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8 16: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西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4年9月17日中秋节的夜晚,月球公转至近地点附近,人们可以欣赏到又大又圆的“超级月亮”和“土星合月”现象。图为某网友中秋当天19:30拍摄的“土星合月”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超级月亮”“土星合月”所属于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太阳系地月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 D.地月系河外星系
2.月球上至今未发现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积质量太小 B.距离太阳较远
C.公转速度过快 D.陨石撞击较多
3.网友在拍摄“土星合月”时,月亮的位置大致在( )
A.东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 B.南边头顶附近的天空
C.西边地平线附近的天空 D.北边头顶附近的天空
北京时间2024年9月22日5时24分,南美洲阿根廷西部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50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阿根廷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H圈层 B.G圈层 C.F圈层 D.E圈层
5.此次地震发生时,在阿根廷西部湖岸边休息的游客会感觉到( )
A.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6.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上和向下传播过程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 )
A.经过C界面,横波波速加快,纵波波速下降
B.经过C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C.经过D界面,横波和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经过D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广西在距今1.95亿年前演变为陆地。近年来中国古生物学家在广西百色首次发现的早三叠世大型鱼龙化石,全长可达3米,是世界范围内的全新属种,被命名为“粗壮百色鱼龙”(下图)。鱼龙最早出现在约2.5亿年前,在9000万年前灭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粗壮百色鱼龙”生活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海洋 B..湖泊 C.河流 D.沼泽
8.和鱼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生物是( )
A.三叶虫 B.恐龙 C.猛犸象 D.人猿
2024年是太阳活动峰年,太阳比较活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消息称,10月3日20时18分太阳爆发强烈活动(见下图),此次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出现地磁暴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太阳活动名称及其在太阳大气层中出现的位置是( )
A.太阳黑子、光球层 B.太阳风、日冕层
C.耀斑、色球层 D.耀斑、光球层
10.关于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导致人们失眠体乏 B.柳州出现绚丽极光
C.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D.导致紫外线辐射减少
广西某中学的一学生发现在12月中下旬,每天早晨走进教室,阳光刚好会透过玻璃窗照射在他座位上,使得座位明亮且温暖。请结合太阳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学生所见照射在座位上的阳光主要属于图中的( )
A.①区 B.②区 C.③区 D.全部区域
12.阳光使得座位明亮且温暖,反映了( )
A.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是集中在紫外线区
B.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D.太阳辐射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能量
S形弯曲的河道(又称河曲)常出现在地势平缓的地区。有的河曲进一步发育后会被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牛轭湖较为常见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
14.关于图中牛轭湖形成的地质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B.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C.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D.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读下列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属于风成地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图①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二、综合题
17.下图分别是中国和广西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D属于 (填地形区),请分析其地表获得的太阳总辐射量多的原因 。
(2)古书记载:“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出现“蜀犬吠日”的是 (填地形区),“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太阳辐射贫乏,请简要分析该地区太阳辐射缺乏的原因 。
(3)假如你是卖太阳能热水器的商家,考虑自然条件和销量的因素,在 (填字母)推广最合理。
(4)请说出右图中广西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18.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①处的地貌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指出沿A→B方向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4)该区域夏季多暴雨,列举其易导致的自然灾害。
19.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为某铁路段分布区域图,该区域海拔平均4800米以上,冬春季节为枯水期,风力强劲。其中甲处铁路段风沙灾害严重,且附近有如右图沙丘形成。
(1)指出右图中的地貌名称和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并从气候的角度,考虑说出该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2)根据右图判断该地区主导风向,并说明依据。
(3)指出甲路段风沙灾害的沙源,并提出治理该路段风沙灾害的有效措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B D A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B D C
17.(1) 青藏高原 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降水少,光照时间较长,大气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
(2) 四川盆地 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气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3)E
(4)分布规律: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影响因素:纬度(太阳高度角)
18.(1)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2)变化特征:沉积物颗粒由A到B逐渐变小。原因:河流从山区流出,流速逐渐减慢,携带泥沙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3)B
(4)洪涝、滑坡、泥石流等。
19.(1)地貌名称:沙丘;外力作用:风力堆积;分布地区:我国西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2)主导风向:西北风;依据: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图中的东南坡为陡坡,西北坡为缓坡,所以主导风向为西北坡。
(3)沙源:河流、湖泊枯水期时水位下降,泥沙裸露;措施:设置草方格沙障;植树造林种草;建立阻沙栅栏等措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