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00:21:26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A 新知导学
1.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 和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也会造成局部海陆的变化,如 。
2. 德国科学家 从大陆轮廓、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吻合或相同的证据,提出了 。根据该学说可判断,下面大陆漂移的先后顺序是 。
3. 板块的运动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分别是A 、B 、C 、D 、E 、F 。
(2)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世界上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如 地带和 地带。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 ,常常形成 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 ,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 的地带。
@B 达标诊断
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据此完成1~3题。
1. 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其形成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风力堆积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2. 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的形成需要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但南极洲现在冰天雪地,号称“白色荒漠”。下列对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的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
A.全球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3. 云南石林在两亿多年前曾经是海底石灰岩,造成这种海陆变化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气候变化 D.填海造陆
(地理实践力·课堂实验)地理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读图,完成4~5题。
4.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
A.火山、地震 B.海冰融化
C.海陆分布 D.沧海桑田
5. 下列能解释该实验现象的理论是(   )
A.大陆漂移说 B.地心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日心说
6.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美国华盛顿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两地会陆上相通。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约3 000米,许多高峰终年积雪,该山脉主峰勃朗峰海拔4 810米,是欧洲第一高峰。下图为局部板块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其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8. 小明对阿尔卑斯山脉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进行了大胆猜测,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地中海将会逐渐缩小
B.非洲和欧洲将会连成一体
C.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
D.阿尔卑斯山脉不再发生变化
@C综合探究
9. (项目式学习·海陆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主题:海陆变迁
项目背景: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小明准备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探究地壳运动及其影响。
任务一 分析探究
实验① 实验②
小明向中间挤压书页,发现书本隆起 小明向两边拉扯纸张,发现纸张被撕裂,文字可以拼合
(1)实验①说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在陆地上会形成 。
(2)实验②说明板块之间的张裂拉伸运动会形成 。
(3)根据实验结论,在上图中各找出一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理事物和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理事物。
任务二 思考迁移
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东海岸,火山周围居住着上百万人口,火山的低山坡和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多种植水果及葡萄。
(4)讨论:居民在火山周围生活和生产的利与弊。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A 新知导学
1.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 运动 和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也会造成局部海陆的变化,如 填海造陆 。
2. 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从大陆轮廓、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吻合或相同的证据,提出了 大陆漂移说 。根据该学说可判断,下面大陆漂移的先后顺序是 ③②① 。
3. 板块的运动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分别是A 亚欧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E 美洲板块 、F 南极洲板块 。
(2)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世界上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如 环太平洋 地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带。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 张裂 ,常常形成 裂谷 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 碰撞 ,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 板块碰撞挤压 的地带。
@B 达标诊断
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据此完成1~3题。
1. 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其形成原因是( C )
A.人类活动 B.风力堆积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2. 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的形成需要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但南极洲现在冰天雪地,号称“白色荒漠”。下列对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的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C )
A.全球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3. 云南石林在两亿多年前曾经是海底石灰岩,造成这种海陆变化的原因是( A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气候变化 D.填海造陆
(地理实践力·课堂实验)地理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读图,完成4~5题。
4.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是( A )
A.火山、地震 B.海冰融化
C.海陆分布 D.沧海桑田
5. 下列能解释该实验现象的理论是( C )
A.大陆漂移说 B.地心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日心说
6.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美国华盛顿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两地会陆上相通。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C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约3 000米,许多高峰终年积雪,该山脉主峰勃朗峰海拔4 810米,是欧洲第一高峰。下图为局部板块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其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A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8. 小明对阿尔卑斯山脉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进行了大胆猜测,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D )
A.地中海将会逐渐缩小
B.非洲和欧洲将会连成一体
C.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
D.阿尔卑斯山脉不再发生变化
@C综合探究
9. (项目式学习·海陆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主题:海陆变迁
项目背景: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小明准备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探究地壳运动及其影响。
任务一 分析探究
实验① 实验②
小明向中间挤压书页,发现书本隆起 小明向两边拉扯纸张,发现纸张被撕裂,文字可以拼合
(1)实验①说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在陆地上会形成 山脉 。
(2)实验②说明板块之间的张裂拉伸运动会形成 裂谷或海洋 。
(3)根据实验结论,在上图中各找出一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理事物和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理事物。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理事物: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理事物:红海、东非大裂谷。(各举一例)
任务二 思考迁移
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东海岸,火山周围居住着上百万人口,火山的低山坡和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多种植水果及葡萄。
(4)讨论:居民在火山周围生活和生产的利与弊。
利:火山灰会增加土壤肥沃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活动产生各种矿物资源;形成温泉;产生地热;形成一些旅游景观等。
弊:火山喷发时产生的岩浆和火山灰可能毁灭建筑,造成财物和经济损失;火山灰可能污染环境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