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8 17: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1949年9月某次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里的“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指( )
A. 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政权
B.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C.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 天安门广场原本是皇家专用的一块禁地,不准百姓通行。1949年9月,政府下令整修天安门广场场地,以供群众集会使用。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用途的变化反映了( )
A. 人民的地位得到提高 B. 中国已经彻底消灭剥削阶级
C. 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D.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她指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 歌词蕴含着历史信息。下列最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歌词是( )
A.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C.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D.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5. 根据形势变化,1950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中央对我国财经工作方针作了及时调整:战争的支出第一,维持市场的支出第二,带投资性的支出第三,这里的“形势变化”主要是指(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 朝鲜内战爆发 D. 土地改革取得成效
6. 1950年秋,东北地区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仅20多天的时间,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
A. 秋收起义 B. 淞沪会战 C. 淮海战役 D. 抗美援朝
7. 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A. 严明纪律观念 B. 武器装备精良
C. 革命乐观主义 D. 业余生活丰富
8.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指( )
A.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 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C. 掀起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图1和图2的两期封面人物,共同展现的时代风尚是( )
图1《人民画报》(1950年) 封面人物中手握方向盘的是新中国首位女拖拉机手 图2《人民画报》(1950年) 封面人物是手捧丰收稻谷的老农民
A. 劳动光荣 B. 见义勇 C. 勤俭节约 D. 尊老爱幼
10. 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全国支援鞍钢”号召,国内有55个城市、199个企业从人力、物资、设备等方面支援鞍钢,《人民日报》也连续三天分别介绍鞍钢“三大工程”。这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B. 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越性
C. 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改善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11.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难忘的一天》中写道:“六亿的人民,加上无限大的权力,这一切……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的实现。”这反映出当时( )
A.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B.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 封建剥削制度已消灭
12. 湖南雷锋纪念馆介绍:“1955年的春天……雷锋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张入社申请书……雷锋坚定地回答:“这些田都是党分给我的,我坚决听党的话,走合作化的道路。”材料反映出雷锋参加了(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包产到户
13. 1954年至1956年底,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被誉为“创举”。原因是( )
A. 实现经济恢复 B. 实行互助合作 C. 运用和平手段 D. 消灭剥削阶级
14. 如表是《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部分年份)。1956年的元旦社论标题是( )
1956年
1980年 《迎接大有作为年代》
1992年 《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24年 《满怀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A. 《将革命进行到底》
B. 《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C. 《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15. 不同类型的史料价值各有不同。下列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B. 某同学整理的相关学习笔记
C. 小说《春之声》中的相关描述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照片
1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解放农村生产力
C.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 以公有制为主体
17. 1984年,刚上任的青岛冰箱厂厂长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从青岛冰箱厂存在的问题可以判断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应该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增强企业活力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行改革开放
18.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 )
A. 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B. 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
C.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国建立
19. 张老师前往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经济特区培训学习,她去的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海南
20. 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土地改革法令。该法令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编自《中国土地革命发展历史》
(1)材料一中的“志愿军”被誉为什么?请举出代表人物一例并说说他的事迹。
(2)材料二中“该法令”指的是什么法律文件?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作用是什么?请再举出具有相似作用的历史事件一例。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摘编自何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年代尺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历史发展进程。据材料一,写出③④所反映的重大史事,概括年代尺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及原因。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料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2017年,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研发经费强度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国内生产总值1%,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我国先后与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科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摘编自《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材料二:1978-2021年中国经济变化简表
年份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7年 2021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0.1 832035.9 1143669.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510.2 6255.7 36396.2 47411.9
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3.6 686.3 2282.1 13432.4 18930.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一2021年取得的经济成就。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二: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飞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苹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1984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现在的深圳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党的两次会议的相似之处。
(2)材料三中图片呈现的场景说明了什么?
(3)综上,你获取了关于历史发展的什么启示?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情况统计
类型 改造情况 占此
农业 已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 96%
手工业 已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手工业者 92%
资本主义工商业 已完成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职工 99%
材料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改革是从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1978年10月,四川省首先选择了6个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1979年底,全国试,点企业扩大到4200个,1980年发展到6600个,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逐步推开,到1982年已经在全国普遍推行。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阶段。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
(1)你从材料一中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2)有学者认为中国“实行了渐进式的变革”,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题答案】
B
【2题答案】
A
【3题答案】
B
【4题答案】
B
【5题答案】
C
【6题答案】
D
【7题答案】
C
【8题答案】
B
【9题答案】
A
【10题答案】
B
【11题答案】
C
【12题答案】
C
【13题答案】
C
【14题答案】
C
【15题答案】
D
【16题答案】
B
【17题答案】
B
【18题答案】
C
【19题答案】
D
【20题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题答案】
(1)最可爱的人。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奋不顾生堵住敌人枪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巩固了新生政权。西藏和平解放。
【22题答案】
(1)重大史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④三大改造。
发展趋势:向社会主义过渡。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同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孤立。
【23题答案】
(1)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研发人员不断增多;研发屡创新高;国际合作不断加深。(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2)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等。
(3)科技创新;改革开放。
【24题答案】
(1)都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召开;都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都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都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对外开放推动了深圳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史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
【25题答案】
(1)历史信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基本完成了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2)认识:从地域来看,由农村到城市;从方式来看,典型示范,逐步推广;从领域来看,先尝试扩大自主权,再全面改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