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卷(三)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范围:第四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携带当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完成1~2题。
1.当小组同学到达A处时,乙山峰位于他们的 (C)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2.若甲山峰气温为15 ℃,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乙山峰气温约为 (D)
A.14.4 ℃ B.9 ℃ C.21 ℃ D.15.6 ℃
合肥市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下左图为百叶箱,下右图为该小组测量的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值。据此完成3~6题。
3.进行气温观测时,将仪器放在左图装置中的目的有 (A)
①减少太阳对仪器的影响 ②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 ③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④阻止仪器周围的空气流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右图中显示14:00时气温状况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地当日的平均气温约为 (B)
A.5 ℃ B.10 ℃ C.12 ℃ D.15 ℃
6.一年中,正午时分左图装置影子最短时的节气是 (D)
A.春分 B.冬至 C.秋分 D.夏至
古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7~8题。
7.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诗句描写的是 (A)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季节
8.下列古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B)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图为成都市6月某时段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时段,成都市降水量最多的一天最可能出现在 (C)
A.21日 B.22日 C.23日 D.25日
10.该时段,成都地区 (B)
A.感冒概率较高 B.不宜洗车
C.适宜运动 D.适宜穿厚衣服
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地一定位于 (B)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12.该地降水季节分配特点为 (D)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夏季多雨 D.冬季多雨
13.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能够反映该地气候的是 (A)
云南省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开展“天气对出行影响”的调查活动,他们查询了所在城市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如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学校组委会查看天气预报后计划这周举行田径运动会,最适合举行运动会的这天是 (C)
A.周一 B.周二 C.周五 D.周四
15.下图表示周三风力及风向的是 (C)
A. B. C. D.
16.这一周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C)
A.周一 B.周二 C.周三 D.周日
如图是亚欧大陆沿50°N纬线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一线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5个地点。读图,完成17~18题。
17.位于东侧的大洋是 (D)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18.有关这5个地点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年降水量从①到⑤逐渐减少
B.年降水量从⑤到①逐渐减少
C.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
D.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
“湿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成群结队迁徙而来。到了干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据此完成19~20题。
19.这种自然景观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B)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0.这种景观所在的气候区是下面四幅示意图中的 (A)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从地图中读取信息并进行总结、分析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图是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和南半球年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
(1)从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来看:A地的年平均气温约为 20 ℃ ,C地的年平均气温约为 10 ℃ 。它们之间的差异是纬度位置造成的,这一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 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
(2)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 低 (填“高”或“低”);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偏低 (填“偏高”或“偏低”)。由此可知,纬度相同的地区气温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同纬度地区还存在 海陆 位置和 地形(或海拔) 差异。
(3)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和南极地区降水有什么不同: 赤道地区降水多,南极地区降水少 。
(4)F是 澳大利亚 大陆,它被一条特殊纬线 南回归线 穿过。对比该大陆两岸的M、N处,降水较多的是 N 。我们再结合图中其他大陆的降水信息可知:一般而言,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东岸降水 多 ,大陆西岸降水 少 。
22.阅读气候直方图是我们学习气候相关知识必须掌握的技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读甲地气候资料,甲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约为28℃,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 4 ℃,气温年较差约为 24 ℃。该地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月份是 4~9 月。
(2)由图可知,甲、乙两地均位于 北 半球,气温特点相似,均为冬冷夏热;降水差异较大,表现为 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乙地降水集中在冬季 。
(3)由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和地中海气候。
(4)请描述甲地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23.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某中学地理课堂以“走近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与实践活动。(18分)
探究主题:世界气候差异及其影响
过程: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点—影响因素—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任务一:气候类型分布
图1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①②③三地气候资料图。
(1)将图1中①②③三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字母所示的气候资料进行搭配。
①— A ;②— C ;③— B 。
(2)①②两地中降水更少的是 ② ,请解释其原因: ①距海洋近,②距海洋远 。
任务二:了解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3)图2中B气候类型夏季气候特征是 炎热干燥 。根据水果的生长习性,下列三种农产品中在该气候区盛产的是 油橄榄 。
任务三:发现气候与生活的联系
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态刷屏,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某年8月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 ℃,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4)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说出生活中我们中学生能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至少两点,4分)
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低碳出行;多使用清洁能源;节约用电等。综合测试卷(三)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范围:第四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携带当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完成1~2题。
1.当小组同学到达A处时,乙山峰位于他们的 ( )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2.若甲山峰气温为15 ℃,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乙山峰气温约为 ( )
A.14.4 ℃ B.9 ℃ C.21 ℃ D.15.6 ℃
合肥市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下左图为百叶箱,下右图为该小组测量的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值。据此完成3~6题。
3.进行气温观测时,将仪器放在左图装置中的目的有 ( )
①减少太阳对仪器的影响 ②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 ③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④阻止仪器周围的空气流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右图中显示14:00时气温状况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地当日的平均气温约为 ( )
A.5 ℃ B.10 ℃ C.12 ℃ D.15 ℃
6.一年中,正午时分左图装置影子最短时的节气是 ( )
A.春分 B.冬至 C.秋分 D.夏至
古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7~8题。
7.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诗句描写的是 (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季节
8.下列古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图为成都市6月某时段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时段,成都市降水量最多的一天最可能出现在 ( )
A.21日 B.22日 C.23日 D.25日
10.该时段,成都地区 ( )
A.感冒概率较高 B.不宜洗车
C.适宜运动 D.适宜穿厚衣服
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地一定位于 (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12.该地降水季节分配特点为 ( )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夏季多雨 D.冬季多雨
13.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能够反映该地气候的是 ( )
云南省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开展“天气对出行影响”的调查活动,他们查询了所在城市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如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学校组委会查看天气预报后计划这周举行田径运动会,最适合举行运动会的这天是 ( )
A.周一 B.周二 C.周五 D.周四
15.下图表示周三风力及风向的是 ( )
A. B. C. D.
16.这一周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
A.周一 B.周二 C.周三 D.周日
如图是亚欧大陆沿50°N纬线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一线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5个地点。读图,完成17~18题。
17.位于东侧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18.有关这5个地点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年降水量从①到⑤逐渐减少
B.年降水量从⑤到①逐渐减少
C.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
D.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
“湿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成群结队迁徙而来。到了干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据此完成19~20题。
19.这种自然景观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0.这种景观所在的气候区是下面四幅示意图中的 (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从地图中读取信息并进行总结、分析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图是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和南半球年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
(1)从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来看:A地的年平均气温约为 ,C地的年平均气温约为 。它们之间的差异是纬度位置造成的,这一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 。
(2)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 (填“高”或“低”);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填“偏高”或“偏低”)。由此可知,纬度相同的地区气温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同纬度地区还存在 位置和 差异。
(3)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和南极地区降水有什么不同: 。
(4)F是 大陆,它被一条特殊纬线 穿过。对比该大陆两岸的M、N处,降水较多的是 。我们再结合图中其他大陆的降水信息可知:一般而言,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东岸降水 ,大陆西岸降水 。
22.阅读气候直方图是我们学习气候相关知识必须掌握的技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读甲地气候资料,甲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约为28℃,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 ℃,气温年较差约为 ℃。该地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月份是 月。
(2)由图可知,甲、乙两地均位于 半球,气温特点相似,均为冬冷夏热;降水差异较大,表现为 。
(3)由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和地中海气候。
(4)请描述甲地气候特征: 。
23.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某中学地理课堂以“走近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与实践活动。(18分)
探究主题:世界气候差异及其影响
过程: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点—影响因素—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任务一:气候类型分布
图1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①②③三地气候资料图。
(1)将图1中①②③三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字母所示的气候资料进行搭配。
①— ;②— ;③— 。
(2)①②两地中降水更少的是 ,请解释其原因: 。
任务二:了解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3)图2中B气候类型夏季气候特征是 。根据水果的生长习性,下列三种农产品中在该气候区盛产的是 。
任务三:发现气候与生活的联系
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态刷屏,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某年8月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 ℃,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4)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说出生活中我们中学生能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至少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