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A 知识结构
短时间.午后2时.日出.7月.2月.低纬向高纬.高.低
降雨和降雪.毫米.较多.较少.西岸.东岸.较多.较少
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低.多.小.少
大.0.6 ℃.多雨
@B 专题讲练
跨学科主题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习目标】
通过分组搜集、合作探究,掌握探究方法、梳理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增强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分享精神。
在影响气候的海陆因素方面,结合物理知识进行跨学科综合探究,以提升同学们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探究主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小组一 探究纬度位置的影响
(1)读图,两束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 低 (填“低”或“高”),受热面积 小 ,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 多 (填“多”或“少”),气温就比较 高 。B地反之。
(2)结论: 纬度位置会影响气温。一般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
小组二 设计实验探究海陆位置的影响
(1)材料准备:如图所示
(2)实验记录
项目 水 沙土
起始温度
加热5分钟后温度
再冷却10分钟后温度
(3)该实验中水代表 海洋 ,沙土代表 陆地 ;加热后代表 夏 季气温,冷却后代表 冬 季气温。
(4)实验结论: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 陆地 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5)你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请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略。
(6)在物理学里面有个比热容的概念,你能查阅资料,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
略。
小组三 探究地形因素的影响
图中安第斯山脉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 多 。
小组四 收集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资料
【探究思考】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人类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减轻自身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为减少对气候的不利影响,我们中学生在生活中应采取哪些行动?
略。
@C 章末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研究数据显示,有“赤道雪峰”奇观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其冰川面积在过去的80多年中已缩减80%以上,雪冠甚至预计将在50年内消失。据此完成1~2题。
1. 形成“赤道雪峰”奇观的影响因素是( D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因素
2. 雪冠可能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C )
A.空气污染严重
B.海拔高,紫外线强
C.全球气候变暖
D.当地缺水,人们采集冰川作为饮用水
天气对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我们每天通过电视和手机查看天气预报,这些信息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农业生产、出行安排)提供科学指导。据此完成3~4题。
3. 下列诗句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B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 假如看到明天天气预报中出现“”天气符号,那么明天早上出门应该( B )
A.带雨伞以防下雨 B.添衣保暖
C.戴口罩防沙尘 D.戴太阳帽防晒
(2024·海南中考)下图①②两条曲线示意对应大洲的大陆西岸纬度0°~35°的年降水量分布状况。据此完成5~6题。
5. ①②两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大洲是( D )
A.南美洲、非洲 B.北美洲、欧洲
C.北美洲、亚洲 D.非洲、大洋洲
6. 关于两条曲线对应大洲气候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地中海气候南北狭长分布
B.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C.①—气候南北对称
D.②—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广
在学习气温的知识时,同学们查阅了某地的多年各月平均气温资料(如下表)。据此完成7~9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5.3 25.2 24.8 22.0 20 16 13.2 15.0 18.1 20.1 23.4 25.3
7. 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一幅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最准确的是( B )
8. 根据资料推测该地位于( C )
A.北半球陆地 B.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
9. 该地气温特点可以描述为( D )
A.全年高温
B.全年温和
C.冬季炎热,夏季温和
D.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为标定南极点的位置,科考队员在南极点设立了实体标志。由于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持续运动,导致南极点实体标志发生移动。因此,每年12月科考队员都要重新测定南极点,并在准确的位置上设立新标志。下图是南极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 科考队员每年为南极点重新设立标志时,发现旧标志总是在新标志的( D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1. 据图,图示时间内,南极地区( D )
A.南极点气温最低
B.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升高
C.等温线与纬线完全平行
D.沿海比内陆温差相对较大
二、综合探究题
12. 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
热带:最冷月均温≥18 ℃
温暖带:最热月均温>10 ℃
最冷月均温0~18 ℃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有 乙 和 丁 。
(2)柯本提出,若最热月气温大于18 ℃,最冷月气温大于0 ℃,夏季最干月降水量小于40毫米,且小于冬季最多雨月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则具备“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 丙 ,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地中海气候 。
(3)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四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气候特征的是 C 。
A B C D
13. (主题式学习·气候与人类活动)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气候与人类活动”专题探究活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主题 气候与人类活动
【知识储备】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气温 和 降水 。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2020年1月,南极地区最高气温首次突破20 ℃;预计到2030年,全球气温将比工业化前高出1.5 ℃左右。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
(2)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有 ABC (多选)。
A.极地冰川融化
B.沿海低地被淹没
C.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加
D.喜马拉雅山脉升高
(3)“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献计献策。
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推广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纸张双面打印;植树造林等。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A 知识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专题讲练
跨学科主题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习目标】
通过分组搜集、合作探究,掌握探究方法、梳理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增强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分享精神。
在影响气候的海陆因素方面,结合物理知识进行跨学科综合探究,以提升同学们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探究主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小组一 探究纬度位置的影响
(1)读图,两束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 (填“低”或“高”),受热面积 ,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 (填“多”或“少”),气温就比较 。B地反之。
(2)结论: 。
小组二 设计实验探究海陆位置的影响
(1)材料准备:如图所示
(2)实验记录
项目 水 沙土
起始温度
加热5分钟后温度
再冷却10分钟后温度
(3)该实验中水代表 ,沙土代表 ;加热后代表 季气温,冷却后代表 季气温。
(4)实验结论: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 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5)你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请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6)在物理学里面有个比热容的概念,你能查阅资料,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
小组三 探究地形因素的影响
图中安第斯山脉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 。
小组四 收集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资料
【探究思考】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人类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减轻自身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为减少对气候的不利影响,我们中学生在生活中应采取哪些行动?
@C 章末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研究数据显示,有“赤道雪峰”奇观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其冰川面积在过去的80多年中已缩减80%以上,雪冠甚至预计将在50年内消失。据此完成1~2题。
1. 形成“赤道雪峰”奇观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因素
2. 雪冠可能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污染严重
B.海拔高,紫外线强
C.全球气候变暖
D.当地缺水,人们采集冰川作为饮用水
天气对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我们每天通过电视和手机查看天气预报,这些信息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农业生产、出行安排)提供科学指导。据此完成3~4题。
3. 下列诗句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 假如看到明天天气预报中出现“”天气符号,那么明天早上出门应该( )
A.带雨伞以防下雨 B.添衣保暖
C.戴口罩防沙尘 D.戴太阳帽防晒
(2024·海南中考)下图①②两条曲线示意对应大洲的大陆西岸纬度0°~35°的年降水量分布状况。据此完成5~6题。
5. ①②两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大洲是( )
A.南美洲、非洲 B.北美洲、欧洲
C.北美洲、亚洲 D.非洲、大洋洲
6. 关于两条曲线对应大洲气候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中海气候南北狭长分布
B.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C.①—气候南北对称
D.②—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广
在学习气温的知识时,同学们查阅了某地的多年各月平均气温资料(如下表)。据此完成7~9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5.3 25.2 24.8 22.0 20 16 13.2 15.0 18.1 20.1 23.4 25.3
7. 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一幅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最准确的是( )
8. 根据资料推测该地位于( )
A.北半球陆地 B.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
9. 该地气温特点可以描述为( )
A.全年高温
B.全年温和
C.冬季炎热,夏季温和
D.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为标定南极点的位置,科考队员在南极点设立了实体标志。由于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持续运动,导致南极点实体标志发生移动。因此,每年12月科考队员都要重新测定南极点,并在准确的位置上设立新标志。下图是南极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 科考队员每年为南极点重新设立标志时,发现旧标志总是在新标志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1. 据图,图示时间内,南极地区( )
A.南极点气温最低
B.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升高
C.等温线与纬线完全平行
D.沿海比内陆温差相对较大
二、综合探究题
12. 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
热带:最冷月均温≥18 ℃
温暖带:最热月均温>10 ℃
最冷月均温0~18 ℃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有 和 。
(2)柯本提出,若最热月气温大于18 ℃,最冷月气温大于0 ℃,夏季最干月降水量小于40毫米,且小于冬季最多雨月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则具备“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 ,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
(3)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四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13. (主题式学习·气候与人类活动)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气候与人类活动”专题探究活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主题 气候与人类活动
【知识储备】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和 。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2020年1月,南极地区最高气温首次突破20 ℃;预计到2030年,全球气温将比工业化前高出1.5 ℃左右。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
(2)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有 (多选)。
A.极地冰川融化
B.沿海低地被淹没
C.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加
D.喜马拉雅山脉升高
(3)“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