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哺育(bǔ) 扒窃(bá)
诽谤(bànɡ)
豁然开朗(huò)
B.祛除(qū)
抹杀(mǒ)
空白(kònɡ)
得心应手(yìnɡ)
C.嫉恨(jí)
豺狼(cái)
估量(liànɡ)
卓有成效(zhuó)
D.给予(jǐ)
血脂(zhǐ)
诅咒(zhòu)
繁芜丛杂(wú)
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嫉恨 诬蔑 驱逐 国家设施 唯物辨证
B.建树 领域 竟相 浅尝辄止 不可估量
C.摸索 逻缉 要素 极端民主 非同寻常
D.爱戴 忌恨 预见 毫不在意 永垂不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4.下列加点的成语没有比喻意义的一项是( )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C.马克思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D.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
二、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5.“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对此抱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马克思逝世,“在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上文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了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0题。
悼念乔治·桑
(1)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2)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3)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4)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5)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6)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和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现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带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7)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8)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9)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10)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11)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杀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全。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12)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有改动)
8.第(1)段中作者称乔治·桑是“不朽者”,联系全文看,“不朽”具体指哪几个方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8)段中说“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前后两个“事物”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杀的天才”,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否还有类似的英雄人物?请你试举一位,简要介绍她的事迹。(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分)
11.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6分)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
马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内容要照应,并构成排比句。(6分)
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结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谊如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B [A项“扒”应读“pá”。C项“豺”应读“chái”,“量”应读“liánɡ”。D项“脂”应读“zhī”。]
2.D [A项的“辨”应是“辩”,B项的“竟”应是“竞”,C项的“缉”应是“辑”。]
3.B [A项偷换主语,第二个句子主语暗中换成“华北诸河”。C项不合事理,“黄发垂髫”中“黄发”指年老之人,“垂髫”指小孩子,与“初懂事理”不合逻辑。D项句式杂糅,可以说“由……组成”,也可以说“分……六部分”。]
4.C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没有比喻义。“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入木三分”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
5.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拂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
6.这个“对比”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这个对比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7.结构上:是一般悼词结语,照应全文,总结全文。内容上:是从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8.女性的典范,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公开的行善者,先驱者的英灵精神(伟大的思想)。
9.消失的“事物”:已经逝世的乔治·桑。降临的“事物”:乔治·桑的思想和精神。
10.示例:秋瑾是中国近代的女革命家。她成长的日子,正是中国饱受外国侵略的时代。当时的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势力恣意鱼肉中国,中国人民生活困苦。秋瑾从小就立志要把红毛鬼子赶出中国。她为了寻求救国之道,只身远涉重洋,到日本求学,并加入了革命组织。回国后,投身革命工作,开展反清活动。秋瑾四处奔走,联络各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秘密策划起义,起义计划泄露了,徐锡麟被捕,并遭杀害。但秋瑾并没有退缩、躲避,还继续战斗。秋瑾被捕后,受严刑拷打,但宁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
11.(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他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12.音符 共同谱写 编织成一首首温馨的乐章 色彩
共同勾勒 绘制出一幅幅奇妙的画卷
解析 此题考查仿写。依据例句,答案要恰当运用比喻手法,句式与例句一致,从而形成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