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A 新知导学
1. 降水的变化
(1)从大气中降落的 雨 、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降雨和降雪 。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 毫米 。
(4)通常用各月 降水量柱状 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 降水的分布
(1)比较降水的多少
图中A地区降水较 多 ,B地区降水较 少 ;①地区降水较 多 ,②地区降水较 少 ;Ⅰ地区降水较 多 ,Ⅱ地区降水较 少 。(均填“多”或“少”)
(2)总结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地区降水较 多 ;两极地区降水较 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 西岸 降水较少,大陆 东岸 降水较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内陆 地区降水较少。
@B 达标诊断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整记录了当地某月发生的5次降水过程,并分别测量降水量(见下表)。据气象站数据,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104毫米。据此完成1~3题。
本月降水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降水日期 3日 7~9日 11日 15~26日 28日
降水量/毫米 16 23 24 155 40
1. 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C )
A.1 104毫米 B.40毫米
C.258毫米 D.155毫米
2. 对当地15~26日这段时间天气特征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C )
A.阳光明媚 B.晴好少雨
C.阴雨连绵 D.炎热干旱
3. 对当地该月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 )
A.该月为雨季 B.该月炎热少雨
C.该月寒冷干燥 D.该月为旱季
4. 贝贝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地理园测量降水量,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下雨时将雨量器搬放到室外,不下雨时搬到室内
B.降水过后,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
C.降水量的单位为毫升
D.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
读某市1970年1月~2010年12月的降水量曲线图,完成5~6题。
5. 该市40年来降水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约为( B )
A.1 100毫米 B.1 500毫米
C.400毫米 D.2 000毫米
6. 图中数据反映了该市降水量( A )
A.年际变化大 B.年降水量多
C.季节变化大 D.年降水量少
7.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山地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点大约出现在( B )
A.背风坡1 600米处 B.迎风坡1 600米处
C.背风坡3 000米处 D.迎风坡3 000米处
如图所示区域中,甲水电站是我国承建的西非最大水电站,目前已投产发电。读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8~10题。
8. 图中甲水电站所在地的年降水量( D )
A.小于500毫米 B.小于1 000毫米
C.小于2 000毫米 D.大于2 000毫米
9. 甲地位于( B )
A.西半球 B.低纬度 C.南半球 D.北温带
10. 该水电站投产发电,对当地产生的作用是( C )
A.控制人口增长 B.增加水旱灾害
C.改善能源结构 D.改变宗教信仰
@C综合探究
1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AB两地年降水量,可以得出结论: 赤道 附近地区降水多, 两极 地区降水少。
(2)从多到少排列C、D、E三地的降水量 C>D>E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 。
(3)M、N两地相比,降水较少的是 M 地。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 东 岸降水多。
(4)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字母 A 地附近,这里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 2 000 毫米以上。
(5)世界“雨极”是 乞拉朋齐 ,因为这里位于 喜马拉雅 山的南坡,也就是 迎风坡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降水较多。
12. (地理绘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表为我国某市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简表。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3.7 5.8 10.1 16.8 21.9 25.6 28.7 28.2 23.4 17.7 11.4 6.0
降水量 /毫米 48.4 58.7 95.0 131.1 164.2 225.0 190.3 111.7 79.7 92.0 51.8 26.0
(1)根据表中的数据,补全某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画图略。
(2)根据自己绘制的气温和降水图,我们可以推测该地位于 北 半球,因为 7月气温最高 ;该地的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属于 夏季多雨型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A 新知导学
1. 降水的变化
(1)从大气中降落的 、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 。
(4)通常用各月 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 降水的分布
(1)比较降水的多少
图中A地区降水较 ,B地区降水较 ;①地区降水较 ,②地区降水较 ;Ⅰ地区降水较 ,Ⅱ地区降水较 。(均填“多”或“少”)
(2)总结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地区降水较 ;两极地区降水较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 降水较少,大陆 降水较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地区降水较少。
@B 达标诊断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完整记录了当地某月发生的5次降水过程,并分别测量降水量(见下表)。据气象站数据,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104毫米。据此完成1~3题。
本月降水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降水日期 3日 7~9日 11日 15~26日 28日
降水量/毫米 16 23 24 155 40
1. 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A.1 104毫米 B.40毫米
C.258毫米 D.155毫米
2. 对当地15~26日这段时间天气特征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阳光明媚 B.晴好少雨
C.阴雨连绵 D.炎热干旱
3. 对当地该月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该月为雨季 B.该月炎热少雨
C.该月寒冷干燥 D.该月为旱季
4. 贝贝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地理园测量降水量,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雨时将雨量器搬放到室外,不下雨时搬到室内
B.降水过后,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
C.降水量的单位为毫升
D.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
读某市1970年1月~2010年12月的降水量曲线图,完成5~6题。
5. 该市40年来降水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约为( )
A.1 100毫米 B.1 500毫米
C.400毫米 D.2 000毫米
6. 图中数据反映了该市降水量( )
A.年际变化大 B.年降水量多
C.季节变化大 D.年降水量少
7.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山地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点大约出现在( )
A.背风坡1 600米处 B.迎风坡1 600米处
C.背风坡3 000米处 D.迎风坡3 000米处
如图所示区域中,甲水电站是我国承建的西非最大水电站,目前已投产发电。读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8~10题。
8. 图中甲水电站所在地的年降水量( )
A.小于500毫米 B.小于1 000毫米
C.小于2 000毫米 D.大于2 000毫米
9. 甲地位于( )
A.西半球 B.低纬度 C.南半球 D.北温带
10. 该水电站投产发电,对当地产生的作用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增加水旱灾害
C.改善能源结构 D.改变宗教信仰
@C综合探究
1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AB两地年降水量,可以得出结论: 附近地区降水多, 地区降水少。
(2)从多到少排列C、D、E三地的降水量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M、N两地相比,降水较少的是 地。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 岸降水多。
(4)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字母 地附近,这里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
(5)世界“雨极”是 ,因为这里位于 山的南坡,也就是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降水较多。
12. (地理绘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表为我国某市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简表。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3.7 5.8 10.1 16.8 21.9 25.6 28.7 28.2 23.4 17.7 11.4 6.0
降水量 /毫米 48.4 58.7 95.0 131.1 164.2 225.0 190.3 111.7 79.7 92.0 51.8 26.0
(1)根据表中的数据,补全某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2)根据自己绘制的气温和降水图,我们可以推测该地位于 半球,因为 ;该地的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