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论“雅而不高”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
论国民素质,不如谈公共规则
刘 白
不以遵守规则为荣,而以钻规则的空子为荣;不以遵循程序办事为常识,而以操作潜规则达到目的为本事——这是一些人在公共生活中信奉的“规则”。
法国卢浮宫公共关系负责人安娜·洛尔·贝娅特丽克丝日前向《环球时报》记者证实,卢浮宫相继发现数张中国游客持有的假门票,这是卢浮宫第一次发现假门票,持假票入内的是中国团组游客。比利时海关8月底还查扣了含有3600张假门票的中国包裹。
卢浮宫这一世界艺术殿堂“第一次发现假门票”,与“多家大陆旅行社似乎有关联”。和之前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刻画“到此一游”所引起的舆论风潮一样,人们慨叹“丢人丢到了国外”。一张中国人“卢浮宫水池泡脚”的照片和这则假票新闻互相印证,再度以具象化的方式提出了所谓“国民素质”的问题。
国民素质是宏大话题,一旦深入讨论就会有无限外延,民族性格、文化传统都会被检讨,讨论的初衷反而会丢失在浩浩荡荡的论证过程中。仅就具体的、现代的公共生活而言,与其谈国民素质,不如谈公共规则,因为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者锻造的。卢浮宫“虽然每年要接待900多万参观者,但其检票系统却未电子化,仅靠检票员用眼识别”,当然不是因为科技手段滞后,而是对一个社会已形成共识的公共规则的信任,是对公共道德的信任,其隐含的前提是“没有人会因为12欧元的门票作假”。虽然门票造假并非游客所为,但受到怀疑的中国旅行社造假,却是不少中国人“如何看待规则”或“信奉何种规则”的一种反映。
不以遵守规则为荣,而以钻规则的空子为荣;不以遵循程序办事为常识,而以操作潜规则达到目的为本事——这是一些人在公共生活中信奉的“规则”。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宽容“为拿到学分而作弊”“为找到工作而学历造假”“为晋升职称而抄袭论文”“为买房而伪造纳税证明”“为躲避交通罚款而套牌”,同样能宽容一张博物馆的假门票,也一样能让人觉得,为省钱而伪造门票是对规则的“正常利用”。
因此,相比于批评国人素质低,更该深入检讨的,是目前这种规则意识形成的原因和终结的办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公众应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假如民众对某些公共政策和既定规则的不公,没有发言和矫正的权利,那么钻规则的空子就会成为对抗规则和表达不满的方式。
此外,要增加失信和破坏规则的社会成本。一个社会的个体信用记录碎片化且能被任意篡改,微观执法层面只“抓倒霉的”,违反规则的成本会变得相当低廉。与之互为消长,失信违规的意识则会群体化。比如今天,世界艺术殿堂卢浮宫放大了中国假票的难堪,如果事出国内,是不是就会不了了之,甚至连桩像样的新闻都算不上了呢?
(选自《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6日02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剔牙(tī) 破绽(zhàn) 捉襟见肘(jìn)
B.底蕴(wēn)
匮乏(kuì)
矫揉造作(jiāo)
C.扭捏(ni)
讥笑(jī)
相形见绌(zhuō)
D.斑秃(tū)
滑稽(jī)
雅气四溢(yì)
解析:A项,“襟”应读jīn;B项,“蕴”应读yùn,“矫”应读jiǎo;C项,“捏”应读nie,“绌”应读chù。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看来,肚子里“缺货”,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捉襟见肘。
B.刚刚以餐纸遮口锡牙,雅得够味,接着打火点烟,将烛雾喷到众位脸上。
C.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讥笑那些以饮酒看花、吟诗作赋为能事的娇揉造作之徒曰“雅得太俗”。
D.物与习其实是两重关系,既可相映生辉,又可相形见拙。
解析:B项,锡—剔,烛—浊;C项,娇—矫;D项,拙—绌。
答案:A
3.选词填空。
(1)通过这种________(A.协调 B.谐调),至少免得让绿地成为斑秃、餐馆成为烟馆。
(2)物质越________(A.丰富 B.富裕),人的内在________(C.缺乏 D.匮乏)越叫人无法忍受。
答案:(1)A (2)A D
4.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
②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个字好像扯也扯不开
③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
④低与俗,似乎也有不解之缘
⑤于是有意给它们来个重新组合
A.③②①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⑤①③
D.②④①③⑤
解析:②总领文段,应在最首,④中“不解之缘”与②中“扯不开”相关联,故④应紧承②。①承上启下,将理论联系实际,③是对①的进一步阐释,故①③紧承②④。通过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D
5.下列语句中,措辞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李老师,高三一年,你与我们同甘共苦,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B.你既然身体欠佳,那就干脆在宿舍好好休息得了,我们会代你向老师请假的。
C.青年朋友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让我们的青春更富有价值,让我们的青春飞扬吧!
D.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和平解决地区间冲突,反对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行为。
解析:A项,“赏识”用于长辈对晚辈才能及品行的重视和赞扬,此处学生不能“赏识”老师。B项,“身体欠佳”多是敬语,长辈对晚辈,此处用于同学间,不恰法。D项,“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用于此语境中不正式。
答案:C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徘徊/槐树
刚愎/腹部
曝晒/曝光
B.鸟瞰/橄榄
疫苗/战役
曾祖/曾经
C.帆布/凡俗
诞生/涎水
勉强/强辩
D.愤懑/扪心
隐讳/纬度
抹布/涂抹
解析:A项,huái,bì/fù,pù/bào;B项,kàn/gǎn,yì,zēng/céng;C项,fān/fán,dàn/xián,qiǎng;D项,mèn/mén,huì/wěi,mā/mǒ。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坐落 文身 水蒸汽 提纲挈领
B.平添 安详 水龙头 没精打采
C.巨擘 更迭 拉拉队 再接再励
D.誉写 萧索 老两口 山清水秀
解析:A项,汽-气;C项,励-厉;D项,誉-誊。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日本首相安倍在中国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危言危行,遭到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的一致谴责和反对。
B.陆和村茶馆里保存着许多有艺术价值的木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王苗苗同学进入高三以后的状态一直不好,接连几次文科综合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非常郁闷。
D.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用高标准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幸福!
解析:A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B项,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房屋)的高大和众多。C项,屡试不爽:多次试验都不差。D项,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答案:D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江南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由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而形成的。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一九四二》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解析:A项,“分析、研判和监测”语序不当,应改为“监测、分析、研判”。B项,成分残缺,应删去“由于”;D项,指意不明,“他”代指奥巴马还是拜登,指意不明。
答案:C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________。________,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________。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
解析:解答关键要注意横线前后的语义衔接,同时要关注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提示的总分关系。根据第一横线前的“欲望”一词,与⑤中的“超出生存需求”相照应,可知第一横线处应接⑤。排除A、B;接着,可从“生产能力”“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三个关键词入手,可知第二横线处应填③,最后一横线处应填①,排除C。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其一,硬与软“两张皮”。
超市自选算是雅,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则不高;封闭式空调车是为雅,其内散播尼古丁或摆臭脚则不高;公寓楼单元房亦为雅,以大杂院之习在公共楼道里大吼大叫则不高;出行乘自家轿车简直是大雅,一路车笛长啸则实在不高。此类雅高分离的实质是: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
其二,表与里“两张皮”。
这一层意思是,并非不雅,但雅在浅表,或谓浮雅。看目下时髦男女常将“档次”“品位”挂在嘴头,实则“上档次”之类总有点扭捏作态。见面“哈罗”,分手“拜拜”,然言谈中无端加入“他妈你妈”,洋话与国骂各尽其用。餐馆里,刚刚以餐纸遮口剔牙,雅得够味,接着打火点烟,将浊雾喷到众位脸上。餐饮与娱乐一体,算是雅的风尚;放下筷子,高歌一曲,也堪称雅兴。不料某日见一雅士,随卡拉OK音乐唱到歌曲终了,“低俗”败露。那乐曲末句不断反复,唱者只得跟随,他以为唱完了,谁知尾句又起,不耐烦了,终于对着视屏口无遮拦:“×你妈,有完没完!……”雅行中时而露出低俗破绽,盖因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持。有道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看来,肚子里“缺货”,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捉襟见肘。
6.文中列举了哪些社会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选超市明示不许品尝却有人偏下手抓;在封闭式空调车内抽烟或摆臭脚;住公寓楼在楼内大吼大叫;开车出行,一路车笛长啸;“档次”“品位”常挂嘴头,洋话国骂各尽其用;遮口剔牙,烟雾喷人;雅兴高歌却“低俗”败露。
7.阅读第一、二段,说说“硬与软‘两张皮’”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质文明的硬件建设上去了,而体现精神文明的软件建设还很落后。
8.阅读第三、四段,说说“表与里‘两张皮’”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有些人表面上很文明,但一些日深月久的陋习仍然存在且暴露无遗,也就是表里不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论儒学的复兴
汤一介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
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必是“反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
在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谐”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理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遍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的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我们认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
(有删改)
9.新的现代儒学应该如何“返本开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适时传承旧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反省传统自身的弊处,明白有所发扬和有所抛弃;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10.请简要概括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指出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点明儒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委婉指出复兴儒学对人类贡献的有限性。
11.儒家思想可能为解决三大矛盾提供什么“智慧”?请依据文本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儒学的中心观念是“和谐”,对于“人与自我身心”的诸种矛盾,“和谐”可以指导人们调节生活,获得内心的安定;②而“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引领不同民族、国家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和平共处,从而构建和谐的新的社会关系;③“普遍和谐”最终使人类与自然、社会达到高度的相融相合。
三、语言运用
12.下面的“招领启事”在内容、格式上有几处不合理,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招领启事
各位同学们:
本人于12月20日下午3:30在学校运动场看台上捡到红色皮夹一只,内有人民币伍拾圆、借书卡一张、饭卡一张、精美图片五幅,请失主速与高三(1)班王宁同学联系,本人十分感谢。
2013年12月21日
高三(1)班 王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各位同学们”重复,去掉“各位”或“们”。
②物品的特征不应具体写出,应改为“捡到皮夹一只,内有物品若干”。
③去掉“本人十分感谢”。
④署名与日期颠倒了,应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13.将下列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
中国和俄罗斯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起草的被看做再次为西方所谓的“保护平民”的行动“放行”的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联合国安理会起草了旨在反对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②这一草案被看作是再次为西方所谓的“保护贫民”的行动“放行”。③中国和俄罗斯否决了这一草案。
中国游客被妖魔化是一堂启蒙课
赵海建
近来出现了一个似乎总在“惹是生非”的群体,那就是“中国游客”。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写上“到此一游”,在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地上打架,在德国高档的酒店里大声喧哗……
这个群体最近又有了新的“骇人”之举,竟然将脚伸进了法国卢浮宫外的水池。据说,以高端优雅自居的法国人喜欢用“新富”这样的词汇描述中国人,以表现其对“暴发户”的嘲讽:你们有钱但是缺乏品位。显然,最新发生的“水池泡脚”事件再一次损毁了中国人的形象。但按照卢浮宫方面后来的说法,“水池泡脚”其实是常有的现象,而且“西方游客尤其多,中国游客倒并不常见”。很多国人于是松了一口气,毕竟人家也这么做了,凭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但无论如何,在卢浮宫前泡脚总算不上是一个文明的行为。我们并不能因为西方人这么做了,就认为它是合理的。
其实,在中国游客惹下的是非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算得上是“文明的冲突”。就像在鸡犬相闻的村庄里,常常可以听见某位妈妈站在屋旁呼唤孩子回来吃饭,这样的情景总会让人们心中泛起温馨。但这事如果发生在都市里,那就会被视为大声喧哗的不文明行为了。同样,国人在就餐时喜欢热闹的场面,但这在西方人看来就显得有些嘈杂,这也是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
有些是非只不过是个案,它们可以发生在任何国家的游客身上。但经过炒作放大之后,这些是非被打上了中国的烙印,似乎只有中国游客才能做得出来。例如,中国游客在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地上打架一事,充其量不过是一件普通的偶发事件。打架事件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上演,只不过这次发生在几个相互并不熟识的中国游人身上,相信没有人会将打架列为中国游客的“恶习”。
如今,国人普遍开始注重礼仪并相互监督。有媒体甚至为中国游客列出了“四宗罪”,那就是吵闹、不守规矩、随意拍照和不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但与此同时,“中国游客”似乎正在被妖魔化。但凡发生在中国游客身上的“糗事”,都被肆意炒作,并汇集塑造成中国游客的集体形象。
一方面,这种自我反思给中国游客上了一堂集体启蒙课,知道如何入乡随俗,既不妨碍他人自由,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祥和顺畅的旅程。另一方面,自我妖魔化“中国游客”只会给国人带来一种“文化自卑感”,仿佛中国人在素质上注定远逊于西方人。而对于西方那些炮制所谓“黄祸论”的别有用心者来说,妖魔化“中国游客”似乎又提供了新的佐证。
中国游客大规模涌向世界各地不过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当初,日本游客也曾到欧洲商场抢购奢侈品而被诟病。如今,日本游客以安静、守秩序著称,连续多年成为最受欢迎的游客。这就说明,游客素质的提升并非不可能,但需要有过程,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合。
(选自《广州日报》,2013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