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件(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件(共7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0 09: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China's population and nationality
第二章第二讲
中国区域地理
0 1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national situation of South Asia
图示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1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20年02月02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接近76亿。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3个,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0%;印度紧随其后,人口过亿的国家: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目前,世界每年增加8000万人;
每天增加219178人;
每小时增加9132人;
每秒钟增加2.5人。
我国人口14.1亿人(2020年)
(包括港澳台)
1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1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141178万人,约占世界人口20%左右
世界人口前十国家
第一名.中国 人口数:14.11亿
第二名.印度 人口数:13.5亿
第三名.美国 人口数:3.26亿
第四名.印度尼西亚 人口数:2.66亿
第五名.巴西 人口数:2.12亿
三年自然灾害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全面放开二孩
生育惯性
2
我国人口变化
材料: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据2016-2021年中国流动人口消费文化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3
我国的人口增长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
中国的人口增长概况——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
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加上没有及时控制人口,人口迅速增长。
1960年
2017年
2060年
中国的人口金字塔演化图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人多力量大,这是永恒的真理吗?
从人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度看:
1岁
70岁
22岁
55岁
消费者
生产者
消费者
资料卡
中国每年的新增人口需要消耗20%的新增国民收入,从1952年到1988年的37年中,国民收入虽增长10倍,但人均收入仅增加4.8倍。由于连年净增人口多,1990年中国人均耕地已降到不足0.1公顷,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
从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看:
低素质
高素质
VS
从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的关系看:
国土面积:1700万
人口数量:1.5亿
国土面积:960万
人口数量:13亿
资料卡
资源 总量在世界的名次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总面积
耕地总面积
3
3
6
6
4
1/3
3/5
1/4
1/5
1/5
资源短缺: 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总量和工农业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庞大的人口总数使得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比如森林面积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面积居第121位
中国资源总量及人均资源概况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交通拥堵
住房条件差
生活垃圾
环境污染: 大城市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上海市已实施居民垃圾分类
生态破坏: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乡村地区的生态破坏问题严重
4
中国面临人口问题
A.人口增长放缓,仍保持平稳增长;(人口总量)
第7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 6个特点
B.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素质不断提升;(人口质量)
C.总性别比为105:100,性别构成得到进一步改善。(性别构成)
D.少儿童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年龄构成)
E.人口流动仍然活跃,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人口迁徙情况)
F.城镇常驻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结构)
【拓展】
普查时间:2020年11月1日零时
4
中国面临人口问题
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目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中国的人口国策——计划生育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中国人口数量与质量分析
亚洲各国结婚年龄概况 国家/地区 男(岁) 女(岁) 备注
中国大陆 22 20
中国香港 21 21 16-21父母同意
中国台湾 20 20 18、16父母同意
马来西亚 21 21 18-21父母同意
韩国 19 19 18-19父母同意
日本 18 16
马尔代夫 15 15
泰国 17 17
新加坡 21 21 18-21父母同意
伊朗 15 13 父母同意
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①超低生育率
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2000年为116.86,2005年达118.58,2007年高达120.22,2012年高达117.7,2014年仍达115.88,严重偏离103至107正常范围。预计到2020年,20岁至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
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②男女比例失调
中国东部省市区人口老龄化问题
家庭养老问题突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成员的养老负担加重,且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养老问题严峻
国家经济负担加重:老龄人口的供给支 付额度与社会财富创造之间矛盾较突出,社会发展会受到空前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②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一定影响;③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年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
④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
⑤人口老龄化使脱贫任务更加艰巨。
①逐步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②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③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作用;
④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⑤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中国东部省市区人口老龄化对策
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难以使国人的身体、文化等素质迅速提高,使综合国力的提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对整体文化素质影响较大。
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③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就业难与用工荒: 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于2019年达到顶峰9.31亿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结构性用工荒问题开始显现。传统的加工业陆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沿海企业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的严峻考验。反过来,劳动人口亦面临就业越来越难的考验。
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我国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Our Main Population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七普显示人口流动的新特点:向东部沿海流动和乡村向城市流动放缓;省内流动与城城流动增加,人户分离显现增加。
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China
⑤流动人口多
我国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Our Main Population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人口问题 影响 解决措施
人口基数大 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
人口性别比 失调 不利于构建稳固的家庭,不利于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老龄化 日益加重 家庭养老问题突出, 社会负担加重 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完善养老保险;
积极发展养老产业等
人口地区 分布不均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等 社会问题 积极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气候;
②淡水;
③土壤;
④矿产资源;
⑤自然灾害
自然因素
⑥经济发展;
⑦大型工程建设;
⑧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经济因素
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⑨国家政策;
⑩战争;
政治中心的改变
政治因素
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文化教育;
婚姻;
家庭因素;
宗教信仰
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Impact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迁 出地
对迁 入地
①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②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③增加经济收入。
①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
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③推动城市化发展。
④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①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
②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至腾冲绘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1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平均人口密度为144.3人/km2(2017年)
6
中国人口密度及其差异性
东南部人口众多(占94%),西北部人口稀少(占6%)
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
农业地区人口多,林牧业区人口少
开发历史早的地区人口多,开发较迟的地区人口少
沿江、滨海、临铁路干线地区人口多,交通不便地区人口少
6
中国人口密度及其差异性
城乡差异: 农村人口比重大(46.18%),城市人口比重小(53.82%).
所以我国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型城市.建设新型乡镇
西北半壁
面积占比56.2%
人口占比5.9%
地形地貌以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为主
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城镇化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平均值。
东南半壁
面积占比43.8%
人口占比94.1%
地形地貌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
以农耕为经济基础
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
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
Our Main Population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
①气候干旱;③土壤贫瘠;④水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⑤经济落后;⑥交通不便。
⑴西北地区人口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山山麓、河流沿岸呈点状或带状
(干旱、沙漠地区人口分布的共同特征)——影响因素:水源
⑵原因: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降水少;水源是工农业生产、生活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位于高山山麓、河流沿岸用水便利。
地势高、气候寒冷;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⑴青藏地区人口相对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呈带状(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地势低,气温高;河谷地区地形较平坦;冲积土较肥沃;水源充足且灌溉较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交通较便利。
⑵原因:
6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a.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河湖众多,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工农业发达,城市多,经济发达。
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干旱或寒冷,降水稀少,水资源少,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开发历史晚,工农业落后,经济条件较差。
0 2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Natur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 Asia and India
图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56民族
经过民族识别,现今的中华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Our Main Population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中国55个少数民族
民族概况
汉族人口最多(92%);另外55个民族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
少数民族
汉族
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
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
汉族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
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共有52个少数民族,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25个。
1
中国的民族分布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汉族
藏族
朝鲜族
西藏自治区
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2
中国少数民族形象示意图
维吾尔族
苗族
满族
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
中国西北边陲
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
2
中国少数民族形象示意图
黎族
京族
高山族
2
中国少数民族形象示意图
壮族
回族
彝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壮族
2
中国少数民族形象示意图
土家族摆手舞
傣族泼水节
湖南和湖北
3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活动
藏族雪顿节
苗族芦笙节
3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活动
彝族火把节
蒙古族那达慕
内蒙古自治区最多
3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活动
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
藏族雪顿节
3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活动
朝鲜族长鼓舞
傣族孔雀舞
朝鲜族—跳板
3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活动
国家官方未识别民族
夏尔巴人
根据国家民族政策身份证标示为“XX人”
中国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包括僜人、蔡家人、菜族人、老品人、八甲人、夏尔巴人、土克曼人、摩梭人、克木人、穿青人
摩梭人
Mosuo
穿青人
Chuanqing
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的丽江市泸沽湖畔
明朝汉族征南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
传统服饰尚青色;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
摩梭人走婚习俗
走婚习俗这是摩梭人最具代表性的婚俗,流行于永宁摩梭
青年女男具有感情基础后,二人均同意,可以进行“走婚”
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抚养,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仍可以自由与其他人重新走婚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分布:
汉族: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东北、西南和西北等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各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4
中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据《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载,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总人口的71%
4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制度
小组展示
每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查询相关资料,进行课堂展示;
内容:少数民族起源、分布地区(行政自治)、信仰、服饰、科技、艺术、文化、节日、风俗、著名人物、其他;
PPT展示,要求课件精美大方,辅以视频最佳,每小组6-8分钟
中国少数民族小组课堂展示
Our Main Population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
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
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
界线。下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
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
0年为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
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
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2.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
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 B.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
C.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我国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下列问题。
3.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差距 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
4.“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当把人口中的所有成员按年龄由小到
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为年龄
中位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
的部分。读“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
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小题
5.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 )
A.人口增长数量 B.人口增长速度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老龄化程度
6.应对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对策不可行的是( )
A.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B.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
C.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D.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根据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流出人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
是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上海
和海南等七个省市区,在分布格局上存在着
明显的群体差异。下图示意东北地区2005-2017年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完成下面小题。7.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A.波动下降 B.先增后减 C.波动上升 D.先减后增
8.京津冀成为东北地区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 )
A.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荟萃
C.地形平坦开阔,乳畜业较发达 D.煤铁资源丰富,劳动力需求大
9.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会导致其( )
A.城镇化加快 B.老龄化减轻 C.劳动力缺乏 D.旅游业发达



“旅行青蛙”的游戏十分火爆,很多结婚后的年轻人不要孩子,却“养蛙养出了父母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两年后,新出生人口不升反降。目前全国各省人口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广东(1.043亿)、山东(9579万)和河南(9402万)。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年轻人“宁愿养蛙,都不愿生娃”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生儿育女成本不断升高②当前社会所谓“佛系”生活观念的影响
③当前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大④生儿育女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广东省人口总量超过山东和河南位居榜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候温暖适宜 B.经济发展程度更高
C.早生多育的地方传统 D.二胎政策开放的早
12.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生育意愿的措施有( )
①增加妇幼健康、学前及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②完善税收、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来减轻生养子女家庭负担③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④保障职业妇女的生育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China's population and nationality
第二章第二讲
中国区域地理
同课章节目录