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多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开封市多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7: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殷墟博物馆,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① (黎 藜)明的晨光中,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在安阳正式开馆,向世人展现了“大邑商”的真实面貌。殷墟博物馆新馆外观设计汲取《诗经·商颂》灵感,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青铜装裹为形,既轻灵飘 ② (溢 逸),又富丽深邃。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 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汲取( ) 富丽(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
① ②
二、语言表达
2.经班委研究,在“华夏溯源”活动环节,把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目的地,并把其中的博物馆、宫殿、考古工作站作为重点研学场所,大巴车到达游客服务中心,请你结合景区示意图,设计并向同学们讲清具体研学路线。
3.小组成员制作海报时,需要给殷墟博物馆配一幅图片。A、B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4.朗诵社的同学准备向全校师生朗诵《艾青诗选》中的诗句,请你仿照示例,从语气、重音的角度,对右侧朗读卡中的划线诗句进行朗读设计。
朗读卡示例 朗读卡设计:
花朵在我身体里开放。陆地和海洋的所有青春活力, 像熏香一样在我心中升起香烟; 万物的呼吸像吹奏长笛一样, 从我的思想中奏出音乐。 ——节选自《泰戈尔诗选》朗读设计:用抒情略带昂扬的语气朗读,朗读“万物的呼吸”时可稍作深情状、读得缓慢一些,“从我的思想中”要读:得激情昂扬;“吹奏长笛”“思想”“奏出”要重读,强调青春的活力。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朗读设计:_______
三、填空题
5.【跨学科】小组成员找到了殷墟博物馆馆藏珍品“亚长”铜方尊的介绍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亚长”铜方尊,口部近方形,束颈,平底,高圈足略外撇。 , , ,圈足亦饰饕餮纹。
①肩部正中为浮雕兽头,四角各立一鸟状浮雕怪兽
②腹部饰蝉纹及饕餮纹
③颈部以扉棱为对称轴饰八组倒夔蕉叶纹
四、名句名篇默写
6.赏文物悟家国情怀,品诗歌感荣辱兴衰。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从政遇挫,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的艰难,但他仍然高呼“① ,② ”[《行路难》(其一)],表达自己积极入世的心态;杜甫以“③ ,④ ”(《月夜忆舍弟》)一句,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寄托了无限的感慨。欧阳修坦言“⑤ ,⑥ ”(《醉翁亭记》),表明自己的意趣在于欣赏自然美景,把仕途坎坷的苦闷消融于山水之间;“⑦ ,⑧ ”(《商山早行》)山野的情趣冲淡了温庭筠羁旅的辛劳,却无法抑止他思乡的愁绪。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羊其实怎样
①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③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④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⑤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嘴里粗鲁的骂了一声。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⑥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⑦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⑧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⑨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作者杨瑞霞,原载《天涯》,有删改)
7.这只羊不单单是一只羊,还有着种种的不同凡响。阅读相关文段,概述在“我”眼中这只羊的不同凡响之处。
8.阅读第⑧段文字,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那只羊,那天下午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9.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2)(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10.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明史》中记载:一日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众说纷纭,或曰金榜题名者,或曰功成名就者,或曰富甲天下者,不一而足,却皆未获赞许,唯独大臣万钢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时,朱元璋点头称是,称其见解“甚独”,并说“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②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③敬是会意字,由“苟”和“攴”两部分组成。“苟”意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攴”意为敲击。《说文解字》中说:“敬,肃也。”敬字本义为恭敬、端肃。
④畏的甲骨文字形象是鬼以手持杖的样子。《说文解字》说:“畏,恶也,从由,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畏的本义为害怕、畏惧。
⑤敬畏一词最早见于《管子·小匡》:“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自此之后,敬畏便成了一种固定用法,用来指对人和事物心存崇敬尊重。敬畏虽然由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却并非二者的简单组合,畏因敬而生,内心欲服,方能有所戒惧,从而约束规范言行。敬中有畏,畏中有敬,二者相融通,方能体现敬畏意识的真谛。
⑥宋人李俊甫所撰《莆阳比事》中记载:北宋林逵居官清白,任职于泉州市舶司时,有人赠其十瓮海蜇。林逵起初以为不过是腌制的海产品,只能当小菜用,也不好意思拒绝,就勉强接受。过了一些日子,家人发现十个瓮中竟然全部装着白银。林逵知道后感叹道:“昔人畏四知,予独畏一心。”急忙叫人将白银送还。林逵洞悉送礼者的居心,内省自己的贪心,而幡然醒悟,正是因为其心存敬畏,方能自省自警。
⑦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明代张居正曾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怠。”这里的惧并非害怕、戒惧,而是对人生的敬畏。明代吕坤亦有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意思是说,常怀敬畏则不敢放肆妄为,因此能修养德行;若无敬畏则随心所欲,从而招致灾祸及身。
⑧对为官从政者来说,敬畏之心十分重要。明朝清官鲁穆为官正直,被称为“鲁铁面”,初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出巡江北、两淮等地,所到之处,秉公执法,刚正无私。常州有一巨商,犯法当斩,其家人托鲁穆的一个亲戚向他馈金300镒,请求免去其死罪。鲁穆不为所动,斥责说情的亲戚道:“你难道还不了解我吗?如果我真想靠做官发财又何必等到今日呢!“打发走亲戚后,鲁穆按原定刑罚对巨商予以处置。鲁穆所为,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手中权力的敬畏。正因为心存敬畏,因而能公正无私、正道直行。
⑨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只有时刻保持敬畏,方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
11.选文的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下面三则材料中有一则不适合做本文的事实论据,请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一】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敬仰程颐的才学赶去向他请教,却赶上程颐正在屋中小睡。杨时于是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即使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杨时却还立在雪中。等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杨时己成雪人。程颐深受感动,尽心尽力教杨时,使得杨时学有所成。
【材料二】从历史上雅典的大瘟夜、欧洲的黑死病,再到SARS、NCP,比人类渺小的病毒却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大自然是博大的,它用它的规则主宰世间万物,如果一味地漠视甚至逾越。违背自然规则,就会遭到应有的惩罚。
【材料三】(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1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通过《明史》中记载的朱元璋与群臣的对话,引出了本文议论的话题:敬畏。
B.选文③④两段分别从“敬畏”两字的造字方法角度,阐述了各自的本义,即恭敬、端肃;害怕、畏惧;⑤段总结了“敬”“畏”二者之间的关系。③④与⑤段是分总的关系。
C.敬畏由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敬中有畏,畏中有敬,敬因畏生。
D.⑥⑧两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阐述了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自省自警、公正无私、正道直行。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 张养浩传》,有删改)
1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家居”中的“尝”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意思一样,都是“曾经”的意思。
B.“止宿公署”中的“止”联系上下文可知是“只,仅仅”的意思。
C.“不以物喜”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中的“以”意思不一样。
D.“卒”字有①兵②完毕③最终④死亡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卒年六十”中的“卒”是死亡的意思。
15.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16.乙文表现了张养浩怎样的情怀。
17.请你从以上文本的两个相关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文本阐述他的“忧国忧民”思想。
七、诗歌鉴赏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尾联中的“暂”字有什么意味? 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八、名著阅读
19.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有一个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从他的诗作中找出含有这一意象(含有一种即可)的诗歌,简要说说其诗歌的特点。
九、作文
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光阴穿行,三年美好的初中生活即将落幕,亲爱的同学,待我们回味自己的青涩岁月,其中一定有你起初不理解,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最终理解了的人、事、物。那里一定有一个成长的故事,被你一直珍藏着,故事中或包含着人生的感悟、或拥有为人处世的智慧。
(1)请以“与自己和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圈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1) jí fù
(2) 黎 逸
2.示例:同学们,我们到达游客服务中心后,首先向东走,参观博物馆,然后从博物馆东侧向北走,经过公园入口,沿路向北,右侧就是我们要参观的宫殿,接着沿宫殿东侧继续向北,路的尽头就到了最后一站考古工作站。
3.示例:选择图 A “商”的甲骨文。理由:甲骨文是殷商代表性文化符号,是最早成体系文字,对研究殷商历史文化价值巨大,且艺术价值高,能凸显殷墟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址的独特价值。
4.用抒情而坚定的语气朗读,朗读“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时可稍作深情状、读得缓慢一些,“依然”“站”“含”“看”要重读,强调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精神。
5. ③ ① ②
6.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7.①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不逆来顺受;②个性张扬,敢于讨个说法;③责任心强,警觉性高;④聪明伶俐,具有判断和行动能力。 8.示例:女主人把我关进羊栏里,还挡块板在羊圈口,又把小主人关进了屋里。小主人从来不敢单独和我在一起,待着就待着吧相安无事也好。可是时间也太长了,小主人也该出来透透气玩会吧?该不会出什么事吧?不行,我必须去看看才行。区区一块菜板还挡得住我?小菜一碟。门也不行啊!既然撞不开,搁窗户那看看怎么回事吧。 9.(1)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轻蔑”一词表明这只羊对邻居给予的“好意”表示不屑并干脆拒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羊的独特个性,表明这只羊像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2)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搭”“张望”“把头侧过去”“紧贴”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只羊趴窗窥视房间的情景,表现了这只羊的聪明和神秘,表达了“我”面对这一番场景时绝望、惊诧的心情。 10.宿命:在普通人眼中,一只羊的宿命就是逆来顺受地沉默长大,被卖掉,最终以肉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餐桌上。(或羊的宿命是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同时被人们视为逆来顺受、柔弱的弱势群体。)
原因:①从人物形象来看,羊无法逃脱宿命是它的结局,作者用羊悲剧性的结尾与其“不同凡响”的一生作对比,悲壮而震撼地突出这只羊的与众不同。②从主旨来看,警示着人们要打破对生命的那些约定俗成的偏见,放下俯视生命的傲慢。③借羊喻人,呼吁我们要永远做一个“不同凡响”的、率真的、有智慧的人。
11.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列出孔子、朱熹、张居正、吕坤的言论,又将“志成于惧”和“荒于怠”,以及吕坤所说的“畏”与“无畏”的结果作对比,充分、有力、突出地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12.材料三。写祖逖闻鸡起舞,侧重表现他勤奋、刻苦,与本文中心论点“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不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事实论据。材料一表达对知识的敬畏、对老师的尊重;材料二表现我们不敬畏自然,必受自然反制的事实。材料一、材料二都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 13.C
14.C 15.遇到饥饿的人就赈济他们,遇到死了的人就埋葬他们。 16.乙文表现了张养浩心系百姓、爱民如子、清正廉洁、勤勉政事、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 17.示例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认为,仁人志士不应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无论是在朝廷为官还是被贬谪到偏远地方,都应心系百姓和国家。在朝廷时,为百姓的生活担忧;身处江湖时,为君主的治理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示例二:张养浩——“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他面对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的惨状,但他毫不犹豫地散尽家财,全力救济灾民;在赴任途中,遇到饥饿的人就赈济,遇到死了的人就埋葬;到任后,四个月不曾回家居住,整日忙碌于赈灾之事,没有丝毫懈怠,最后累得病重不起。张养浩把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救助受灾民众,体现了他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18.“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暂”意思是“暂且、姑且”,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暂时振奋和乐观精神,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忧伤中的旷达,以及乐观旷达之中隐隐流露出的悲凉、无奈和对未来的隐忧。
19.示例一:“土地”凝聚着艾青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如《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示例二:“太阳”表现了艾青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如他的长诗《向太阳》,借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20.
例文一:
与自己和解
在成长的漫漫征程中,我曾与自己展开过激烈的对抗。那些倔强与不甘,如影随形般紧紧跟随着我。然而,随着时光悄然流转,我渐渐地学会了与自己和解。
曾经的我,是一个极度内向的人。置身于人群之中,我总是悄然地缩在角落,不敢与他人交流。课堂之上,即便心中知晓答案,也不敢勇敢地举起手来发言,生怕答错后遭到他人的嘲笑。看着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在操场上尽情肆意地玩耍,我心中既充满羡慕,又深感自卑。我厌恶这样胆小怯懦的自己,无数次在内心深处责怪自己为何不能勇敢一些。
直至有一天,我偶然读到一篇关于内向性格的文章。文中写道,内向并非一种缺点,内向的人往往更擅长倾听,更富有创造力。那一刻,我仿佛被一道璀璨的光照亮。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原来我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我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心思细腻,能够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我虽然不敢在众人面前尽情表现自己,但是我喜爱在独处中阅读与思考,拥有着丰富无比的内心世界。
从那以后,我不再一味地苛责自己。我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内向性格,并且努力去发挥自己的优势。我尝试着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虽然心中依旧会紧张,但我不再选择逃避。我也积极地参加一些自己擅长的活动,比如写作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也收获了满满的自信。
与自己和解,让我不再纠结于自身的不足,而是学会了欣赏自己、接纳自己。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平和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不断茁壮成长。
例文二:
阅历成就智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阅历对于成就智慧的至关重要性。
阅历,乃是人生的珍贵财富。它不仅仅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些事情,更是在这些经历中所获得的深刻感悟与深入思考。一个人唯有通过丰富多样的阅历,才能不断积累智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类挑战。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的智慧正是源于他那丰富无比的人生阅历。他周游列国,一路上历经艰难险阻,见识了不同国家的政治风貌、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倘若孔子没有这样丰富的阅历,他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而无法成为千古传颂的圣人。
同样,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成功人士的智慧也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比如,企业家马云,在创业的历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但他从这些经历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最终成就了阿里巴巴的辉煌。正是这些丰富的阅历,让他拥有了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阅历同样是成就智慧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旅行、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思想和人生故事,拓宽自己的视野;在旅行中,我们可以亲身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增长自己的见识;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阅历成就智慧。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积累丰富的阅历,用智慧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