学生遗漏分母、根号等限制条件,需加强针对性练习。课堂互动较好,但时间分配可优化,增加小组讨论环节以深化理解。后续教学中应融入更多生活实例,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八 设计者
教材版本 沪科版 册、章 上册第十二章
课标要求 1.通过简单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能识别函数关系;2.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3.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模型思想;4.发展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内容分析 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类型。本章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观察变化规律引出函数概念,重点研究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象和性质,并建立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学习本章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为后续学习各类函数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能够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但对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描述尚属初次系统学习,需通过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函数概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仍在发展中,教学应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导。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2.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条件确定表达式并绘制图象;3.理解k、b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掌握其性质;4.能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函数的概念理解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难点:1.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2.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的建立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二)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12.1 函数412.2 一次函数6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3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12.1函数(第一课时)1.通过具体实例(如行程问题、温度变化等),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并能区分两者。2.初步认识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工具。3.能根据给定的情境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1.学生能正确区分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与常量。2.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如“时间-路程”“单价-总价”)。3.能判断给定的两个变量是否构成函数关系(如“一个x值对应唯一y值”)。任务一:给出几个生活实例,让学生标出其中的变量与常量。任务二:提供多组变量关系,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函数关系,并说明理由。任务三:判断给定表格或描述是否符合函数定义。12.1函数(第二课时)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法、表格法、图像法。2.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函数的解析式或列出对应数值表格。3.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并能用解析式或表格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1.能根据问题情境写出函数解析式2.能根据给定的函数解析式,计算并填写对应的数值表格。3.能分析表格数据,判断是否符合函数定义任务一:给定实际问题,让学生写出费用y与里程x的函数解析式。任务二:提供函数解析式让学生计算x取不同值时对应的y值,并填写表格。任务三:给出几个表格(部分含重复x值对应不同y值),让学生判断哪些表格表示函数关系。12.1函数(第三课时)1.理解函数图像的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简单函数的图像。2.能根据函数解析式描点作图,并分析图像的特征(如直线、曲线)。3.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函数图像与解析式的关系。1.能根据给定的函数解析式,正确描点并绘制图像。2.能分析函数图像的特征(如是否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3.能根据图像判断某个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任务一:描点作图任务二:图像分析,让学生描述其变化趋势任务三:给出函数图像和几个点的坐标,让学生判断哪些点在图像上。12.1函数(第四课时)1.能综合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生活实例(如汽车行驶问题、销售利润问题)建立函数模型。3.提高数学建模能力,体会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函数表示方法(如用解析式计算、用图像分析趋势)。2.能结合具体情境(如“水费计算”“行程问题”)建立函数关系并求解。3.能综合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稍复杂的开放性问题(如优化问题)任务一:实际问题建模任务二:给出某商品销量与利润的函数图像,让学生分析销量为多少时利润最高。任务三:设计开放性问题,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方案。12.2一次函数(第一课时)1.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其一般形式 2.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正比例函数模型3.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1. 能准确判断给定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2. 能列举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实例3.能解释k在具体问题中的含义任务一:判断函数类型任务二:小组讨论并展示生活实例。任务三:分析k 的实际意义12.2一次函数(第二课时)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其一般形式y=kx+b(k≠0)2.能根据实际问题识别一次函数关系3.会判断给定的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1.能准确说出一次函数的标准形式2.能列举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3.能正确判断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任务一:由正比例函数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任务二:认识平移,截距任务三: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12.2一次函数(第三课时)1.掌握一次函数的单调性2.理解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3.会求一次函数的特殊点1.能根据k值判断函数的增减性2.会求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任务一:画出一次函数图象任务二: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任务三:探究一次函数k,b的特点12.2一次函数(第四课时)1.理解待定系数法的基本思想,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步骤。2.能根据已知条件(两点坐标或一点坐标及k值)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1.能准确描述待定系数法的步骤和原理。2.能根据给定条件正确设出函数解析式并求解参数。任务一:例题解析任务二:掌握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解析式12.2一次函数(第五课时)1.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模型2.会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应用问题3.理解函数模型的实际意义1.能正确建立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模型2.能利用函数模型进行预测和计算3.能解释函数模型中参数的实际意义任务一:例题解析任务二:建立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模型任务三:认识分段函数。12.2一次函数(第六课时)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2.掌握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会利用函数图像分析方程的解1.能用图像法解简单方程2.能通过函数图像解不等式3.会分析函数图像与方程解的关系任务一:用图像法解方程2x+6=0任务二:用函数图像解不等式2x+6>0和2x+6<03.分析y=kx+b与x轴交点的意义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掌握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方程的解与函数图像上点的对应关系3.认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价值1.能准确将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y=kx+b的形式。2. 能解释方程的解在函数图像上的几何意义3. 会利用函数图像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任务一:将3x+2y=6等方程转化为函数形式任务二:分析方程与函数的解的关系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1. 掌握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方法。2.掌握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方法。3.发展几何直观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1. 能正确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并确定交点坐标。2.能根据图像判断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或无穷多解的情况。3.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相遇问题)。任务一:解方程组并验证任务二:分析不同斜率方程组解的情况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1. 综合运用函数与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优化问题,培养数学建模和决策能力。3.通过优化问题,培养数学建模和决策能力。1. 能建立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模型并转化为方程组。2. 会通过图像分析最优解(如成本最低、利润最大)。3.能解释解的合理性并进行验证。任务:设计旅游路线的最优方案
《函数与一次函数》单元教学设计
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11.1.平面内点的坐标(第三课时)
11.1平面内点的坐标(第二课时)
活动1:引入课题
12.1函数(第一课时)
活动2:探究函数的基本概念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12.1函数(第二课时)
活动2:探究函数的表示方法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函数与一次函数
活动2:探究用图象法表示函数。
12.1函数(第三课时)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12.1函数(第四课时)
活动2:函数三种形式的综合利用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2: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12.2一次函数(第一课时)
活动4:例题讲解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的概念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12.2一次函数(第二课时)
活动4: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12.2一次函数(第三课时)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活动3:探究一次函数k,b的特征
活动4: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2:探究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2.2一次函数(第四课时)
活动3:例题讲解
12.2一次函数(第五课时)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例题讲解
函数与一次函数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12.2一次函数(第六课时)
活动4:例题讲解
12.3一次函数与
二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2:探究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例题讲解
活动2:探究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2.3一次函数与
二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
活动1:引入课题
活动3:例题讲解
12.3一次函数与
二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
活动2:综合运用函数与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第十二章 函数与一次函数
12.1.2函数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知道表示函数有三种方法,会用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
01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列出简单的函数关系的表达式.
02
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会根据自变量求函数的值.
03
02
复习旧知
1.什么叫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2.什么叫常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3.什么叫函数?
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它允许取值范围内的每 一个值,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 此时也称 y是x的函数.
02
创设情境
宋朝时期,王记杂货店的王老板出售一种黄豆,每千克2元,可知购买黄豆x千克所需要的金钱y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2x.有一天王老板外出,只有不会算帐的老板娘在家营业,怎么办呢?王老板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制作了下列表格,于是老板娘按照表格就可以照常营业了.
x (千克) 0 1 2 3 4 5 6 …
y (元) 0 2 4 6 8 10 12 …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表示函数
03
新知探究
上节课的3个问题都反映了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看出,表示函数关系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1.列表法
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解析法
问题2中,制动距离s 与车速v的函数关系是用数学式子来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其中的等式叫做函数表达式(或函数解析式).
03
新知探究
用列表法和解析法表示函数各有什么优点?
列表法能直观地反映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
解析法简洁全面,能直接根据自变量的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
在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函数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
03
新知探究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y=2x+4; (2)y=;
(3) (4)
解 : (1)x为全体实数.
(2)x为全体实数.
(3)x≠2.
(4)x≥3.
03
新知探究
注意: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如函数S= πR 中自变量R可取全体实数,如果指明这个式子是表示圆面积S与圆半径R的关系,那么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应是R > 0.
03
新知探究
(1)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取全体实数;
(2)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0;
(3)解析式是平方根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应使被
开方数大于 或等于0;
(4)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既符合理论又满足实际
特别注意:不要先化简关系式再求取值范围.
归纳
例2 当x=3时,求下列中函数的函数值:
(1)y=2x+4; (2)y=-2x2;
(3) (4)
03
新知探究
解: (1)当x=3时,y=2x+4=2×3+4=10.
(2)当x=3时,y=-2x2=-2×32=-18.
(3)当x=3时, =
(4)当x=3时, =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03
新知探究
例3 一个游泳池内有水300 m3,现打开排水管以每小时25 m3的排出量排水.
(1)写出游泳池内剩余水量Q m3与排水时间t h间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解:(1)排水后的剩水量Q是排水时间t的函数,函数表达式为
Q= 300 - 25t =-25t+300.
(2)由于池中共有300 m3水,每时排25 m3,全部排完只需300 ÷ 25 = 12 ( h),故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0 ≤t≤12.
03
新知探究
(3)开始排水5h后,游泳池中还有多少水?
(4)当游泳池中还剩150 m3水时,已经排水多长时间?
(3)当t=5时,代入函数表达式,得Q=-5 ×25 +300 = 175 ( m3),即排水5h后,池中还有水 175 m3.
(4)当Q=150时,由 150 =- 25t+ 300 ,得t =6 ( h),即池中还剩水150 m3时,已经排水6 h.
归纳
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实际问题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
要考虑两个因素:
⑴自变量自身表示的意义.如时间、耗油量等不能为负数;
⑵问题中的限制条件.此时多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04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实验的部分统计数据,表示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h(cm)与下落高度s(cm)之间的关系.
下面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 ( )
A.h=s2 B.h=2s C.h=0.5s D.h=s+25
B
s … 25 40 50 75 …
h … 50 80 100 150 …
04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2. 某学习小组做了一个实验:从100 m高的楼顶随手放下一个苹果,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下落时间t/s 1 2 3 4
下落高度h/m 5 20 45 80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苹果每秒下落的路程越来越长
B. 苹果每秒下落的路程不变
C. 苹果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
D. 可以推测,苹果落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5 s
B
04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3.已知华氏温度 f (℉)与摄氏温度 c (℃)之间的关系如表:
则 f 与 c 之间的关系式为 .若某行星上的
平均温度大约为-55 ℃,则此温度换算成华氏温度约为 ℉.
4. 在函数 y = +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
摄氏温度c/℃ … -10 0 10 20 30 …
华氏温度f/℉ … 14 32 50 68 86 …
f =32+1.8 c
-67
x >1且x≠2
04
课堂练习
【综合拓展类作业】
5. 一栋20层高的大厦底层的高为4.8 m,其余各层高均为3.2 m,求第 n 层的楼顶距地面的高度 h (m)与 n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 h =4.8+3.2( n -1)=3.2 n +1.6,自变量 n 的取
值范围为1≤ n ≤20且 n 为整数.
05
课堂小结
列表法、
解析法
用列表法和
解析法表示
函数关系
1.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关系.
2.列表法——通过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关系
1.使含自变量的等式有意义
2.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自变量的
取值范围
0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
m 1 2 3 4
v 0.01 2.9 8.03 15.1
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B )
A.v=2m-2 B.v=m2-1
C.v=3m-3 D.v=m+1
B
0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为x,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y,则y=90°-x.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 )
A.x<45° B.x≤45° C.x<90° D. 0°D
0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3.如图,按给出的运算程序,输入一个实数x,便可以输出一个相应的实数y,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y=3x-5 ;当x=6时,y= 13 .
4.在函数表达式y=x+4中,若x=-3,则y=
y=3x-5
13
3
06
作业布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5.一台拖拉机在开始工作前,油箱中有油50 L,开始工作后,每小时耗油8 L.
(1)写出油箱中的剩余油量W(L)与工作时间t(h)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工作4 h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多少升
解:(1)由题意,得W=50-8t=-8t+50(0≤t≤6.25).
(2)当t=4时,W=50-8×4=18,
所以工作4 h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18升.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