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2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同步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 第2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同步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9 00:33:52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A 新知导学
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因素 影响
纬度 位置 通常,纬度低的地方,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就 ;纬度高的地方,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就
海陆 位置 一般说来,距海近的地方,降水 ,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的地方,降水少,气温变化幅度
地形 一般情况下,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高。在山地和丘陵等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山地迎风坡 ,背风坡少雨
2. 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影响人类活动
①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②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 的影响最显著。
③有时候,气候会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 。
(2)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例如,大量使用 等燃料,过度砍伐森林,会影响局地甚至全球的气候。
@B 达标诊断
(跨学科·语文)“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是杜甫描述成都西边雪山的诗句。据此完成1~2题。
1. 摄影爱好者在成都市区拍摄100千米外的雪山,最适合的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为(   )
2. 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在成都市区看到雪山的几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绿化面积 ②集中焚烧秸秆
③提倡绿色出行 ④使用清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因纽特人头戴风帽,穿着毛皮制作的连体服装。据此判断他们生活环境的气候特点是(   )
A.温暖湿润 B.阴冷潮湿
C.寒冷多风 D.高温多雨
4.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了与气候关系密切的(   )
A.风土人情 B.农业生产
C.日常生活 D.工业生产
某校学生利用课间,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用同样大小的烧杯,放入等量水和沙子,将温度计放入同一深度,置于太阳下,观测温度变化。读实验记录表,完成5~6题。
实验记录表
项目 水 沙子
早上上课前(7:55) 20 ℃
中午午休时(12:30) 25 ℃ 30 ℃
傍晚放学后(19:00) 19 ℃ 16 ℃
5. 该实验探究对气候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6. 该实验结论可以解释(   )
A.夏季,我国普遍高温
B.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C.青藏高原全年气温低
D.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
7.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年度二氧化碳吸收固定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倡中学生做到(   )
①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 ②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③绿色出行 ④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⑤多使用一次性碗筷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区域认知·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第一大岛,其中央高原平均海拔800~1 500米。这里青葱茂盛的雨林与烈日灼人的草原并存,物种丰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往旅游。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气候分布图及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热带雨林气候(   )
A.主要分布在岛屿中部
B.位于赤道附近
C.向南延伸至南回归线以南
D.位于岛屿西部沿海地区
9. 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的降水分布特点为(   )
A.东侧降水多
B.乙地多于甲地
C.纬度越高,降水越多
D.沿海地区降水多
@C综合探究
10. (主题式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案例一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
(1)图1中①②③为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其中与图2、图3分别对应的是 和 (填写序号及名称)。由此可以推断,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案例二 亚欧大陆中纬度(30°N~60°N)地区气候分布
(2)图1中,亚欧大陆西岸有⑤⑥两种气候,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填序号),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亚欧大陆内部主要为④ 气候。该纬度带由大陆东岸到大陆内部再到大陆西岸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由此可知,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案例三 高原山地气候分布
(3)图1中⑦所示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夏季气温比东部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填“高”或“低”)。气象工作者在图4(某地地形剖面图)中B处(200米)测得气温是18 ℃,则C处(1 000米)的气温约为 ;降水也有很大差异,迎风坡降水 。
(4)归纳总结:影响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和 等。第2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A 新知导学
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因素 影响
纬度 位置 通常,纬度低的地方,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就 高 ;纬度高的地方,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就 低 
海陆 位置 一般说来,距海近的地方,降水 多 ,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的地方,降水少,气温变化幅度 大 
地形 一般情况下,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高。在山地和丘陵等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0.6 ℃ ;山地迎风坡 多雨 ,背风坡少雨
2. 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影响人类活动
①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②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 农业生产 的影响最显著。
③有时候,气候会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 危害 。
(2)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例如,大量使用 煤炭、石油 等燃料,过度砍伐森林,会影响局地甚至全球的气候。
@B 达标诊断
(跨学科·语文)“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是杜甫描述成都西边雪山的诗句。据此完成1~2题。
1. 摄影爱好者在成都市区拍摄100千米外的雪山,最适合的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为( B )
2. 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在成都市区看到雪山的几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C )
①增加绿化面积 ②集中焚烧秸秆
③提倡绿色出行 ④使用清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因纽特人头戴风帽,穿着毛皮制作的连体服装。据此判断他们生活环境的气候特点是( C )
A.温暖湿润 B.阴冷潮湿
C.寒冷多风 D.高温多雨
4.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了与气候关系密切的( B )
A.风土人情 B.农业生产
C.日常生活 D.工业生产
某校学生利用课间,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用同样大小的烧杯,放入等量水和沙子,将温度计放入同一深度,置于太阳下,观测温度变化。读实验记录表,完成5~6题。
实验记录表
项目 水 沙子
早上上课前(7:55) 20 ℃
中午午休时(12:30) 25 ℃ 30 ℃
傍晚放学后(19:00) 19 ℃ 16 ℃
5. 该实验探究对气候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6. 该实验结论可以解释( D )
A.夏季,我国普遍高温
B.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C.青藏高原全年气温低
D.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
7.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年度二氧化碳吸收固定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倡中学生做到( A )
①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 ②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③绿色出行 ④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⑤多使用一次性碗筷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区域认知·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第一大岛,其中央高原平均海拔800~1 500米。这里青葱茂盛的雨林与烈日灼人的草原并存,物种丰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往旅游。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气候分布图及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热带雨林气候( C )
A.主要分布在岛屿中部
B.位于赤道附近
C.向南延伸至南回归线以南
D.位于岛屿西部沿海地区
9. 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的降水分布特点为( A )
A.东侧降水多
B.乙地多于甲地
C.纬度越高,降水越多
D.沿海地区降水多
@C综合探究
10. (主题式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案例一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
(1)图1中①②③为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其中与图2、图3分别对应的是 ③温带季风气候 和 ①热带季风气候 (填写序号及名称)。由此可以推断,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位置 。
案例二 亚欧大陆中纬度(30°N~60°N)地区气候分布
(2)图1中,亚欧大陆西岸有⑤⑥两种气候,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⑥ (填序号),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亚欧大陆内部主要为④ 温带大陆性 气候。该纬度带由大陆东岸到大陆内部再到大陆西岸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由多到少再到多 。由此可知,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 。
案例三 高原山地气候分布
(3)图1中⑦所示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夏季气温比东部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低 (填“高”或“低”)。气象工作者在图4(某地地形剖面图)中B处(200米)测得气温是18 ℃,则C处(1 000米)的气温约为 13.2 ℃ ;降水也有很大差异,迎风坡降水 多 。
(4)归纳总结:影响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 、 海陆位置 和 地形 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