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剔牙(tī)
破绽(zhàn)
捉襟见肘(jìn)
B.底蕴(wēn)
匮乏(kuì)
矫揉造作(jiāo)
C.扭捏(nie)
时髦(mǎo)
相形见绌(zhuō)
D.斑秃(tū)
滑稽(jī)
雅气四溢(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9”这个数字因为和汉字“久”谐音而备受青睐,最讲究“久”的婚姻自然也与“9”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一入9月,深圳各大论坛上就掀起了一股追捧“999”结婚的概念潮。
B.WAPI接入速度更快,而且刚开始使用都可能是免费,相比之下现在实行的3G上网更加相形见绌,降低3G资费势在必行。
C.近日,华声论坛网友“封伤柯”在“混在长沙”版块发布一组图片,图片显示众多网友在某网吧里酣睡的情形、动作千奇百怪,甚至有一些不堪入目。
D.著名女作家棉棉在谈起与王啸坤的合作时称,王啸坤是她非常欣赏的歌手,不矫揉造作,不粉饰性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虽然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政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疏导”措施,从转变消费观念和出行观念入手,引导居民正确理解汽车代步的意义。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④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⑤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A.①②⑥④⑤③
B.⑤②⑥①③④
C.⑤③②⑥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二、类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者变成另外的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某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选自《美学新论》,有删改)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
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
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
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7.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中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
答:
8.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语言运用(12分)
9.在中学生中有些行为是很不雅的,如说脏话、去酒吧、去KTV、打群架、抽烟等,但这些行为恰恰又被不少同学认为是“酷”的表现,请你以朋友的身份,进行劝说。要求:语气符合中学生的口吻,应阐明理由,语言委婉。(6分)
答:
10.下面是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6分)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3分)
答: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3分)
答:
答案精析
2 论“雅而不高”
1.D [A项“襟”读jīn。B项“蕴”读yùn,“矫”读jiǎo。C项“髦”读máo,“绌”读chù。]
2.B [B项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与句中的“相比之下”重复。A项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C项不堪入目:形容行为卑鄙,让人看不下去。D项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很不自然。]
3.C [A项最后一句三重否定,不合逻辑。B项结构混乱,去掉后面一个“防止”。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装饰家居”或“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
4.D [①是总说“雅”与“俗”的特点,⑤③④②⑥是分说“雅”与“俗”的内容。⑤说的是“雅”的扩展,③是对⑤的进一步说明,④讲“雅”向“俗”靠拢的倾向,②说的是“俗”向“雅”靠拢的倾向,⑥是讲“俗”向“雅”靠拢的结果。]
5.AE [A项“漂亮的姑娘”是美的东西,该项把“美”与“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E项的说法和原文倒数第二段的内容矛盾。这一段说明不能用固定的东西,如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而E项是用斑马的颜色来说明斑马的美,很显然是不对的。]
6.D [D项中“美的问题并不复杂”是错误的。第三段中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的结果是“美是难的”,而且从全文的叙述来看,都说明美的问题不简单。]
7.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
解析 结合语境,两个“味”的意义各不相同。由“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句可知,前者指本义,后者则为比喻义。
8.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大学生以探险的心态进入原始森林,那种原始风貌在他们眼里是难得一见的美;当他们迷路被困,面临危险,原来的美就消失了。这表明美是随着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解析 分析时可根据第六段的内容。
9.(示例)我觉得,我们都不小了,应该明白哪是对的,哪是错的,我认为你肯定知道这样做不对,可能就是跟风而已。可是我们代表的是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在外做得不好就等于父母教得不好,出了学校我们代表的是学校,而且这样的行为也会让很多人瞧不起,失去做人的尊严。另外,好习惯养成难,可坏习惯改掉更难。所以作为你的朋友,我真心希望你能改掉这些行为,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10.(1)(示例一)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
(示例二)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
(2)(示例)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