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4 空间探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时
新知导入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历史的新纪元。
新知讲解
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是我们的太空家园,为我国科学家进行长期的、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研究提供条件,能够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等空间技术发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空间站也可以为我国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情报信息,提高各个领域的监视能力,同时还可以用于测试和验证一些军事技术和装备,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1992年9月21日,我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如图所示。
中国空间站(简称CSS,又称“天宫空间站”)是我国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400~450km,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最大可扩展为180t级六舱组合体,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中国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神舟系列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系列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1)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发射:2021年4月29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作用:核心舱具备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的各项能力。舱内空间总容积约为50m3,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配置了3个对接口、2个停泊口和1个出舱口。
(2)问天实验舱(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
发射:2022年7月24日搭乘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作用: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太空授课。
(3)梦天实验舱(中国空间站第二哥科学实验室舱)
发射:2022年10月31日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1月1日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11月3日顺利完成转位。
作用: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
(4)载人飞船(神舟系列飞船)负责运送航天员往返天地
结构组成:采用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返回舱居中。
发射: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杨利伟搭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此后神舟系列飞船相继发射,开展空间站相关任务。
(5)货运飞船:(天舟系列飞船)承担向空间站运输物资等任务
发射: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首艘货运飞船。此后,天舟系列飞船相继发射,不断完善和提升货运能力与技术。
主要用途: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露,运送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空间站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
科学拓展
说明力和运动关系的“太空抛物”实验
如图所示,在空间站里,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冰墩墩”被抛出后几乎不受外力作用影响,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一条直线径迹,保持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稳稳地站在叶光富的手中。“太空抛物”实验展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
2022年3月23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课,“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抛物”实验。
中国空间站作为我国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可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跻身世界前列,牵引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深入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空间技术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思考与讨论
中国空间站是目前唯一在轨使用的空间站,很多国家申请希望和我国一起共同开发利用空间站,来探索宇宙的奥秘。面对这样的申请,你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中国空间站秉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各国参与合作。因为国际合作能汇聚力量,共探宇宙奥秘,增进国际交流。
探索月球和火星
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月球探索。2004年,我国开启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无人月球探测”工程分“绕”“落”
“回”三期。“绕”“落”“回”分别指环绕月球、着陆月球、月球取样返回的无人探测任务。 2007年到2020年之间,已有5个嫦娥系列的探测器奔赴月球,“绕”
“落”“回”三期任务已圆满完成。
2023年5月,我国“载人登月”阶段任务也已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录月球,并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
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
“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
不久的将来,在完成载人登月的基础上,我国将建立“月球基地”,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天问一号探测器由一部轨道飞行器和一辆火星车构成,并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落火星表面,对火星
表面进行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升空,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天问一号对火星的便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的科学探测,实现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从而进入世界深空探测先进行列。
课堂总结
空间探索(二)
中国空间站
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
第二步,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
空间站组成:①天和核心舱;
②梦天实验舱;
③问天 实验舱;
④载人飞船(“神舟” 系列飞船);
⑤货运飞船(天舟飞船)
探索月球:嫦娥工程
探索火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课堂练习
1.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的遥测信号确认,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层。经过减速,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又根据遥测数据判断,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说法错误的是( )
A.着陆巡视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减速下落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B.着陆巡视器在距离火星表面100m高度处悬停时,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C.“祝融号”火星车的太阳能电池阵,是用半导体材料和金属导体制成的
D.“祝融号”火星车发回的遥测信号和数据,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的
D
2.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将速度从每秒约1.7公里减到0(即悬停状态),最终成功着陆,当天着陆器释放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始月面巡视探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悬停时,嫦娥四号受到向上的推力 自身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月球表面有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形成的因素最有可能的是 。
A.生物 B.流水 C.温度 D.风力
等于
C
(3)“玉兔二号”总质量141kg,共有6个轮子,假设每个轮子与月球表面接触面积为50cm2,月球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 ,求月球车对某处
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帕?(结果保留整数)
解:(1)悬停时,嫦娥四号受到向上的推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2)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更没有任何生命,因此“月壤”形成的因素最有可能是温度,故选:C;
(3)在月球上玉兔二号重力:
G=
mg=
×141kg×10N/kg=235N,
受力面积:S=6×0.005m2=0.03m2;
月球车对某处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压强为:
p=
=
=
=7833Pa。
故答案为:(1)等于;(2)C;(3)月球车对某处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压强大约7833Pa。
(3)在月球上玉兔二号重力:
G=
mg=141kg×10N/kg=235N,
月球车对某处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压强为:
p =
=
=
=7833Pa
受力面积:S=6×0.005m2=0.03m2;
答:月球车对某处水平平整月球表面的压强大约7833Pa。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